新生儿惊厥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42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1.2.5 血氧饱和度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
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
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癫痫;正常新生儿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反复惊厥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6例发生惊厥新生儿,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年内我院新生儿病区共有86例发生惊厥患儿,其中男58例,女28例。
惊厥发生的日龄≤3天68例,4~7天13例,8~28天5例。
胎龄37周10例,37~41周70例,≥42周6例。
出生体重2 500 g 13例,2 500~4 000 g 62例,4 000 g 11例。
1.2 结果1.2.1 惊厥病因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患儿发生惊厥的主要诊断及惊厥发生日龄结果见表1。
1.2.2 惊厥发作类型根据新生儿惊厥分类法,轻表1 新生儿惊厥病因及惊厥发生日龄微型41例(47.7%),多灶性阵挛17例(19.8%),局灶性阵挛20例(23.3%),强直性8例(9.3%),未见有全身性肌阵挛发作。
1.2.3 辅助检查CT示低密度改变52例,其中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血生化提示低血钙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
1.2.4 治疗与转归入院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止惊治疗。
止惊选用苯巴比妥静脉注射,负荷量为20 mg/kg,一般分2次达饱和量,12 h后开始给予维持量,为5 mg/kg,必要时用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
本组患儿中71例(82.6%)治愈出院,15例(17.4%)死亡或放弃治疗,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核黄疸。
2 讨论新生儿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是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
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新生儿惊厥用药注意什么
一、概述
对于新生儿出现惊厥这种症状,经历过的妈妈都会心惊肉跳,而没有经历过的妈妈,也是闻之色变。
妈妈们不仅是心疼自己的宝宝,更害怕的是宝宝的身体健康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
那么,万一宝宝出现惊厥的状况,妈妈该做些什么呢?什么样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宝宝出现惊厥的病症?现在就来了解孩子出现惊厥后的一些三、注意事项。
二、步骤/方法:
1、一般当孩子发生惊厥时,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宝宝突然丧失了意志,同时全身或者是局部发生僵直或者是痉挛抽动的情况。
有些情节严重的患者儿童,还伴随着双眼相吊,口吐白沫,面部青紫的情况。
而且有一些儿童还伴随着大小便失禁。
2、妈妈们对于宝宝出现惊厥的情况时不要慌乱,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宝宝的病症。
妈妈对于宝宝出现抽搐时,应该把宝宝暂放在床上,可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室内要保持安静,某同事要的随意翻动自己的宝宝,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
3、对于惊厥发作时,一般没有什么药物可以缓解。
但是,妈妈们要注意找寻著孩子出现惊厥情况的原因。
然后使用药物治疗这种诱发因素,只有把诱发因素解除了,孩子才可能恢复健康,不在出现惊厥的情况。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治疗孩子的诱发病症。
三、注意事项:
孩子出现惊厥时,妈妈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帮孩子顺利的度过惊觉期。
尽早的治愈孩子的病症,这孩子尽快的痊愈,有助于孩子健康地生长。
婴儿惊厥的四大症状婴儿惊厥在出生到3岁期间,发病率都非常高,而且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如果错过了婴儿惊厥的早期治疗,很容易对小儿的脑部造成损伤,而婴儿惊厥一开始并不一定对大脑造成损伤,因此家长要发现得及时,这就需要对婴儿惊厥的症状详细掌握。
那么,哪些症状表明是婴儿惊厥的来临呢?发烧、腹泻等都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婴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婴儿惊厥在很多时候被人们误认为是脑子有病,事实上,婴儿惊厥不一定是脑子有病,其病因有很多,可能是发烧,或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缺氧、败血症等,一旦发现惊厥的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婴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1、新生儿惊厥很少有典型的抽搐,有时只表现为:①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
②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
③呼吸不规则、暂停并伴有皮肤青紫。
④面部肌肉抽动。
⑤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张。
2、苍白皮肤和粘膜苍白也是一种病态,原因有:①表浅血管收缩:见于环境温度过低或孩子有疾病时。
②贫血:因失血或溶血引起。
3、腹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四至六次,外观呈厚糊状,有时稍带绿色,是正常的。
腹泻是指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或为绿色稀便;严重者水分甚多而粪质很少。
腹泻的原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奶量或乳中含糖量过多;受凉等均可引起。
也有少数孩子是因对牛奶过敏或肠道缺少消化、吸收乳糖的酶所致。
食量过少时大便次数也可增多,称为“饥饿性腹泻”,这时大便较松、色绿、次数虽多但量少,应与其他腹泻相区别。
4、皮肤青紫这是指皮肤呈蓝紫色。
新生儿刚出生时,由于生活环境骤然改变,心肺功能需要调整,皮肤有些青紫,但在出生二十分钟以后应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可能是病态。
引起新生儿皮肤青紫的原因很多:单纯青紫多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阵阵发青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所致。
另外,环境温度低时,小儿会发生唇部及四肢末端青紫,经保暖可随之消失。
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
一、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二、新生儿睡眠惊厥怎么办三、新生儿惊厥的饮食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1、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围产期医学的重要问题,常提示病情严重,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多为脑部器质性损害,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畸形、先天代谢异常等。
尤多见于早产儿,生后3天内及1~2周为惊厥发病的高峰。
惊厥发生率在 0.2%~0.8%以上,初生体重在1500g以下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为25.5%。
2、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惊厥常见的是局灶性的,可能难以辨认。
游走性阵挛性肢体抽动,交替性半侧肢体惊厥或原发性大脑皮质下惊厥(呼吸骤停,咀嚼运动,持续性眼偏斜,肌张力发作性改变)都是常见的。
很少有癫痫大发作。
阵挛性肌肉活动伴肌张力增高和烦躁不安必须与真性惊厥相区别,烦躁不安只有在刺激后才会产生阵挛,握住肢体不动可制止阵挛。
3、新生儿惊厥的鉴别诊断
3.1、新生儿惊跳: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
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
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3.2、快速眼运动睡眠相: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
但清醒后即消失。
新生儿睡眠惊厥怎么办。
新生儿惊厥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惊厥;护理;急救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如果急救护理不当,会造成不可逆脑损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2001年至2009年5月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新生儿惊厥232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5.36%。
现将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2例中,男156例,女76例,早产儿39例,足月儿180例,过期产13例,体重≤2 500 g 45例、≥4 000 g 12例;惊厥首发日龄≤1天110例,1~3天62例,4~7天25例,8~28天35例。
1.2 惊厥病因非感染性疾病215例,其中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居多,感染性疾病17例(表1)。
表1 新生儿各日龄组惊厥病因(略)1.3 惊厥发作类型微小发作型62例,多灶阵挛型43例,局灶阵挛型32例,肌阵挛型25例,直型7例,混合型63例。
1.4 治疗与转归232例均予以止惊、吸氧、利尿脱水、促进脑细胞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229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其中109例经高压氧治疗均治愈,随访无后遗症发生。
2 临床观察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及儿童有所不同,症状常不典型,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分且极易忽略,密切观察意识变化、发作类型及伴随症状对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1 详细询问病史新生儿入院时必须先询问母亲孕期健康、用药情况、既往健康状况、妊娠分娩次数、分娩经过(包括胎位、产程、胎儿)情况,羊水量及性状,胎盘情况和脐带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经过何种抢救,Apgar评分等,再观察面色、唇色、肤色、神态、意识、瞳孔、呼吸、口唇干润、四肢活动、吸吮吞咽能力,大小便次数、性质、量等协助明确惊厥病因:如有两眼凝视、上翻斜视、头后仰、呼吸暂停等,多考虑为非感染性惊厥。
医院管理新生儿惊厥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高危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早产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颅内出血患儿),及时发现惊厥(特别是不典型发作患儿)并给予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正在惊厥的患儿,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头部过屈过伸,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及时通知医生。
(3)备好吸痰器及抢救药品,及时吸出呕吐物及气管分泌物,以防发生窒息,必要时可给予氧疗。
因惊厥而憋气时可刺激人中、合谷、百会等穴位。
(4)保持静脉通道,迅速给予苯巴比妥1 O~1 5mL/kg、安定针O.2~O.3mg/kg,或1 O%水合氯醛50 mg/kg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鼻饲。
(5)及时抽血测定血糖、血电解质并给予纠正,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
(6)惊厥持续时间较长时应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及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
(7)抢救人员应注意相互配合,严格查对,做好各项记录。
【处理流程】。
《新生儿惊厥发病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之一,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异常强直或阵挛性运动。
该病症的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新生儿惊厥的发病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新生儿惊厥的发病情况1. 发病率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在新生儿期相对较高,约为1%-3%。
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产程异常、胎儿缺氧、脑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或阵挛性运动,可能伴有意识障碍、面色改变、呼吸异常等症状。
三、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 病因因素病因是影响新生儿惊厥预后的关键因素。
若病因可得到有效治疗,如及时纠正胎儿缺氧、控制感染等,则预后较好。
反之,若病因难以消除或持续存在,如遗传性疾病等,则预后较差。
2. 惊厥发作情况惊厥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均对预后产生影响。
单次短暂的惊厥发作通常预后较好,而频繁或长时间的惊厥发作可能导致脑部损伤,影响预后。
3. 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若新生儿在惊厥发作前已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脑瘫等,则预后较差。
反之,若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则预后相对较好。
4. 治疗方法及效果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效果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反之,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发病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为提高新生儿惊厥的治愈率及改善预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新生儿期保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惊厥的病因。
2. 对于已发生惊厥的新生儿,应尽快明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3. 关注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