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材料题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1.开辟的条件:西域开通以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等以确保道路畅通。
2.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因丝绸是运输最多的商品,故称丝绸之路。
3.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问题1】张骞两次通西域有什么意义?探究:(1)为汉朝平定匈奴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3)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问题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当堂练习1.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此现象说明了()。
A.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B.匈奴经常到中原地区抢掠C.匈奴是古老游牧民族D.汉匈之间的战争绵延不断2.在一堂历史公开课上,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以下内容,请你判断该句话出自于()。
AC.班超之口D.呼韩邪单于之口3.有人说:“2 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4.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过程及意义。
3.知道西域都护的设置及意义。
4.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汉匈和战1.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1.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作用(意义):开辟了通往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年,西汉设置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1.从长安经_____ __、_ ______ 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因运输最多的商品是,所以成为。
2.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合作探究】1.对开通丝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自学检测】1.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其首领的称呼为()A.国王B.君主C.单于D.可汗2.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颉利可汗D.郅支单于3.汉初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主动请求C.汉高祖对匈奴恩威并重D.汉初国力不足4.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汉高祖在白登山抵御匈奴B.蒙恬收复河套地区C.卫青、霍去病破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6.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战国7.假如你回到秦朝,有哪种食物你是吃不到的?()A.稻米B.粟米C.葡萄D.猪肉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打通了。
在张骞时代,这条贸易通道上转运的物品包括( )①丝绸②蔡侯纸③罗盘针④印刷品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导演在拍《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在告别场景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A、葡萄B、铁剑C、麻布D、刺绣【答案】:【解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B、鉴真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汉代的城市街头,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这表明丝绸之路( )A、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促进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答案】:【解析】: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陕西B、四川C、甘肃D、新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7 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不包括( )A、郑和B、玄奘C、鉴真D、张骞【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去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一位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些史实(见下表)。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年级七科目历史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本课紧随上节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而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成为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创造了条件;疆域的开拓、对外交流的发展,又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教材共三个子目,汉匈和战、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是打通汉与西域联系的基础;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环境和各国的风土人情,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与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联系,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是开发西域和丝路畅通的保障。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为西域一部分地区已属于国外,另一部分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学生地理概念陌生,加之张骞出使西域所走的路线曲折复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等基本史实。
识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收集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初步掌握搜集、鉴别史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等基本史实。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认识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体验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六、教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措施吗?学生回答。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创作单位:*XXX创作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作编者:聂明景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之为“丝绸之路〞。
以下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关B.经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2021·〕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下事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的是〔〕A.玄奘西行求真经 B.张骞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弘佛法 D.郑和西洋显国威3.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丝绸之路〞是联络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
这里的“西方〞最远地域是( )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这说明(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②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③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HY要早④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2021·模拟)面积足有6 000平方米的HY馆“紫蚕岛〞是本届世博会上最大的自建馆之一。
HY馆的主题是“心之和,技之和〞,除了外形引人注目外,馆内展示的尖端技术和环保理念,更让大家一饱眼福。
中日友好交往由来已久,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从西汉起,中日交往开场有了文字记载②公元97年,HY倭奴国派使臣来到③汉光武帝赠HY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④西汉时,HY列岛有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来到中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HY、国际道路联盟和人民政府结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根本设施建立〞。
请答复:(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道路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________,经过地B:________。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西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西域是个国家名称②丝绸之路经过西域③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④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2.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开通3.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前60年4.下列关于班超出使西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时间是西汉时期②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③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控制④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5.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班超C.王莽D.甘英6.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记录的事件发生在()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7.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班超经营西域③西域都护设立④蒙恬出击匈奴A.④①③②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8.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相同点是()①沟通了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9.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西交往做出了历史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皇帝的谁?(2)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如何?(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5)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10.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2)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有哪些东西西传?(3)通过丝绸之路,西方有哪些东西东来?(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C5、B6、D7、A8、D二、非选择题:9、(1)西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今天新疆地区发现楼兰古国遗址,在汉朝时这里属于什么地区?( )A、吐蕃B、安息C、大秦D、西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商朝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正式归属中国政府管辖开始于(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B、东汉时设置西域都护C、明朝时设置伊犁将军D、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被称为“万里和亲第一人”是( )A、文成公主B、王昭君C、刘细君D、金城公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B、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C、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D、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其始点和终点分别是( )A、河西走廊、安息B、洛阳、西亚C、玉门关、欧洲D、长安、大秦【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材料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出“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的史实根据。
(2)“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在汉武帝和昭君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位?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
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
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
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请回答: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谈谈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
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
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骞得间亡……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冒顿单于对历史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张骞出使西域具有什么意义?
(4)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你最敬佩他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指昭君和亲;昭君和亲使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3)更倾向于昭君和亲;因为通过和亲避免了战争的伤害,实现了民族间的友好相处。
2.(1)秦末汉初,匈奴趁中原地区混乱,夺取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秦朝: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
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还要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进行贸易;汉武帝时期:组织强大的骑兵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
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促进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3.(1)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国家。
(3)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和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不辱使命,坚韧不拔,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