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1
药疹的护理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变化及皮损情况。
2、观察有无肝、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
3、有无并发症:肺炎、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感冒、褥疮等。
【护理措施】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药疹护理应特别注意做好眼睛、口腔、会阴部等皮肤粘膜护理。
3、防止继发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衣物、被褥、床单要高压消毒,紫外线消毒病房2—3次/日。
4、皮损渗液多时可采用支架予暴露疗法、湿敷,并协助翻身,红外线照射。
5、密切观察病情,对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应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真菌或细菌感染。
6、伴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营养,忌烟酒及刺激性海鲜食品,多饮水促进体内药物排泄。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疏导患者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毅力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2、饮食指导,宜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忌辛辣海味刺激性食物。
3、休息活动指导,病重时卧床休息,大面积皮损者应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4、按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停药、减量或漏服多服。
5、禁再次用致敏药物及同类药物或结构类似药物和食物。
内蒙古中医药*吉安市青原区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3009)2012年2月25日收稿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142-0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罗琼安*摘要::对14例因药物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的患者予以抗过敏,全身支持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静脉留置针护理、皮肤及生活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药物反应;药疹;护理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主要表现为大片表皮炎症、红斑、水泡,继之松解坏死和剥脱的一组症候群,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可达25%-50%[1]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70岁。
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例:患者,男性,18岁,因呼吸道感染,在当地诊所口服SMZco 4丸,静滴先锋V 号针等,15h 后,全身出现大片红斑,发热。
用复方阿司匹林退热,静滴头孢噻肟钠针,氧氟沙星液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继之全身弥漫性红斑上起大疱全身浅表皮剥脱,渗出,面红,口唇肿胀,糜烂,阴茎、阴囊起大水泡,糜烂,并有大量渗液,排尿时,尿道疼痛。
经静滴地塞米松20mg/d 为主的抗过敏以及全身支持治疗,局部对症处理与全面护理,4d 后体温降至正常,5d 后面部红斑消失,皮损停止,创面渗出减少,1周后,皮质激素逐渐减量,14d 停用皮质激素针剂,改口服,20天痊愈出院。
2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缺乏了解,因而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同时患病是由药物所致,对药物治疗非常恐慌,害怕药物再次引起过敏反应,对治疗不合作,为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与护理,因人施护,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该病的病因和病程特点,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在平时的交流中,多给予心理疏导和正性激励,指出用药的好处,增强信心,缓解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稳定的情绪与治疗同步,加快了康复进程。
98例药疹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98例药疹患者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总结药疹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98例药疹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9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
结论:对药疹患者实施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药疹;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34-01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时还可累及内脏引起损害。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皮疹,而同一皮疹又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很多,常见的致敏药物有以下四类1解热镇痛药2磺胺类3安眠镇痛药4抗生素类发病机理是药物进入体内后与蛋白载体结合成全抗原而引起机体对该药物的特异免疫反应。
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共98例,男44例,女54例,年龄在5~53岁之间,本组有22例是由于服用抗生素引起药疹的,13例服用镇痛药,42例服用免疫调节药,1例服用抗结核药引起。
2护理2.1心理护理:药疹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皮损严重,病人常担心不能治愈或治愈后留有瘢痕,因此,患者特别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因此,在患者入院初期,我们应该尽快熟悉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态度要热情、真诚,多与患者多些言语上沟通,帮助患者适应医院及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人际关系,调动患者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过程中,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说明治疗、护理、饮食、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并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和护理,其次,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让亲人关怀消除患者因全身大片丘疹、红斑影响美观而产生的自卑感。
2.2保护性隔离:重症药疹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皮肤损害,使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受到影响,加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应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病房应持续开放空气净化器,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室温控制在22~24度,湿度在50~60%之间,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护理用品、床上用品均应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要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戴好口罩、帽子,严格控制流动人员,限制时间探视,每次只能1人探视,探视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药疹护理常规一、专科评估1.观察体温变化的情况,对疾病的反应。
2.观察病人治疗、换药的效果:皮损的范围是否缩小,炎性渗出是否吸收等,监测体温、白细胞的变化。
3.病人是否知晓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能否积极配合治疗。
二、护理措施1. 常规护理①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②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
2. 皮肤及粘膜护理①重症药疹大面积糜烂渗液时,经清理创面后,换无菌床单、衣服。
②伴高热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时给予物理降温。
如有大面积糜烂渗液,不能酒精擦浴,可采用冰敷降温。
③口腔损害者应酌情给半流或流质饮食,必要时用鼻饲或输液。
④为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并发症,应行床边隔离,各种治疗前要洗手、戴口罩、清理创面及更换衣被时动作要轻,防止擦破皮肤使皮损扩大。
⑤病房应每日消毒一次。
⑥密切观察眼部症状,并做好眼部清洁护理。
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⒊饮食护理①向病人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
有异种蛋白过敏者忌食鱼类、虾类等海产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有毒物质排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⒋心理护理①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及一般用药相关知识。
②.根据病情做好心理安慰,耐心疏导病人,清除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并向病人解释大多数药疹是可以治愈的。
③鼓励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毅力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健康教育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方案,消除顾虑,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②介绍治疗的效果及皮肤不会出现永久性疤痕,让病人树立信心。
③耐心讲解患过药疹的病人今后不能随便用药,如药疹病人处于高敏状态,随便用药加重病情。
药疹病人健康教育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人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药物过量、不耐受性不良反应、特发性不良反应、副作用、继发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药疹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
药疹常见皮肤表现有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固定性药疹、紫癜等类型。
严重的药疹可危及生命,因此须防止和及早发现药疹的发生。
药疹治疗首先是停用或更换可疑药物,多饮水或静脉输液。
轻症者一般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
重症者则需加用皮质类固醇,还可辅以外用药物疗法或中医疗法。
【疾病特点】1.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4类:①解热镇痛药,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制剂为多见;②磺胺类,以长效磺胺为多;③安眠镇静药,以巴比妥类较多;④抗生素类,以青霉素为多见。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及剂型,中草药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也逐渐增多。
2.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
但有其共同特点,即起病突然,皮损分布除固定红斑外为全身对称性,皮损的颜色较鲜艳,伴有全身症状,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迅速好转,一般于2~4周痊愈。
3.药疹多在治疗开始后7~10d经过致敏而出现,但如以前曾接受过同样药物或同类结构的药物治疗,则可于数小时或1~2h内迅速出现。
药疹的前驱症状有发热、瘙痒、轻度红斑、胸闷、气喘、全身不适等症状。
【健康教育要点】(一)住院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由于病人是应用药物引起的意外伤害,对冉次用药感到极度恐慌,甚至拒绝用药。
加之身心备受病痛折磨,往往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躁不安和过度敏感。
因此应加强心理疏导,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愿望,调整情绪。
耐心讲解疾病知识及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鼓励进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类、无刺激性、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1例药疹患者的护理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标签:药疹患者;护理1 病例介绍:患者,男,16岁,因“右膝疼痛、活动受限7+天”以“右膝化脓性关节炎”于2014年3月14日入住我院骨科。
入院后骨科给予了头孢硫咪、维生素c、洛芬待因、感冒灵等治疗。
患者于2014年3月23日13:20患者出现高热、大量皮疹,给予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赖氨匹林等处理。
2014年3月27日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仅可见少量正常皮岛,颜面及双上肢红肿。
于当日11:50转入皮肤科治疗。
2014年3月29日患者全身皮肤疼痛,全身性红斑、面部四肢水泡、表皮松懈,呈烫伤样表现,于当日18:35转入烧伤科治疗。
T36.7℃、P76次/分、R20次/分、SPO2100%。
入科后给予维生素c、泮托拉唑、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丙种球蛋白、烧伤治疗仪持续照创面等治疗,患者于2014年4月16日治愈出院。
2 护理2.1防止感染由于患者是高过敏体质,不能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且患者全身皮肤破溃、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
所以应积极预防。
2.1.1安置患者于单人房间,给予保护性隔离。
每日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遵医嘱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持续治疗创面。
大型烧伤治疗仪不仅可以消炎、保持创面干燥、促进皮肤上皮生长,而且可以为充分暴露的创面保暖、保护患者的私密部位。
2.1.2做好眼睛、口腔、尿道口护理,保持床单及创面清洁干燥。
2.1.3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1.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配药用无菌物品严格做到专人专用及一针一管。
遵医嘱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提高病人抵抗力。
2.1.5密切观察神志、体温、创面的变化。
及时送血培养或作创面细菌培养。
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小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害怕死亡,故而消极、对抗,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药疹病人健康教育药疹是指人体对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如药物过敏、药物代谢、药物溶解度以及免疫系统等。
有些情况下药疹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因此对于药疹病人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药疹病人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健康知识:1. 定期进行药物过敏检测药疹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药物过敏检测,以避免因药物过敏引起或加重药疹。
对于已经出现过药疹的病人更应该及时进行过敏检测,以便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2. 学会防晒和护肤药疹病人需要学会防晒和护肤,在服药期间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尽量选择室内活动或者在室外佩戴帽子、遮阳伞等保护措施。
此外,药疹病人在洗澡或者清洁皮肤时需要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和保湿乳液,以保持皮肤的适当滋润度。
3. 保证充足的睡眠药疹病人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或熬夜,因为这些不利于药物的代谢和身体的康复,容易忽视症状和健康状况。
4. 饮食营养,多摄入水果和蔬菜药疹病人需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并且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食品,以帮助身体清理毒素和产生足够的能量。
5. 积极锻炼,加强体质药疹病人适量的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可以加强体质,并有助于药物的代谢和身体的康复。
适量的锻炼可以与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相结合,使药物的疗效更加显著。
6. 进行药物合理用药药疹病人需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且避免自行更改服药方案。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一些新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应,以便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或者调整药物剂量。
总之,药疹病人需要注意细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以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
希望本文能为药疹病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健康引导。
1例卡马西平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病情严重的药疹之一,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巴比妥类等引起。
本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其典型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水疱、大疱,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形成大面积的表皮松解坏死,易合并感染,形成烫伤样外观[1],触痛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伴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口腔、颊粘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
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我科2012年12月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人,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病人治愈。
现将其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周成文,女,31岁,患者因牙痛口服卡马西平3天,2天前患者眼结膜出现充血、疼痛,口唇干裂、麻木,当天下午开始出现全身发冷、发热,未测体温,自行口服三黄片,感冒胶囊,1天前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口唇及口腔黏膜溃烂,结膜充血加重,睁眼困难。
测体温38.4°,患者入院后全身皮肤松解,背部大片表皮剥脱,缺失,渗液多,双手、双足肿胀明显,有多个松解的大疱,会阴部皮肤破溃、糜烂,患者吞咽时疼痛剧烈、有烧灼感,不能进食。
治疗给予停用可疑药物、应用大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等)、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
2护理2.1预防感染:患者皮损面积较大,皮肤完整性受损致免疫功能下降,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戴手套、口罩;保持室内温度20 ~28℃,当采用暴露疗法时室内温度在,28~30℃,湿度在40%~50%;病室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每次30min;定时开窗通风,并注意清洁。
使用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擦拭室内物品每日2次。
保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诊疗用具专人专用,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
采用暴露疗法:1.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