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机构代码
- 格式:xl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陕西省劳动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劳动厅•【公布日期】1997.05.21•【字号】陕劳发[1997]226号•【施行日期】1997.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陕西省劳动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陕劳发[1997]226号)各地市劳动局,省级有关厅局,中央驻陕有关单位,各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劳动部《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劳部发[1997]88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劳动厅制定了《陕西省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劳动厅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陕西省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实施办法根据劳动部《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通和》(劳部发[1997]8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我省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实施办法通知如下:一、我省技工学校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分批分类进行;1、首批认定人员为:(1)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2)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需经过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培训)。
(3)年满45岁以上,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技工学校技术理论和专业课教师;2、第二批认定人员为:(1)具备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及其以学历,经考核(试)后,具有中级(六级)以上技能水平或已取得技师职务的技工学校生产学习指导教师。
非职业教育师范院校毕业者需经过教育学、职业教育理论及生产实习教学法的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工作由省劳动厅技工教研室统一组织安排。
附件1重庆市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编码规则及印制标准一、证书编码结构重庆市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由1位英文字母和1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主要包括7个部分:1.培训机构类别代码;2.培训机构地区代码;3.隶属关系代码;4.培训机构代码;5.证书核发年份代码;6.证书类别(等级)代码;7.证书序列码。
具体编码构成见表1。
二、代码及释义(一)培训机构类别代码培训机构类别代码指开展职业培训的机构类别属性。
其中,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类分别用大写英文首字母G、Z、J、H、Q、M、X表述。
具体代码构成见表2。
(二)培训机构地区代码培训机构地区代码按照培训机构所在区县行政区划,从01—99依次顺序取值。
具体代码构成见表3。
(三)隶属关系代码中央在渝培训机构代码为1,市属培训机构代码为2,区县属培训机构代码为3。
(四)培训机构代码培训机构按隶属关系,经人力社保部门备案或认定后,按规则予以赋码,从001—999依次顺序取值。
现有培训机构统一由市人力社保局赋码,新设的培训机构按管理权限由市、区县人力社保局分别赋码。
(五)证书核发年份代码证书核发年份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公元纪年后两位。
(六)证书类别(级别)代码证书类别(级别)代码为预留码,暂统一按1赋码,表示培训合格。
(七)证书序列码证书序列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培训机构按年度分别从000001—999999依次顺序取值。
三、印制标准培训合格证书内页360×180mm,可折,一般用270g特种纸,白度不低于83%,彩色印刷。
封皮370×190mm,可折,为深蓝色优质装帧布,烫金,裱3mm密度板。
封二、封三裱300g白卡纸,四角加白色丝带。
四、有关事项(一)培训机构撤销后的编码处理培训机构撤销后,原有培训机构代码作废,仅作为历史记录供查询、追溯使用,不再重新赋予其他培训机构。
教育行业分类代码84 教育指国家、社会、私人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开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活动,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841 8410 学前教育指按照国家幼儿教育规定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活动。
◇包括:—幼儿园(全托制、半托制、寄宿制、计时制);—学前班;—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等幼儿教育活动。
842 8420 初等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初等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活动。
◇包括:—普通小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等按照义务教育法举办的小学教育活动);-职工初等学校;—农民初等学校;-扫盲班。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中小学招生办(无论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843 中等教育指小学毕业到大学专科教育以前阶段的教育。
8431 初中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初级中等教育的活动。
◇包括:—初级中学(无高中教育);—初中型完全中学(初中人数超过高中人数的学校,或以初中教育为主的学校)。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中小学招生办(无论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8432 高中教育指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普通高中教育的活动.◇包括:—高级中学(无初中教育);-高中型完全中学(高中人数超过初中人数的学校,或以高中教育为主的学校)。
8433 中等专业教育◇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林业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政法学校;-体育学校;—艺术学校;—其他中等专业学校。
8434 职业中学教育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招收小学或初中毕业生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活动.◇包括:—职业初中;-职业高中.◆不包括:—为成人提供中等教育的活动,列入8439(其他中等教育);—为成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列入8491(职业技能培训)。
8435 技工学校教育指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企业办的技工学校的教育活动。
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发函[2010]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全面反映和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基本情况,提高我国教育统计信息化水平,依据《统计法》对统计编码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教育统计工作实际,我部决定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为每所学校(机构)编制全国唯一代码,建立统一赋码、统一维护、动态调整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制度,为有效整合教育统计资源、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1.遵循国家统计标准,符合教育统计实际。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是全国教育统计标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国家统计标准的延伸和补充。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的代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未做明确规定的,从教育统计和教育管理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编制。
2.统一编制,集中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编制,实行集中管理,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规范性和唯一性。
3.动态调整,逐级审核。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随学校基本信息的变化实行及时、动态调整,确保学校(机构)基本信息与代码的一致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机构)基本信息变动的逐级审核,及时上报学校(机构)基本信息的变动情况,实现代码的及时更新。
三、工作内容1.教育部负责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统一代码结构、统一赋码规则和方法,统一负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修订、解释、维护等工作。
具体规则详见附件。
2.教育部负责研制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填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数据库,审核并发布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工作的布置与培训,代码的填报与审核等。
相关工作要求请登录中国教育统计网(http://)查询。
3.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是教育统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我部将在各项教育统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推广使用,实现教育统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信息的整合、交换和共享。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为全面反映和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统一编制、规范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满足教育统计和管理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规则。
一、编制依据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依据国家统计标准及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管理分类标准制定。
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4.《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10年);5.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
二、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编制、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三、编码规则1. 新设的学校(机构)赋予新的代码;2. 学校(机构)仅改变名称的,沿用原代码;3. 学校(机构)合并时,在不改变学校类别的前提下,新设学校(机构)可使用合并前的一个学校(机构)代码;4. 当学校撤销或改变学校类别时,须重新编码,其原代码作废;5.已作废的代码不得再赋予其他的学校(机构)使用,以保持代码的唯一性;6. 原取消的学校(机构)恢复对外挂牌的,启用原代码;7.学校(机构)代码中的学校顺序码不作为各学校(机构)在其他领域、场合中排列顺序的依据。
四、代码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分五段。
●第一段为“机构代码”,共10位,是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拥有的全国唯一的代码标识;●第二段为“学校驻地地域码”,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第三段为“属地管理部门驻地地域码(统计用)”,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属地管理部门所在地的区域;●第四段为“学校举办者码”,共3位,用于标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举办者类别;●第五段为学校(机构)的其他属性码,用于标识学校办学类型、类别和学校所在地的自然属性等。
教育行业分类代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教育行业分类代码84 教育指国家、社会、私人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开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活动,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
841 8410 学前教育指按照国家幼儿教育规定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活动。
◇包括:—幼儿园(全托制、半托制、寄宿制、计时制);—学前班;—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等幼儿教育活动。
842 8420 初等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初等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活动。
◇包括:—普通小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等按照义务教育法举办的小学教育活动);—职工初等学校;—农民初等学校;—扫盲班。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中小学招生办(无论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843 中等教育指小学毕业到大学专科教育以前阶段的教育。
8431 初中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初级中等教育的活动。
◇包括:—初级中学(无高中教育);—初中型完全中学(初中人数超过高中人数的学校,或以初中教育为主的学校)。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中小学招生办(无论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8432 高中教育指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普通高中教育的活动。
◇包括:—高级中学(无初中教育);—高中型完全中学(高中人数超过初中人数的学校,或以高中教育为主的学校)。
8433 中等专业教育◇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林业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政法学校;—体育学校;—艺术学校;—其他中等专业学校。
8434 职业中学教育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招收小学或初中毕业生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活动。
◇包括:—职业初中;—职业高中。
◆不包括:—为成人提供中等教育的活动,列入8439(其他中等教育);—为成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列入8491(职业技能培训)。
附件6:部标代码含义表(1)ZZMMDM(政治面貌代码):01中共党员02中共预备党员03共青团员04民革会员05民盟盟员06民建会员07民进会员08农工党党员09致公党党员 10九三学社社员 11台盟盟员 12无党派民主人士13群众(2)MZDM(民族代码):01汉族02蒙古族03回族04藏族05维吾尔族06苗族07彝族08壮族09布依族 10朝鲜族11满族12侗族13瑶族14白族15土家族16哈尼族17哈萨克族 18傣族19黎族20傈傈族21佤族22畲族23高山族 24拉祜族 25水族26东乡族27纳西族 28景颇族 29柯尔克孜 30土族31达斡尔族32仫佬族 33羌族34布朗族 35撤拉族36毛难族37仡佬族 38锡伯族 39阿昌族40普米族41塔吉克族42怒族43乌孜别克 44俄罗斯族 45鄂温克族46崩龙族47保安族48裕固族49京族50塔塔尔族51独龙族52鄂伦春族 53赫哲族 54门巴族 55珞巴族56基诺族97其他98外国血统中国籍人士注:以上民族中未包含的少数民族归并到其他类(97)。
(3)KSLBDM(考生类别代码):1城市应届 2农村应届 3城市往届 4农村往届注:凡已获得中等学历教育证书一年(含)以上者均为往届,其他归并为应届。
(4)KSLXDM(考试类型代码):O春季统考 1秋季统考 2保送3小语种4二学位5实践青年 6职教师资 7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8高职班9自定义项(单考)注:“KSLXDM”为9的各省自定义项须有明确含义,并报教育部备案,建议作为高职班(单考)的补充码,以便考务工作中编排单考应试科类。
(5)BYLBDM(毕业类别代码):0普通高中毕业 1中等师范毕业 2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3职业高中毕业 4技工学校毕业 5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6高职(专科)学历教育毕业7本科(含)以上学历教育毕业注: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五年一贯制”等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直升者,均属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并在转入高等学历教育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生类别归为应届毕业生。
教育行业分类代码84教育指国家、社会、私人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开办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得活动,以及其她与教育相关得活动。
841 8410学前教育指按照国家幼儿教育规定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与教育得活动.◇包括:—幼儿园(全托制、半托制、寄宿制、计时制);-学前班;—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等幼儿教育活动。
842 8420初等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得初等教育与成人扫盲教育活动。
◇包括:-普通小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等按照义务教育法举办得小学教育活动);—职工初等学校;—农民初等学校;—扫盲班。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得中小学招生办(无论就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843中等教育指小学毕业到大学专科教育以前阶段得教育.8431 初中教育指义务教育法规定得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初级中等教育得活动。
◇包括:—初级中学(无高中教育);—初中型完全中学(初中人数超过高中人数得学校,或以初中教育为主得学校)。
◆不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得中小学招生办(无论就是否有行政编制),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8432高中教育指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普通高中教育得活动.◇包括:—高级中学(无初中教育);—高中型完全中学(高中人数超过初中人数得学校,或以高中教育为主得学校)。
8433 中等专业教育◇包括:-中等师范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林业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医药学校;-财经学校;-政法学校;—体育学校;—艺术学校;—其她中等专业学校。
8434 职业中学教育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得规定,招收小学或初中毕业生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活动。
◇包括:—职业初中;-职业高中.◆不包括:—为成人提供中等教育得活动,列入8439(其她中等教育);-为成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列入8491(职业技能培训)。
8435技工学校教育指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企业办得技工学校得教育活动。
学校(机构)代码信息服务备案表
1项目信息
一、代码年份: ___ 2012 ________________
二、代码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小学班,初级中
学,九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职业初中,附设职业
初中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
高中班,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职业高中学校,技工学校,附设中职班,其他机构,工读
学校,本科院校:大学,本科院校:学院,本科院校:独立学
院,专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专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
其他机构:分校、大专班,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
视大学,其他机构 ,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三、代码应用项目:
四、使用单位、部门:___ 金教工程门户 __
五、其它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供信息说明
一、提供信息方式:Excel2007格式文件
二、提供日期: 2012-11-09
3提供信息内容
提供信息分为一下三个部分:
⏹学校代码
⏹附设班代码
⏹引用代码
(一)学校代码
(二)附设班代码
(三)引用代码
1.办学类型码。
招生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2046一、学校简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
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
2009年1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以来,已发展成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广州市第九十九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在校生达5600余人,设置有财经、文史、理工、外语、艺术等科类共36个专业(设有高升专、专升本),满足了各行业以及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5000多名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成为珠三角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报考条件及招生对象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2、具有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以上文化程度(或18周岁以上初中毕业的在职人员)。
三、收费标准执行省、市物价部门最新学费收取标准,具体学费见招生专业介绍,教材费另计。
四、学习形式与学习年限学习形式为业余学习,主要利用周六、周日或晚上等业余时间授课。
学制三年,课程二年半修完,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由我校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五、考试科目及录取注册考生参加广东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数学、英语、语文,总分450分。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目录1系统简介 (3)2使用地址 (3)3功能说明 (3)3.1功能列表 (3)3.2系统登录 (4)3.3系统界面 (5)3.4工作进度 (5)3.5信息补全 (6)3.5.1学校信息查询 (7)3.5.2学校信息补全(修改学校信息) (8)3.5.3新增学校 (14)3.5.4撤并学校 (15)3.6下级单位管理 (17)3.6.1下级管理部门及用户查询 (17)3.6.2省级自用属地管理部门驻地地域码管理 (18)3.7审核与上报 (20)3.8单位个人信息 (21)3.8.1本单位信息管理 (21)3.8.2用户信息管理 (22)3.8.3修改用户密码 (22)3.9安全退出系统 (23)3.10外部信息查询 (23)3.10.1学校信息查询 (23)3.10.2学校驻地查询 (24)4使用流程 (25)4.1省级使用流程 (25)4.2地市级使用流程 (25)4.3区县级使用流程 (26)4.4学校级使用流程 (26)1系统简介为全面反映和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基本情况,提高我国教育统计信息化水平,依据《统计法》对统计编码工作相关要求,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等国家标准,结合教育统计工作实际,我部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编制规则,开发了代码管理系统。
2使用地址通过访问中国教育统计网()首页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登录系统。
3功能说明3.1功能列表3.2系统登录系统登录: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只有输入正确的用户信息才能登录系统。
需要输入的信息:●【用户名】:上级单位颁发给用户使用系统的名称。
●【密码】:配合用户名使用的密码。
初始密码由上级单位颁发,用户也可自行对密码进行变更。
3.3系统界面1.功能栏:功能栏区域中是系统使用的主要功能菜单。
附件: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规则 为全面反映和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统一编制、规范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满足教育统计和管理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规则。
一、编制依据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依据国家统计标准及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管理分类标准制定。
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 4.《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10年);5.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
二、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编制、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三、 编码规则1. 新设的学校(机构)赋予新的代码;2. 学校(机构)仅改变名称的,沿用原代码;3. 学校(机构)合并时,在不改变学校类别的前提下,新设学校(机构)可使用合并前的一个学校(机构)代码;4. 当学校撤销或改变学校类别时,须重新编码,其原代码当学校撤销或改变学校类别时,须重新编码,其原代码作废;5.已作废的代码不得再赋予其他的学校(机构)使用,以保持代码的唯一性;6. 原取消的学校(机构)恢复对外挂牌的,启用原代码;7.学校(机构)代码中的学校顺序码不作为各学校(机构)在其他领域、场合中排列顺序的依据。
四、代码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分五段。
●第一段为“机构代码”,共10位,是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拥有的全国唯一的代码标识;●第二段为“学校驻地地域码”,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第三段为“属地管理部门驻地地域码(统计用)”,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属地管理部门所在地的区域;●第四段为“学校举办者码”,共3位,用于标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举办者类别;●第五段为学校(机构)的其他属性码,用于标识学校办学类型、类别和学校所在地的自然属性等。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为全面反映和了解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统一编制、规范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满足教育统计和管理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规则。
一、编制依据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依据国家统计标准及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管理分类标准制定。
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4.《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10年);5.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
二、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的编制、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三、编码规则1. 新设的学校(机构)赋予新的代码;2. 学校(机构)仅改变名称的,沿用原代码;3. 学校(机构)合并时,在不改变学校类别的前提下,新设学校(机构)可使用合并前的一个学校(机构)代码;4. 当学校撤销或改变学校类别时,须重新编码,其原代码作废;5.已作废的代码不得再赋予其他的学校(机构)使用,以保持代码的唯一性;6. 原取消的学校(机构)恢复对外挂牌的,启用原代码;7.学校(机构)代码中的学校顺序码不作为各学校(机构)在其他领域、场合中排列顺序的依据。
四、代码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分五段。
●第一段为“机构代码”,共10位,是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拥有的全国唯一的代码标识;●第二段为“学校驻地地域码”,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第三段为“属地管理部门驻地地域码(统计用)”,共12位,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用于标识属地管理部门所在地的区域;●第四段为“学校举办者码”,共3位,用于标识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举办者类别;●第五段为学校(机构)的其他属性码,用于标识学校办学类型、类别和学校所在地的自然属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