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筑师之扎哈哈迪德(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30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一、人物简介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学,1977年从AA Diploma毕业,获得建筑联盟学院本科学位。
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期待。
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学习。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1977年,哈迪德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
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也都出自她手。
1982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哈迪德获得了一等奖,坚定了她在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
然而哈迪德的这个作品初审就遭淘汰,是日本建筑家矶崎新独具慧眼,把她的方案从废纸堆里捞了出来。
矶崎新评价这个方案时说:“我被她那独特的表现和透彻的哲理性所吸引。
”卢浮宫伊斯兰展2004年3月21日,海耶基金会把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颁给了她,她创下了两项记录——是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她喜怒无常,有疯子般火爆的性格。
她就象一个热爱地球的天外来客,体内汹涌着奇怪的能量,她的笔触总是那么流畅、奇幻,但不狂躁。
有人说她是女魔头,也有人说她是建筑大师,通常意义下,建筑师是在混乱上建设秩序,而她却是在秩序中创造混乱。
她就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女爵士,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后来定居英国,于2004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策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在国际建筑界享负盛名。
扎哈〃哈迪德有建筑界的女魔头之称,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
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她的母亲就喜欢买那种标新立异的家具,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中,渐渐的养成了扎哈〃哈迪德现在独特的性格。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时候,扎哈〃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当年,伦敦建筑学院的学风相当放任自流,谁也不会教她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就是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她想象力的种子一颗颗萌芽了,使她成为日后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和雕塑家。
当然,扎哈〃哈迪德受她的导师雷姆〃库哈斯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雷姆〃库哈斯是当代的异数,极少数兼具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建筑设计师、狂想家、实践家、哲学家、实用主义者、以及理论家。
1977年,哈迪德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她离开了大都会事务所,并且在1979年,她开始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竞标,其中也有很多中标,如岘港的Peak俱乐部、柏林办公大楼的提案、杜斯尔多夫的艺术媒体中心和Cardiff港湾歌剧院。
建筑⼥王——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被⼈们称为「建筑⼥王」,⽣于 1950 年的伊拉克巴格达,她的⽗亲是⼀名伊拉克⾼级外交官并担任国家民主党副总统。
成功的家庭给哈迪德提供了⼀流的教育,并允许她周游世界。
⼉时的特殊经历,对扎哈⽇后的职业⽣涯产⽣深远的影响。
2004年,她成为第⼀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性。
童年的哈迪德作为建筑界少有的⼥设计师,哈迪德的设计⼀向以⼤胆的造型出名,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胆运⽤空间和⼏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年轻的哈迪德伦敦⼯作室旧照哈迪德毕业于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学,获得数学学⼠学位。
1972 年,她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习,在那⾥,她遇到了建筑师伊利亚·曾盖利斯( Elia Zenghelis )和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他们成为了很好的事业伙伴。
哈迪德于1979 年在伦敦成⽴了⾃⼰的公司。
⾹港⼭顶1983 年,哈迪德凭借在⾹港⽂娱中⼼「⼭顶」的⽐赛中获胜⽽获得国际认可。
这个「⽔平摩天楼」沿着⼭坡动态的对⾓线移动,确⽴了她的美学:受卡济⽶尔·马列维奇( Kazimir Malevich )和⾄上主义者的启发,她⼤胆的⼏何设计具有碎⽚感、不稳定性和运动感。
这种⽀离破碎的风格让她与被称为「解构主义」的建筑师们归为⼀类。
作品欣赏北京⼤兴机场⼤兴机场⼤兴机场评选为“世界新七⼤奇迹之⾸”的北京⼤兴机场,酷似橘红⾊的“凤凰展翅”:五指廊端头,分别是以中国传统⽂化园林⽽设计,包括丝园、茶园、⽵园、瓷园和中国园,形成五座“空中花园”。
北京⼤兴机场的设计,由法国ADP Ingenierie建筑事务所与扎哈·哈迪德⼯作室联⼿完成。
⼤兴机场⼤兴国际机场担负着京津翼交通枢纽的重任,京霸⾼铁从机场西⽅穿过,地铁s6线,城际轨道相继经过机场,势必会产⽣超强的震动和风压。
因此北京⼤兴国际机场采⽤了国内⾸创的层间隔震技术,时的机场可以抗住⼋级地震。
20-21世纪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之建筑界的女巫——扎哈·哈蒂德建筑大师简介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脏疾病而去世,享年65岁。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 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 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
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