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宝宝?教育方法要正确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3
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1. 认识孩子的成长阶段教育孩子,首先得了解他们在什么阶段。
就像种树,知道土壤和季节,才能让树长得更好。
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阶段不同,对待他们的方式也要因时而异。
1.1 婴幼儿阶段刚出生的宝宝,最重要的是安全感。
多抱抱他们,温柔地说话,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环境。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环境非常敏感,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怀,就是他们最好的“营养品”。
1.2 学前阶段等到孩子稍大一点,开始上幼儿园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好奇心满满,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新事物。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
记住,别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探险。
2.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得从小培养,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
孩子的好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要当好“引路人”,一步步引导他们。
2.1 时间管理从小教孩子管理时间很重要。
可以给孩子制定简单的日程表,比如吃饭、学习、玩耍的时间安排。
家长可以用生动的方式,比如把时间表做成图画,让孩子觉得有趣,这样他们就能更愿意遵守。
2.2 自我管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应对困难、处理情绪都很关键。
家长要耐心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冷静下来,寻找解决办法。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关系,像是耕种一块田地,只有用心去照料,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还能让他们更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
3.1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
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
比如,平时要准时、要守信用,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3.2 充分沟通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桥梁。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比如,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朋友关系、甚至是他们的小秘密。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方法:
一、0-3岁
对于0-3岁宝宝的教育,重要的是采用正确的培养方式,以促进宝宝的正确生长发育。
1.注重正确引导宝宝的思想,通过与宝宝进行简单的谈话,给予正确的指导,培养宝宝正确的观念和概念;
2.鼓励宝宝进行创造力思维,可以通过游戏,给宝宝提供一些简单的拼图,拼盘,拼图等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宝宝的创新能力;
3.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可以带宝宝到有说有玩的环境,让宝宝能够接触到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当宝宝能够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认识到朋友时,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培养宝宝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可以将自然环境作为宝宝学习的重要资源,鼓励宝宝用观察、感知和表达的方式理解自然;
5.培养宝宝的情绪管理能力,宝宝小小的年纪已经能感知到情绪上的变化了,给宝宝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让他感觉安全受到支持;
6.重视宝宝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力,让宝宝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去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推理力,使他们更加聪明。
二、4-6岁
针对4-6岁儿童的教育,重点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当孩子的好朋友”,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一份责任。
但在培养孩子中,如果家长总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去爱孩子,这样传递给孩子的爱,总会产生一条“缝隙”!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与孩子亲密无间地交谈,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传达命令的独裁者。
2、“让孩子自信”,不管是宝宝刚懂事还是孩子已经大学毕业要步入社会,在各阶段中,家长最应该给予孩子的不是经济上的支持、不是预先帮孩子规划好人生未来道路的支持,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和鼓励!
3、“陪伴”,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本身!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中有这么一句话:“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
孩子出生后,如果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
家长需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存在,需要人对他确认、理解、鼓励,这样他才能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
4、“确认”,一个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
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
所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会自动地知道什么是
对,什么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
家长要帮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教育方式多变通”,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几乎的千篇一律,并不会去变通。
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应该死板般地“照方抓药”,应该要研究孩子的生活习惯,从中选择定制一套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婴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小婴儿可可爱啦!那你们知道怎么教育小婴儿吗?小婴儿出生后呀,要多和他们说话。
就像我们和好朋友聊天一样,虽然小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哦。
可以轻轻地对他们说:“宝宝,你好呀!今天天气真好。
”我看到妈妈经常对着小弟弟说话,小弟弟就会看着妈妈,眼睛亮晶晶的。
还要给小婴儿唱歌。
唱那些温柔的儿歌,声音轻轻的,软软的。
就像小鸟在唱歌一样。
小婴儿听着歌会很开心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给小表妹唱《小星星》,她听着听着就笑了。
可以给小婴儿看一些颜色鲜艳的东西。
比如红色的球、黄色的花、蓝色的卡片。
这些漂亮的颜色会吸引小婴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的眼睛跟着看。
就像我们看到漂亮的玩具会很喜欢一样。
有一次,我拿着一个彩色的气球给小表弟看,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气球,可好玩了。
小婴儿哭的时候,要赶紧去看看他们怎么了。
是饿了吗?还是尿湿了?要像小侦探一样,找出原因。
如果是饿了,就给他们喂奶;如果是尿湿了,就给他们换尿布。
我看到阿姨照顾小表妹的时候,可细心啦,一听到小表妹哭,就马上过去看。
和小婴儿玩游戏也很重要哦。
可以玩躲猫猫,用手挡住脸,然后突然打开,小婴儿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还可以玩拍拍手的游戏,一边拍手一边说:“拍拍手,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婴儿会跟着我们的节奏动动手。
我和小弟弟玩躲猫猫的时候,他笑得可开心啦。
给小婴儿读故事书也不错。
虽然他们可能听不懂,但是他们会喜欢听我们的声音。
可以选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有很多漂亮的图画。
我给小表妹读故事书的时候,她会看着图画,好像在认真听呢。
小婴儿睡觉的时候,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房间要暗暗的,轻轻的,就像小猫咪睡觉的地方一样。
不能有太大的声音,不然小婴儿会被吵醒的。
我看到妈妈会把小弟弟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让小弟弟能好好睡觉。
嘿,你们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呢?一起试试吧,让小婴儿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家长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方法是什么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很大的心愿,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不会随你的愿。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长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1孩子不听话如何引导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千万不能呵斥和随意打骂孩子,因为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有叛逆的行为,不能够因为孩子跟自己对着干,就将孩子随意打骂,将孩子推到对立面,让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越来越多。
2孩子不听话如何是好用奖品激励他们小孩子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们可以用他们想要的东西激励他们,让他们,他们就会乖乖听话了。
叫班主任来管教很多小孩不听家长的话,但是对班主任却十分害怕,所以可以让班主任来管教孩子。
总之,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榜样作用。
作为孩子,还有很多东西都是还没有形成的,他们只会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
你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起到一个带头的榜样作用。
阅读故事书。
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书,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家长如何引导1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一定要多包容和耐心,因为不听话的孩子更需要包容,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因为孩子过于聪明,可能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动作比较多、贪玩等,只有多耐心、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2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细致耐心的哄孩子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基本心智都还没有成熟,所以如果他们不听你的管教你就可以耐心的好好哄,哄一哄说不定就听话了。
母亲该怎样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不仅生育了我们,还教育了我们。
一起看看母亲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一:统一家庭教育阵线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内所有成员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
有分歧没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创设丰富环境环境是一本大书,环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岁的孩子正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例如家长可在自家阳台墙壁上贴上大白纸设计成“宝宝创作园地”,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蜡光纸、剪刀等,鼓励孩子进行意愿画、想象画等。
三:构建“学习型家庭”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确保“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在家庭中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入优先。
建立这样的家庭,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全员、平等”的特点。
家长应该带头学习和读书,因为这是一种无声但却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四:鼓励体育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对孩子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孩子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五: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
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1.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也是最为亲近的人,所以宝宝很多的习惯态度都会向他最为亲近的人学习模仿。
所以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
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当成教育自己的过程一样,时刻监督自己,摒弃那些不好的习惯。
那么孩子通过从你这里学习也会是优秀的。
2.着重培养孩子的灵性品质许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等,非常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但是相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家长们应该更加对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培养。
拥有好的人格品性,道德发展才会更加顺畅。
3.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去做。
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
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
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
4.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给予孩子选择权这也是尊重信任孩子的一种体现。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
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
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孩子更加尊重家长5.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都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说话来了解孩子们的感受。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所以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我们不应该敷衍了事,而要认真的去了解接纳。
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1.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家长要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
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
宝宝教育方法宝宝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因为宝宝的成长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
在宝宝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宝宝教育的方法,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们需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要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给予宝宝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宝宝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其次,家长们需要注重宝宝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宝宝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宝宝的性格和情绪的发展。
家长们要多陪伴宝宝,倾听宝宝的心声,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宝宝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支持。
再次,家长们需要注重宝宝的启蒙教育。
宝宝的启蒙教育是宝宝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家长们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宝宝的启蒙教育方式,比如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方式,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最后,家长们需要注重宝宝的行为规范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是宝宝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们要给宝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宝宝学会尊重他人、自律和团队合作,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总之,宝宝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长们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
在宝宝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要注重成长环境、情感教育、启蒙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家长们能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宝宝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教您7个妙招(一)原因分析: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
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
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二)原因分析: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
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教育方法:鼓励孩子去探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奇心,家长应当适度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解决自己的好奇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有很大的好处。
(三)原因分析: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了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
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教育方法:可以主动带着孩子参与运动,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长给予的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
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四)原因分析:歇斯底里,不顾孩子真实感受,导致孩子不听话教育方法:对孩子友善一些,照顾孩子的感受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
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
【导语】很多⽗母都很重视孩⼦的教育问题,但往往在教育孩⼦时,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法,往往⾛进了⼀个误区,不但没有解决孩⼦的教育问题,反⽽拉远了与孩⼦的距离。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教育孩⼦的⽅法和经验 ⽅法⼀:尊重孩⼦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的错误时,孩⼦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的清⽩。
这时,家长⼀般都会⽓愤地称孩⼦的这种⾏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是孩⼦对家长教育的⼀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然⽽⼜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点,他们只管⾃⼰“教”,⼀点都不在意孩⼦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的。
⽅法⼆:分析并尊重孩⼦的反馈 当孩⼦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先要对孩⼦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的语⾔进⾏分析,还要连同孩⼦的动作及神情进⾏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必须要尊重孩⼦的反馈。
在上⾯的教育案例中,当孩⼦说出“我们班⼩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的反馈进⾏分析,就对孩⼦⼤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反馈的⼀种表现。
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的反馈,并对孩⼦的反馈进⾏压制,长久如此,孩⼦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积极反馈了。
没有孩⼦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进⾏教育。
⽅法三:针对孩⼦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有⽬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的反馈进⾏有⽬的的教育。
例如,如果孩⼦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如果孩⼦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励孩⼦做⼀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
怎样教育宝宝?教育方法要正确
有些父母常批评太过,引起长沙宝宝的反感,而不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方法,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那么,总结一下,孩子最讨厌家长哪些教育态度呢?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态度有哪些呢?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
”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八、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
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九、不作楷模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
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十、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
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本篇文章来源于溜达溜达网/原文链接
/thread-743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