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第一节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和护理一、儿童对住院的心理反应1.分离性焦虑自婴儿中期至学龄前期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半的婴幼儿,与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称为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可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然或否认阶段。
(1)反抗阶段:儿童与父母分离后表现出的侵略性、攻击性反应。
较大婴儿的行为包括哭闹,连续呼喊妈妈,抓住父母不放,拒绝与陌生人接触。
幼儿的行为有用语言攻击陌生人如:“你讨厌”、“你走开”,对陌生人进行身体攻击(脚踢、口咬、手打),企图逃跑去找父母等。
这些反抗行为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哭叫直至精疲力竭。
他们拒绝任何人的关怀,悲痛难以被抚慰,若陌生人如护士接近会使反抗加剧。
(2)失望阶段:儿童感到没有找到父母的希望,停止哭泣,但明显表现出抑郁、悲伤、沮丧、无活力。
儿童的活动减少,对周围的一切如环境、食物、游戏不感兴趣,与他人不沟通,并表现出退化行为,如吸吮自己的拇指或咬指甲、尿床、拒绝用杯子或碗而用奶瓶等。
这些行为持续的时间,对不同儿童来说可有所不同。
儿童的身体状况可由于拒绝进水、进食或不活动等行为而受到伤害。
(3)超然或否认阶段:若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表面上会表现出最终适应了这种分离,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较大的兴趣,表现得很愉快,能够与陌生人接触,与其他人一起游戏,而且形成新的人际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只是一种无可奈何接受或忍受与父母分离的结果,而不是获得满足的表现。
儿童把对父母的感情全部压抑下来,以建立新的但很浅显的关系来应对失落和痛苦情绪。
他们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将重要的情感依附于物质上,父母来探视和离开时,表现得满不在乎。
这种情况并非在情绪上不存在问题,而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抚慰。
一旦达到超然或否认阶段,将对儿童产生难以扭转的、极其不利、甚至永久性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因住院而导致的分离均是短暂的,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结果。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沟通2.超高热3.臀红4.光照疗法二、填空题1.我国小儿医疗机构基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类。
2.儿科病房的设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
3.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
4.收集资料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
5.小儿给药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
6.按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7.患儿一般膳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8.患儿住院期间,应根据病情及季节定期为患儿擦浴或沐浴,其次数冬季为_________、夏日为__________。
9.住院婴儿中,___________月的患儿住院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以哭闹表示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对陌生环境与人持拒绝态度。
10.新生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每日只有________小时的清醒时间。
婴幼儿所需的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随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且两次睡眠的间隔时间延长。
所以_________均需安排睡眠时间。
年长儿也应保持下午有_________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保证患儿夜间睡眠达________小时。
11.患儿的入院护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发热的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两部分: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营养不良、佝偻病、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川崎病患儿的护理等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儿生长发育、儿科护理与操作、、婴儿腹泻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临床实习内容。
1、绪论儿科护理学定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学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等。
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儿童发展理论、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儿童保健、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住院儿童的护理。
3、常见疾病,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营养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的护理。
儿科护理试题——全套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婴儿期的特点下列那项不正确?A 生长发育快,所需热量多B 易患腹泻及营养不良C 易患各种急性传染病D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注意心理卫生2.小儿进入青春期最主要的特点是?A 生长发育迅速B 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出现了第二性征C 动作比较灵活D 模仿性较强3.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A 婴儿期B 幼儿期C学龄前期D新生儿期4.小儿年龄分期中下列正确的是?A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头一个月B婴儿期是指出生至 1 岁C婴儿期是1 月后到 1 岁D幼儿期是 1 周岁到 2 周岁5、我国围生期通常是指:A .胎龄满28 周到出生后足28 天B .胎龄满28 周到出生后足7天C .胎龄满20 周到出生后足7天D .胎龄满20 周到出生后足28 天E .胎龄满28 周到出生后脐带结扎、多项选择题1. 小儿哪些方面与成人不同?A. 解剖B. 生理C. 病理D. 疾病的诊治E. 预防2. 针对新生儿的特点,在护理中应注意?A. 保温B. 清洁卫生C. 添加辅食D. 消毒隔离E. 日光浴3. 在幼儿护理中应注意哪些?A. 意外创伤B. 中毒C. 疾病D. 消化紊乱E. 营养缺乏4. 在学龄期小儿护理中应注意哪些?A. 加强教育B. 预防近视C. 预防龋齿D. 乳类食品喂养E. 断乳5. 婴儿护理中应注意哪些?A. 易发生消化紊乱B. 提倡母乳喂养C. 预防接种D. 培养卫生习惯E. 消毒隔离三、名词解释1. 儿科护理学2. 新生儿期3. 围生期4. 婴儿期5. 幼儿期6. 学龄前期7. 青春期四、简答题:简述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2. 儿科护士的角色需要。
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 D2.B3.A4.B5.B多项选择题ABCDE 2.ABD 3.ABCDE 4.ABC 5.ABCDE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期直至青春期。
儿科护理学教案儿科护理学教案教案首先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基础知识及理论如: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营养、新生儿的特点等,其次介绍新生儿疾病和各个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最后介绍传染病和小儿惊厥的护理。
为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用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护理病人,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故本教案是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组织讲解具体内容。
为适应我室的教学需要,结合近年教改的成绩,依照新修订大纲的要求,本着培养护理本科学生的目标,增加了一些病例分析、社会实践、临床见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认真备课。
要求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丰富具体授课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知识如解剖学、胚胎学、基础护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知识,做到儿科护理学与基础等学科相结合。
2、教师必需研究教学法,以培养护理本科生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护生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护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第三版) 崔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参考书籍与常用地址参考书籍:《儿科学》《解剖学》《组胚学》《病理学》常用址:.37中华护理医学护理授课章节第一、二章绪论及生长发育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二)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了解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难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AI授课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5分钟)第二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0分钟)第三节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25分钟)第四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5分钟)第五节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5分钟)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0分钟)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0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小儿年龄的分期?各有何特点?2.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5天、5个月、5岁、15岁各属何年龄期?有何特点?保健应注意什么? 授课章节第二章生长发育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一、A1型题1.儿科病房管理特点以下哪项正确()A.环境管理B.预防交叉感染C.传染病管理D.预防意外事故E.以上均正确2.测量身长(高)的目的是()A.了解小儿骨骼发育的情况B.了解小儿体格发育的情况C.了解小儿营养状态D.了解小儿身体状态E.观察疗效3.测量体重的目的是()A.了解小儿骨骼发育状况B.了解小儿体格发育状况C.了解小儿营养状况D.评估水肿的变化E.为计算药量提供依据4.以下哪个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尤其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A.身长B.头围C.体重D.胸围E.腹围5.蓝光疗法的目的是()A.降低血清胆绿素B.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C.降低血清直接胆红素D.减少血红细胞破坏E.降低血清尿素氮二、A2型题1.儿科病房床间距为()A.1米B.1.5米C.2米D.2.5米E.3米2.小儿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是()A.8~9个月B.9~10个月C.10~11个月D.1~2岁E.2~3岁3.婴幼儿室温应保持在()A.18~20 ℃B.20~22℃C.22~24℃D.24~26℃E.26~28℃4.蓝光治疗时,灯管距小儿皮肤距离为()A.30~35CMB、35~40CMC、30~50CMD、40~45CME、35~45CM5.给5个月的患儿进行降温灌肠所需灌肠液的温度为()A.27~37 ℃B.30~32℃C.28~32℃D.32~34℃E.39~41℃三、A3型题6个月住院患儿:1.该患儿病室的温湿度应为()A.16~18℃ 50~60%B.18~20℃ 50~60%C.20~22℃ 55~65%D.22~24℃ 55~65%E.24~26℃ 55~65%2.与患儿沟通的方式()A.做游戏B.与患儿交流C.绘画D适时鼓励E.搂抱与抚摸四、A4型题一患儿生后20小时皮肤黄染,一天后黄染加重,患儿准备入光疗箱时以下哪项做法是错误的()A.患儿全身裸露B.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C.可在皮肤上涂油膏以保持皮肤D.清洁皮肤E.佩带眼罩、尿布以保护敏感器官2.一小儿10个月,精神食欲差前来求医。
《住院患儿护理》ppt课件汇报人:2023-12-19•住院患儿护理概述•住院患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住院患儿的日常护理操作目录•住院患儿的特殊护理操作•住院患儿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住院患儿的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01住院患儿护理概述住院患儿护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住院患儿护理是指为住院的患儿提供的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观察、生活照顾、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方面。
重要性住院患儿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并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改善医患关系。
住院患儿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轻痛苦和不适,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同时为患儿和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目标住院患儿护理应遵循整体护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等原则,注重患儿的身心整体护理,关注患儿的感受和需求,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每个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原则住院患儿护理的目标与原则注重心理健康住院患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护士需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专业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住院患儿护理逐渐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儿科护士的专业培训和认证。
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患儿的护理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能够增强患儿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康复过程。
信息化信息技术在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电子病历、远程监护等,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住院患儿护理的发展趋势02住院患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住院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
生理特点住院患儿可能因环境陌生、离开家人而感到不安,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心理需求住院患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肺炎、腹泻、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营养性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A i型题1. 儿科门诊一般不JA .预诊室B .隔离诊室 C. 候诊室D .抢救室E .治疗室2. 关于儿童病房的设置,错误的是A. 大病室可放置4-6张床,小病室可放1~2张床B. 各病室之间应以玻璃间隔,便于观察患儿及患儿间彼此交流D. 病室内应设有各种保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E. 病房窗帘、墙壁和被服的颜色应采用灰暗的颜色3. 关于急症抢救的五要素,最重要的是A.医疗技术B. 仪器设备C.人D.急救药品 E .时间4.儿童室内温度、湿度,下列正确的是A.新生儿温度为22~24 C ,湿度为50%~60%B.婴幼儿温度为20~22 C,湿度为50%~60%C .儿童温度为20 ~22 C ,湿度为55%~65%D.婴幼儿温度为20~22 C ,湿度为55%~65%E.儿童温度为18~20 C ,湿度为55%~65%5.儿科护理过程中, 关于收集资料时资料的来源,不正确的是A.患儿B .: 家长和其他照顾者 C •医务人员D.病案记载和相关文献 E. 邻居6•儿童护理体格检查中,下列体检顺序正确的是A.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听心脏和肺部,最后再查咽部B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查咽部,最后再听心脏和肺部C.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检查四肢后再检查其他部位D .给幼儿检查时,先检查其他部位后再检查四肢E .以上都不正确7•儿童病房的管理特点不包括A •生活管理B. 环境管理C.安全管理D. 预防感染和传染病的管理E •加强文件管理8.下列不是儿童病房应有设置的是A.医护办公室B. 治疗室C. 游戏室D. 配餐(奶)室E .预诊室9 •在进行护理体检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首先与患儿进行很好的沟通B. 检查时父母最好不在场,以免患儿不合作C. 检查次序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D. 体检时应注意保暖E. 注意防止交叉感染10. F列不属于儿童用药时需考虑的生理特点是A. 新生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全B.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C. 胃容量小D. 某些药物影响生长发育E. 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A2型题11.男婴,18天。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作者:秦风林李孔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89-02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当受到疾病影响时可干扰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因住院时环境的改变,各项医疗操作的进行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看到医护人员就大声哭闹,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患儿的康复。
所以对住院患儿要十分重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因为心理护理的实质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一、住院患儿的主要压力来源:1.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2.陌生环境使其缺乏安全感:病床,推车及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消毒水的气味等使患儿缺乏安全感。
3.离开亲人接触陌生人:住院需要与亲人,朋友分开。
原有的舒适及稳定被不安全感及恐惧所取代。
4.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如因输液而不能下地自由活动,抽血前不能进食等。
5.学龄儿童中断学习:被迫失去该年龄段应有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可导致挫败感,对自己缺乏自信等。
二、各年龄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最小为新生儿最大者14岁,因不同年龄的患儿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对疾病的反应不同,加之住院时间的长短不同,因而对住院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照顾(一)婴儿期1.心理反应:婴儿期是小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住院的反应随月龄增加而有所不同。
新生儿情绪状态主要取决于新生儿需要的满足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吃饱睡足时新生儿情绪愉快,相反,当新生儿饥饿瞌睡或者身体不适时就哭闹,当受到突然刺激时则产生恐惧等否定情绪[1] 5个月以前的患儿,如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即使与母亲分离入院后也较少哭闹,但住院使婴儿和母亲正在建立依偎感的过程被打断,同时因缺乏外界有益的刺激,感觉动作的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6个月的婴儿开始懂得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有着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此阶段的婴儿住院,主要反应是分离性焦虑,患儿哭闹不止,寻找母亲避开和拒绝陌生人。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佚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及住院可造成身心创伤,从而影响日后的人格发展。
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对疾病的认识,主要的压力来源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这样才能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促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
一、儿童对疾病的认识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将生病住院与惩罚、罪恶、自责联想在一起。
根据皮亚杰(Jean Piager)的发展理论,儿童到了7岁左右,对抽象事物才能慢慢地了解。
因此患儿很难理解为什么来医院接受如此痛苦的治疗及限制。
下面介绍皮亚杰发展理论中各期儿童对疾病的概念。
1.运筹前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此期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与自己无关的具体现象。
他们无法从现象中找出原因,只能看到目前的情况,而不能说出过去及未来如何。
他们认为生病是从别人那里来的,但如果问他“疾病如何从别处得来?”他会回答“我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变魔术变来的。
”2.具体应筹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此期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可区分病因及致病原,认为道德行为与病因有关,并能注意疾病的程度。
他们认为疾病是存在于体内,但无法用特别术语描述。
3·形式运筹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成人)此期)L童认为疾病与器官功能不良有关,并且每个人的疾病不同。
他们认识到心理及态度可影响健康或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及自我控制能力。
二、住院儿童主要的压力来源1.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2、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的恐惧住院给患儿增加了许多以往没有过的限制,例如:抽血前不能进食。
因输液而不能下地自由活动等,这些问题使患儿丧失了住院前的自由。
各种治疗(如抽血、打针、吸痰等)对患儿的威胁,使患儿产生恐惧。
3.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儿童因本身认识能力不足,或因身体不适而产生情绪反应,有可能将疾病与惩罚联想在一起而导致焦虑、恐惧。
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
A i型题
1. 儿科门诊一般不设」
A .预诊室
B .隔离诊室 C. 候诊室
D .抢救室
E .治疗室
2. 关于儿童病房的设置,错误的是
A. 大病室可放置4-6张床,小病室可放1~2张床
B. 各病室之间应以玻璃间隔,便于观察患儿及患儿间彼此交流
D. 病室内应设有各种保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E. 病房窗帘、墙壁和被服的颜色应采用灰暗的颜色
3. 关于急症抢救的五要素,最重要的是
A .医疗技术 B. 仪器设备 C.人
D.急救药品 E .时间
4. 儿童室内温度、湿度,下列正确的是
A. 新生儿温度为22~24 C ,湿度为50%~60%
B. 婴幼儿温度为20~22C,湿度为50%~60%
C. 儿童温度为20 ~22 C ,湿度为55%~65%
D. 婴幼儿温度为20~22 C ,湿度为55%~65%
E. 儿童温度为18~20 C,湿度为55%~65%
5. 儿科护理过程中,关于收集资料时资料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A .患儿
B .家长和其他照顾者
C .医务人员
D.病案记载和相关文献
E. 邻居
6. 儿童护理体格检查中,下列体检顺序正确的是
A.给小婴儿检查时,先听心脏和肺部,最后再查咽部
B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查咽部,最后再听心脏和肺部
C. 给小婴儿检查时,先检查四肢后再检查其他部位
D .给幼儿检查时,先检查其他部位后再检查四肢
E .以上都不正确
7. 儿童病房的管理特点不包括
A .生活管理 B. 环境管理
C.安全管理
D. 预防感染和传染病的管理
E .加强文件管理
8. 下列不是儿童病房应有设置的是
A.医护办公室
B. 治疗室
C. 游戏室
D. 配餐(奶)室 E .预诊室
9 .在进行护理体检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首先与患儿进行很好的沟通
A 2型题
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的是
正确的湿度,护士告知的是
该患儿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
.身体形象紊乱 .患儿,女,8个月,发热咳嗽后口服无味红霉素(依托红霉素)加止咳糖浆, 给患儿服药时不妥的是
.喂药前洗手,戴口罩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服药后观察反应 A 3/A 4型题
(15 ~16题共用题干)
B. 检查时父母最好不在场,以免患儿不合作
C. 检查次序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D. 体检时应注意保暖
E. 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10. 卜列不属于儿童用药时需考虑的生理特点是
A.
新生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全 B.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 C. 胃容量小 D. 某些药物影响生长发育 E. 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11.男婴,18天。
母乳喂养,
每天 8~10次,体重 3.8kg ,家长询问新生儿室内应
A. 16 ~18 C
B. 18 ~20 C
C. 20 ~22 C
D.22 ~24 C
E. 24 ~26 C 12 .女婴,20天。
母乳喂养,
每天 8-10次,体重 3. 8kg ,家长询问新生儿室内 A. 30% ~40% B. 40%
~50% C. 55% ~65% D. 65% ~70%
E. 70% 以上 13 .患儿,女,
10个月。
因患支气管炎而人院,当日哭闹不停,不愿离开母亲。
.中断学习
C.
离开亲人和接触陌生人 D. 失眠 E.
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14 C.
药片研成粉,加人少许糖浆 D.
沿患儿口角徐徐喂人,然后多喂水
男孩,4岁。
体重 16kg ,身高 98cm,智能发育正常,现在幼儿园学习。
15. 此期儿童发病率开始增多的疾病是
A. 婴幼儿腹泻病
B. 肺炎
C. 拘楼病
D. 急性肾炎 E 骨折
16. 此期儿童心理发育的特征是
A .依赖性强 B
.自主性明显 C. 有进取精神
D. 自我认同意识强烈
E. 有自卑感 (17-19 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 9个月。
因患肺炎而人院,人院当天患儿哭闹不停,不愿离开母 亲。
17. 此时该患儿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
A
.身体形象改变 B .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C. 中断学习 D. 离开亲人和接触陌生人
E 失眠、做噩梦
18. 该患儿主要的身心反应是
A
•分离性焦虑 B. 檐妄 C .痴呆 D. 担心 E. 攻击别人
19. 对该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时,错误的
A.
首次接触患儿先和母亲谈话 B. 突然从父母怀抱中将患儿抱过来 C .尽量固定护士连续护理
D . 了解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
E.保持与患儿父母密切联系 第四章 答案
3. C
4. D
5. E
6. A
7. E
8. E
9. B 12. C 13. C 14. D 15. D 16. B 17. D 18. A 1. D
10. C
19. B 2. E 1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