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 格式:ppt
- 大小:13.63 MB
- 文档页数:101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含义: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调节因子: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其中主要是激素。
(3)传送方式: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4)作用对象: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并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3知识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的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多少,若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则体温恒定。
人体产热可归结为体内有机物氧化放能的结果。
安静时产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下主要的散热途径。
(2)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3)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平衡的含义:人体水和无机盐的排出和摄入基本相等,维持相对平衡。
(2)水和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水的摄入途径:饮水、食物和自身物质代谢;排出途径:肾脏、皮肤、肺和大肠。
无机盐的摄入途径:食物和饮料;排出途径:肾脏和皮肤。
(3)水盐调节的调节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4)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5)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调节机制【例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具有的特点是()A.反应迅速B.作用准确C.持续时间长D.只在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答案 C解析和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在作用速度方面比较缓慢,在作用范围方面广泛而不准确,在作用时间上比较长,所以A、B错,C正确。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条件下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用符号表示。
2.特征:(1)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条件是。
(2)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
(3)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和生成物。
(4)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
例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②氮气和氢气的化合③水的电解④可燃物的燃烧⑤氨气溶于水⑥氯气溶于水⑦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⑧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⑩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例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X2为0.2 mol·L-1C.Y2为0.4 mol·L-1D.c(X2)+c(Y2)+c(Z)=0.55 mol·L-1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200 ℃时,将1 mol H2(g)和2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1)反应刚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____________,而v逆____________。
(3)某一时刻,当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和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时的状态。
例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第二章第三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核和细胞器。
1. 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 细胞核主要功能包括: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维护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调控细胞的代谢活动等。
- 细胞核内还包括细胞核膜、染色质和核仁等结构。
2. 细胞器:- 细胞器是一些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内结构体。
- 常见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核糖体等。
- 细胞器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化功能和结构特点,协同参与细胞的代谢、合成、运输等活动。
3. 内质网:- 内质网是一种由膜组成的网络状结构,与核膜相连。
-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修饰和运输等过程。
- 内质网内部的膜表面覆盖着许多核糖体,称为粗面内质网;无核糖体覆盖的平滑部分称为滑面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是一种由扁平腔囊组成的细胞器,位于内质网的一端。
- 高尔基体主要功能包括蛋白质的修饰、分拣和包装等。
- 高尔基体也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分泌液的产生。
5. 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内的膜包结构,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 线粒体具有自己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可以自主复制和分裂。
6. 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膜包结构,内含有多种酶。
-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内的各种不需要的分子、细胞进程中的老化器官的重建和杀死细胞等。
7. 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器,也参与光合作用。
- 叶绿体内含有氧化还原系统和叶绿素、储存色素、酶等。
8. 核糖体:- 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器,位于细胞质中。
- 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蛋白质的翻译和合成过程。
以上就是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主要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有两段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贺龙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
在这一节中,作者通过红军军官李长林的讲述,介绍了贺龙的一些事迹。
贺龙在31岁时已经随红军出生入死十多次,他的乐观自信和坚定的信仰给他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925年,他成功说服“土匪领袖”贺龙参加国民革命。
李长林还向作者讲述了贺龙的性格特点,他具有胆气,面对困难不退缩,而且非常谦逊,能够坚守党的纪律。
同时,他也有些脾气暴躁,但这也是他直率性格的表现。
第一段描述是关于斯诺的个人经历,记述了他诞生在密苏里州亨利街318号,并讲述了他四岁时举家移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塔斯卡拉的故事。
这一节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事件,即斯诺站在门口看祖父修鞋并听牧师讲道时,突然有了打一拳牧师鼻子的念头。
然而,第二段描述似乎是混淆了章节内容,因为它提到了去红都的道路以及斯诺在路上遇见的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ZZ保卫局工作的姓姚的青年,以及之后到达安塞的经历。
结合这两段描述,如果准确地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应该是关于斯诺的童年和个人早期经历,包括他的出生地和一个具体的童年轶事,而与去红都的道路和遇见红军战士的内容可能属于其他章节或者是一个错误的引用。
如果您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原著以获取详细和准确的章节内容。
红心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概括
第二章第三节概括:红心照耀中国
第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要
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红军
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特别是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环境,但通过坚定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最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广泛动员和团
结了各个阶层的力量,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了中国八年抗战的主力军,通过游击战争和正面战场的配合,有效牵制了日军,保卫了中国的领土。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抗战救亡运动,为保卫国家、实现民族独
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党在战争期间始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组织力量和凝聚力,通过清理阶级队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等措施,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
第二章第三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坚定意志和卓越领导能力。
党的正确决策和英勇斗争,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胜利,奠定了后来新中国的基础。
红心照耀中国,成为了激励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