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163.23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颈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护理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前方椎间盘突出合并后方关节突交锁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兼顾减压和复位,常需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1]。
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涉及的护理问题较多,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求高。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行颈椎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3岁。
MRI检查均证实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折脱位,C4~5损伤1例,C5~6损伤2例,C6~7损伤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前行颅骨牵引1~3 d,复位失败后行后路椎管成形加前路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颅骨牵引护理抬高床头15°~30°,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枕部放棉圈,颈椎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略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中立位,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水平。
2.1.2 气管推移训练术前向患者解释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和要点,使其理解和配合。
气管推移训练方法[2]: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护士或指导患者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内脏鞘与动脉鞘间隙,持续向手术切口对侧推移气管和食管,尽量把气管及食管推移过中线,开始用力要缓和,逐渐增加频率和力度,牵拉的时间每次坚持3~5 min,直至能耐受10~15 min不发生呛咳,一般3~5 d可适应。
术前1 d停止推移训练。
2.1.3 呼吸训练尚有胸式呼吸的患者,训练做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呼吸,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气管口,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吹水泡或气球进行呼吸肌锻炼。
胸式呼吸减弱者,教会其腹式呼吸的方法。
2.1.4 皮肤准备患者应剃光头,再局部备皮,男性患者刮胡须,植骨患者准备髂骨处备皮,并做好全身清洁工作。
2.2 术后护理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颈椎手术死亡患者以术后24 h多见[3]。
位。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观察,大便后及时清洁皮肤。
对小便失禁者,男性患者用阴茎套引流尿液法,效果很好,既可保持床单干燥,又可避免泌尿系感染;女患者若长期留置尿管,很容易引起上行感染,最好采用垫尿布,尿湿后立即更换,并用温热水清洁会阴部和臀部,以保持皮肤干燥,不受尿液刺激。
2.3康复护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发病后病情稳定后48—72h开始进行康复治疗Ho,可采用按摩、推拿、翻身、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等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功能锻炼,全身锻炼15~30m i n/d,每天数次H1。
以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l朱爱珍.501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7):305.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3方示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8.4袁莎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8):746.(收稿日期:2010—09—10)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丁佐梅【关键词】颈椎骨折;颈椎脱位;联合减压;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902—02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常可见,多由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引起,属不稳定型骨折,有时合并颈髓损伤。
如不及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伴脱位常用而可靠的术式,但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3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患者施行了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2—76岁,均由外伤所致,其中18例伴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有5例合并颈髓损伤。
前后方联合入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探讨发表时间:2010-09-15T16:51:45.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小丹[导读] 在细微之处下工夫:如进病房前敲门,在操作前介绍,操作完毕给病人摆好体位、盖好被子等。
刘小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 150001)【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01-02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
方法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指出目前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情绪稳定,能愉快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人性化子宫肌瘤是妇女中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发病率20%~25%[1]。
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腹痛、腹胀、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专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子宫肌瘤继续生长甚至恶变,临床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观察发现,术前与术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近年来,我院通过积极构建护患沟通平台,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1 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8月,对84多位子宫肌瘤病人实施术前护理,其中年龄最大60岁,年龄最小30岁。
均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行子宫切除、子宫次全切或肌瘤挖除术,术后5~7d出院,手术切口无感染。
1.2 子宫肌瘤手术指征①子宫大于孕3个月的肌瘤病人,需作子宫切除或肌瘤挖除等;②月经多,造成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时;③对要求生育的子宫肌瘤病人,肌瘤影响妊娠时,应做肌瘤挖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