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投影与三视图正确地分析和判断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
- 格式:pptx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00
专题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三视图考点精要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5.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掌握公理体系,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热点分析结合三视图考察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仍然是考察的重点.知识梳理1.平面的概念: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
2.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方法:①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
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横边画成邻边的两倍。
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面实背虚)。
②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3.空间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图形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读法)图形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读法)⊂直线a在平面α内。
A a∈点A在直线a上。
aα∉点A不在直线a上。
aα=∅直线a与平面α无公A a共点。
A α∈点A 在平面α内。
aA α=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
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视图是一种用于绘制物体图形的方法,它包括了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这三个视图通过各自的投影规律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以下是关于三视图投影规律的详细说明:1. 正视图投影规律:正视图是物体在从正前方观察时的投影,也就是看物体的正面。
在绘制正视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视点位于物体的正前方,垂直地向物体投影。
- 物体的宽度以及对称性在正视图中能够明显地显示出来。
- 正视图不显示物体的高度和深度,只展示了物体的平面形状。
2. 侧视图投影规律:侧视图是物体在从左或右侧面观察时的投影,也就是看物体的侧面。
绘制侧视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视点位于物体的左侧或右侧,垂直地向物体投影。
- 侧视图展示了物体的高度和深度,但不包括宽度。
- 侧视图能够显示物体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面的关系。
3. 俯视图投影规律:俯视图是物体在从上方俯瞰时的投影,也就是看物体的顶部。
在绘制俯视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视点位于物体的正上方,垂直地向物体投影。
- 俯视图展示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但不包括高度。
- 俯视图能够显示物体的平面轮廓和尺寸。
综上所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视点的选择:正视图的视点位于物体的正前方,侧视图的视点位于物体的侧面,俯视图的视点位于物体的正上方。
2. 投影方向:正视图和侧视图的投影是垂直于物体的平面进行的,俯视图的投影是平行于物体的平面进行的。
3. 显示内容:正视图显示物体的正面形状和宽度,侧视图显示物体的侧面形状和高度,俯视图显示物体的顶面形状和长度。
4. 参考关系:通过三个视图的组合,可以了解到物体的完整形状和尺寸,可以确定物体的轮廓和关键细节。
通过遵循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以准确地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这对于设计师、工程师和制造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沟通实际物体的外观和结构。
同时,三视图也是一种标准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方便地被不同人群和专业领域中的人所理解和使用。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知识点三视图是工程图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用于展示物体的形状、尺寸和结构。
在九年级下册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三视图是指通过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三个不同视角来展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每个视图都展示了物体在某个特定视角下的投影,通过三视图的组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物体的结构和尺寸。
三视图在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制图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三视图的绘制方法1. 正视图正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对其进行观察并绘制得到的视图。
绘制正视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投影线的位置和长度,投影线应该平行而且等长。
-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绘制出各个部分的轮廓。
- 标注尺寸和特征,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2. 俯视图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方朝下观察并绘制得到的视图。
绘制俯视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投影线的位置和长度,同样要求平行和等长。
- 根据正视图的基础上,绘制出物体的顶部轮廓。
- 标注尺寸和特征,如直径、孔的位置等。
3. 侧视图侧视图是从物体的侧面进行观察并绘制得到的视图。
绘制侧视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投影线同样需要平行和等长。
- 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的基础上,绘制出物体的侧面轮廓。
- 标注尺寸和特征,如厚度、倾斜角度等。
三、三视图的例题解析以下是一道关于三视图的例题,并进行详细解析。
例题:绘制一个正方体的三视图。
解析:1. 正视图:正方体的正视图即为一个正方形,按照正方体的尺寸绘制一个正方形。
2. 俯视图:俯视图与正视图相同,也是一个正方形,按照正方体的尺寸绘制一个正方形。
3. 侧视图:侧视图是一个长方形,按照正方体的尺寸绘制一个长方形。
4. 标注尺寸:在每个视图上标注正方体的尺寸,如边长。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完成正方体的三视图绘制。
四、三视图的应用三视图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1. 工程设计:三视图可以用于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物体形状和结构,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设计意图。
怎么看三视图的方法三视图是指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使用三个不同视点(即俯视图、前视图和左视图)对一个物体进行绘制的方法。
三视图的绘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尺寸和结构,是工程制图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一、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在绘制三视图之前,需要先确定适当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绘图时使用的尺寸与实际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如1:1、1:2、1:5等。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能够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使观察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图纸上的信息。
二、确定主轴方向和正投影方向在进行三视图的绘制时,需要首先确定主轴方向和正投影方向。
主轴方向是指物体的主要尺寸方向,通常选择物体的最长边或最重要的结构线作为主轴方向。
正投影方向是指物体在绘制时,每个视图的平面朝向。
通常情况下,俯视图的正投影方向选择为正左方或正右方,前视图的正投影方向选择为正下方,左视图的正投影方向选择为正前方。
确定主轴方向和正投影方向可以使画图的过程更加规范和有序。
三、绘制三视图中的俯视图俯视图是指观察物体简化为平面图时,视点在物体上方垂直向下看的视图。
绘制俯视图的方法如下:1. 在纸上画一条主轴线,表示物体的主轴方向;2. 在主轴线上确定物体的高度,然后向两侧画出物体的轮廓线;3.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绘制出物体的各个边缘线和内部线条;4. 描绘物体的细节部分,如孔洞、孔径等;5. 根据需要,添加文字说明、尺寸标注等。
四、绘制三视图中的前视图前视图是指观察物体在正面平面上的视图。
绘制前视图的方法如下:1. 在纸上画一条主轴线,表示物体的主轴方向;2. 在主轴线上确定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然后向两侧画出物体的轮廓线;3.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绘制出物体的各个边缘线和内部线条;4. 描绘物体的细节部分,如孔洞、孔径等;5. 根据需要,添加文字说明、尺寸标注等。
五、绘制三视图中的左视图左视图是指观察物体在左侧平面上的视图。
三面正投影图的规律
三面正投影图作为非常流行的工程图表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和工程绘图中,它在描述和表示几何形体时具有视觉感受、引人注目和完美简洁的优势。
借助三面正投影图,工程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现几何体物体的三维几何形状和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等信息。
三面正投影图划分为上面视图、左侧视图和正面视图三部分,分别表示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侧视图。
利用三面正投影图进行绘图时,应遵循下面几条规律:
第一,严格依据几何物体的实际形变完成绘图,不可用虚拟线来表示图像;
第二,上视图、左视图和正视图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缩小,并保存相同比例;
第三,图形应均等距离彼此,且严格依照三面正投影图的投影原则进行投影;
第四,图形要保持清晰度,确保图形的尺寸、标注等都准确无误;
第五,物体的立体模型要注意准确还原,并根据具体需求绘制出完整的型谱线和投影线。
通过掌握以上规律,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利用三面正投影图表达几何物体的三维形状,也使工程师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好地绘制准确、完美、漂亮的图形,从而确保工程技术交流与应用有利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