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功率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45.97 KB
- 文档页数:13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是一种独特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力系统理论。
它可以反映和控制电网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也可以准确地预测和
调整电网的无功功率。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计算电网的瞬
时无功功率,并对电源分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控制。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要求电力系统中有一组多种功率负载,无功、
有功和电压波动等问题。
为了满足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要求,必须预先
计算电网各类功率(有功、无功、瞬时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变化,并对这些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电网的瞬时无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的
瞬时发电量,其定义为当载荷变化时,电力系统中的瞬时发电量变化
的速率。
瞬时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之差,它受
无功补偿器和柔性交换机的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期间,瞬时无
功功率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关注的是有效的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其控制方法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电力系统的运行调节。
这种调
节方式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及时确保电网的可靠高效运行。
此外,
这种理论还可以帮助电力工程师准确判断无功功率的变化,为之后的
调节控制提供准确的参考和依据。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以为电力工程师提供帮助,提高调度精度,减少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的可能性。
只要电力系统可以正确地把握瞬时无功功率并有效实施,
电网的可靠运行将得到有效地保障。
旋转p-q-r坐标系下的瞬时功率理论摘要该论文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定义了一个旋转的p-q-r坐标系,这里,p为瞬时有功功率,为瞬时无功功率。
这三个分量是线性独立的,所以可以通过单独控制两个电流分量的空间矢量来补偿这两个瞬时无功功率。
该论文按照这个理论,通过补偿瞬时无功功率来消除三相四线制系统的中线上的电流,而无需储存能量,仿真的结果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理论。
1引言韩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不低于70%的电能消费用于电机,主要是感性电机。
如果假设电机负载的功率因数是0.8,那么发电厂最少得发出17%的无功功率,这就需要更多的发电机,并且增加了传输/分布损耗。
换句话说,如果完全补偿用户侧的无功功率,那么发电设备和分布损耗将最少减少17%。
除此之外,当三相四线制系统接不平衡或非线性负载时,流过中线上的电流将很大。
在单相二极管整流的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为相电流的1.73倍。
由于传统的三相四线制系统的中线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存在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会在用户侧产生大量问题。
三相系统中,瞬时无功电流产生不产生瞬时有功功率。
所以由补偿无功功率来控制无功电流不需要储备能量的设备,如三相系统中功率补偿器的直流侧电容。
这样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功率补偿的可靠性。
三相系统中,瞬时有功和无功功率分别定义为电压矢量和电流矢量的内积和矢量积。
瞬时有功功率是线性独立的,但是瞬时无功功率的三个分量却不是彼此独立的。
也就是说,可以单独的补偿瞬时有功功率,却不能单独各自补偿瞬时无功功率的三个分量。
因此,瞬时无功功率的补偿电流的自由度是1。
系统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既影响瞬时有功功率,又影响瞬时无功功率。
当电源电压中有零序分量时,即使把瞬时无功功率补偿到零,中线电流也不会完全消除。
[8]中采用了特殊的无功功率补偿算法,来消除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线电流,但这种算法仍然受电流只有一个可控量的限制。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所谓的p-q-r坐标系,它能随着三相四线制系统的电压空间矢量旋转。
摘要:提出了一种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检测、定位、辨识与分类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含有噪声的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信号,再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差变处理得到差变信号,通过小波去噪和信号差变法来确定扰动的位置和持续时间。
将去噪后的单相电压信号通过移相-60°得到三相电压,并用三相电压代替三相电流,利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计算出瞬时有功,进而计算出瞬时电压幅值,根据扰动的持续时间和扰动的幅度对扰动类型进行识别。
关键词:瞬时无功理论;小波去噪;分类与识别;电能质量扰动;电力系统1 引言如何正确分类与识别诸如电压上升(voltage swell)、电压跌落(voltage sag)、瞬时脉冲、瞬时断电、暂态振荡等电能质量扰动,在电能质量研究领域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外学者已提出了许多检测方法,其中小波变换尤为突出[1-4]。
许多文献在采用小波技术解决电能质量扰动识别问题时,多数未考虑噪声的影响;而实际电网中通常含有噪声,这使得小波变换中反应高频信号的前两个尺度往往不能正确提取一些电能质量扰动的特征量,及谐波存在时不能正确确定发生在工频相位0˚或p 附近的电压上升与电压跌落的开始时刻与持续时间,因此减少噪声干扰十分必要。
文[5]作者建议在时域分析所有扰动。
文[6]在无噪声的情况下在时域分析了扰动信号。
时域分析的特点是简单、快捷,但噪声的影响使得分析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对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需借助于电压幅值的计算,而传统计算幅值的方法速度较慢,采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计算电压幅值可提高运算速度。
本文先采用小波软阈值去噪技术去除测量信号中的噪声,再在时域内鉴别扰动发生的时刻和持续时间。
对去噪后的单相电压信号延迟60°可得到三相电压,将三相电流用三相电压代替,进行a–b 变换,得到瞬时有功功率,且对变换结果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即可得到与扰动波形相似的变换结果,从中提取信号的特征,从而对电压上升、电压跌落、瞬时断电、暂态振荡、电压短时跌落(voltage dip)、暂态脉冲等扰动类型进行分类。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由日本学者赤木泰文最先提出,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平均值为基础的功率定义。
系统的定义了瞬时有功功率p、瞬时无功功率q等瞬时功率量,后人发展了这套理论,提出了瞬时有功电流ip、瞬时无功电流iq等瞬时量;以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此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受到了极大关注。
但是传统的功率理论是建立在平均值基础上的,所有与之有关的矢量分析与理论计算都基于以下两点:l)相互作用的两个矢量频率相等;2)电压和电流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符合正弦波波形且所有周期内波形完全一致。
于是,对于需要动态、快速地跟踪补偿谐波或无功功率的场合,传统的功率理论已经不再适用,而日本学者赤木泰文(Akagi)提出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适应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_。
p-q 理论一、p-q 理论基础p-q 理论的基础是一系列在时域中定义的瞬时功率,该理论对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没有任何限制,适用于有中性线或无中性线的任何三相系统。
因此,这种理论不但适合用于稳态,而且也适用于暂态。
P-q 理论首先将电压和电流从abc 坐标系变换到o αβ坐标系,然后在o αβ坐标系中定义瞬时功率。
因此,p-q 理论总是将三相系统作为一个单元来考虑,而不是将三相系统作为三个单相系统的叠加来处理。
1、clarke 变换o αβ变换即clarke 变换,将abc 坐标系中的三相瞬时电压a v 、b v 和c v 影射到o αβ坐标系中的瞬时电压v α、v β和o v 。
对于任何三相电压,clarke 变换和它的反变换如下:11122o a b c v v v v v v αβ⎤⎥⎡⎤⎥⎡⎤⎢⎥⎥⎢⎥=--⎢⎥⎥⎢⎥⎢⎥⎢⎥⎣⎦⎣⎦⎢⎢⎣⎦其反变换为101212a obc v v v v v v αβ⎤⎥⎥⎡⎤⎡⎤⎥⎢⎥⎢⎥=-⎥⎢⎥⎢⎥⎢⎥⎢⎥⎣⎦⎣⎦⎢-⎦类似的,对于任何三相电流a i 、b i 和c i ,可以用下式将其变换到o αβ坐标系。
11122o abci ii ii iαβ⎤⎥⎡⎤⎥⎡⎤⎢⎥⎥⎢⎥=--⎢⎥⎥⎢⎥⎢⎥⎢⎥⎣⎦⎣⎦⎢⎢⎣⎦电流的反变换为101212a obci ii ii iαβ⎤⎥⎥⎡⎤⎡⎤⎥⎢⎥⎢⎥=-⎥⎢⎥⎢⎥⎢⎥⎢⎥⎣⎦⎣⎦⎢-⎦2、p-q理论定义的瞬时功率在三相系统中,三个瞬时功率,即瞬时零序功率o p、瞬时实功率p和瞬时虚功率q是基于oαβ坐标系下的瞬时相电压和瞬时线电流来定义:二、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的p-q理论p-q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补偿不合理的电流。
在三相三线制系统中不存在零序分量,故0ov=且0oi=。
设av、bv和cv,ai、bi和ci为采样所得三相的电压和电流,则clark变换为1112222abcvvvvvαβ⎤⎡⎤--⎥⎡⎤⎢⎥=⎢⎥⎢⎥⎣⎦⎢⎥-⎣⎦⎣⎦1112222abciiiiiαβ⎡⎤⎡⎤--⎢⎥⎡⎤⎢⎥⎢=⎢⎥⎢⎥⎢⎣⎦⎢⎥-⎣⎦⎢⎣⎦通过p-q理论中瞬时功率的定义得到系统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00o o op v ip v v iq v v iαβαβαβ⎡⎤⎡⎤⎡⎤⎢⎥⎢⎥⎢⎥=⎢⎥⎢⎥⎢⎥⎢⎥⎢⎥⎢⎥-⎣⎦⎣⎦⎣⎦v v i p v v i q αβαβαβ⎡⎤⎡⎤⎡⎤=⎢⎥⎢⎥⎢⎥-⎣⎦⎣⎦⎣⎦通过上式计算得到的瞬时实功率可以被分解为平均部分p 和振荡部分p ;同样,负载的虚功率q 也可以被分解为平均部分q 和振荡部分q 。
故弄玄虚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沈阳万思电力技术研究所标签:无功补偿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是由日本学者赤木泰文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
赤木泰文的理论中定义了瞬时实功率p和瞬时虚功率q,因此又称为pq理论。
该理论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并且不断有人为其添砖加瓦。
在pq理论中使用了一系列的矩阵变换,来定义没有物理意义的实电压和虚电压以及实电流和虚电流,并导出瞬时实功率p和瞬时虚功率q。
从而得出可以通过对瞬时值的检测来确定系统无功参数的结论。
其实,赤木泰文的pq理论最终导出的瞬时实功率p和瞬时虚功率q就是在三相完全平衡状态下可以导出的值,也就是说:只有在三相完全平衡的状态下,赤木泰文的pq理论才有正确的结果。
在三相不平衡的状态下,使用赤木泰文的pq理论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在pq理论中使用一系列的矩阵变换以及定义没有物理意义的实电压和虚电压不过是为了搅浑水,使人们无法一下子看清其中的破绽罢了。
有人比赤木泰文走的更远,不仅发明出新的方法使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应用于不平衡系统,而且应用于三相四线系统,直至单相系统。
更有人发明出新的方法不仅使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应用于纯正弦波系统,而且应用于含谐波系统,直至应用于暂态过渡系统。
所有的这些“新发展”,都得力于矩阵变换这种可以搅浑水的有效工具。
下面我们详细探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问题所在。
一,关于瞬时无功功率的定义由于SVG装置可以实现很高的响应速度,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对无功功率的快速检测问题。
在电力系统中基本的物理量定义大都是以平均值为基础的,例如电压有效值U、电流有效值I、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等等。
以平均值为基础的定义显然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而为了进行快速无功补偿,就需要对无功功率进行快速检测,因此就产生了怎样定义瞬时无功功率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对瞬时与平均进行深入探讨。
在正弦稳态的情况下,设U和I是有效值,则正弦电压和电流可以表示如下:瞬时功率可以表达如下:电流可以分解为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由于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有90度的相位差,因此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属于正交向量,于是瞬时电流就可以表达为有功电流瞬时值与无功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