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24
导学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变化,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各路野战军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习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学习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学习导语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以胜利而告终。
探究: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东北的智慧所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点拨: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东北工业支援。
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守不定。
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南下。
若守战华北,将受华北华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南撤关内,实现战略收缩。
演示:辽沈战役流动示意图:(1)1948年9月12日至10月9日,解放锦州与长春;(2)10月19日至28日,主要围歼廖耀湘兵团;(3)10月29日至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领悟:“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位于东北西南的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防御体系的要害所在。
一旦先拿下锦州,便可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关的退路。
人民解放军攻取了锦州,就关闭国民党军队出入东北的大门,对长春等地的守敌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为各个击破被围困的敌人创造良好的战略态势。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学习难点】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3页到128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歼敌___【课中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 “关门打狗”战东北⏹ 请看《三大战役示意图》)议一议: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择在哪里? 想一想:辽沈战役中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其中“门”指的是哪里?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 大军合力战淮海“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淮海战役支前农民2.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时间: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 年 月 日占领,宣告了延续 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看图●想一想: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议一议: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如何理解陈毅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一说: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兵临城下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议一议: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利用多媒体展现相关战役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通过情景再现法,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949.1)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渡江战役: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23日)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1、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采取一切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去探索;3、本节课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太少,所以学生合作、交流的不够充分,不少同学有发言的愿望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