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12课第1框《感受大自然之美》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导学案)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1、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爱护自然的能力知识:1、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2、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点:1、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2、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难点:1、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2、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1、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3、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及因素外,还有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
4、环境问题是人类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与。
5、环境问题的危害:;;。
6、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
对山水的感受,反映了人们欣赏自然界美景、品味自然界事物的趣味,这正是人们生活情趣的表现。
古人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赋予诗句之中。
下面请你积极行动起来收集以下关于描写春天、月亮、荷花、山水、细雨的诗句,与同学们交流。
描写春天的:描写月亮的:描写荷花的:描写山水的:描写细雨的:【学案】环节一、自主学习全面理解1、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什么作用?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5、造成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6、自然物种减少的危害?7、环境问题的危害环节二、思维互动解难释疑1、分析《天上的街市》《美丽的海底世界》和《桂林山水》分别表现了大自然哪些方面的美?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八年级第十二课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从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重点难点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风景图片:北方的山、南国秀色、西部草原、沿海夏夜、雪域高原等(课前教师搜集)。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你热爱大自然吗?你对大自然有何认识?(待学生思考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江山如画。
身在其中,我们无处不感到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享受。
可是,多彩的大自然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环节二:谈谈大自然之美课前我们共同搜集了“美在大自然”的图片、诗歌、散文等,在你眼中,大自然美在哪里?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眼中的大自然之美。
老师要知道学生结合画面畅所欲言,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并要求学生概括回答大自然美在哪里?大自然的美丽有什么作用?环节三:合作探究1、在你所欣赏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可以出示如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西藏布达拉宫等让学生区别。
2、美的分类是什么?3、拓展思考:在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对象是经过人类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那些是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4、阅读33页《海上日出》思考:作者四如何欣赏到海上日出的?是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描绘出这样的美景?5、怎样鉴赏大自然?环节四:亲临其境多媒体展示组图:长城英姿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撒谎那个的奇迹之一,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往八达岭长城方向去亲身感受这中华之魂的雄壮。
爬长城,当然得用爬的,先前的数十米还未觉得长城的滋味,再往后可就两足两手并行,石阶越高越陡,几成九十度,本想回头叫同伴快上,这一回看才叫人大吃一惊,自己似乎置身高处,而下面却已有四五层楼的高度,慌忙扶住铁栏,定定神,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长城之险吧!将透转向长城外,虽说天公不作美,但这山景却也很美丽。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1框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1框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1框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感受大自然之美时间第周第课时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认识大自然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大自然美景图片.(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大家先来看一组图片,听一段音乐。
(希望同学们认真观看,用心聆听。
)好。
..问题:同学们在刚才的这组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是的,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大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
自主合作,学习新知(二)、走进大自然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分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感受大自然之美,谈一谈每个人眼中的大自然,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这些同学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大自然之美的知识内容,让我们大家开拓了视野,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时如何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的?分为几部分?(P33—34)宇宙的美在其神秘,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自然风光的美在其秀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学案鲁教版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习目标:【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能力】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的能力。
【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重点、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资料。
)一、导入新课:阅读导言意娜的案例,认真听老师讲述意娜的故事。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家乡的美?二、合作探究:欣赏大自然1、欣赏教材四幅反映自然美景的图片,说一说有哪些自然风光?从而感受大自然之美。
2、同学们把收集的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向全班展示,和大家分享。
3、谈一谈:你眼中的大自然美在哪里?4、阅读教材第33页正文部分,思考、归纳大自然美在哪里?①宇宙的美在其“神秘”,有美丽的银河,也有美丽的星群: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②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教材从____、 ____ 、____ 、____ 四个角度写生物世界的美,又从____、 ____ 、____ 、____四季写生物世界的美。
③自然风光的美在其“秀丽”,教材又是如何进行描述的?5、欣赏名篇《海上日出》,想一想:海上日出美在哪里?三、自主感悟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四、合作交流1、阅读书本34-36页。
思考:①什么是自然美?美的自然对象分为哪两种?②怎样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____、____、____,发挥_____,还要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2、合作交流①辩一辩:下面属于那种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丰收硕果;蓬莱仙境;澎湃大海;北京天坛;日落黄昏;云中山峦;草原羊群;苏州园林②学生看几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黄山——飞来石,老僧采药,仙人背包,仙人下棋,丞相观棋庐山美景雷锋夕照三潭印月万里长城九曲黄河六、课堂小结:一、感受大自然之美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二、鉴赏大自然之美1、鉴赏对象: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第十二课第一框题《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屯留二中教师:刘长青【教学背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令人担忧的自然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
本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从而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感恩自然。
【教学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让学生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本框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美丽的大自然”,分别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自然风光”描述了大自然之美;第二部分分别从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来鉴赏自然之美,让学生掌握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走进大自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借助自主探究交流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思维互动,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随后进行课堂检测环节,进一步夯实基础,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阅读与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2、板书课题: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二、讲授新课板书:一、感受大自然之美1、美丽的大自然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搜集与交流:(见教材P33页,多媒体展示,引发学生思考)(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
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家乡的美?我们的家乡美是否遭受到人为的破坏?太阳的脸上有没有黑烟?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习:项目一: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环节二:学案助学,自学探究:教学任务一:自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明确大自然之美。
1、大自然之美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讨论后归纳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好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与讨论:教材P32—P33的材料:议一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教学任务二:仔细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明确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学生讨论后归纳为:1、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有哪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与讨论:教材P34的图画材料: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教学环节三: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点拨导练:1、针对自己学不会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大自然的声音3.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4.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5. 保护大自然,做环保小卫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声音、生机勃勃,以及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声音、生机勃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大自然的美景、生机勃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实例分析:教师呈现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做环保小卫士。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大自然之美为主题的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生态系统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 环境污染与保护4. 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5. 我国环保政策与法规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我国环保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2. 视频观看法:观看环保宣传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方法。
《第十二课第一框感受大自然之美》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12课第1框《感受大自然之美》导学案
制作人:尹茂雨审核人:初中政治组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时间:2016.3.12
教师寄语:世界上从来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得眼睛。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力: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的能力。
3.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难点:学会鉴赏自然之美
三、学习方法:
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
四、自主预习问题导航
1.大自然美丽的表现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2.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
3、自然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五、学习过程
1、动画视频导入
2、让学生了解本框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检查展示自主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一)欣赏三组图片组合,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大自然之美表现在哪里?
(2)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二)欣赏图片组合,探究一下问题
(1)大自然美的对象分为几种?分别是什么?
(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3)自然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4、课堂小结
5、我的收获: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存在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旅游不断升温,其中山东省仅2011年“五一”
小长假旅游总收入就达到121.6亿元,位居全国各省首位。
人们在工作之余选择走向大自然,是因为( )
①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
②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
③走向大自然,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④走向大自然能够消磨时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这句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B.大自然魅力无穷,我们应学会感受大自然之美
C.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的,要善于去感受
D.美有时是表面的,有时是深层次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欣赏和感受
3.简答题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这几句话,把四季山景的变化与他对山景的美好感受,概括得栩栩如生。
说一说:四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致?对我们鉴赏自然美景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