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工法..
- 格式:doc
- 大小:512.50 KB
- 文档页数:14
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工法1.前言我国南方地区没有大型沉箱溜放滑道设施,历史上所采用的沉箱多在1000吨以内,采用起重船装驳船运输和安装工艺。
而北方地区沉箱溜放滑道设施对预制场的选址要求较高,为适应近年来码头深水泊位及沉箱大型化发展趋势,摆脱大型沉箱下水出运对大型起重船和深水出运航道的依赖,有利于对沉箱成品质量的保护。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自2002年10月开发了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的工艺装备,并成功应用于广州港南沙港区、广西钦州燃煤电厂七万吨级卸煤专用码头等工程的沉箱出运,完善了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规程,目前,我局共拥有7艘坐底式半潜驳,其中3000t举力3艘、4000t举力2艘、5000t举力1艘、5600t举力1艘,广泛应用于除原建的滑道预制场周边地区以外的重力式码头工程的沉箱出运施工中,该工法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代表了目前沉箱出运施工的先进水平。
本工法的关键技术获2005年度中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坐底式半潜驳成果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420028484.2)。
2.工法特点与传统滑道溜放、直接拖带的沉箱下水、出运工艺相比,本工法具有适应性强、对水深条件要求低、对环境影响小、安全可靠、节省投资等特点。
2.0.1半潜驳吃水一般只有沉箱吃水深度的1/4,对水深条件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于更广大的地区。
2.0.2半潜驳坐底所需水下基础可做临时基础,不但基础长度只有滑道长度的1/3~1/4,减小了对水域环境的改变,且完工后可挖除以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2.0.3采用本工法较沉箱水上直拖,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2.0.4沉箱纵移上船施工过程安全平稳,减少了长航拖运时沉箱预埋拖环(或下围缆)、封仓等工序,拖航时航速快(较沉箱水上直拖提高60%),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沉箱出运,特别适用于不具备沉箱溜放滑道及起重能力不足、或天然水深条件不满足沉箱直接拖带条件下的大型沉箱下水出运。
气囊出运大型沉箱施工工艺简介作者:徐弘扬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01期摘要:沉箱结构由于其整体稳定性好、水下作业量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而广泛應用于码头、栈桥、防波堤等海上构筑物。
在陆地上出运大型沉箱,目前的传统工艺是轨道滑车出运工艺。
轨道滑车出运沉箱虽有着成熟的施工技术,但也存在着投资费用较高、机动性较差等缺点。
采用气囊出运沉箱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场地适应性强,行走灵活方便可进行横移、纵移、曲线移动,无须固定的行走轨道,从而可以缩短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
随着气囊技术的发展,气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气囊出运沉箱这一新工艺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新技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沉箱出运,气囊,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半潜驳,台车气囊出运沉箱的工作原理与滚筒拖运重物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在沉箱的底部,垂直于移运方向布置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气囊,然后充气顶起沉箱,施加外力牵引使沉箱向前移动,气囊向前滚动,从而使沉箱与地面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来达到移运目的。
与传统滚筒比较,气囊在沉箱重量作用下可以产生较大变形,增加气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少,且气囊属于是柔性结构对场地的适应性强。
本文认真研究并汇总了大型沉箱出运施工工艺,对利用气囊纵移沉箱、转换台车上半潜驳出运大型沉箱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特点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一、沉箱出运主要工艺流程(一)成型沉箱达到出运强度后,顶升沟塞入顶升气囊,充气至沉箱起升30㎝,放置垫墩,气囊放气使沉箱平稳落至垫墩上,(二)抽出顶升气囊,调整顶升沟盖板,塞入平移气囊充气达到纵移滚动气压,撤掉垫墩,启动卷扬机牵引沉箱,气囊滚动,沉箱运移至转换平台,(三)沉箱通过气囊运移到码头前沿的转换台座上,随后在沉箱外墙正下方放置垫墩,气囊放气后沉箱落在垫墩上,抽出平移气囊,(四)沿沉箱外墙对称布设10台500吨液压千斤顶,启动同步千斤顶顶升沉箱,使沉箱脱离转换平台的垫墩,撤掉垫墩,(五)将台车通过台车轨道推入沉箱下方,千斤顶同步回落,使沉箱落在台车设计位置,(六)使用步行式液压顶推装置将沉箱顶推到半潜驳上,并使沉箱重心和半潜驳重心重合,(七)半潜驳上台车和沉箱封舱加固后,拖运到下潜区起浮沉箱。
沉箱出运施工方案一、背景沉箱出运是海洋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负责将沉箱从生产地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沉箱顺利安装在预定位置。
本文旨在探讨沉箱出运的施工方案,确保沉箱运输及安装过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二、施工准备工作1.确认沉箱出运的具体要求,包括尺寸、重量、运输距离等重要参数;2.检查运输工具的设备及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安全可靠;3.确认相关道路及桥梁的通行能力,做好交通管制准备。
三、施工流程安排1. 准备工作•确认吊装设备的安全性,做好调试及检查;•确保沉箱固定设备及绳索的可靠性;•划定沉箱出运的路径并进行周围环境的清理。
2. 沉箱吊装•按照预定的吊装计划进行操作,确保吊装平稳安全;•定期检查吊装设备的状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 沉箱运输•保持适当的车速,避免急转弯或刹车过急;•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安排人员在车前后进行引导,协助驾驶员操作。
4. 沉箱安装•确定沉箱安装位置及方向,做好测量标定工作;•使用专业的设备协助沉箱安装,确保安全可靠;•检查沉箱安装后的稳定性,做好固定工作。
四、安全措施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全面的施工前评估;2.做好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3.进行全面的安全演练及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施工总结沉箱出运是海洋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施工方案及详细的计划对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对沉箱出运的施工方案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中的沉箱出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就是针对沉箱出运施工方案的详细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半潜驳就近坐滩预制及出运大型构件施工工艺【摘要】在水运工程建设中,半潜驳是大型预制构件从陆上转运到水下不可或缺的载体,利用半潜驳预制、出运大型构件在我国沿海及内河港口工程建设中先后得到成功的应用。
结合浙江嘉兴电厂三期取水口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半潜驳就近坐滩预制、出运大型构件施工工艺。
【关键词】半潜驳;坐滩;预制出运;大型构件半潜驳是一种带有压载水舱的大型平底船,既可以浮于水上,亦可以半潜入水下,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它是大型预制构件从陆上转运到水下不可或缺的载体,半潜驳作为大型预制构件出运的大型设备,大大促进了港口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和港口的建设发展。
利用半潜驳预制大型构件在我国沿海及内河港口工程建设中先后得到成功的应用。
[1-4]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就近坐滩预制及出运大型构件更能充分利用半潜驳的使用效能,这一施工工艺也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浙江嘉兴电厂三期取水口工程位于杭州湾海域,该处海况条件差、作业面狭窄,同时海上作业船机设备多,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工期紧,并受气象条件影响尤为显著。
尤其本工程预制构件重量大,数量多,体积庞大,场地有限,而且预制场地必须满足大型船机设备作业水深要求。
针对2座4300T 大型取水头的预制及出运经综合考虑,多方论证,就近在施工区域附近滩涂上修建坐滩场坪,利用半潜驳就近坐滩预制及出运取水头。
1.工程概况嘉兴电厂三期取水口工程,包括2座4300T取水头(φ25m)的预制安装、浮运段22节引水箱涵预制安装等。
施工中就近在附近滩涂上修建坐滩场坪,坐滩场坪三面为挡土围堰,围堰下部结构为钢骨架内筑砼(临海面)和填开山石(背海面),钢骨架采用∠100×6和∠50×3角钢焊接而成,外侧焊接δ3厚钢板,其中3m×6m×4m钢笼数量为3个,单个重为2.5T;3m×6m×3m钢笼数量为19个,单个重量为2.2T。
坐滩场坪面积36m×36m,5000 T半潜驳(34m×33m)就地坐滩预制取水头,施工时借助半潜驳和吊船成功完成了取水头的出运及安装等。
半潜驳出运沉箱新工艺在烟台港三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摘要:为了克服烟台港三期工程工期紧、费用低的困难,采用了半潜驳出运沉箱的新工艺,本新工艺具有临时设施工程量小、投资省、施工准备期短、简便灵活、通用性强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今后类似码头施工沉箱出运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烟台港三期沉箱沉箱出运半潜驳新工艺近年来我参与了烟台港三期工程沉箱预制、沉箱出运等工作,烟台港三期工程工期紧、费用低,如果按照常规的施工工艺,不但工期无法保证,成本也包不住,因此,在三期工程的施工中,采用了半潜驳出运沉箱新工艺。
以往,根据二公司起重船最大吊力500t的现状,像三期这样重约1200t的沉箱,采用的出运工艺只能是陆上预制沉箱重量小于500t,然后起重船吊离台座,拖运到施工现场再进行接高。
这样做,不但工期长,费用也高,不能满足三期工程的要求。
因此,必须采用新的工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专家、技术人员精心设计、试验,最后设计出了半潜驳运用到三期工程中来,这种工艺与以往相比,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半潜驳在烟台港三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1、工程简介烟台港三期工程码头为重力式沉箱结构,码头总长961m,分为-16.0m杂货码头和-14.0m集装箱码头,其中杂货码头长418m,集装箱码头长543m。
码头工程共需沉箱65个,主要分为两种尺寸:13.85m(长)×10.2m(宽)×17m (高)和18.06m(长)×8.4m(宽)×15m(高),两种沉箱均重约1200t。
对于沉箱下水施工采用了半潜驳出运沉箱的新工艺,本文以杂货码头沉箱(13.85m×10.2m×17m)为例介绍该工艺。
2、半潜驳尺寸及性能半潜驳为我公司方驳85#改造而成,改造后主要尺寸及性能如下:长70m,宽20.8m,型深3.9m,吃水2.81m,最大下潜水深15.5m,最大倾斜角度12度,甲板承载能力8t/m2,满载承重3000t,台车长12m,轨距7.2m,台车承重1200t。
2200t大型沉箱半潜驳运输工艺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喇叭弯弯顶,市番禺区龙穴岛围垦区东南部,紧临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工程为二个5~10万吨级码头。
码头岸线长度700m,壁岸结构采用重力式沉箱结构,沉箱长17.84m,宽15m,高18.9m,单个沉箱重2237t。
共有沉箱36个,预制方量32220m3,共有A~E型5种规格。
工程造价为人民币22680.8980万元,为省重点工程,2004年10月28日开工,计划工期405天。
沉箱安排在我局新会航建公司预制。
预制场地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2、沉箱登船2.1、沉箱登船本标段沉箱共有36个,单件重2237吨,沉箱出运通过气垫、水垫、气襄、轨道小车等水平运移方法的比较,认为利用气襄进行水平运移沉箱至半潜驳,半潜驳拖运至现场安装方案比较可靠。
沉箱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工程沉箱单件重量为2237吨,底面积为15m×17.84m,气襄运输适宜大重量的物体水平搬移。
(2)由于重量大,需水平移至半潜驳,移运过程中对船体的平衡要求比较高。
2.2、气襄水平运移工艺流程2.3、沉箱登船码头支座结构(1)岸壁码头:经过改造的5000t级沉箱出运专用码头,可以满足3000t级沉箱出运的需要。
(2)承台:岸壁承台及承台支座,该部分按照半潜驳出运要求配置,所以承台的形式似“┻”形,由钢筋混凝土浇注成一体。
(3)承台支座:承台支座为半潜驳异形船艏接岸后的搁置支座,为防止台车运输沉箱上船时船艏下沉,支座采用QU120重轨或钢板埋设在承台前趾上。
2.4、气襄参数选择及承载力计算气襄参数的选择选用气囊为“昌林”牌高强度橡胶尼龙缠绕气囊,囊体骨架材料为锦纶帘子布,锦纶帘子布密度95根/10CM宽,锦纶帘子线的断裂强力≥205.8N/根。
囊咀为铝合金铸件,管丝口G1”-2”,整体缠绕成型而成。
本工程采用直径为 1.0m高压气囊,气囊许用的压力0.14~0.18Mpa。
半潜驳气囊方式出运大型沉箱施工工法一.概况在大型深水重力式码头的建设中,大型沉箱的重量往往达到1000多吨乃至数千吨,如此大的重量,采用传统的起重船起吊加驳船运输方式进行施工存在许多困难与弊端,已逐渐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目前,进行大型沉箱出运施工主要由半潜驳(含工程浮坞,以下同)来完成,基本过程为:沉箱在预制场地预制好后,利用高压气囊将沉箱顶升后牵引,整体搬移到半潜驳上并支垫好,将半潜驳拖至安装水域合适水深位置下潜,在下潜过程中往沉箱隔舱中加压载水,保持沉箱本身浮游稳定,半潜驳下潜到一定深度后,沉箱利用本身浮力起浮,起浮后将其拖至安装点,往沉箱隔舱中注水下沉安装。
沉箱出运施工主要包括沉箱上半潜驳、半潜运载沉箱拖航、半潜驳下潜沉箱出坞三个主要施工过程。
在大型沉箱出运施工中,投入的主要船机设备是半潜驳,这种工程施工用半潜驳是一种专为大型沉箱出运而设计建造的可下潜的工程驳船,甲板单位面积承载力比一般驳船大得多,可运载数千吨的砼沉箱航行于近海航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涨潮时段合适潮位,半潜驳利用船艏的搭接结构与出运码头搭接,保持半潜驳甲板面与码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船上配有牵引设备,沉箱利用高压气囊顶升脱离地面,气囊在沉箱底面与地面之间滚动大大减少了摩擦力,从而可利用船上牵引设备牵引沉箱上船,至指定位置后用枕木进行支垫,抽出气囊。
半潜驳配有多台大排量压载泵,可根据需要进行了舱内压载水的调整,从而控制半潜驳的下潜或上浮,半潜驳上的监控设备可适时采集下潜或上浮的各项数据,根据需要可方便的进行船舶浮态调整,通过控制压载水量与加压载水速度来控制半潜驳的下潜深度与速度,从而保证出运与下潜施工中沉箱顺利地上驳与出坞。
工程用半潜驳载重吨位一般在3000~5000吨不等,载重吨位在4000吨左右的半潜驳,以“四航华南”为例,主体尺度及相关参数为;总长:58米;型宽:34米;型深:4.6米;最大下潜深度:16米(甲板面至水面);从正常吃水下潜到最大深度时间:2小时;压载泵排量:4×960m3/h设计载重量:4200吨;利用半潜驳气囊方式出运大型沉箱的施工工艺,已顺利完成多过大型深水重力式码头的建设,已完成的实例工程如下:二.特点利用半潜驳气囊方式出运大型沉箱有如下特点:1. 无需大型起重设备就可以进行大型沉箱的搬运上驳及安装作业,大大节省了船机费用;2. 与轨道方式上驳比,半潜驳与码头的对接容易,对码头的要求不高,码头的适应性强,从而使临时出运码头的建设容易,投入少;3. 普适性强,沉箱的重量从几百吨到4000吨甚至更大,均可采用本工艺进行沉箱的上驳及安装作业;4. 由于沉箱无需进行起吊,配筋量可大大减少,节省了钢材,降低了沉箱的制作成本,从而降低了码头的造价。
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工法1.前言我国南方地区没有大型沉箱溜放滑道设施,历史上所采用的沉箱多在1000吨以内,采用起重船装驳船运输和安装工艺。
而北方地区沉箱溜放滑道设施对预制场的选址要求较高,为适应近年来码头深水泊位及沉箱大型化发展趋势,摆脱大型沉箱下水出运对大型起重船和深水出运航道的依赖,有利于对沉箱成品质量的保护。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自2002年10月开发了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的工艺装备,并成功应用于广州港南沙港区、广西钦州燃煤电厂七万吨级卸煤专用码头等工程的沉箱出运,完善了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规程,目前,我局共拥有7艘坐底式半潜驳,其中3000t举力3艘、4000t举力2艘、5000t举力1艘、5600t举力1艘,广泛应用于除原建的滑道预制场周边地区以外的重力式码头工程的沉箱出运施工中,该工法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代表了目前沉箱出运施工的先进水平。
本工法的关键技术获2005年度中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坐底式半潜驳成果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420028484.2)。
2.工法特点与传统滑道溜放、直接拖带的沉箱下水、出运工艺相比,本工法具有适应性强、对水深条件要求低、对环境影响小、安全可靠、节省投资等特点。
2.0.1半潜驳吃水一般只有沉箱吃水深度的1/4,对水深条件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于更广大的地区。
2.0.2半潜驳坐底所需水下基础可做临时基础,不但基础长度只有滑道长度的1/3~1/4,减小了对水域环境的改变,且完工后可挖除以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2.0.3采用本工法较沉箱水上直拖,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2.0.4沉箱纵移上船施工过程安全平稳,减少了长航拖运时沉箱预埋拖环(或下围缆)、封仓等工序,拖航时航速快(较沉箱水上直拖提高60%),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沉箱出运,特别适用于不具备沉箱溜放滑道及起重能力不足、或天然水深条件不满足沉箱直接拖带条件下的大型沉箱下水出运。
4.工艺原理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需要根据工程项目沉箱的尺寸、自重和浮游稳定吃水以及出运半潜驳的各项性能参数,结合当地航道、潮汐和水文地质条件,建造配套的沉箱预制场、出运码头、半潜驳坐底坑和水工现场下潜坑。
本工法所用半潜驳视为可坐底的浮船坞,其工艺原理为:4.0.1拖轮拖带半潜驳准确驻位坐底坑并坐底、半潜驳轨道和陆域轨道对接,利用台车移动沉箱上半潜驳并加固。
4.0.2利用浮船坞的功能,沉箱上半潜驳后起浮,拖轮沿航道拖带半潜驳至水工现场下潜坑,坐底式半潜驳下潜到沉箱起浮。
4.0.3沉箱靠自身浮游稳定,漂浮后由拖轮拖离半潜驳至水工现场或沉箱储存场存放。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1半潜驳坐底后其轨道和陆域轨道对接图4-2半潜驳装载沉箱起浮离开预制场图4-3装载沉箱的半潜驳拖往水工现场图4-4半潜驳下潜至沉箱漂浮后由拖轮拖离半潜驳5.2 操作要点5.2.1施工技术和场地设施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项目沉箱的尺寸、自重、空箱重心高度,调查预制场至水工现场的航道宽度和保证水深,综合考虑拖轮吃水和半潜驳的各项性能参数,确定采用半潜驳出运沉箱工艺的可行性;结合当地运输途径上潮汐、波浪和气象条件,验算运输沉箱过程中半潜驳的稳性。
2、对沉箱下水、安装等施工过程进行浮游稳定验算,结合水工现场潮汐、波浪和气象条件,确定沉箱吃水和压载。
3、按照设计出运工艺要求,建造配套的沉箱预制场、出运码头、半潜驳坐底坑和水工现场下潜坑,设置配套的工艺设施。
5.2.2坐底式半潜驳驻位与预制场纵移道钢轨对接1、在每次坐底式半潜驳驻位坐底之前,潜水员进行水下检查,清除水下杂物,确认承重梁无异常,保证坐底式半潜驳船体的安全。
2、坐底式半潜驳驻位、坐底过程:施工技术和场地设施准备工作半潜驳驻位与预制场纵移道钢轨对接 台车纵移沉箱上半潜驳设置加固措施半潜驳从坐底坑起浮 拖轮拖带载有沉箱的半潜驳至水工现场的下潜坑 半潜驳抛锚定位半潜驳压水下潜至沉箱进水孔拖轮拖带沉箱至存放场存放 半潜驳排水起浮返航按浮游稳定计算结果对沉箱各舱格分别压水 半潜驳继续压水下潜至沉箱漂浮 图5.1坐底式半潜驳出运沉箱工艺流程图由拖轮将坐底式半潜驳拖至坐底坑外抛后锚,将半潜驳两前缆带到码头系缆桩上,并将陆上卷扬机带到半潜驳前中桩上(牵牛缆);1)坐底式半潜驳及陆上卷扬机收紧两根前缆及牵牛缆,松两后锚缆,直至半潜驳顶靠码头并粗略调整船位,然后由现场起重、测量指挥船上、陆地同时绞船定位;利用前后锚机调整半潜驳前后左右位置,使船上轨道与陆上轨道对正;2)纵向移船靠陆上卷扬机收放牵牛缆并同时收放船艉八字锚缆来实现,纵向定位由码头护木限定,船艏与护木靠实挤紧即可;横向移船通过收放艏艉交叉缆和八子锚缆来实现,横向位置由经纬仪测控(或对位装置);3)半潜驳注水下潜,采用自然进水方式,各压载舱均匀进水,液位可根据四角吃水进行适当调整;下潜过程中,测量人员用经纬仪观测半潜驳艏艉定位点的偏差,指挥人员据此指挥操作人员随时调整船位,要随着船舶的下沉随时收紧锚缆,防止船舶前后及左右移位;陆地用牵牛缆调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艏部轴线偏差≤2mm、艉部轴线偏差≤10mm),半潜驳各缆带紧继续注水直至船底平稳座落在水下基础梁上,带好系泊缆;3、短轨安装及轨道检查1)坐底式半潜驳驻位下潜坐底后,沉箱上驳前,利用特制短轨将陆地与坐底式半潜驳钢轨连接起来,2)如坐底式半潜驳就位后,沉箱不能马上上驳,不能连接短轨,在沉箱上驳后,要及时将短轨卸下来,防止涨潮时破坏轨道。
5.2.3台车横纵移动沉箱上半潜驳1、勘绘沉箱重心平面位置:顶升横移前,计算出沉箱重心位置,在纵移区标出沉箱边线或标出纵移道中心位置,并将重心标示于沉箱底板的边缘,沉箱横移时,严格控制沉箱重心与纵移道中心位置,保证沉箱重心与纵移道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为一铅垂面。
以便控制沉箱上驳的位置,确保在长度方向,沉箱重心与潜驳重心在同一铅垂面上。
2、沉箱出运前的船机设备检查:沉箱起顶前应对500吨千斤顶、100吨顶推器、油泵、横纵移车和轨道、吊具、索具及船机设备、用具、材料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机具设施、设备完好,平台及轨道上无障碍物以及轨道安装固定情况。
3、纵移沉箱顶推上驳1)沉箱顶推上驳前必须进行轨道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轴线、轨顶标高、接头处轨顶高差、错牙及缝宽,鱼尾板连接及轨道紧固螺栓。
2)坐底式半潜驳驻位坐底,短轨安装完成,及轨道检查合格后,沉箱即可顶推上驳。
3)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跟踪检查轨道(包括短轨接头安装)、纵移车、顶推器等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进行处理;4)顶推上驳需注意两列纵移车操作动作协调一致,顶推速度控制在1.0m/min左右;5)顶推就位后,沉箱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述要求,即沉箱重心平面位置相对于坐底式半潜驳的轴线的允许偏差:横向为50mm,纵向为400mm。
5.2.4设置加固措施:加固包括纵移车的固定和沉箱的固定两项内容,纵移车固定分纵向固定和横向固定。
1、纵移车纵向固定方法为:利用主甲板上焊制的艏艉两个端墩,通过横梁将纵移车两端顶紧固定,横梁与端墩之间用钢质楔块楔紧,保证纵移车在整个拖航下潜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纵向移动。
钢楔楔紧后用螺栓紧固,防止松脱。
2、纵移车横向固定方法为:利用在主甲板上焊制的沉箱支墩上的悬臂水平钢撑,通过钢质楔块支顶纵移车车体,保证纵移车在整个拖航下潜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横向位移。
支墩沿纵移轨道两侧成对布置。
楔块楔紧后用螺栓紧固,保证楔块不出现松脱。
3、沉箱固定是待沉箱上驳且纵移车固定完毕后,在主甲板钢支墩顶面与沉箱底面之间的缝隙内用钢木楔块支顶沉箱,用以增加沉箱的支承,提高沉箱与半潜驳的整体性。
5.2.5坐底式半潜驳从坐底坑起浮1、坐底式半潜驳起浮时,启动主压载泵排水,排水过程中通过控制四角吃水,使半潜驳平稳起浮;2、半潜驳起浮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系泊缆和锚缆并使船舶处于可控状态。
3、待半潜驳完全浮起后,即可开始绞移半潜驳离开坐底坑水域。
5.2.6拖轮拖带载有沉箱的半潜驳沿航道拖运至水工现场下潜坑1、当半潜驳绞离坐底坑水域一定距离,解除两根首缆;用一艘辅助拖轮帮靠控制半潜驳,继续用两只后锚绞移半潜驳,直至一只后锚完全绞起并绞收稳妥,另一只后锚未绞离水底。
2、此时将主拖轮的主拖缆与半潜驳船首龙须缆连接,半潜驳收起另一只后锚。
3、当主拖轮具备拖带条件时,主拖轮拖带半潜驳航行,辅助拖轮继续帮靠辅助,正常拖带半潜驳航行至下潜水域附近。
5.2.7半潜驳抛锚定位1、下潜坑水域驻位定位:到达下潜水域附近,主拖轮解开首拖缆,帮靠在半潜驳的另一侧,与辅助拖轮一起帮拖半潜驳进行抛锚驻位。
2、根据现场风向、流向、下潜坑的情况及半潜驳驻位要求,按顺序分别抛出半潜驳首尾四只锚。
3、通过绞动锚缆使半潜驳大致就位,两艘拖轮解缆后现场监护。
4、利用半潜驳GPS定位系统,通过收放调整锚缆,使半潜驳精确定位于下潜坑位置。
5.2.8半潜驳压水下潜至沉箱进水孔1、半潜驳下潜前的准备:1)潜驳定位完成后,各辅助施工船舶及时就位。
用以应付下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辅助船舶包括抽水方驳、潜水船机、机动交通艇等。
2}半潜驳人员收紧四角锚缆,测量重新校核半潜驳位置和下潜坑水深是否满足下潜要求;半潜驳人员检查船上水密舱盖等是否关闭。
3)起重人员将沉箱上口用于控制沉箱的四根绞移缆挂好,并指挥半潜驳人员带紧,逐个检查进水阀门是否开启自如。
2、半潜驳下潜时需要根据作业时间和潮汐情况,合理选择下潜时间。
1)压载舱采用同时进水,以保证半潜驳平稳下潜。
2)下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四角吃水、水深和各压载舱的液位及倾斜仪的指示,根据浮态,随时调整各舱进水,使半潜驳保持平稳下潜。
在主甲板入水后,因水线面突然减小,应适当控制下潜速度,以保证安全。
3)半潜驳下潜过程中,当艉塔楼压载舱内水位与舷外吃水相同时,要强制进水。
4)当半潜驳下潜至水面没过沉箱进水孔(进水孔一般分舱格设置于沉箱中下部)时,半潜驳停止下潜。
按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结果,开始向沉箱各舱格分别灌水,以保证沉箱起浮后的稳定性。
沉箱灌水过程中,半潜驳要随时调整四角吃水保证船体水平。
5.2.9半潜驳继续压水下潜至沉箱漂浮1、在达到沉箱计算滑移最小吃水状态时,要及时将沉箱缆索拉紧,避免因沉箱移动而碰撞塔楼,同时加快下潜速度,减小临界状态持续时间。
2、沉箱浮起后,半潜驳继续下潜一定的富裕水深并调平后停止下潜,使半潜驳处于稳定半潜状态,沉箱处于稳定漂浮状态。
5.2.10拖轮拖带沉箱至存放场存放1、沉箱在半潜驳内处于稳定漂浮状态后,由船员操纵首位塔楼绞缆车,通过固定在沉箱上口的缆绳牵引,使沉箱在半潜驳内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