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
- 格式:ppt
- 大小:9.10 MB
- 文档页数:15
任务3-2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本项目参考课时:8学时【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在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绘图练习来筑固所学的知识。
【课题导入】机件是一个立体的,而视图则是平面图,我们如何用平面图来准确表达机件的结构?这就是我们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
本任务的重点主要学习、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讲授新课】任务3-2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一、教学内容(一)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一般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的空间形状,如图3-2-1所示。
为此,要想全面物体的完整形状,就必须多增加几个投影,使其互相补充。
工程上常用的是三视图。
图3-2-1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三投影面体系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如图3-2-2所示。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个投影面分别如下: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H表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W表示。
三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OY、OZ 表示,简称X 轴、Y 轴、Z轴。
X 轴是V 面与H 面的交线,Y 轴是H面与W 面的交线,Z 轴是V 面与W 面的交线。
X、Y、Z 轴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点称为原点,用O 表示。
图3-2-2三投影面体系2.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图3-2-3(a)所示,利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即得物体的三视图,如图3-2-3(b)所示。
三个视图分别为: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V 面上得到的视图;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 面上得到的视图;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 面上得到的视图;为了绘图和识图的方便,需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个平面上。
其展开方法是:正面(V 面)不动,水平面(H 面)绕X 轴向下旋转90°,侧面(W 面)绕Z轴向右旋转90°,分别旋转到与正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如图3-2-3(c)所示。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任务书任务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1、动手制作三投影面体系(10分)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硬纸2)裁剪正方形硬纸右下角四分之一的面积3)按图示折叠。
2、完成填空(15分)三个投影面分别是:投影面,简称,用表示。
投影面,简称,用表示。
投影面,简称,用表示。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三投影轴分别是:OX轴(简称X轴),是面与面的交线,它代表长度方向。
OY轴(简称Y轴),是面与面的交线,它代表宽度方向。
OZ轴(简称Z轴),是面与面的交线,它代表高度方向。
三投影轴相互垂直其交点O称为原点。
任务二:探究三视图的形成1、尝试将一个长方体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投影,并画出他们的图形(10分)例:长40、宽20、高252、完成填空(15分)(1)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将空间的物体投影到投影面上,形成的平面投影图称为“视图”。
因此,我们将长方体进行投影分别得到了三个视图分别是主视图:由向的投影,在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由向的投影,在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向的投影,在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为了看图与画图的方便,需要将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摊平在同一个平面上。
因此,规定:三投影面中投影面不动,将水平投影面绕轴向下旋转°,将侧立投影面绕轴向右旋转°,使它们与正立投影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纸面)。
展开效果图如下图所示注意:在旋转过程中,OY轴一分为二,随H面旋转的Y轴用表示,随W面旋转的Y轴用表示。
任务三:探究三视图之间对应关系1、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4分)左图可知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位于主视图的正方,左视图位于主视图正方。
2、三视图长、宽、高的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6分)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和物体的。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和物体的。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三视图如图5-1所示,按投影面的展开方法(V 面不动,W 面向右翻转90º,H 面向下翻转90º),物体的三视图如图5-2所示,三个视图之间有以下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配置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配置在它的正右方。
按此规定配置,不须注出视图名称。
图5-1 三投影面体系中的物体三视图
2.尺寸关系
从图5-1、图5-2可看出,主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对于同一个物体,不同的视图所反映的其长、宽、高应该是一样的,即,主视图、俯视图反映的物体长度是一样的;主视图、左视图反映的物体高度是一样的;俯视图、左视图反映的物体宽度是一样的。
因此,为了便于记忆,把物体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总结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或者简单记忆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图5-2
中的细实线清楚地表明了三视图之间的这种。
教学过程一、布置绘图任务1.班级各小组下发绘图任务书。
2.各小组拆解齿轮式机油泵,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认识齿轮泵各部件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各小组穿插、讨论解决存在问题二、新课引入如果要通过图形反映机油泵从动轴、钢球、销、轴衬的形状结构,图形应该怎样绘制,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提问与思考:请同学们看下面几个常见的自然现象,考虑它们是怎样得到的?同学观看图片这种现象称为是投影投影是光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三、新课讲解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投影——空间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地上或墙上产生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
投影法——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二、投影法的种类1.中心投影法:特性: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距离有关。
同学观看图片: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空间图形经过中心投影后,直线变成直线,但平行线可能变成了相交的直线.中心投影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虽然改变很多,但直观性强,看起来与人的视觉效果一致,最象原来的物体.所以在绘画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但在立体几何中很少用中心投影原理来画图.2.平行投影法1)正投影法特性: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距离无关2)斜投影法: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
提问:观察正投影法、斜投影法与中心投影法得到的得到的投影与原物体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论:正投影能正确的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比较方便,在作图中应用最广泛.斜投影在实际中用的比较少,其特点是直观性强,但作图比较麻烦,也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在作图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图样。
小结:中心投影:投影线汇交于一点平行投影法:(1)斜投影法:投影线互相平行但与投影面倾斜(2)正投影法:投影线互相平行并且与投影面垂直(本节主要学习利用正投影绘制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所给的三视图了解该空间图形的基本特征)三、正投影法的主要特性1.点的投影:点的投影仍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