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备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30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型新授课时 1课时主备王永生审核备课组授课老师班级学生时间【课程标准】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相影响的历史。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秦汉两朝与匈奴人之间的战和历程,并理解攻守之势转换的原因;掌握两汉时期在开疆拓土的表现,认识与匈奴、西域地区等对外交流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观察地图,用表格等方式引自主阅读、梳理相关史实,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汉匈关系变迁的原因、探究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史实,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理解对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树立开放交流的理念,初步树立文明史观。
【课前预习】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是活跃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末年,匈奴逐渐强大起来,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了大片土地。
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又在原先战国时期、、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一道防城。
(3)汉高祖进攻匈奴,遭白登之围后,西汉政府对决定对匈奴采取政策,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4)汉武帝时,派大将、先后三次出击匈奴,取得了和地区,迁徙百姓到这些地区居住垦荒,并设置,派驻,实施统治。
2.汉与西域(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和以西,也就是现在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打算东西夹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从长安西行,经历十几年,从大月氏回来,却未能完成使命;公元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四郡。
公元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日益频繁起来。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匈奴
西域
南方
朝鲜日本秦朝
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
秦朝:
1、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2、修筑长城。
汉初和亲汉武帝以后和亲(昭君出塞)战争和亲战争和亲
国力弱小被迫和亲国力强盛平等互利这种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国力的变化,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十分强盛。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昭君出塞的影响?
平等互利,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东西夹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设立西域都护府的目的?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域都护府设立的影响?
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驿站的作用?
为很多前往内地的西域使者和商队提供食宿和运送服务。
南方的经营:
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当时越人的聚居地,还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与当地民族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