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4
- 格式:docx
- 大小:25.09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下.群文议题 5——社会众生相社会众生相【课型】群文阅读【议题】社会众生相——从社会众生相看小说的主题【群文篇目】《岁寒三友》《琥珀手串》《害人郎中》【文本解读】《岁寒三友》是汪真祺的一篇散文式的小说,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铺陈,只有淡中有味,很生活化地娓娓道来。
文章中描写的阴城看鞭炮的情形、靳彝甫的家中陈设,是一种艺术一种美。
而情节淡化,却是回味无穷,文字中没有情绪化的词汇,仿佛是出世人的角度的旁边。
而于凝练淡雅的文字中体会三人的正直,王瘦吾的聪颖、陶虎臣的善良、靳彝甫的淡泊,也能感受到作者士大夫般的处世态度——于险恶的乱世中坚守自己。
还有狡诈的王伯韬,还有宋保长、连长似乎都是给这些人物增加了一些波折与坎坷,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可能突然就给你一些一些意想不到。
但是即使是这样,好人对好人的惺惺相惜,才更为的感人,这是繁华之后见真醇。
小说通过塑造这样一些众生相,更能体现人性的美。
《琥珀手串》揭示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人们肤浅世俗的眼光以及微妙的嫌贫爱富的俗人心理,里面围绕祝小凤这个人物在和林总换戴琥珀手串后,一些人物对手串的评价,体现了作家对于商品化社会中世道人心的明晰而透彻地观察,对人们拜金、尚权的意识进行了入木三分地讽刺。
《害人郎中》刻画的是一个小城里出现的是小市民的卑微世界:有对金钱的崇拜,造谣中伤和阴谋诡计,有对打破了习惯的静止状态的一切新事物望而生畏的憎恶。
一方面对小市民的狭隘、愚昧、庸俗、顽固作了辛辣的讽刺,同时对普通百姓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揭示他们身上蕴含的深厚的人性美,他们的正直无私和自尊心,深深地吸引了千万读者。
总之,崇高的思想,毫不矫揉造作的纯朴和真实,艺术表现手法的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幽默、朴素和简洁等使作家创造的小商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的形象生动感人,小说中的“小人物”和“小人”的故事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纵观几篇文章,给我们展现的一个宏大的社会众生相。
人具有社会性,所以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作者在次要人物的那些群像身上暗示了一副社会图景,是当时时代的一个轮廓,作者也经由这些人给我们展示了小说的虚构与现实的真实,学生能否从三篇小说群文中看到作者想通过塑造的社会众生相向我们反映出的一些好恶与希望,这也正是成长中的高中生们需要的思想提升、思维之处。
微课教案《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一、导入: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法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说,这两个概念涉及到人物的性格,而在我们的写作或欣赏中,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是很关键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圆形人物,什么是扁平人物,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圆形人物(1)引例:我们先回顾一下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一个典型人物——王熙凤。
在王熙凤出场这个经典情节里,我们看到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她聪明美丽,能说会道,机敏能干,同时又泼辣霸气,善于阿谀奉承。
我们再联系一下整部《红楼梦》,我们还会发现凤姐还善于玩弄权术,贪权贪利,阴险狠毒,但这样的王熙凤她也有温情的一面。
整部《红楼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多重性格的王熙凤。
(2)定义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非类型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他的性格是变化着的,在沧州遇旧时:善良安分,忍辱求全听说陆谦的密谋后:打惊大怒,刚直坚强,强烈反抗。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是:松懈,忍耐。
接管草料场之后:随遇而安,小心甚微,逆来顺受,唯恐出事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愤怒反抗,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所以林冲也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在中外文学中数不胜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孙悟空,宋江,李逵,曹操,安娜卡列尼娜,娜塔莎,……三、扁平人物(1)引例接下来,我们说说和圆形人物相对的“扁平人物”。
同学们还记得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吗?他把自己全副武装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胆小怕事,顽固守旧。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人教版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的“人物”话题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圆形人物指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指的是性格稳定简单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处理教授内容的时候,我选择先赏析相对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再赏析圆形人物形象。
而为了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方法,我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来旧文新识。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变的是情节和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性格,意在犀利嘲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矛盾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整本书的主题。
在这变与不变中,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总结出二者的特点与优缺点。
布置的作业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举一反三,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益。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喜欢阅读探究小说,他们在之前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篇目。
因此本科的旧文新识,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记忆与读书百遍后的新“义”。
当然一切的新还是要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鉴赏人物形象必须要借助鉴赏方法。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恰恰是学生的弱项,常常是理解有误,或概括不全。
通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方向。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可以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他们鉴赏文学作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欣赏扁平人物和具有“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个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普通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的第四单元中提到了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一书里的理论,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比起理解外国理论,他们更喜欢读外国小说,他们普遍认为理论太过抽象和枯燥,不好理解且意义不大。
鉴于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从学生学过的熟悉课文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并学会分析及运用。
【课前准备】1.学习《娜塔莎》后,让学生复习该课和必修五课本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所印发的《变色龙》分析林冲、娜塔莎、别里科夫和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并用四个四字词语写出来。
2.印制群文阅读资料,补充初中教材中的《变色龙》和论文《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以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让学生提前熟悉并试着分析该论文。
【学习目标】1.运用“群文阅读”方式,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理论。
2.设置合理情境,学会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在写作中运用该理论。
【教学过程】一、简洁导语一部小说能否成功,要看它的情节;而能否永垂,则要看它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中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这一理论。
二、明确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我们运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所选四篇文章分别是:1.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2.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4.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娜塔莎》三、理论提升1.学习理论请大声读《外国小说欣赏》61页有关“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内容,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简要概括两者的特点及关系。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人教2003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1、区分“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
2、认识两种人物类型在小说创作中的优劣
3、如何看待人物类型的划分
教学重点:1、学会欣赏小说以及影视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名人漫画导入
我想请同学们看几幅人物漫画,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漫画说出人名。
(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呢?(学生说明主要特征)那么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完全长成这样吗?当然不可能,不然岂不是成了怪物了是吧。
其实呢,通过抓住外在特征然后再进行夸张是漫画的一个特点,这样既能最大程度突显出人物外在的特征,也能保证不失真,让人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大家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对了,漫画的这种创作方式在我们的小说人物创作中也是存在的,在小说中通过抓住人物内在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加以扩大并描写,这种被塑造出来的人物就被称作“扁平人物”,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圆形人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教师板书“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
一、“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
1、17世纪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提出
“扁平人物”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者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2、谈论:我们必修教材里学习了六篇小说,我们把这六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列出来,大家来回顾讨论一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初步判断其为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
《祝福》“我”祥林嫂鲁四老爷
《老人与海》桑迪亚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边城》边城山民
结论:圆形人物包括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我、祥林嫂、林冲
扁形人物包括鲁四老爷、桑迪亚哥、别里科夫、边城山民(基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个性)
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优劣
各位同学,假如你们是一名写作者,由你来创造安排笔下的人物,你会更愿意塑造圆形人物呢,还是扁平人物?(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总结)
1、人物类型对比
圆形人物:
优点——具有性格厚度,表现人物更深层更多元的性格特点,给人以真实新颖之感,不会感觉虚假、枯燥。
缺点——但往往也因此使读者琢磨不透,很难加以概括,过多过于复杂的圆形人物对小说的主题会产生削弱的作用。
扁平人物:
优点——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家易于控制,少耗笔墨。
缺点——人物形象单一,给人感觉比较单薄、虚假,不利于塑造丰富和复杂的人物。
2、适用小说类型
扁平人物:在讽刺小说中产生戏剧效果。
例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四大吝啬鬼(尤其是泼留希金)。
当然,往往在塑造高大全人物的时候也会用到扁平人物,例如各类红色小说
圆形人物:适合篇幅较长的小说,篇幅较短难以刻画。
三、人物形态的归宿
1、“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转化
讨论:《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诸葛亮是否算无遗漏,从未出错?(如果学生对此不熟悉,可以让他们自己谈谈有没有什么人物除了大家提出的突出特征之外你认为其实还有某些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特征)
(诸葛亮被称为智绝,但是也并没有把他刻画得算无遗策、智若天人。
还是写了他一生的失误的,比如荆州守将的人选上,关羽与赵子龙比,实非合适的人选;派庞统取川该也是一种错误,若刘备与诸葛亮前往或许会更加默契些,而庞统不死,诸葛亮后来也不至于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再如一出祁山路线均在司马懿的算计中;街亭之战用人不当等。
诸葛亮的失误,对蜀国造成的冲击都是致命性的。
由此看来,罗贯中还是相当清醒的,他并没有将诸葛亮写成神人,没有完全将他神化。
)
结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区分很多时候并不是界限非常清晰,只是相较而言,所以我们在分析很多被定义为扁平人物时会存在一些争议,文学理论家马振芳甚至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外提出了“尖型人物”以弥补不足,但如何划分仍然会受到读者主观感受影响而模糊不清或者见仁见智。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作为一个理论帮助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及其作用,但是无需作为必须的标准生硬划分。
2、“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配合
“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出入其间”。
(福斯特)
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
《红楼梦》中有一个“美人陋处”的说法。
专写“美人陋处”的观点是脂砚斋提出来的,《石头记》就是一个应用的典范。
例如对“金陵十二钗”的描写,除了注重描写这些美人的美貌智慧之外,还特别突出了黛玉尖刻的一面、宝钗板正的一面、探春薄情寡义的一面、妙玉孤癖的一面,写“美人陋处”正是脂砚斋采用独到的眼光发现、总结出来的一种艺术手法。
这其实就跟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有异曲同工之意。
但是在《红楼梦》中也不乏类似赵姨娘、贾环以及傻姑娘这样的“扁平人物”,目的一是为了衬托主角,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练习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理论不只是在小说中得到应用,也在影视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请各位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分析影视中某一角色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