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评课三-她是我的朋友评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优秀10篇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片段一】教师: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神态、心理、动作有什么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来读课文,把表现他变化的句子画出来,可以出生读,也可以默读。
(生自由读书,用笔在书上勾画)教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勾好的句子。
)教师: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思考,针对阮恒的这些表现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再次读文,思考提问)教师: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和你一起思考。
(学生提问题)教师:你们很会读书,也很会提问,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学文)【反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
在学生大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时顺利地进入文本。
“针对阮恒的这些表现你有什么问题吗?”让他们自己深入研读文本,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教学片段二】教师:刚才同学们读出了紧张、害怕、痛苦,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到最后的持续不断的哭泣,我们感觉到他的痛苦在不断加深,谁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心情。
(学生感情朗读有关文字)教师:我们仿佛看到在草地上,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胳膊,血正一点一点地从他的身体里抽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觉得自己的血要流完了。
下面请大家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教师:阮恒矛盾、害怕,但并没有抽回自己的小手,这是为什么?再读这部分,注意阮恒的动作,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思考)教师:读完课文,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要对自己有信心。
(学生交流读后感)【反思】这是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我将纯真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让学生通过对朗读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来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体会和理解。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精选7篇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的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⒈能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㈠复习导入⒈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⒈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⒈抓关键词,了解危急师: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迫在眉睫”?为什么会“迫在眉睫”呢?(结合课文的句子复习)(理清事情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是刻不容缓的。
)⒈(过渡)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主动献血?——阮恒。
㈡探究体验,朗读感悟⒈学习阮恒献血前的动作表情的语句①师:对,他就是阮恒,他献血前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呢?谁来找出这句话?(出示课件“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②师:全班同学把这句话齐读1遍③质疑。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3、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加深对“朋友”一词理解;4、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的内心活动;2、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1、同学们,许多英雄模范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我们感动,他们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今天,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生命去挽救朋友生命的,竟是一个小男孩。
大家想不想了解他的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相信学过之后大家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有新的理解。
二、默读全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师: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口头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提炼后给BBS论坛发新帖子)2、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这回你们可以大声地朗读,还可以与同桌讨论,共同来给刚才的问题回复帖子。
(生回帖后全班浏览)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急需输血、冒死献血)4、小结:是啊!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急的关头,终于有一个小男孩愿意为小姑娘献血,他就是阮恒。
三、理解重点语句,探究人物心理1、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呢?在这一单元的导读和本课的预习要求中都提到了要抓住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学习方法(师板书:神情、动作、内心活动),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从这些句子中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多读几遍,还可以在书上及时把自己的感悟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
她是我的朋友集体备课记录活动过程纪实一、揭题引入,激发情感。
1、板书“朋友”,生读。
听你们读“朋友”这个词,我心里暖暖的,感到很温馨。
你认为朋友是什么呢?(我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得很高兴的人。
朋友就是能让你感动的人。
你最好的朋友是谁?)2、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战争时期一对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齐读。
4.学生说她是谁,我又是谁呢?二、检查预习1、我会读输血是否阮恒擦拭捂住拳头竭力迫在眉睫(1)学生自读,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全班齐读2.我会写输血血型草垫酒精掩盖拳头轻柔迫在眉睫(1)指名读词语。
(2)有哪些词语不明白,进行解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
(4)听写。
同桌互查,纠正(5)集中纠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复习多音字“血”的两种读音4.归纳主要内容,出示小助手。
5、总结归纳方法。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教师范读,引入情境(出示幻灯片)。
2.理解“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将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3.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习(4分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阮恒表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在想什么,写出自己的感受。
试着读出自己的体会。
合作学习(3分钟):组内交流找到的句子,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组员补充、质疑。
4.朗读感悟献血前的内心活动5、合作探究献血时心理想法(1)交流找出的句子,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6、阮恒想到自己输完血生命就要结束,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明媚的阳光了,再也见不到昔日的花草了,再也见不到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了,他的心里是多么的害怕,多么的痛苦啊。
但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7、导读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千言万语,一片真情。
为了她,阮恒愿意承受痛苦,仅仅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为了她,面对死亡,阮恒毫不畏惧,仅仅因为?(她是我的朋友)8、我们这一课的课题就是这一句话。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汇总】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我可能过于关注主题和情节,而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友谊,而情节是围绕两个小女孩之间的友谊展开的。
然而,在阐述主题的过程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导致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下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选取更适合他们理解和思考的文章。
其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我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并没有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导致学生在接触文章之前就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文章内容的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
下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我会注重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一些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和句子理解能力的提升。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理解句子,如进行词汇游戏、分析句子结构等。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的机会。
我只是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来复习文章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形成的记忆效果是有限的。
下次在教学结束时,我会设计一些练习,如填空、连线等,来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对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内容选择、导入环节设计、词汇和句子理解的帮助以及教学结束的巩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
通过听安阳市自由路小学李娜老师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受益匪浅。
一、功夫扎实,素质较高
首先,写的粉笔字很好,功底深;其次,说话流畅,态度自然。
二、细节教学,培养习惯
具体表现在:
1、注重多音字的教学,例如“血”字的读音,强调了在每句话中应该怎么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题目中“的”字的读音,读的时候音调放低,时速要快。
3、教学生认真写好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用手空写的方法很好。
4、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渗透了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
三、以读代讲,渗透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这就说明方法的重要,通过齐读、自读、默读、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去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情,在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通过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真实,跳出了文本,超出了文本,基本上实施了阅读教学。
四、创设情境,进入角色
表现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阮恒输血时的情感变化,抓住了动作、神情(例如:休克、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为后面深
入探究阮恒的内心活动,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也要坚决地去献血),那种献与不献的思想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感受到阮恒那种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
总之,这节课讲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以后要继续努力,手拉手,心连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寨底学校刘见红
2013、4、11。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教案例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帮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战争年代,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去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友谊、爱心和勇敢的价值观念。
2. 课文插图:分析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体会主人公的勇敢和善良。
3. 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新句,如“子弹”、“孤儿院”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年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勇敢和善良。
2. 情感教学法:以故事情节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实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收获。
2. 评价方法:a) 观察法: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情感表现等。
b) 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水平。
c)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小学语文《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一、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王老师的这节课,学生也很“轻松”。
但这种轻松不是五官的轻松,而是学习氛围的轻松、和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
就拿课前的师生互动(猜谜语)和授新前的准备工作来说吧。
猜谜语从“太阳”引向了“月亮”,从“月亮”引向了“朋友”,从而自然导向激趣话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称呼朋友的?可以试着用诗句来吟唱。
”王老师慢条斯理的话语刚落,孩子们一阵骚动,接着便是窃窃私语、各抒己见。
有的说朋友是知己,有的说朋友是兄弟,有的说朋友是故人……乘着这股东风,王老师立即出示了文字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说的内容引出一句句诗句。
就这样,课前的学习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2、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怡情明理做到了人文统一。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为了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陶老师同学生一起质疑,一起品词析句,一起解疑,一起收获感动。
孩子们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救护小姑娘已经迫在眉睫)阮恒在献血的时候表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阮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等问题一一展开学习。
学生通过读、找、画、说、议、写等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了阮恒的天真可爱、勇敢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上完这节课,学生的心灵、教者的心灵、听者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纯净的洗礼。
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怡情明理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无须用煽情和华丽的词句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从容淡定,同样能生成精彩。
从始至终,王老师的语速都比较适中,没有焦躁不安,没有太过缓慢。
而正是这些体现了他讲课时的从容淡定,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理性思考的空间。
这些理性思考的空间正是让学生能好好静下来思考一定的问题,不再浮躁易动,不再走马观花,不再囫囵吞枣。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习和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持久的友谊观念,学会欣赏和珍惜友谊。
3.学习策略:通过朗读、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一个人。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词卡、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友谊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友谊的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她是我的朋友”。
2.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简单讨论并分享自己与朋友的经历。
Step 2 展示词汇 (10分钟)1. 教师出示词卡,介绍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如kind, funny, smart, helpful等。
教师先读出词汇,然后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词汇的意思,并与他们的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
3.教师以幽默的方式设计游戏,让学生快速描述一个人物的特征,并用所学词汇表达。
例如,教师快速出示一个图片,学生需要迅速说出特征词汇。
Step 3 学习句型 (20分钟)1. 教师出示句型“Who is your friend? What is she like?”,并教授这两个问题的构成和回答方式。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掌握这两个句型的应用。
3.通过配对练习,学生运用所学句型描述自己的朋友,并与同伴交流。
Step 4 阅读对话 (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朋友的对话,学生熟悉对话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并尝试理解对话中人物的特征。
3.学生回答由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加深对对话的理解。
Step 5 小组合作 (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朋友。
2.学生需要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描述自己的朋友,并用英语交流。
3.教师根据小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6 温故知新 (10分钟)1.教师通过学生的描述来回顾词汇和句型。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7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体会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引出“朋友”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谁是你的朋友?你觉得什么是朋友?我们学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后相信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吧,还想不想读?好样的!见了书就像读,读了书就要有话要说,这才叫会读书。
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在一所孤儿院里,一个名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救一个小伙伴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她”是指?生:小姑娘。
师:什么样的小姑娘?生:深受重伤、急需输血的小姑娘。
【板书:小姑娘】师:“我”又指谁?生:勇敢献血的阮恒。
【板书:阮恒】师:这么看来“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是谁说的?(阮恒)课文直接用阮恒说的话作题目,想突出说明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懂好不好?三、品读课文。
(一)师生谈话,理解“迫在眉睫”。
师:小姑娘被落在孤儿院里的炮弹炸伤了,医生确认她伤得(最重),重到什么程度?生:快要死了。
师:情况这么危急,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生:迫在眉睫。
师带领学生指指眉睫,师:都到眼前了,联系上文,什么都到眼前了?生:输血迫在眉睫,输血到眼前了。
【板书:输】生找出描写小姑娘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三:她是我的朋友评课记录
今天,辽宁省落实校本课程现场会在沈阳市实验学校召开,会上二经二校张妍校长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张校长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读中努力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以往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当然,这必须得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下课时许多学生含着眼泪走出了教室,表现出了少有的安静和成熟,看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被阮恒打动了,被友谊打动了,每个学生对友谊都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好就好在这种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离开文本,学生就是在描写阮恒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中了解了阮恒,当学生说在尽力制止下才变成抽泣,抽抽搭搭地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字、词、句,也就是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这种水乳交融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是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最需要的。
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
1、知识和能力。
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描写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的不同含义;学生不仅朗读能力有了发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教师问你为什么愿意交阮恒这样的朋友,有个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因为他纯真、善良、朴实、勇敢。
2、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最重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情和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教师通过阮恒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可能在想什么?试着用第一人称说一说引导学生知道了要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看学生非常好的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展开交流和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起看这样一个片段,当教师让学生再次重温献血过程后再谈感受时学生说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了,学生在说了太多的阮恒的勇敢、够朋友后,已经深深的被阮恒吸引、打动了,我们不得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因为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真实。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