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332.65 KB
- 文档页数:12
第2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3节多姿多彩的动物第1课时无脊椎动物一、无脊椎动物含义1.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约有120万种;二、无脊椎动物分类【知识拓展】1、节肢动物的类型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有以下四类:(1)昆虫类:如蝗虫、蜜蜂、蝴蝶等。
(2)甲壳类:如虾、蟹等。
(3)蛛形类:如蜘蛛、蝎子等。
(4)多足类:如蜈蚣、马陆等2、昆虫(1)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类,也是地球上成员最多的一个家庭,现有100多万种。
(2)昆虫的特征:体内无骨骼,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
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重要提示】①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不能随动物一起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②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其胸、腹部的气门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③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但不属于昆虫,即昆虫仅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
三、探究蜗牛的感觉功能1、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①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②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③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④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⑤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2、实验操作(1)取40只蜗牛,随机分为4组,编号并进行以下处理:1号触角完整,2号去大触角,3号去小触角,4号触角全部除去。
(2)把笔分别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3)分别把绿色菜叶和紫色菜叶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4)分别把蘸有醋的吸水纸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课时 1 主备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长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我们一方面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2、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五、教学难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六、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落实方式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3分)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展示目标(2分)1、能在地图上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以及主要的支流。
2、记住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简要分析各河段的特征。
3、运用已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苯》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苯的结构特点,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苯的主要性质;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通过对比其他烃类的结构和性质,认识苯环中的大π键;【学习过程】一、认识苯环的主要结构和物理性质1.烃类物质的分类2.芳香族化合物的由来及其特征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便有芳香族化合物这一分类,其是指从生物里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中很多化合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含有一个相同的结构单元__________3.苯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4. 具有苯环结构的最简单物质——苯的发现历史18世纪初M.Faraday 裂解鲸鱼油脂 C和H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18世纪C.F.Gerhardt测得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1845年C.Mansfield从煤______得到的煤焦油中______提纯可作为化工原料5.苯的微观结构对于苯的微观结构,历史上科学家们依靠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众多的猜测,如下图所示:而通过近代的物理方法,我们证实了苯的实际结构是这样的:苯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1)请同学们根据分子结构特征推测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2)已知苯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完全相同,你认为苯中的C原子是怎么成键的?试写下你的猜测苯的实际结构和凯库勒的早期猜想极为接近,凯库勒所使用苯的结构表示方式也沿用至今,而为了体现苯结构的特殊性,也使用鲍林式来表示苯。
(3)请在下方画出苯的凯库勒式和鲍林式:凯库勒式鲍林式(4)思考:和是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二、苯的化学性质1.苯的化学性质(1)苯的氧化反应①苯可以燃烧,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能用苯环的微观结构解释这一现象吗?(2)苯的取代反应之前同学们学习过烷烃的取代反应,烷烃在取代反应中断开的是_________键;请你预测苯在取代反应中会断开_________键①苯和溴的取代反应FeBr3可以催化苯和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请根据你预测的取代反应的特征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②浓硫酸可以催化苯和浓硝酸在50~60 ℃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请根据你预测的取代反应的特征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③在生成硝基苯的反应过程中,若温度略有提升,还有可能发生浓硫酸和苯的副反应,该反应同样是取代反应,请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苯的加成反应苯是一种不饱和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已知苯和氢气可以加成,其产物为环己烷,方程式如下所示:你能否利用苯环的微观结构解释,为何苯和氢气加成时的计量数比为1:3?三、总结【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下列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中,可以用来确定苯中各原子相对位置的是( )A.质谱分析B.红外光谱分析C.X射线衍射D.核磁共振氢谱2.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属于烃类物质B.苯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密度大于水C.苯具有芳香气味,也能够用来作为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原料D.从煤干馏得到煤焦油是化学变化,而从煤焦油分馏得到苯是物理变化3.下列关于苯的微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的所有原子共平面B.苯中所有的C原子均采取了sp2杂化方式成键C.苯中含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D.苯的C-H键和C-Cσ键的键角为120°4.下列对于苯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而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苯不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因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苯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种叫做溴苯的物质D.苯可以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液发生取代反应,此时断开的是C-H 键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B.苯和乙醇C.苯和己烯D.苯和己烷6.下列事实和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无关的是( )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苯和氢气加成时通常所有碳原子同时发生加成反应C.苯中的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完全相同D.苯中的C-H键长完全相同7.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的是( )A. 不存在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B. 不存在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C. 不存在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D. 不存在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二、单项选择题II8.已知,而苯和浓硫酸也能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苯磺酸。
第三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与应用,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表示方法及含义明确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如1 mol H指1 mol氢原子,1 mol H2(氢气)指1 mol氢分子,不能说1 mol氢,指代不明确。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特别提醒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1)关系式:n=NN A。
思考1通过下图可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并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提示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的粒子数目之比。
思考2运用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的关系,分析下列问题。
(1)1 mol CO2中有1 mol C和2 mol O,0.5 mol CO2中有0.5 mol C和1 mol O。
0.25 mol CO2含有0.5 mol氧原子。
(2)1 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1.204×1024,与2 mol NaCl含有相同Na+数目。
(3)0.2 mol NH3与0.3 mol H2O中所含H原子数一样多。
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0.3 mol H2O中含3N A个电子。
(2)结论:微粒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的粒子数之比。
1.判断正误(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2)1 mol任何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3)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4)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答案(1)×(2)√(3)×(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量以及物质质量的具有双重意义的单位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3PO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D.2H既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2 mol氢原子答案 C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是摩尔,A、B项错误;1个H3PO4分子中含有4个O,即1 mol H3PO4中含有4 mol O,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3PO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C项正确;2H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2 mol氢原子,2 mol氢原子应表示为2 mol H。
第三节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 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思考、讨论、回答][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 g C和32 g 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 g 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强调:1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其次章第三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解析】A项中的Br2,C项中的CCl4,D项中的CO2都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 B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不行能含有离子键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肯定是共价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D.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确定是极性分子【解析】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假如空间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 D3.(2022·太原质检)若不断地上升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
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B.氢键;氢键;极性键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解析】由“雪花→水→水蒸气”主要破坏氢键,也有范德华力;由H2O→H2+O2必定是破坏(O—H)极性键。
【答案】 B4.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范德华力【解析】乙醇为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分子间有范德华力和氢键,分子内部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答案】 C5.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N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O2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F2、Cl2、Br2、I2的熔、沸点渐渐上升D.CH3CH3、CH3CH2CH3、(CH3)2CHCH3、CH3CH2CH2CH3的沸点渐渐上升【解析】A项中,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但在相同条件下,O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故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2。
B项中,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与其分子中的氢卤键的强弱有关,而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C项中,F2、Cl2、Br2、I2的组成和结构相像,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其熔、沸点渐渐上升。
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和酮[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醛、酮的分子结构特点,会写简单醛、酮的结构简式。
2.知道醛、酮的分类、命名及常见醛、酮的物理性质。
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1.概念及结构特点或—CHO2.(1)系统命名①选主链:选含醛基或羰基且最长的碳链做主链。
②编位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醛基碳是一号碳,支链以取代基的形式标明位号写在名称前面。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必须标明其位号。
例如:命名为3-甲基丁醛。
命名为2-戊酮。
(2)习惯命名命名为甲醛,命名为苯甲醛。
3.醛、酮的同分异构体(1)官能团类型异构①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都是C n H2n O,即含相同数目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CHO和。
②饱和一元醛和等碳原子数的酮或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CHO和烯醇CH2===CH—CH2OH(羟基不能连接碳碳双键)。
③饱和一元醛还与同碳数环状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CHO与、和。
(2)官能团位置异构①醛基一定在1号位上,故醛不存在此类异构。
②酮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如与。
(3)碳骨架异构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时,醛和酮均存在碳骨架异构,如CH3CH2CH2CHO和。
(1)甲醛结构的特殊性①甲醛分子中连接两个氢原子,没有烃基,结构式为,1 mol HCHO相当于2 mol—CHO。
②由于羰基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所以甲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2)醛、酮的类别异构饱和一元醛、酮与同碳数的环丙醇、烯醇、环醚同分异构,如CH3CH2CHO与、CH2===CH—CH2OH、等。
例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B.醛的官能团是—COHC.饱和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 OD.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答案 C解析A项,甲醛是H原子与—CHO相连而构成的醛;B项,醛基正确书写为—CHO;D项,丙醛、丙酮、环丙醇、丙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易错警示(1)书写醛的结构简式时,醛基中C、H、O三原子的排列顺序一定是CHO。
(2)一般醛的分子中,连接烃基和氢原子,而甲醛分子中,连接两个氢原子。
(3)含—CHO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醛,如为甲酸甲酯,属于酯类。
例2分子式为C5H10O,且结构中含有的有机物共有()A.4种B.5种C.6种D.7种答案 D解析分子式为C5H10O满足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C n H2n O,且结构中含有,故可以是醛或酮类。
(1)醛类:可写为C4H9—CHO,因C4H9—有4种结构,故C4H9CHO的醛有4种。
(2)酮类:可写为,因—C3H7有2种结构,故有2种,即,;也可写成,此种形式只1种;所以酮类共有3种。
故选D。
方法规律C n H2n O的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C n-1H2(n-1)+1—有几种,则C n-1H2(n-1)+1CHO就有几种。
【考点】醛、酮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饱和一元醛、酮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二、常见的醛和酮由于羰基极性较强,所以低级醛、酮均易溶于水,但随碳原子数递增极性减弱,水溶性降低,熔、沸点升高,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
例3下列关于甲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C.纯甲醛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D.甲醛溶液可以浸泡海鲜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答案 B解析甲醛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项错误;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要注意开窗通风,B项正确;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作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C项错误;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可以浸泡海鲜产品,D项错误。
【考点】醛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题点】甲醛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易错警示(1)甲醛是常温下唯一呈气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常温下不是液态。
(2)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甲醛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但不能用于浸泡海洋等食品。
例4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乙醇和苯B.乙醛和四氯化碳C.丙酮和溴水D.甲苯和水答案 D解析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不互溶的只有甲苯和水,故选D。
【考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题点】醛、酮的溶解性规律总结低级脂肪醇、醛、羧酸、酮均易溶于水,烃、卤代烃和酯均难溶于水。
例5(2019·山东师大附中月考)在甲醛、乙醛、丙酮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16% B.37%C.48% 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甲醛、乙醛、丙酮三者具有相同的通式:C n H2n O,因此混合物中m(C)∶m(H)=12n∶2n =6∶1,在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的6倍,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6=5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54%=37%。
【考点】醛、酮组成的计算【题点】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A.B.C.CH2===CH—CHOD.CH3—CH2—CHO答案 B解析醛是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B项的结构简式为,其中CH3—O—不是烃基,故B不属于醛类。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醛和酮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羰基,因此它们性质相同B.通式为C n H2n O的有机物不是醛就是酮C.所有醛中都含有醛基和烃基D.酮的分子式中碳原子数至少为3个碳原子答案 D解析B项,符合C n H2n O的不一定是醛、酮,如CH2===CH—CH2—OH的分子式为C3H6O;C项,应注意甲醛的结构;因为酮的定义为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最简单的烃基为甲基,所以至少要有3个碳原子才能称为酮,故D正确。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3.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甲醛、丁醛B.丙酮、丙醛C.乙醛、丙酮D.苯甲醛、甲基苯甲醛答案 C解析A互为同系物;B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系物;C分子式不同,尽管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是官能团不同,因此不属于同系物。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同分异构和同系物4.已知丁基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 B解析C5H10O符合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C n H2n O,可写为C4H9—CHO的结构形式,又已知丁基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4种。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饱含一元醛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4种B.5种C.6种D.7种答案 B解析根据燃烧产物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可知C、H原子个数比为1∶2,分子式可设为(CH2)m O n,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58,讨论得出分子式为C3H6O,其可能的结构有丙醛CH3CH2CHO,丙酮CH3COCH3,环丙醇,环醚、,共5种。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6.茉莉花香味成分中有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现已能够人工合成。
(1)该化合物碳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__,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苯甲醛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3)有同学推测其性质如下,其中预测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该化合物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B.该化合物可以使溴水退色C.该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D.该化合物在常温下可能是一种液体,没有挥发性答案(1)11C11H16O(2)C7H6O(3)D解析(3)因其中含碳碳双键,故A、B正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易溶于有机溶剂,由于含极性的碳氧双键,在水中可能少量溶解,但溶解度不大,C正确;D可由题干信息做出判断,香味即是挥发出的气体,故D中没有挥发性的预测错误。
【考点】酮的结构和性质【题点】酮的结构和性质[对点训练]题组1醛、酮的结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 O(n≥1)B.属于芳香烃C.所有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醛基(—CHO)D.醛类物质中不一定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答案 B解析B项从结构简式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HO,属于烃的衍生物。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2.下列物质类别与官能团对应不一致的是()A.CH3CH===CH2烯烃B.羧酸—COOHC.芳香醛—CHOD.R—CH2OH醇类—OH答案 C解析判断类别时应注意全面观察,C结构中含有酯的结构。
【考点】醛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醛的组成和结构3.樟脑的结构如图,有关樟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酮B.其分子式为C10H16OC.与苯甲醛互为同系物D.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连有4个碳答案 C解析苯甲醛分子式为C7H6O且含苯环结构,樟脑中虽含有一个六元环,但不是苯环结构,C错误;含,故为酮,分子式为C10H16O,其中含两个结构,所以A、B、D正确。
【考点】酮的组成和结构【题点】酮的组成和结构题组2甲醛的结构和性质4.现代家庭装修大量采用木工板和面板等装饰材料,它们释放出的有毒性物质主要是() A.甲醇B.二氧化硫C.甲醛和苯D.苯酚答案 C解析现代家庭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性的物质主要是甲醛和苯。
【考点】甲醛的物理性质【题点】甲醛的毒性5.据报道,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白虾仁、使之具有色泽鲜明、口感良好的特点,而这样做成的食物是有毒的。
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B.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C.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D.甲醛在通常状况下为液体答案 D【考点】甲醛的综合【题点】甲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6.有关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甲醛常温下为气态②用甲醛的水溶液处理食品可防止食品变质③甲醛是由甲基与醛基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④甲醛可由甲醇催化氧化制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甲醛有毒,虽可防止食品变质,但不能用此处理食品,②错;甲醛不含烃基,分子式为CH2O,③错。
【考点】甲醛的综合【题点】甲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题组3醛、酮的同分异构体7.在催化剂存在下,1-丙醇被氧化成有机物X,则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 A.CH3CHOHCH3B.CH3OCH3C.C2H5CHO D.CH3COCH3答案 D解析1-丙醇被氧化后生成的应是丙醛CH3CH2CHO,此题实际上是判断丙醛的同分异构体,故应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