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 格式:ppt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2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摘要】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关键词】《霍华德庄园》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人物模式一、引言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最初源自福斯特1926年至192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所做的一个题为“小说面面观”的系列讲座,后整理成书。
此书出版后,“深受西方文学艺术界的好评,并被誉为‘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人物方面的分析占据重要的篇章,是唯一被分为上、下两章的一个主题。
在第四章人物(下)中一开篇,福斯特说道:“人物必须适应创作的其他要求。
”因为在小说创作,“他(指作者)还是喜欢讲有关人的故事。
人物是按照作者的召唤出场的,但他们总是充满叛逆精神。
他们想过自己的生活,结果往往超越小说的主要设想,这些在创作中创造之物,竟常常同作品无法协调起来。
假如给他们以充分自由,这些人物准会四处冲撞,弄得整篇小说支离破碎;如果限制过严,他们又会以奄奄一息作为报复,使小说因内部衰竭而无法生存。
”(福斯特,1927,58)。
为解决这个问题,福斯特提出两个方法,第一种便是“对各类不同人物的运用”(福斯特,1927,59)。
而各类不同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二、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是他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扁平人物是指那些被“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福斯特,1927,59)。
扁平人物会从头到尾坚持一种性格,作者给他赋予了一种鲜明的性格特征,他在作品中会保持一贯的作风。
针对一些作家和评论家强烈反对扁平人物的作风,福斯特为扁平人物辩解,提出在小说这一特定体裁中,扁平人物自有扁平人物的优点:“一大长处是容易辨认。
一个作家如果想竭尽全力去扣动读者的心扉,扁平人物对他是十分有用的”。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一)微信平台/UMU交互平台:教学资源推送
1.教学资料的推送
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相关论文和典型文本每日“1+1”搭配推送,并设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自的价值。
2.自学任务的设计
在自学任务的后期,请学生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任务类型,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表格作业。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前期自学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辩论环节做好准备。
(二)后台交流:自学过程指导与答疑
学生自主预习相关资料并结合“思考题”自由评论,教师通过公众平台管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区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判断其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运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和评价“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案例。
节选案例中的关键段落,突出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展示。
2.2 教学知识点介绍“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形象,判断其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人物形象相关知识。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选定的文学作品,注意观察和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独立完成对案例中人物形象的判断和分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果。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和评价。
3.4 案例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案例点评和讲解。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和区别。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记录重点知识点。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清晰阐述分析过程和判断依据。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概念的理解程度。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定义。
2. 分析举例: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谈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讲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
3. 通过《红楼梦》中的例子,分析人物形象的类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圆形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圆形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圆形人物的特点:复杂性、多面性、成长性。
2. 分析举例: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圆形人物的特点。
2. 以贾宝玉为例,分析其圆形人物的特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与分析情况。
2. 收集学生对圆形人物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扁平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扁平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扁平人物的特点:单一性、刻板性、功能性。
2. 分析举例:小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扁平人物的特点。
2. 以王熙凤为例,分析其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与分析情况。
2. 收集学生对扁平人物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心理分析、行为分析、语言分析。
2. 实践操作: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例,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人教版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的“人物”话题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圆形人物指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指的是性格稳定简单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处理教授内容的时候,我选择先赏析相对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再赏析圆形人物形象。
而为了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方法,我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来旧文新识。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变的是情节和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性格,意在犀利嘲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矛盾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整本书的主题。
在这变与不变中,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总结出二者的特点与优缺点。
布置的作业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举一反三,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益。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喜欢阅读探究小说,他们在之前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篇目。
因此本科的旧文新识,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记忆与读书百遍后的新“义”。
当然一切的新还是要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鉴赏人物形象必须要借助鉴赏方法。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恰恰是学生的弱项,常常是理解有误,或概括不全。
通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方向。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可以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他们鉴赏文学作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欣赏扁平人物和具有“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三单元专项突破之扁平和圆形人物—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物形象——扁平和圆形一、含义和特点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分成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简单、静止;圆形人物指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扁平人物:福斯特说:“17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在当下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圆形人物:“圆形人物变化莫测,如同生活一样叫人难以预测。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多面、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类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
二、不同:1.圆形人物性格是多面的,好比一个立方体,你会看到它有六个面,圆形人物就是这样,有许多不同的面呈现。
扁平人物是单面的,人物性格会单一些,作者在刻画的时候是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其他的性格基本不会呈现。
2.圆形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现实中人物性格都是矛盾的,所谓善恶一念间,好人也会有选择恶的时候的。
扁平人物是单一的,好人永远完美无暇正义凛然,连偶尔的一点坏念头都不会有的;而坏人则是坏事干尽无所不为。
3.圆形人物性格是会变化的,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发展,时间的流动,人物的性格会一起发生变化。
扁平人物性格是稳定不变的,纵使经过了那么多年,经过那么多事,人物自始而一。
三、作用1.圆形人物更加真实、立体、丰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
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更真实,更能打动人,更具有审美价值;让故事情节随人物而产生起伏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期待;圆形人物性格的复杂多变,也让小说更真实,让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艺术性也更强。
当然,圆形人物也常常让我们琢磨不透、难以概括。
2.扁平人物更加简单、抽象、典型——寄寓我们某种被放大了的情感。
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里性格单一的人物,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内心都是“精神胜利法”,形式多样但没有统一;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则是典型的圆形人物,面艳心狠,嘴甜心苦,但又残忍狠毒,机关算尽,性格多样但又有统一,算是典型的圆形人物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扁平人物)(round figure and flat figure):圆形人物是发展变化的,扁形人物是不变的,平面的。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这两个概念,尽管受到不同的毁誉,但一直为人们所沿用。
扁平人物: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比较脸谱化。
圆形人物:立体化和个别化。
2扁平人物(类型人物):往往只是以某种观念的化身,如“吝啬人”“伪君子”。
3圆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鲜明且呈现出发展,变化的态势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而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缺少变化或性格特征突出而单一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没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其次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而扁形人物基本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优势,直接以纯净的性格形态出现,能够比较明确、直接、集中地反映人物地典型化。
其艺术特征明显体现为单一性、稳定性和和xie性。
按这个标准,金书大多是类型化符号化的扁形人物,真正能称得上圆形人物的,只有萧峰,杨过和周芷若三个.都无法用让所有人信服的一句话概括他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形象分析保尔,他是一个善良、勇敢、坚强的人。
他的自觉、无私、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的他有为革命事业而奉献的精神。
他酷爱读革命性的书籍,因而使他更加有了人生的目标。
他为了党而放弃了冬妮娅(保尔少年时的女友),说明了他把党和祖国放在了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