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件_6
- 格式:ppt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16
讨论到圆形人物的优点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娜塔莎是托尔斯泰心中理想的形象,爱情需要忠贞不渝,这样写不是损害了这个形象吗?”本以为学生会认同我的疑问,结果学生讨论后却回答:与其说娜塔莎爱上了阿那托尔,不如说爱上了爱情,爱上了朦胧、浪漫、美妙的爱情滋味。
接着探讨“写娜塔莎移情别恋,是小说人物发展的必然,还是仅仅为了故事波澜起伏而进行的设计?”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出生活逻辑是安德来离开整整一年,娜塔莎处于寂寞中,再加上阿那托尔的情书和甜言蜜语;性格逻辑是娜塔莎单纯、涉世不深、热情炽烈、追求浪漫、容易为爱迷失。
我介入评论,并辅以图示:以娜塔莎为中心的圆形太极图上,一面是纯真、涉世不深,另一面则是幼稚、不成熟,一面是热情、追求浪漫,另一面则是冲动、盲目轻信,而这一切的性格根源在于她热情炽烈、勇敢地追求、生命就是爱。
两面看似矛盾,实则交融。
再引入狄德罗的名言:“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由此解说“圆形人物”此时我呼应前面问题,学生理解了娜塔莎移情别恋是人物本身的必然,这展现了人物自我的冲突,不仅没有损害,还使人物丰富、立体了。
我用板书总结“贴着人物写:遵从生活性格逻辑,刻画自身内心冲突,写出发展变化过程”。
最后我引用布鲁克斯和沃伦《小说鉴赏》的话“小说要有深度、更动人,就常常要处理人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心灵的辩证法”的赞叹作结。
觉得比上这一课时学习讨论的更深入。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一)微信平台/UMU交互平台:教学资源推送
1.教学资料的推送
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相关论文和典型文本每日“1+1”搭配推送,并设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自的价值。
2.自学任务的设计
在自学任务的后期,请学生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任务类型,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表格作业。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前期自学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辩论环节做好准备。
(二)后台交流:自学过程指导与答疑
学生自主预习相关资料并结合“思考题”自由评论,教师通过公众平台管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人教2003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区分“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2、认识两种人物类型在小说创作中的优劣3、如何看待人物类型的划分教学重点:1、学会欣赏小说以及影视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概括人物性格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名人漫画导入我想请同学们看几幅人物漫画,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漫画说出人名。
(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呢?(学生说明主要特征)那么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完全长成这样吗?当然不可能,不然岂不是成了怪物了是吧。
其实呢,通过抓住外在特征然后再进行夸张是漫画的一个特点,这样既能最大程度突显出人物外在的特征,也能保证不失真,让人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大家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对了,漫画的这种创作方式在我们的小说人物创作中也是存在的,在小说中通过抓住人物内在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加以扩大并描写,这种被塑造出来的人物就被称作“扁平人物”,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圆形人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教师板书“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一、“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1、17世纪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提出“扁平人物”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者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2、谈论:我们必修教材里学习了六篇小说,我们把这六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列出来,大家来回顾讨论一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初步判断其为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祝福》“我”祥林嫂鲁四老爷《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边城》边城山民结论:圆形人物包括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我、祥林嫂、林冲扁形人物包括鲁四老爷、桑迪亚哥、别里科夫、边城山民(基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个性)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优劣各位同学,假如你们是一名写作者,由你来创造安排笔下的人物,你会更愿意塑造圆形人物呢,还是扁平人物?(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总结)1、人物类型对比圆形人物:优点——具有性格厚度,表现人物更深层更多元的性格特点,给人以真实新颖之感,不会感觉虚假、枯燥。
微课教案《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一、导入: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法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说,这两个概念涉及到人物的性格,而在我们的写作或欣赏中,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是很关键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圆形人物,什么是扁平人物,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圆形人物(1)引例:我们先回顾一下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一个典型人物——王熙凤。
在王熙凤出场这个经典情节里,我们看到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她聪明美丽,能说会道,机敏能干,同时又泼辣霸气,善于阿谀奉承。
我们再联系一下整部《红楼梦》,我们还会发现凤姐还善于玩弄权术,贪权贪利,阴险狠毒,但这样的王熙凤她也有温情的一面。
整部《红楼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多重性格的王熙凤。
(2)定义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非类型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他的性格是变化着的,在沧州遇旧时:善良安分,忍辱求全听说陆谦的密谋后:打惊大怒,刚直坚强,强烈反抗。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是:松懈,忍耐。
接管草料场之后:随遇而安,小心甚微,逆来顺受,唯恐出事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愤怒反抗,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所以林冲也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在中外文学中数不胜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孙悟空,宋江,李逵,曹操,安娜卡列尼娜,娜塔莎,……三、扁平人物(1)引例接下来,我们说说和圆形人物相对的“扁平人物”。
同学们还记得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吗?他把自己全副武装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胆小怕事,顽固守旧。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小说知识有一定了解,对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方法,但对人物形象的类型却一知半解。
学生学习小说,不仅要关注小说的内部,还要关注小说的外部——作家写作时的人物刻画(人物类型选择),掌握“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等小说理论,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与作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重点)2.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3.比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艺术特色与区别。
(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写出十个小说人物名字。
【教学辅助】多媒体智慧课堂【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高尔基曾说:“文学即人学,人是文学的中心。
”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文学说到底就是研究人的,只不过它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
我甚至原意夸张地认为,只有从文学的这个视角去研究人,才能把人研究得最全面、最深入。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因素,是构成故事情节、凸显作品主题的重要支架,而人物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请大家说几个你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说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形象)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知“圆形”,解“扁平”)1.如果从性格品质方面分类,我们可以将这小说人物怎么分类?明确:正面、反面;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
2.有的人物是完全的正面形象,有的人物是完全的反面形象,还有的人物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完全相反的性格。
这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看来,一类可以看作是“扁平人物”,另一类可以看作是“圆形人物”。
试猜想:福斯特为什么这样定义?明确:所谓“扁平”,即“物体平而薄”,“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圆形”即“丰富、丰满”,“圆形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丰富饱满。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不外乎这两类。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人教版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的“人物”话题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圆形人物指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指的是性格稳定简单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处理教授内容的时候,我选择先赏析相对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再赏析圆形人物形象。
而为了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方法,我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来旧文新识。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变的是情节和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性格,意在犀利嘲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矛盾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整本书的主题。
在这变与不变中,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总结出二者的特点与优缺点。
布置的作业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举一反三,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益。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喜欢阅读探究小说,他们在之前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篇目。
因此本科的旧文新识,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记忆与读书百遍后的新“义”。
当然一切的新还是要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鉴赏人物形象必须要借助鉴赏方法。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恰恰是学生的弱项,常常是理解有误,或概括不全。
通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方向。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可以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他们鉴赏文学作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欣赏扁平人物和具有“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小说欣赏: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以鲁迅《铸剑》为例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必修教材文本的典型人物,理解掌握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初步分辨和概括《铸剑》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形象。
2. 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作家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眉间尺和宴之敖。
3. 通过情境探究,结合主题思想解读作家塑造“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意义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文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论简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师: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所谓的“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
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在那些较为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
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温故知新】 梳理和分辨小说中“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师:在学习过的高中课文,哪些小说的人物属于典型的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学生:2-3名同学举例回答【理论阐释】“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表达效果】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二、鉴赏与探究【知人论世】《铸剑》创作背景师:《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原载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两期,原题作《眉间尺》,1936年收入《故事新编》。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个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普通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的第四单元中提到了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一书里的理论,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比起理解外国理论,他们更喜欢读外国小说,他们普遍认为理论太过抽象和枯燥,不好理解且意义不大。
鉴于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从学生学过的熟悉课文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并学会分析及运用。
【课前准备】1.学习《娜塔莎》后,让学生复习该课和必修五课本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所印发的《变色龙》分析林冲、娜塔莎、别里科夫和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并用四个四字词语写出来。
2.印制群文阅读资料,补充初中教材中的《变色龙》和论文《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以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让学生提前熟悉并试着分析该论文。
【学习目标】1.运用“群文阅读”方式,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理论。
2.设置合理情境,学会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在写作中运用该理论。
【教学过程】一、简洁导语一部小说能否成功,要看它的情节;而能否永垂,则要看它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中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这一理论。
二、明确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我们运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所选四篇文章分别是:1.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2.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4.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娜塔莎》三、理论提升1.学习理论请大声读《外国小说欣赏》61页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内容,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简要概括两者的特点及关系。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例外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是非。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长安十二时辰》片段,说说印象最深的人物及其特点。
由此引出小说中的人物类型。
二、人物类型探究1、小说中两种人物类型。
人物——小说的严重因素之一。
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把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2、两种人物类型探究“圆形人物”(1)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繁复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
(2)“圆形人物”形象分析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的人。
生性多疑、狡滑多变——杀吕伯奢以诚待人、重视人才——礼遇关羽哭典韦才华横溢、雄才伟略——望梅止渴横槊赋诗(3)请你再介绍一位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4)概括“圆形人物”的基本特征:一是性格是繁复、丰盛的,人物更多面、立体。
二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人物更多义、多变。
“扁形人物”(1)扁平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刻画比较单调的人物,这类人物往往都是不变的、平面的。
(2)“扁形人物”形象分析。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见风使舵(3)请你再介绍一位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扁平人物”?(4)概括“扁平人物”的基本特征:一是性格是单一不变的,不受环境影响。
二是艺术描述比较夸张,趋向类型化、漫画化。
易辨认、易记忆。
3、“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非圆形人物性格比较繁复或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塑造圆形人物,充分表现人物的“人性”;塑造扁形人物,努力凸现人物的“个性”。
《话题:人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以及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写作。
教学过程一、巧导入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
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被一穷人听到也来了一句。
请分别支出这些诗句出自谁的口,并说明理由。
诗句:大雪落地似鹅毛皇家瑞气降人间下它三年又何妨放你娘的狗屁人物:穷人、县官、秀才、财主二、析类型1.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头两种类型。
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如红孩儿,他就仅是一个坏蛋,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吃唐僧肉进行的。
在讽刺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或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
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如贾宝玉叛逆不羁,追求自由,主张男女平等。
在深刻的文学作品里,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圆形人物更能打动我们。
圆形人物为主,扁平人物为次,小说中二者都很重要。
塑造扁形人物,努力凸现人物的“个性”,塑造圆形人物,充分表现人物的“人性”;圆形人物是立体的,全面的,许多文学大师塑造的人物都是“圆形”的。
2、两种人物类型探究⑴教师提问:素芭是一个()的姑娘?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示例:美丽、聪慧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善良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
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活动、奇思异想。
孤独、痛苦(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直接描写:几次流泪)。
总结:素芭——圆形人物。
选修外国小说第四单元话题: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以及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人物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
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被穷人听到也来了一句。
请分别指出这些诗句出自谁的口,并说明理由。
诗句:大雪落地似鹅毛,皇家瑞气降人间下它三年又何妨,放你娘的狗屁人物:秀才县官财主穷人二、析类型1、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有两种类型。
文学创作上有“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或“复杂性格”和“简单性格”之说。
把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称为“圆形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又可称之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
“扁平人物”一般说来,“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如红孩儿,他就是一个坏蛋,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吃唐僧肉进行的。
在讽刺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最为出色,如诸葛亮是“智”的化身,关羽是“义”的化身,刘备是“仁”的化身,张飞是“勇”的化身,曹操是“奸”的化身,等等。
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人物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如贾宝玉叛逆不羁,追求自由,主张男女平等。
在深刻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圆型人物更能打动我们。
2、两种人物类型探究(1)教师提问:素芭是一个()的姑娘?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示例:美丽聪慧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善良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活动,奇思异想孤独、痛苦(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直接描写:几次流泪)。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话题: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6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2、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3、以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特征)4、理解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2、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用【教学难点】以《菊花》为例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有人说:“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读一本小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什么呢?人物、情节在从小到大的小说阅读中,大家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没有那个小说中的人物给你印象十分深刻?。
小组开火车在中外许多著名的小说中,有很多小说是直接用人物的名字作为题目的,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鲁迅《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这些小说都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谈起这些作家的某部作品时,首先出现在头脑里的往往都是他们笔下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王熙凤,仗义耿直,莽撞性急的李逵等,这些人物已经从纸上走下来,成了我们的邻居,在他们身上你能看见他人、自己、生活和整个世界。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因素,即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小说的核心人物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
这就是人物的意义,也是写人物的小说的意义。
2、如何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呢?沈从文先生说:要“贴着人物写”。
即: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
作家不能想当然地使唤人物,他要对笔下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要站在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做事情。
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好。
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呢? 1、揣摩人物的心理 2、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说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二、展示学习目标:三、独立自学:P61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弄清基本概念,概括人物基本特点教师点答点拨:1、基本概念: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
话题: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目标:1、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3、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教学重点: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教学难点:以《变色龙》《孔乙己》等为例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PPT课件教学步骤:一.导课:用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幻灯片)举例:鲁迅先生倾注心血刻画的人物形象——孔乙己和契诃夫刻画的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
学生分析,师进行引导并分析二者的不同。
鲁迅先生倾注心血刻画的人物形象——孔乙己首先,追求功名,幻想“学而优则仕”。
孔乙己是别人眼中的笑料,不管旁人怎么捉弄他,都没能真正触及他的痛处。
只有当别人问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呢?”就使神色大变:“立刻显出颓唐”,脸上罩上了一层灰色。
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对于人们心灵的残害和灵魂的扭曲。
其次,好吃懒做,迂腐自欺。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不仅如此,当别人揭他伤疤时,却用“夫子之训”来聊以自慰、自欺。
即使是在科举之路彻底断绝的情况下,也还极力保持着这种迂腐的思想,陈旧的生存方式,并在心理上还自认为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这种心理性格,正是受到了封建教育毒害。
(幻灯片)举例:《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体现了“变色龙”、两面派这类人物的“共性”,令人有一种鲜明的厌恶感,并在这种讽刺中获得一种快感。
通过对比区别:人物又有“圆型人物”和“扁平人物”之分。
二.“圆型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定义1.“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多变的人物。
2. 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扁平人物就是在人物塑造中只注重人物一个方面进行着重塑造而出现的人物形象。
比如现在很多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这样,要好就一好到底,一点瑕疵都没有,要坏呢,就坏到无可救药。
话题:人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将人物作为话题,引入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
结合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方法,给我们展示了独特的人物鉴赏方法。
小说是一种适合个性化阅读的文学体裁。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描写的捕捉与理解,会自主组合建构起一个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其根本仍然是作者预先设定好的那个形象。
一些优秀的小说不仅能使其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且能使某些形象成为一些经典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二)学科素养要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人物”这一话题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去体验人物特定的生活场景,欣赏与评价一个人物群体或者某一个典型形象。
(三)学情分析:目前学生们刚刚进入高二,还未涉及必修五小说单元的学习。
很多同学没有阅读经典小说的习惯。
这些不利因素直接限制了本节课的课堂容量与对问题探究的深度。
认知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以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思维趋向理论性。
知识水平: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但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掌握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区分“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能够全面客观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提高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的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对于“圆形人物”、性格复杂的人物,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鉴赏分析。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眼下最火的一个话题是什么?——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