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1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解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扎哈穿着她毕生热爱的叶状结构(foliation)。
扎哈的衣服被分解为许多片“叶子”,这些叶子层叠联缀成曲面,一如她设计的建筑顾险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访问教授,计算共形几何创始人)2016年愚人节前夕,国际建筑界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素有“女魔头”之称的英籍伊拉克裔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因心脏病发作辞世。
扎哈的设计惊世骇俗、突兀大胆、超越时代。
她被公认为是最独一无二的建筑天才,其创意天马行空,空前绝后。
她的设计不仅仅开创了一种风格,形成了一个流派,更影响甚至颠覆了当代设计美学。
扎哈·哈迪德于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该奖项的折桂也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得主,以及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她于今年刚刚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牌(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Gold Medal),并成为获得该殊荣的首位女建筑师。
扎哈的突然早逝让热爱她的人们无法接受,全球都用特殊的方式缅怀她那不可一世的霸气和永垂不朽的曲线。
那么,扎哈为什么能够解构现代建筑设计,她究竟是如何解构和突破传统的设计美学的呢?虽然老顾对建筑设计一窍不通,但是依然能够从拓扑和几何的角度领略到扎哈设计的精妙之处。
对第一个问题,扎哈的个人经历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发展了基于几何的视觉艺术,丰富而抽象。
童年时期,扎哈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地观察着波斯地毯中神秘玄妙的图案。
扎哈的父亲送给她一面不对称的镜子,使得她爱上了不对称。
因此,在扎哈后期的设计中,我们极少看到整体的对称性。
与之相反,在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中,对称群实际上成为了艺术的灵魂。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建筑师,她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创新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份关于扎哈建筑设计的名言,供您参考。
由于字数限制,本文大约2000字,稍后会提供完整版本。
"建筑不只是一种技术活动,它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体验,它必须有某种力量。
" ——扎哈·哈迪德“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重新思考现有的常规和想法。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意义在于改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看法,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唤起人们的感官和情感。
” ——扎哈·哈迪德“建筑应该是一种表达自由和创新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媒介。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过程就像创作一幅艺术作品,需要用心去体验并表达。
”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要与环境和人文因素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与时代背景相符的作品。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本质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追求完美和创新。
” ——扎哈·哈迪德“建筑应该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回应,一个象征和表达。
”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是一种打破常规和传统的过程,它需要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 ——扎哈·哈迪德“建筑是对人们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一种诠释,它应该是人性的体现。
” ——扎哈·哈迪德以上是关于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的一些名言,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对创新的追求,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界的杰出代表。
希望这些名言能够为您带来启发和灵感。
扎哈淖尔工业园区简介一、扎鲁特旗概况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东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南望京、津、唐三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亚资源富集区和重要的能源基地。
全旗土地总面积1.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9.2%。
辖11个苏木镇、16个国有农牧林渔场,260个嘎查村分场、2个街道办事处。
扎鲁特旗是一块富饶的热土,大兴安岭南段山脉横亘北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资源总量占通辽市的80%。
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是中国最美丽的山地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中部属丘陵地带,农牧结合,物产丰硕;南部为坨沼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扎鲁特旗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经济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以扎哈淖尔工业园区、鲁北工业园区为平台,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后加工、农畜产品、风电、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非金属及建材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地,工业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进不断巩固提高,扎鲁特大地正在掀起改革和建设的新高潮。
扎鲁特旗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游牧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在这片希望田野上的31万各族人民正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筑巢引凤,抢抓机遇,辛勤耕耘。
日新月异的今天,扎鲁特面临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扎鲁特旗物丰超凡、商机无限。
富集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已成为投资兴业的宝地。
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扎鲁特将本着“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期盼与国内外客商、朋友和有识之士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宽领域的经济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
二、扎哈淖尔工业园区概况扎哈淖尔工业园区位于扎旗最北部,是霍林河煤田的核心区,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177公里,东与新建70万吨电解铝厂相临,距国道304线17公里,距霍林郭勒市30公里,西距白音华工业园区90公里,北与鲁霍公司、扎哈淖尔分公司等重点企业相临,南临霍林河水库及罕山自然保护区。
越过沙丘,去看看扎哈·哈迪德在中东设计的大楼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近日披露了一段特效动画,展示了他们即将为阿联酋一家叫做 Bee’ah 的环保公司设计的总部大楼长什么样子。
这个有些太空飞船模样的总部大楼灵感来自相互交叠的沙丘,为 Bee’ah 公司的污染管理中心而设计,占地面积超过 7000 平方米。
扎哈延续了一贯的参数化设计风格,视频中,充满曲线的大楼造型在沙漠中心闪烁。
特殊的外墙能够反射太阳光,并帮助调节室内温度。
两个最大的“沙丘”相交于中央庭院部分,内里正是整个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包括礼堂、画廊、游客教育中心以及各部门的办公室与员工咖啡餐吧都聚集在这里。
再来看看室内效果。
在保留充足的采光条件与外部景观视野的基础上,扎哈的团队又限制了玻璃窗的使用数量,使得内部空间免于大量暴露在阿联酋的烈日之下。
对于这个方案,扎哈.哈迪德表示:“这个设计的造型脱胎于夏马风(中亚及波斯湾一带的一种寒冷的西北风)造成的横断沙丘,同时也保证了能为室内提供充分的光照和视野,并避免过分强烈的日光照射。
”
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扎哈团队也考虑到了低碳节能的问题。
比如:可调整开口的自然通风装置可根据天气的冷热程度进行调整,空调产生的废热可以帮助供给热水,整个建筑的结构整合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材料消耗。
而整个建筑所需的能源将全部是低碳或是零碳能源,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邻近的把城市垃圾转换成能源的废物管理中心。
用建筑师的话说,这将是回收与管理废弃物的“一种全新方式”。
一种扎哈式的“wow”感。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扎哈建筑理念【实用版】目录1.扎哈的建筑理念概述2.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3.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4.扎哈的建筑成就及影响正文1.扎哈的建筑理念概述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大师,她的建筑理念前卫而富有创意。
扎哈的建筑理念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和形态的探索,以及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胆的曲线、流动的形态以及充满未来感的造型,这些都成为了扎哈独特的建筑标志。
2.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胆的曲线:扎哈善于运用曲线来塑造空间,她的设计中常常出现流畅、自然的曲线,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直线和方正的格局。
(2)流动的形态:扎哈的建筑形态具有强烈的动感,仿佛是流动的雕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空间创新:扎哈注重空间的创新和利用,她善于挖掘空间的潜力,将空间与功能完美结合,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空间体验。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扎哈的建筑理念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力求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3.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可以概括为“形式追随功能”,她认为建筑形态应当紧密结合功能需求,为功能服务。
在扎哈的设计中,形态与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此外,扎哈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建筑应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共生共存。
4.扎哈的建筑成就及影响扎哈的建筑成就举世瞩目,她的作品遍布全球,涵盖了建筑、景观、室内等多个领域。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阿塞拜疆巴库希尔万酒店等。
扎哈的建筑作品不仅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激发了人们对建筑的无限想象。
总之,扎哈的建筑理念以创新为核心,她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国人,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哈迪德至今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访问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硕士研究生班和各种讲座。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
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哈迪德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
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
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
在伊拉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样,藉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富的世界。
无独有偶地,织工也多半为女性。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她在那里就学时,该学院可说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学院继承"建筑图像派"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一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
他们勇于做为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嚐试捕捉不断变化的能量,增加新视点,企图为现代性提出新视点。
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库哈斯的神秘拼贴,还是库克的宣示性,他们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象-这些意像的表现乃是描述多于定义。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主要设计作品:扎哈•哈蒂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北京SOHO城的总体设计和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也是扎哈•哈蒂德的创作。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 餐馆( 1990 ),由Sawaya and Moroni 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Alessi 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
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 ),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 亭阁( 2001 )。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现代主义有三种:第一、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
这种"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
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第二、信仰新视点。
其卖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
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三、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卖性。
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
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
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扎哈即属上述的三种现代主义者,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手法: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
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
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
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
扎哈这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内。
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创造空闲。
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
卡迪夫湾歌剧“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历程: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
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对世界来讲,哈迪德无疑是明星建筑家。
但对中国来说,很多人对她还是陌生的。
不过,自打去年以来,哈迪德频繁走访中国。
从广州歌剧院方案构思,到北京在SOHO中国的“物流港”,她一步步走向中国,并与中国建筑师对话。
可以说这次她获奖的背后也有蓬勃发展的中国建筑业的影子。
解构主义大师53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
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972年进入英国伦敦的建筑学会学习。
毕业后在伦敦创办自己的事务所。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
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
在它的建筑方案出台、尚未实施之际,由于其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而名噪一时。
哈迪德通过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哈迪德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品是她独立设计的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
这幢8层高的建筑像一个精巧的方盒一层一层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纽约时报》誉为“田园绿洲”。
此外,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停车场以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场等也使哈迪德名扬四方。
这一次,哈迪德的获奖作品是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
评委认为她能够大胆利用空间,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使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奖授予她。
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克•盖瑞称赞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
另一位评审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
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能充分展现。
多方位出击多方位出击的哈迪德走着理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并重的路子,她的实践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
1983年,她在伦敦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
此后,她的一些颇具实验性和前卫的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设计师的广阔视野。
从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所接受的英国式传统保守精神。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性格之中还有着强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烈地鼓舞着勇往直前。
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建筑”的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成就源于努力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
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
时至今日,在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伦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
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哈迪德也直言自己在英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很久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
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
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3月21日,普里茨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在加州洛杉矶宣布,已取得英国国籍的伊拉克建筑师扎哈• 哈蒂德被评选为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