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9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2、正确看待圆形人物与扁型人物的不同作用;3、能够从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角度分析和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特征;2、能够准判断小说主要人物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形人物;教学难点1、正确看待圆形人物与扁型人物在小说中的不同作用;2、能够从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角度去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四大文学创作体裁中,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小说)那么,大家觉得小说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紧张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设置、美好的情感体验……)文学来源于生活,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活,所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是以“人”为中心。
今天,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小说创作中的“人”,去感受这些千差万别的“人”。
二、温故知新在我们高中语文课堂中,认识到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如祥林嫂、翠翠、林冲等,今天老师随机选择了四位人物——林黛玉、哈姆莱特、窦娥、葛朗台,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四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简要概括这么四个人物的性格、形象林黛玉:谨慎小心、自尊心极强、多愁善感哈姆莱特:单纯善良、复杂多疑、彷徨绝望窦娥:善良孝顺、勇于反抗葛朗台:贪婪吝啬、奸诈狡猾2、请你对这四个人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原因第一种:按照人物的国籍,分为外国小说人物和中国小说人物第二种:按照性别来分,窦娥和林黛玉属于一组,哈姆莱特和葛朗台属于一组第三种:按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单一性,窦娥和葛朗台属于一类,林黛玉和哈姆莱特是一类师总结:通过过讨论可以看出,作家刻画文学作品的人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呈现给我们的人物性格也迥然不同:有些人物从故事的开端到结局,性格是单一的明确的;而有些人物的性格却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3、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概念在文学理论中,我们将这两种人物称为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一)微信平台/UMU交互平台:教学资源推送
1.教学资料的推送
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相关论文和典型文本每日“1+1”搭配推送,并设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自的价值。
2.自学任务的设计
在自学任务的后期,请学生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任务类型,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表格作业。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前期自学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辩论环节做好准备。
(二)后台交流:自学过程指导与答疑
学生自主预习相关资料并结合“思考题”自由评论,教师通过公众平台管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人教2003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区分“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2、认识两种人物类型在小说创作中的优劣3、如何看待人物类型的划分教学重点:1、学会欣赏小说以及影视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概括人物性格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名人漫画导入我想请同学们看几幅人物漫画,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漫画说出人名。
(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呢?(学生说明主要特征)那么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完全长成这样吗?当然不可能,不然岂不是成了怪物了是吧。
其实呢,通过抓住外在特征然后再进行夸张是漫画的一个特点,这样既能最大程度突显出人物外在的特征,也能保证不失真,让人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大家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对了,漫画的这种创作方式在我们的小说人物创作中也是存在的,在小说中通过抓住人物内在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加以扩大并描写,这种被塑造出来的人物就被称作“扁平人物”,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圆形人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教师板书“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一、“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1、17世纪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提出“扁平人物”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者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2、谈论:我们必修教材里学习了六篇小说,我们把这六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列出来,大家来回顾讨论一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初步判断其为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祝福》“我”祥林嫂鲁四老爷《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边城》边城山民结论:圆形人物包括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我、祥林嫂、林冲扁形人物包括鲁四老爷、桑迪亚哥、别里科夫、边城山民(基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个性)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优劣各位同学,假如你们是一名写作者,由你来创造安排笔下的人物,你会更愿意塑造圆形人物呢,还是扁平人物?(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总结)1、人物类型对比圆形人物:优点——具有性格厚度,表现人物更深层更多元的性格特点,给人以真实新颖之感,不会感觉虚假、枯燥。
微课教案《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一、导入: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法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说,这两个概念涉及到人物的性格,而在我们的写作或欣赏中,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是很关键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圆形人物,什么是扁平人物,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圆形人物(1)引例:我们先回顾一下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一个典型人物——王熙凤。
在王熙凤出场这个经典情节里,我们看到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她聪明美丽,能说会道,机敏能干,同时又泼辣霸气,善于阿谀奉承。
我们再联系一下整部《红楼梦》,我们还会发现凤姐还善于玩弄权术,贪权贪利,阴险狠毒,但这样的王熙凤她也有温情的一面。
整部《红楼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多重性格的王熙凤。
(2)定义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非类型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他的性格是变化着的,在沧州遇旧时:善良安分,忍辱求全听说陆谦的密谋后:打惊大怒,刚直坚强,强烈反抗。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是:松懈,忍耐。
接管草料场之后:随遇而安,小心甚微,逆来顺受,唯恐出事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愤怒反抗,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所以林冲也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在中外文学中数不胜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孙悟空,宋江,李逵,曹操,安娜卡列尼娜,娜塔莎,……三、扁平人物(1)引例接下来,我们说说和圆形人物相对的“扁平人物”。
同学们还记得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吗?他把自己全副武装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胆小怕事,顽固守旧。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小说知识有一定了解,对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方法,但对人物形象的类型却一知半解。
学生学习小说,不仅要关注小说的内部,还要关注小说的外部——作家写作时的人物刻画(人物类型选择),掌握“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等小说理论,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与作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重点)2.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3.比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艺术特色与区别。
(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写出十个小说人物名字。
【教学辅助】多媒体智慧课堂【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高尔基曾说:“文学即人学,人是文学的中心。
”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文学说到底就是研究人的,只不过它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
我甚至原意夸张地认为,只有从文学的这个视角去研究人,才能把人研究得最全面、最深入。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因素,是构成故事情节、凸显作品主题的重要支架,而人物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请大家说几个你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说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形象)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知“圆形”,解“扁平”)1.如果从性格品质方面分类,我们可以将这小说人物怎么分类?明确:正面、反面;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
2.有的人物是完全的正面形象,有的人物是完全的反面形象,还有的人物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完全相反的性格。
这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看来,一类可以看作是“扁平人物”,另一类可以看作是“圆形人物”。
试猜想:福斯特为什么这样定义?明确:所谓“扁平”,即“物体平而薄”,“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圆形”即“丰富、丰满”,“圆形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丰富饱满。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不外乎这两类。
教学设计:小说欣赏: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以鲁迅《铸剑》为例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必修教材文本的典型人物,理解掌握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初步分辨和概括《铸剑》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形象。
2. 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作家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眉间尺和宴之敖。
3. 通过情境探究,结合主题思想解读作家塑造“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意义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文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论简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师: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所谓的“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
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在那些较为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
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温故知新】 梳理和分辨小说中“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师:在学习过的高中课文,哪些小说的人物属于典型的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学生:2-3名同学举例回答【理论阐释】“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表达效果】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二、鉴赏与探究【知人论世】《铸剑》创作背景师:《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原载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两期,原题作《眉间尺》,1936年收入《故事新编》。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个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普通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的第四单元中提到了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一书里的理论,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比起理解外国理论,他们更喜欢读外国小说,他们普遍认为理论太过抽象和枯燥,不好理解且意义不大。
鉴于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从学生学过的熟悉课文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并学会分析及运用。
【课前准备】1.学习《娜塔莎》后,让学生复习该课和必修五课本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所印发的《变色龙》分析林冲、娜塔莎、别里科夫和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并用四个四字词语写出来。
2.印制群文阅读资料,补充初中教材中的《变色龙》和论文《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以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让学生提前熟悉并试着分析该论文。
【学习目标】1.运用“群文阅读”方式,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理论。
2.设置合理情境,学会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在写作中运用该理论。
【教学过程】一、简洁导语一部小说能否成功,要看它的情节;而能否永垂,则要看它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中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这一理论。
二、明确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我们运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所选四篇文章分别是:1.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2.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4.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娜塔莎》三、理论提升1.学习理论请大声读《外国小说欣赏》61页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内容,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简要概括两者的特点及关系。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例外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是非。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长安十二时辰》片段,说说印象最深的人物及其特点。
由此引出小说中的人物类型。
二、人物类型探究1、小说中两种人物类型。
人物——小说的严重因素之一。
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把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2、两种人物类型探究“圆形人物”(1)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繁复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
(2)“圆形人物”形象分析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的人。
生性多疑、狡滑多变——杀吕伯奢以诚待人、重视人才——礼遇关羽哭典韦才华横溢、雄才伟略——望梅止渴横槊赋诗(3)请你再介绍一位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4)概括“圆形人物”的基本特征:一是性格是繁复、丰盛的,人物更多面、立体。
二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人物更多义、多变。
“扁形人物”(1)扁平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刻画比较单调的人物,这类人物往往都是不变的、平面的。
(2)“扁形人物”形象分析。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见风使舵(3)请你再介绍一位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扁平人物”?(4)概括“扁平人物”的基本特征:一是性格是单一不变的,不受环境影响。
二是艺术描述比较夸张,趋向类型化、漫画化。
易辨认、易记忆。
3、“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非圆形人物性格比较繁复或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塑造圆形人物,充分表现人物的“人性”;塑造扁形人物,努力凸现人物的“个性”。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人教版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的“人物”话题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圆形人物指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指的是性格稳定简单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处理教授内容的时候,我选择先赏析相对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再赏析圆形人物形象。
而为了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方法,我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来旧文新识。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变的是情节和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性格,意在犀利嘲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矛盾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整本书的主题。
在这变与不变中,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总结出二者的特点与优缺点。
布置的作业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举一反三,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益。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喜欢阅读探究小说,他们在之前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篇目。
因此本科的旧文新识,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记忆与读书百遍后的新“义”。
当然一切的新还是要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鉴赏人物形象必须要借助鉴赏方法。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恰恰是学生的弱项,常常是理解有误,或概括不全。
通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方向。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可以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他们鉴赏文学作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欣赏扁平人物和具有“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3分钟)请大家从大屏幕上选一个词语来概括以下三个人物形象。
刘姥姥、套中人、奥楚蔑洛夫(粗鄙村妇、保守顽固、趋炎附势)我们发现这些人物的言行事迹无不打上这些词语的标签烙印。
接下来,我们以例为证,一起来看看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
二、个性简单的扁平人物(10分钟)【问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明确】如表格所示:五次【提问】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明确】狗主人的身份【提问】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明确】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软怕硬、攀附权贵的本性。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变化之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
【提问】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本文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典型形象的刻画,以小见大,是警察的群像,无情嘲讽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小结】这种形式单纯、个性简单的人物被称为“扁平人物”。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给他们下了一个定义:“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
这类人物有两个特点:1、凸显某一性格特征而淡化其他2、性格稳定性极强,几乎无变化三、性格复杂的圆形人物(18分钟)接下来,请大家再从大屏幕上选一个词语来概括以下三个人物形象。
王熙凤、孔乙己、哈姆莱特(精明强干、善良朴实、谨慎犹豫)(泼辣狠毒、迂腐顽固、果断坚定)我们发现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是双重甚至多重,而且这些性格之间还有对抗矛盾的因素!相比性格单一稳定的“扁平人物”,我们将这类多义多变、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称之为“圆形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中的林冲就是一个“圆形人物”的代表。
我们一同跟着跌宕的情节来赏析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何归纳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归纳。
(课前布置,学生分析)1、沧州遇旧【提问】本段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他曾经资助过李小二,“陪话”“赔钱”又“赍发盘缠”,如今又怕现在自己是“罪囚”身份而牵连小二夫妻。
(善良仗义)他被高俅陷害而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却依旧称呼他为“高太尉”。
(安分守己)【小结性格特点】善良仗义、安分守己2、买刀寻仇【提问】当他从小二口中得知陆虞侯密谋害自己时,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明确】他怒火中烧:“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这句刚烈之语让我抚掌称好。
难怪小二前面不敢通知林冲来店里认人,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紧接着他又买了解腕尖刀寻找仇敌,说明当迫害在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正直刚烈)但可惜的是,寻敌未果后,林冲竟“也自心下慢了”,说明他很快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小结性格特点】正直刚烈、得过且过3、接管草场【提问】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明确】“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一开始心有疑虑。
但在小二的劝说后便放松警惕“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
当他准备出门沽酒前和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他都非常关注一样什么东西?炭火盆。
先盖后摸就是怕火盆内有火炭会延烧起来。
看来,这个大男人倒是非常?(疑虑谨慎)接管草场后,看到四下崩坏的草屋,他竟然没有拍屁股走人,而是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是准备精装修长期居住的准备啊!看见古庙甚至还充满幻想“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这说明林冲真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随遇而安)【小结性格特点】随遇而安、疑虑谨慎。
4、雪夜复仇【提问】找出文章中体现豹子头林冲猎豹样性格的动作描写。
【明确】“掇”、“挺”、“拽”、“搠”、“戳”、“提”、“丢”、“搠”、“踏”、“取”、“剜”。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林冲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让我们直呼过瘾。
(凶猛果敢)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一开始相国寺里辱娇妻,他忍了;接着白虎堂上设奸计,他又忍了;之后野猪林中谋性命,他还是忍了;最后火烧草场断后路,他终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小结性格特点】凶猛果敢、奋起反抗【提问】从安分守己到奋起反抗,大家觉得林冲的性格转变的突然么?一个善良的人居然杀人了,而且场面还这么血腥。
【明确】并不突兀。
当林冲听到坏蛋们的对话,才清醒地认识到,仇人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终于他幻想破灭、彻底觉醒: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先前“忍”的性格成因有很多,如出身地位,思想观念等都让“忍”的性格俱在情理之中,但“不忍”的结果也不在意料之外,因为他的忍是“绵里藏针”,他仗义、刚烈、谨慎、凶猛,他本就是“豹子头”林冲。
林冲之变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潜藏性格被激发出来。
【提问】为什么塑造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明确】不同于草莽英雄,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像他这样的人尚且被逼上梁山,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同时也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小结】我们发现,圆形人物理论上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
圆形人物有以下两个特点:1、人物拥有复杂多变的矛盾性格2、性格具有随情节而变的流动感四、课堂讨论(7分钟)你觉得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各有什么优缺点?请以实例分析。
扁平人物:在讽刺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作用。
作为小说主人公,他很容易为人们所辨识记忆,成为典型意义的类型人物。
即使只是次要人物,也能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但是形象单薄、一望可即。
圆形人物: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它的创作基础。
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张力,让文章内涵更丰富,艺术性也更强。
而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圆形人物,往往更能让我们遇见真实的自己。
如当下影视作品当中的主角不再像以往一味的“傻白甜”,打破了以往非好即坏的人物设定。
当然,圆形人物也常常让我们琢磨不透、难以概括。
这两种人物在长篇小说中缺一不可。
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六、布置作业 (2分钟)比较赏析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和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鉴赏了的奥楚蔑洛夫和林冲这两个人物形象,并且总结探讨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各自的特点与优缺点。
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出现了学生分析不准之处:例如认为王熙凤的狠毒泼辣才可以讨得贾母欢心、不知道哈姆莱特向谁作斗争、认为在沧州遇旧的情节中林冲表现了不屈于权势的性格特点......应引以为鉴:是否因为老师在教学上的遗漏而造成学生的知识盲区或是对文本解读的不准确。
从中也能看出学生对扁平人物的掌握要优于圆形人物,而这也恰恰是圆形人物让人捉摸不透、难以概括的特点的造成的。
一般高考对于人物形象的考查不会过多呈现性格矛盾的方面,更多是扁平人物的赏析,但对于扁平人物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结合文本概括全面,这还是要靠不断阅读积累与方法掌握才能逐步提高完善的。
本堂课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准备的课堂牛刀小试部分由于教学任务过紧无法展现。
原本准备了《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文本想让学生课堂实操解读“扁平人物”刘姥姥与“圆形人物”王熙凤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
很可惜在第一课时无法完成,只能安排到第三课时。
第二课时要回归课本,把习得的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应用到《娜塔莎》《素芭》的学习中去。
人物类型概念 优点 缺点 代表人物 扁平人物性格简单 讽刺作用、典型意义 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形象单薄、一望可即 奥楚蔑洛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 多元立体、内涵丰富 琢磨不透、难以概括 林冲 奥楚蔑洛夫 疯狗 —— 小狗 —— 下贱胚子 —— 名贵 —— 野狗 —— 伶俐 (趋炎附势)林冲扁平人物圆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