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第二课 南宋经济的发展教案(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3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课程后,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宋代南方经济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依据,深入剖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南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同时,提问:“你们认为宋代南方经济会有怎样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实例和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
课 题 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授课人 学 校
章 节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 时
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版 本 部编人教版 年 级 七年级
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标: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新发展的史实。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通过解读文字、图片等史料,学会有效提取历史信息,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互助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新成就以及新特点。
2、通过宋代经济分布图,得出经济重心由北方移至南方的结论,通过材料解读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最终促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尤其是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技术和高度繁荣的商业,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
2、通过宋代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让学生认识历史是文明之源,是智慧之泉。
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回眸:我印象中的宋朝----探究:你到底是怎样的宋朝----小结: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启迪:以古鉴今,读史明智四个环节。
探究是整个教学的授新环节。
依据学习方式和内容分成三个版块:【阅读课文新知扫描】【为他向导成就展示】【独具慧眼我有发现】【阅读课文新知扫描】是依据导学学生自学,初步感知宋代经济的新成就。
【为他向导成就展示】是以一个阿拉伯商人第一次来宋朝的经历,用身临其境的情景创设体验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突出宋代经济新成就这一重点;【独具慧眼我有发现】是以宋代经济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中国古代的一个重大历史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通过材料让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事实和南移的过程。
教学过程:回眸——我印象中的宋朝音乐置景激疑导入课前置景:歌曲欣赏《精忠报国》(预备铃放歌曲)导入: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学生任意回答——震撼、感人等等(一两人回答即可)师语:是的,《精忠报国》气势磅礴、铿镪有力震撼了你我,更让我们的思绪飞回到两宋(师生齐说)的烟雨中。
第7课南宋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史实,知道经济的发展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去体现,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我国们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来提高我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培养我们的敬商精神;另外从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领先于世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主动学习,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作准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交流展示——生命因思维而精彩,思维因碰撞而灵动阅读材料,共同探究完成任务表一图一材料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
”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读表一请回答: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变化?2,从图二中你可以知道有哪些有用的信息?这些发展主要在我国哪个区域?3,根据材料1和2分别说出它们对材料3所反映出情况的联系。
学案整理: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二,三,四,知识链接:梯田开垦与围湖造田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我国东南省份多丘陵而少平原,移民至此的农民构筑了梯田,有效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但是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大,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较严重,这也是它的主要弊端。
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4节课,上承金与南宋的对峙,下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对宋代社会经济的整体介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个部分关系密切,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共同推动了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因此教材每个子目都着重介绍南方经济的发展,并将经济重心南移为其线索贯穿全课。
同时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与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密切相关,在彼此不断经济往来过程中,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加深。
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经济史范畴,相对而言内容枯燥乏味,而且知识点多而杂乱,初一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初一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史料的补充,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其有效、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史的兴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史料、图片、视频等)和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宋代手工业、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宋代商业繁荣初一历史组张作柱【最新】4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反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成就,并分析总结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讨论,解答疑问。
3)课堂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三课堂探究】总结宋代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反馈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宋代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并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答疑问。
3.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意义,并回顾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不断提升历史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发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区域集中在中国的南方。
接着,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总结归纳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根据材料简述,教师总结要点,总结出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生产等原因。
接着,教师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的概念,并通过图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使太湖地区租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南方市场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远远超过了北方。
宋代经济的发展在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这一变化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重视引进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以及对外开放和重视对外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战国到中唐、五代十国到南宋、明清时期。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课题名称:宋代经济的发展授课对象:高中历史课程课时数:2课时教材参考:《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况。
2. 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宋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2. 理解手工业的兴起与商业的繁荣。
3. 了解宋代经济对社会和文化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宋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2. 分析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复印相关教材内容。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宋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兴趣。
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信息。
二、讲授(30分钟)1. 讲解宋代农业的发展:a. 简要介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b. 分析宋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包括水利工程建设、耕地扩大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c. 总结宋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种植技术、肥料应用、稻谷的选育等。
d.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农业发展对粮食产量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宋代手工业的兴起:a. 介绍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如陶瓷、丝织、造纸等行业的兴盛。
b. 分析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专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c. 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分工的改变。
3. 讲解宋代商业的繁荣:a. 介绍宋代商业的特点,如货币流通、商业中心的兴起和市场交易的增加。
b. 分析商业繁荣的原因,包括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c. 探讨商业繁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城市人口增加和文化交流的推动。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就宋代经济的发展进行讨论,探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经济中的相互关系。
2. 汇报与讨论: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二课南宋经济的发展教案(川教版)第二课南宋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同时引入在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二、讲解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书42页看看,引导学生讲解。
(二)、手工业的进步
、棉纺织业。
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
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课外收集不同的纸币或图片。
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
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