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1河湖状况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教学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自制投影片、图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板书)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讲授新课](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提问)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边补充边投影彩色图片。
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019年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河流和湖泊知识点这是小编为您倾心整理的2019年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河流和湖泊知识点,经典实用,希望看完之后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更多初二地理知识点,请继续收看【初二地理知识点】栏目。
2019年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河流和湖泊知识点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一、众多的河湖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主要有注入太平洋的: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的: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4、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程5363千米是。
2、黄河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3、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4、黄河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并为三大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5、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孟津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加是植被破坏严重,使得黄河在流经中游之后,泥沙含量大增。
7、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8、治理黄河应标本兼治,治标的方法:加固堤坝;清理河道;兴修水利;分流。
治本的方法: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恢复植被。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三、长江的开发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程6300千米。
2、长江流经了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十一省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个人简介司光玲,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地理教师。
1999年县级讲课比赛一等奖,2005年执教县级公开课一节;2003年和2007年分别获市级教学成绩奖,2001年和2005年分别获县级教学能手;2002年发表省级论文一篇,2007年发表国家级论文一篇、国家级获奖论文一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及主要内外流河名称。
2.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 通过分析河流的流量,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状况。
2.学会将河流流量图与地形图、气候图对照使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根据本地地形、气候特点,分析说明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方法】本课时的学习要点是“众多的河湖”,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指导学生分析我国的河湖概况,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中国气候知识,理解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准备】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挂图、中国地形图挂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著名河湖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众多的河湖我国外流河在水文上有什么特征?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出示下图,引导分析:(1)请说出四条河流流量大、水位高的季节和流量小、水位低的季节。
(2)请结合教材P44页第一自然段和上图总结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47页的活动题3。
师生总结得出答案:(1)从北到南河流的汛期开始的越来越早,结束的越来越晚。
(2)黄河流量年内变化大,西江变化小;这种变读图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答案:(1)流量大、水位高的季节是夏季,流量小、水位低的季节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