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谈话时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是靠体态语言来表达的。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动作示范、眼神传情、点头、皱眉、打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
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分类、作用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体态语言,二是用于暗示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示范性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
教师正确的示范,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所具有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讲解是不可能表达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的,也不利于学生理解。
例如:蹲踞式跳远的辅助动作:起跳后的腾空,教师在语言讲解后再配合动作示范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动作结构,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
有些教学内容如跳山羊、跳高等,对少数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而这些困难绝大多数又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轻松、简单,使他们直观地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示意性体态语言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态语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
示意性体态语言主要是体育教师的目光和表情及简单动作,它的主要作用有:1.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有时候比语言行为效果要好得多。
如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不专心、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教师如果直接加以训斥、批评,势必会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整个课堂纪律。
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2-12-01作者简介:李翠珍(1964-),女,辽宁沈阳人,教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李翠珍,赵(中国医科大学体育教研室,沈阳110001)肢体语言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
体育课是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保证,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因为受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及课堂环境诸多的制约而在用语方面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过程,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因此,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如何理解肢体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
肢体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非语言的特殊手段,是指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体态、举止等,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
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沟通以及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通过语言手段和肢体语言手段进行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肢体语言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探讨,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二、发挥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信息传递引导学生良好心境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和信息传递与反馈过程的集合,通过肢体语言的信息传输方式,从而达到教师针对学生教学的目的。
心境作为一种情绪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学中,低落的心境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并促使机体损伤,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反之良好的心境,会促使注意力和兴趣的提高,技术与动作的良好掌握。
相对于低落的心境技术与动作的水平提高也会更快。
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是造成心境最为直接的因素。
譬如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手段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动作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肢体语言这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更为生动地传达教学信息,还会有益于渲染语言表达的情感,即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能够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意愿和信息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讨论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体态语言能够帮助教师传递清晰的信息和指示。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示范运动技能或动作动作序列,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当教师要求学生做俯卧撑,只是静态地用语言描述可能效果有限,但如果教师展示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序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
体态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身体的动作和姿势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体育知识。
在教授篮球运球技巧时,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言来展示如何控制球的速度和方向,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和姿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运球的要领。
体态语言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兴趣。
通过运用体态语言,教师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姿势,能够参与到课程中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在教授足球射门动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展示射门姿势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射门练习。
体态语言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学生。
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能力水平。
当一个学生姿态放松,动作不稳定时,教师可以判断其紧张或不自信,从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体态语言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支持和改进。
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该精确准确。
错误的姿势或动作示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误导,甚至导致错误的运动技能的养成。
教师在展示体态语言时,应该注意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该符合教学目标。
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技能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体态语言。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体态语言,并确保其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
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性格、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
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体态语言运用方法
一、引言
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此,应十分重视这种无声语言的运用。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规范、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视觉语言和表情、态度、服饰仪表等体态语言进行探讨。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方法
1、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
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活动传递信息的。
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丰富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有,
①示范动作
示范动作分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动态示范、静态示范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示范方法对于学生的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手语
经常使用一些手语便于师生之间形成默契。
如翘拇指,表示称赞,佩服。
伸出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
v形手势或击掌,表示胜利。
抬手掌心向上,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
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击掌在嘈杂的练习场所,击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
丁字手势,表示暂停的手势。
点头,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微笑点头激励学生思考。
2、视觉的运用方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常用的眼语主要有几种:
①环视。
铃声刚响过,集合时教师的环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提问之后,利用环视,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练习时环视学生,不仅是监督,同时也是更好地给学
生以帮助。
②注视。
授课中运用恰当的注视能形成比较融洽、和谐、自然的气氛,使授课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3、表情的运用策略
表情,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
它能把内心世界,最迅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感应。
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体态语言,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为此,教师面对学生都要经常面带微笑,并且把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给个别学生、少数学生。
4、方位的运用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同,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队列前,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控制全班。
如果某些同学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犯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走到这些同学附近,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教师也可走入队列,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走
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5、服饰、仪表的运用策略
服饰和仪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
老师穿着要整洁、大方。
体育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对服饰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庄、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
6、举止风度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
三、体态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地掌握与运用体态语言知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较好的精神调节剂,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为此,体态语言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言。
人的外在体态语言反映人的内在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修养。
因此,提高体态语言修养水平,还必须加强道德、知识和美学等方面的修养,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2、体态语言运用中应该遵循科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原则。
也就是说体态语言中教师的姿态动作幅度要适当,以稳重为好,应用过程中保持科学探求的严肃和郑重,不宜刻意追求夸张的效果。
3、体态语言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偏离于教学内容需求之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性动作要尽可能减少。
4、体态语言的寓意要准确,易为学生接受。
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向学生展示的动作要易懂、自然。
5、必须在学科专业方面有较好的钻研精神,只有教材内容掌握得全面、透彻、纯熟,才能选择最恰当的体态语言。
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研究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让体态语言为我们服务,增强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