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的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8.13 MB
- 文档页数:51
盐城的特色
盐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盐城海盐文化:盐城因盐而兴,有着悠久的海盐文化和丰富的盐业遗迹。
盐城的海盐博物馆、盐城工农路老盐仓等都是海盐文化的代表。
2.湿地生态:盐城拥有大片的滩涂和湿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这里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3.淮剧与杂技:淮剧和杂技是盐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盐城淮剧博物馆和杂技博物馆等场馆展示了淮剧与杂技的历史和技艺。
4.东沙美食:东沙是盐城沿海的一个小镇,这里的美食以海鲜为主,以新鲜、原味为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5.民俗文化:盐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盐城十番、跑马灯、踩高跷等传统表演和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6.革命老区: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等地是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场所。
7.人文历史:盐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盐城的名人、名胜、名居等资源丰富,如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刘彝、明未清初著名书画家胡启用、晚清著名小说家李伯元等历史名人和古云梯关、古海春轩等历史遗迹。
总的来说,盐城的特色涵盖了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盐城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江苏盐城春节风俗作文
江苏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春节是盐城
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盐城人民会积极参与各
种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春节前夕,盐城的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祈求新的一年
里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同时,还会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等,
装饰房屋,营造喜庆的氛围。
在春节期间,盐城人还会走亲访友,
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除了家庭聚会外,盐城还有许多传统的庆祝活动。
比如,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还有庙会、花市等活动,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年货,品
尝到地道的盐城美食,感受浓浓的年味。
在春节期间,盐城人还有一项特殊的风俗活动,那就是燃放烟
花爆竹。
据传统,烟花爆竹的声音可以驱赶邪灵,保佑一家平安幸福。
因此,每到春节,盐城的夜空都会被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燃
放烟花爆竹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喜庆和热闹。
总的来说,盐城的春节风俗丰富多彩,体现了盐城人民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
庆祝,共同祈福,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不仅是一场盛大
的节日,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xx民俗漫谈民俗即民间风俗。
民俗的发生源自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某种需要而起,习久而成俗。
民俗相对于异文化的人来讲,它除了新奇之外,更是启迪心智和灵感的钥匙;是直观世界万象、体验人类文明的最简洁的参照;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民俗,都是这个民族经过千百年实践,筛选保留下来的成果,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
地处苏北大平原、又频临黄海之滨的盐城,北有黄河中下游淳朴儒风薰陶,西受神巫浸淫的楚风楚俗影响,东有一望无际的黄海拥抱,南受江南水乡耳濡目染,这样的民俗坐标,这样兼具海洋和农业文化的特色,决定了盐城民俗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先进性。
盐城民俗风情的心脉相通,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祛灾去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
如果把盐城民俗比作一本大书,那么这本大书的关键章节便是岁时节庆,生日寿诞,婚丧嫁娶,生产劳作,衣食住行,游艺娱乐,民间禁忌,社交礼仪等等。
每一章都有悠久的历史,每一节又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xx民俗--过节刻岁时节庆是岁月长河里泛起的一片波光,荡漾的一条水痕。
岁时节庆在盐城人说来,就是“四时八节”。
盐城方言叫作“过节刻”。
如果说岁时节庆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那么生育寿诞则是亲友之间对生命的一种祝福。
生育礼仪,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
例如用芹菜喻勤奋,用枣子喻早生贵子,用骨喻刚强坚毅,用喜蛋喻完美无缺……,这些无不寄寓了人们对新生命诞生的美好祝愿。
盐城人重视过整生日,从10岁到40岁叫做生日。
男做三十,女做四十。
由岳父母替女婿做生日,俗称“拔穷根”。
盐城历来有“四十岁不发,则穷根已定“之说。
50岁以后叫祝寿。
xx民俗-开秧门民俗来自生产劳动。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直默契人在烧盐、打鱼、种地收割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生产习俗。
盐民们要在烧盐的锅灶上,摆上酒肉,焚烧黄元、香烛,朝拜“盐盘大圣”。
渔民们出海打鱼要举行“满载酒”,“开网眼”,祭拜龙王。
建湖人打鱼第一次开网,鱼只吃半边,留下半边,抛入河中,回敬河神,所谓“撒网捣鱼,吃一半,留一半”。
盐城阜宁节日习俗篇一:江苏盐城民俗民风简介江苏盐城民俗民风简介开船习俗满载会与满载酒旧时,渔民,们在汛期出海之前,要举行贡会,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
因此又叫满载会。
下海若能满载而归,便认为是龙王发了慈悲,船主须备足酒菜,拜谢龙王。
然后全船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称之为满载酒。
此俗已延续许多年,直至现在,渔船出海归来,家家都有饮酒放鞭炮的习俗。
开网门每年的正月初,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开网仪式。
这天船主装点香烛、恭奉三牲(猪头、鸡、鱼),船主领头,阖船渔夫人人跪拜海神,祈求出海平安,然后,众船民在船主家吃“满载酒。
酒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仪式: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海滩上,请一孕妇在网上剪2--3个眼,然后再拖网上船,起锚开航。
开船是,先将船调个头,谓之“攘风”。
无风是,船老大站立船头,领头高喊“哦嗬嗬哦嗬---嗬”,叫做唤风,说是风在天1上转,船上要人唤。
三月踏青农历三月,平原水乡已是草长莺飞,水和土柔。
丽日春风之下,桃花绿水之间,度过了严冬的人们纷纷来到郊外田野,嬉戏闲游,踏青漫步。
三月三,晋化称上已节。
《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衅浴,就是用香草熏汤沐浴。
春秋时,郑国于三月上旬之“已”日,男女偕同来水边,执兰招魂,戏谑恋慕。
到汉朝,官吏定于上已之日,“皆禊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疾”。
上已节由此而形成。
晋代以后,这一节日改为固定日期,“多用三月三日,不复用已日”。
过去,三月三这天,盐平原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幼均可携手至河边举柳枝洒水嬉戏。
有的带着风筝去郊外放飞,或在乡间野外拔茅针,采野花,挖荠菜。
尽情娱乐一天之后,夕阳西下时才带着大地的芬芳返回家门。
如今三月三踏青的习俗虽已部分消失,但人们在三月三前后去郊外春游的却日益增多。
春日郊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了。
美丽的三月三,源远流长,令人神往。
爆谷卜年华时近春节,盐城的街头巷尾不时传出炸米的爆谷声。
成群的孩子提篮挂兜争着炸炒米,主妇和老人也不甘落后,凑合其中。
盐城传统美食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那么这样的一个城市里会有着什么样的传统美食呢,一起来看看吧。
盐城传统美食:清真油麻饼清真油麻饼,原为清末盐城回民哈云书开办的“哈鹿鸣”清真菜馆创制,今清真饭店仍保持这一特色。
制法是将糯米粉、面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制而成的馅心,放入热油煎之。
制作工艺考究,制成后外脆、中粘、心甜。
食用时逐层品尝,清爽可口,齿舌留香。
盐城传统美食:生炝条虾生炝条虾,是江苏盐城沿海县镇的汉族传统名菜。
因虾呈长条形,取名条虾。
又因虾外壳白里透清,故又名白条虾。
用此虾制成的生炝条虾菜,为盐城的时令佳品。
盐城传统美食:大冈脆饼大冈脆饼,盐城风味名点,已有100多年历史,与伍佑糖麻花齐名于淮、扬各地。
配料用面粉、油、糖和少量桔皮。
饼为正方形略长,呈嫩黄色,饼面敷有芝麻。
味香、甜、酥、脆。
存放两个月不致变质。
便于携带保管。
干吃香酥爽口,不觉干燥;水泡易于消化,是旅游、馈赠佳品。
盐城传统美食:拆烩推浪鱼拆烩推浪鱼,汉族名菜,属苏菜系,盐城海滨咸淡水交叉的河港有一种特产红鮊鱼,喜逆水前进,故又名推浪鱼。
民国初年,盐城河渠菜馆制作此菜,颇有名气。
制法为剔除鱼的刺卡,配以火腿、酱瓜、猪油等,用鱼汤烩制而成。
外形完整,嫩而不碎,汤稠味浓,尤以秋末冬初食用最佳。
盐城传统美食:野鸭灌汤包盐城市东部沿海滩涂、洼、洋、河、荡地区的特产野鸭,数量极多。
当地乡民利用为制成一种冬季时令佳品,叫"野鸭灌汤包"。
用鸭肉切肉丁,辅以鸡汤,伴瘦猪肉丁、虾籽、湿淀粉为馅心,制成汤包,热蒸而成。
盐城传统美食:大纵湖醉蟹大纵湖醉蟹,是盐城的传统名菜,用大纵湖的蟹,配以优质曲酒、米酒、淮盐、花椒、大料浸泡醉制,外观似活蟹,肉质细嫩,风味独特。
醉味浓郁,香气沁人,为佐酒佳品。
江苏盐城过年风俗1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习俗:话说灶神当天要上天庭面奏玉皇,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因此要祭拜灶神,让他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须对住所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干干净净迎新年。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习俗: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取豆腐为“斗福”之意。
当天还要“接玉皇”,旧俗认为玉皇大帝将在这一天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因此起居、言语都要谨慎,祈盼来年得福。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习俗: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习俗:现在虽说不用宰鸡了,但赶大集备年货还是有必要的,买些春联、糕点、酒水、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等等。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习俗:这一天要在屋内挂上年画,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则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窗户上还要贴上漂亮的窗花。
需要注意的是,春联和门神则要留到除夕再贴。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习俗:按老理儿从初一到初五不能蒸馒头和炒菜。
谐音听起来像“争吵”,因此就在这一天把年后几天吃的馒头提前准备好。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习俗: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因为今年没有腊月三十,原本年三十进行的贴春联、贴福字、守岁、吃年夜饭等习俗都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完成。
江苏盐城过年风俗2苏州春节习俗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春节习俗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南通春节习俗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盐城结婚前的风俗
盐城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靠近海边。
盐城的婚礼风俗多样,兼有南北特色,受到了苏南文化和沿海文化的影响。
在盐城,结婚前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盐城的婚礼风俗吧。
1.聘礼
在盐城,结婚前,男方会向女方家送一份聘礼。
聘礼的内容包括金银珠宝、布匹、食品和烟酒等。
聘礼的大小和品质因家庭的实力和地位而不同。
2.婚宴
在盐城,结婚的一大重头戏就是婚宴。
通常情况下,婚宴会在酒店或者宾馆举行。
婚宴的菜式非常丰盛,有盐城的地方特色菜、海鲜、烤鸭等。
在婚宴上,新人和双方家长还会为宾客表演舞蹈或者歌曲节目。
3.闹洞房
在盐城,新人结婚那晚,还会有亲友来到新房里,通过各种特别的方式向新人“闹洞房”。
比如,将门锁上、撒糖豆、放鞭炮、敲锣打鼓等。
这些都是为了让新人增添更多的喜庆和祝福气氛。
4.拜堂
在盐城,结婚仪式的重头戏就是拜堂。
在盐城,拜堂是很严肃重要的事情,需要尊重传统礼仪。
拜堂前,新郎要先到新娘家里迎新娘。
之后,新郎抬轿进入新娘家内,来到拜堂现场。
在拜堂的过程中,新人和双方父母会互相行礼,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5.敬至尊
在盐城,结婚仪式中还有一个叫做“敬至尊”的环节。
一般是婚礼的重头戏,这个环节由新人双方互相敬酒来完成。
首先,新郎向新娘倒酒;接着,新娘向新郎倒酒。
这个环节形式简单,但是意义深刻,代表了新人的互爱、互敬和对于婚姻的承诺。
以上就是盐城结婚前的风俗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盐城婚礼文化的了解。
盐城的介绍四季风俗作文咱来唠唠盐城这个好地方的四季风俗,那可真是各有各的趣味。
一、春之盐城风俗——龙抬头与庙会。
春天啊,就像盐城从冬眠里慢慢苏醒过来的小兽。
一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整个盐城就热闹起来了。
理发店那是人满为患啊,男女老少都想在这天去剃个头。
为啥呢?都说这天剃头能鸿运当头呢。
男人们进去的时候头发乱得像个鸟窝,出来就精神得像个刚下凡的神仙。
还有那庙会,那可是春天里的大聚会。
各个村子或者街区的人都往庙会的地儿涌。
庙会上啥都有,卖糖人儿的师傅就像个魔法师,他手里的糖浆在板子上三转两转,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孙悟空或者猪八戒。
那捏面人儿的也不示弱,五颜六色的面团在他们手里就像有了生命。
我就见过一个师傅捏了个嫦娥奔月,那嫦娥的裙子就像真的在随风飘呢。
小孩子们呢,手里拿着糖葫芦,眼睛滴溜溜地转,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嘴巴就没停过,不是吃糖葫芦就是在跟爸妈嘟囔着要买这个小玩意儿。
二、夏之盐城风俗——端午安康。
夏天的盐城,热是热了点,但是端午的风俗能把这热劲儿变得有滋有味。
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包粽子了。
我奶奶包粽子那可是一绝,她把粽叶在手里一折,就像变戏法似的,装上糯米、红枣或者肉,再那么一缠一系,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那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粽,还有那种长长的枕头粽。
到了端午那天啊,早上起来就得在门口挂上艾草。
那艾草的味道,闻着就感觉能把那些个妖魔鬼怪都给熏跑喽。
还有赛龙舟呢,河两岸站满了人,那喊加油的声音能把天都给震破了。
龙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个肌肉紧绷,齐心协力地划着桨,龙舟就像箭一样在水面上飞驰。
那龙舟的船头还有人在敲鼓,“咚咚咚”的鼓点就像是给划桨的人打着节奏,整个河面都沸腾起来了。
三、秋之盐城风俗——中秋团圆与祭月。
秋天,盐城的天空就像一块湛蓝的绸缎,而中秋就是这块绸缎上最亮的珍珠。
中秋啊,就是团圆的时候。
这一天,全家老小都会聚在一起。
白天的时候,大人们会去市场上买各种各样的菜,特别是那大螃蟹,钳子挥舞着,就像个小将军。
盐城的传统习俗
1、摸秋习俗: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
2、祭灶神:这是先秦以来重要祭祀之一,到了除夕晚上还要将灶王爷接回来,称迎灶或接灶。
盐城境内城乡居民,旧时称腊月二十三是“送小灶”,二十四是“送大灶”,祭灶这天会在灶台摆放贡品,焚香点烛;
3、庙门朝北:土地庙的庙门都是朝南的,而唯独建阳镇的土地庙庙门都朝北,据传这与当地人怀念陆秀夫有关。
4、开船习俗:满载会与满载酒。
旧时,渔民们在汛期出海之前,要举行贡会,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
因此又叫满载会。
5、三月踏青:农历三月,平原水乡已是草长莺飞,水和土柔。
丽日春风之下,桃花绿水之间,度过了严冬的人们纷纷来到郊外田野,嬉戏闲游,踏青漫步。
6、爆谷卜年华:相传这是一个泊来品,由洪武赶散时,从江南传入境内的。
7、端午节吃红萝卜:东台民间有端午吃红萝卜的习俗,此习俗源于清同治元年的端午节农民起义,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胜利,把此习俗保留至今;
8、清明门前插柳枝:盐阜农村历史上曾流传着清明门前插柳枝的习俗,相传此习俗源于唐代。
9、扫尘:从腊月下旬起,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寓意除新年之晦气;
10、过冬:就是冬至到来,早上会好圆子,中午办酒肴,乡村有烧纸祭祖的习俗;
11、喝腊八粥:在腊八节,会喝腊八粥,以杂粮、麦面、黄豆、花生等食材煮成;
12、过中秋:盐城人特被重视中秋节,早上会吃圆子,中午吃雄鸡或者雄鸭,晚上吃月饼。
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简称“非遗”。
盐城历史悠久,董永传说、淮剧、杂技、老虎鞋……沉淀着盐城人祖祖辈辈生活的智慧,承载着盐城深厚的地方文化。
继2006年董永传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项目之后,2008年淮剧、建湖杂技两项深深烙有“盐城”印记的“非遗”项目又升入“国家队”。
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有3个。
淮剧名家张云良、裔小平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澄、王书龙、卜树权、孙贵荣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除了国家级的还有:盐城老虎鞋、东台发绣、沈拱山传说、大丰麦秆剪贴、海盐晒制技艺、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施耐庵与《水浒》传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除了国家级、省级的还有:弶港渔民号子、义丰龙舞、面塑、柳编、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枯枝牡丹传说。
到去年8月,我市全面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共编辑出版普查资料汇编10册,汇编项目802个,排查非遗线索14427条,基本查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和传承现状。
市、县两级非遗第一批名录全部建立,建湖县、亭湖区还公布了县(区)级第二批名录。
目前,全市共有128个项目列入县(市、区)级名录,形成比较完备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内容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礼俗、戏曲、曲艺、杂技等多项类别。
我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广阔的空间。
东台市共有董永遗址50多处,分别立牌予以保护。
遗址保护地的群众自发捐款修缮了董孝祠堂。
射阳县在后羿的传说、射阳的传说、息心寺的传说等重要资源上,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
盐城特有的地形地貌,还形成了众多以农业劳作为内容的独有的民间传统音乐:《栽秧号子》、《数小鸭》、《小放牛》、《踏车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