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教案: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教案: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教案

(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第一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 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作业(activity),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

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知识点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知识点 导语: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业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知识点之一,可以帮助企 业准确计算和控制各项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本文将以1500字左右, 详细介绍业成本法的知识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通过将企业的 生产或服务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逐一核算,从而获得准确的成本数据。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它强调个别作业的成本计算,相对于总成本法更加精确。其次,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类型,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最后,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建立完善的作 业成本表,对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准确分配。 二、作业成本法的要素与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要素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 费用。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材料成本,直接人工 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制造费用是指除了直接材料 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生产费用。 计算各个要素的方法是根据作业成本表进行逐一核算。首先,根 据作业的特点,确定直接材料成本,并进行明细记录。其次,统计直 接人工成本,包括人工工资和各类福利费用。最后,由于制造费用比

较复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间接分配方法,如按照工时、工序或者机 器使用时间进行分配。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首先,它可以帮 助企业准确计算各个作业的成本,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经营分析。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低效的作业,从而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最后,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有效的成本控 制手段,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同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难点。首先,作业 成本法的计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统计 和分析。其次,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有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数据管 理系统,以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最后,作业成本法需要防范一些 成本分摊的误导性问题,以免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四、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作业成本法 也在逐渐发展和完善。目前,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可以自动 完成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作业成本法也开始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相结合,形成一套更加 完整和精确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总结: 业成本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 策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准确计算和控制各项成本,企业可以提高经 营效益,优化生产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作业成本法将会在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分析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比例大大减少,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经营复杂程度的增加,产品、劳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从而要求更为精确地确定资源的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它决策也需要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是传统成本计算法只重视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对间接计入费用即制造费用则以单一的数量标准(直接人工或机器工时为标准)进行分配,只适用于制造费用不大的情况;另一方面成本范围的拓宽,使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和制造成本,而且包括与产品产量相对独立的另一部分服务和后援性功能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分配标准会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引起成本控制的失败,经营决策的失误。因此,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上去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新型的成本会计的方法。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计划、决策、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1、技术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管理者认识到旧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时代潮流,必须在企业管理及事务处理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由于西方各国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电脑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建立,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于是适时制生产系统(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 简称JIT)应运而生。JIT 要求企业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当日生产当日销售,以达到消除存货和各种形式的浪费。JIT的实施,使传统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均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形成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别名:成本作业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地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蒙大管理会计学讲义11作业成本法

第11章作业成本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框架及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2、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内容与实质 3、掌握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及方法 11.1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计算法也称作ABC法(Activity—Based Costing),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投入生产领域,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把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项。其中,制造费用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的间接费用,它的分配是与直接生产过程相关,通常以业务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这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适合于传统的生产环境,而在现代制造业中,环境的变化使间接制造费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高新技术和计算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间接制造费用的比重极大增加。20世纪70年代前,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其次,市场化要求个性化产品,不同产品要求的工艺过程不同,工艺技术流程复杂,作业链交错,采用同一的分配基础无法反映不同作业成本与不同产品的关系,必须改为按多种基础来分配各相关间接费用。同时,单一的分配间接制造费用的方法忽视了发生间接费用的多种原因;再次,间接制造费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间接制造费用中有一些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如组织订单费用。以上种种表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成为新的生产技术环境对成本计算方法改革的迫切要求。 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更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2)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已销商品成本,从而有助于核定企业的期间损益;(3)在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层次组织多品种产品生产时,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确定某些特殊用户订货产品的价格;(4)成本信息应有助于考核的业绩,衡量企业在各个制造环节的耗费并进一步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11.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框架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基础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正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和顾客中去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而作业量的大小决定了资源的消耗水平,也决定了制造费用支出的多少。因此,以作业量而不是生产量为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更合理,更科学。

作业成本法

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考情分析 年度题型 2015年2016年 试卷Ⅰ试卷Ⅰ试卷Ⅱ试卷Ⅱ 单项选择题1题1.5分1题1.5分多项选择题1题2分1题2分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计1题2分1题2分1题1.5分1题1.5分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与2016年教材相比增加了一节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含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随着“机器取代人”的自动化制造时代来临。 其特征就是直接人工成本比重大大下降,制造费用(主要是折旧费用等固定成本)比重大大增加,因此制造费用的分配科学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二)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一)核心概念 相关概念要点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 行的任务或活动。 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 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二)动因的分类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 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 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C.它被用来衡量一项作业对资源的消耗量,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答案】AC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选项B、D是作业成本动因的含义和特征。 特点内容 1.成本计 算分为两 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 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 段。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部门→产品”。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和决策分析的管理会计方法。其原理是将制造企 业的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并通过将这些成本分配给产品, 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制定定价策略、进行 投资决策等。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分类:按照作业的类型将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成本包括产品制造中直接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 制造的人力资源成本;制造费用是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外的其他制造成本。 2. 成本分配: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配给各个作业,即将这 些成本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成本分配可以通过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两种方式进行。直接 分配是指将成本直接与作业相关联,例如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分配给特定 的作业;间接分配是指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基数分配给各个作业,例如按照直接劳 动力的工时或直接材料的数量来分配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1. 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追踪和分析各个作业的成本,并查找成本的 来源和成本控制的瓶颈。通过分析作业的成本结构和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2. 定价决策: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的成本,并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来 制定定价策略。通过了解各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利润情况,企业可以决定是否调整产品的 定价,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利润。 3. 投资决策: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进行投资 决策。通过评估投资项目的作业成本和相应的预期收益,企业可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帮助决策的工具 学习目的: 1.理解作业成本法并了解与传统成本制度的区别。 2.进行第一阶段分配,将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库。 3.计算各成本库的作业费率。 4.进行第二阶段分配,将成本分配至具体成本对象。 5.从作业角度编制反映作业成本法下边际利润报告。 6.传统成本方法与作业成本方法下计算的产品成本。 [企业聚焦]美国银行集团关注盈利能力 一些公司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获取如下信息:顾客对本公司产品的消费水平以及公司为服务于这些顾客花费多少成本。盈利性的顾客会得到很好的服务,而没有盈利性的顾客则被放弃。 例如,“美国银行每月要计算超过7,500万个账户的利润……通过梳理所有数据……美国银行将其精力集中在10%的盈利最多的客户上。银行指定一个财务咨询公司同时追踪300个账户,财务咨询公司的工作是:解难答疑,协助银行的工作以销售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并且(可能是最重要的),注意具有盈利性的客户可能离开本企业转向别处的预警信号……财务公司这种深入工作似乎在起作用……,客户的流失率下降,并且这10%的客户的账户余额在上升。” (资料来源:Paul 9><>C. Judge,“What’ve You Done for Us Lately?”Business Week,September 14,1998,pp.140-146.)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向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制定战略性决策,也可用于制定对生产能力有潜

在影响进而影响“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其它决策。作业成本法一般被看作补充的方法,而非公司通常采用的成本会计制度的替代品。大多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有两套成本会计制度——一种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告的正式的成本会计制度;另一种用于帮助制定内部决策和进行管理活动的作业成本制度。 在实务中,作业成本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本章重点——能给管理者制定战略性决策提供最有用信息的技术。 [实务广角]作业成本法在公共部门的运用 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这样报告:“美国退伍军人事务司确认了其所执行的10项作业的成本,用以进行死亡抚恤,并运用此信息来监控和改进现行的成本结构,以履行其职责。美国移民局(INS)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信息为所有服务确定手续费,包括管理居住权考试和颁发永久工作许可证(绿卡)。”美国印第安纳波里市将作业成本法作为其私有化工作的基础,并努力以更低的成本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该市市长斯蒂芬·戈德史密斯解释说:“给政府服务引进竞争和私有化,需要真正的成本信息。如果使用假信息,你就无法竞争。”当城市的工人开始知晓所执行业务(如在街道上填坑)的成本,并且知道该项工作有可能让渡给私营组织时,他们就有高度的积极性来降低成本。由5到6个成员外加一个监督人员组成一个维修组来填坑的做法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3个或4个人组成的没有监督人员的维修组来做同样的工作。由政府任命的,曾与工人人数比为36:75的监督人员的人数削减了一半。 (资料来源:Robert S. Kaplan and Robin Cooper,Cost & Effect: Using Integrated Cost Systems to Drive Profitability and Performanc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1998,pp.245-250.)本章主要讨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运用。 传统的吸收成本法在制造性公司的运用,是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满足外部财务报告中计算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需要。与之相反,本章在于解释

作业成本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存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盈利。因此企业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竞争力,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要尽可能准确,成本信息就是企业决策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果企业的成本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消耗,有可能导致成本信息失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放弃有利可图的产品,或者导致商品定价过高或者过低而丧失顾客。若企业竞争对手利用管理人员的信息失误而赢得顾客,这对企业是极具破坏性的。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很重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核算更加精确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又叫ABC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革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机器设备,如电子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对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及此同时,企业相应地形成了新的企业观。企业的管理已经渐渐地深入到作业水平,以“作业”为企业的管理和核心,深化了企业的管理层次,标志着企业管理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成本计算方法的革新也势在必行。 (3)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大批量模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技术、产品的复杂程的变化,许多人工被机器取代,及此同时,机器设备价值越来越高,对应的维护费用、折旧费用越来越高,加上高科技下维护费用等间接费用的增加,使产品成本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大减少,而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在传统的成本法中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往往采用单一标准的分配制度。在此制度下,制造费用按共同的标准及比率分配于各产品。经常使用的分配标准有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机器工时、产品产量、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等。这种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取决于制造费用是否完全及生产数量相联系。传统做法虽然部分的满足了及生产数量有关制造费用的分配,然而,在现代制造过程中,许多制造费用并不单一及生产数量相关,而且采用单一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造成了成本信息的失真,因为它忽视了发生这些间接费用有多种原因而不同原因对各种产品的成本是不等的。因此,必须发展按多种标准分配各相关的间接费用的方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就会出现成本被高估或者低估的现象。如果总成本不准确就会导致决策错误,其结果是企业可能接受表面上盈利而实际上亏本的业务,到最后无力扭亏而失去市场。 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以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其企业内部管理中尝试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在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作业成本法实施,得到作业成本法对制造业企业中规范成本管理的优势。同时针对当前企业在

请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请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和 分配各个部门或成本中心的成本。其基本计算程序如下: 1. 确定成本对象:确定需要核算成本的对象,可以是部门、产品、项 目或业务流程等。 2. 收集直接成本:收集并计算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成本。 3. 分配间接成本:确定间接成本,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费用,然后根据分配基础(如人工工时、机器小时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4.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总,得出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5. 计算单位成本:除以成本对象的产量或其他适当的活动量,得出单 位成本。 6. 分析和决策: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和

管理决策。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及变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需要注意的是,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会 对最终成本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配基础,并进行合 理的分配。另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与活动基础成本法结合使用,以 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成本情况。 个人观点: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灵活和适用范围广泛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 助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成本。通过对成本对象的成本进行详细计算和 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科学 的管理决策。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到分配基础的选择和间 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以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偏差。综合来看,作业 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 效果。 以上是对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的简要概述,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 方式,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管理会计方法。作业成本法是 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明确的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 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成本,从而优化经营管理。在实际应用中, 作业成本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其结果有可能导致企业受到双重损失、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二、作业成本核算的应用 作业成本核算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一、引言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会计在帮助企业做出决策、评估经营绩效以及制定预 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教案旨在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 1. 成本会计的定义 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为企 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门会计学科。 2. 成本的分类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 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或 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等。 3. 成本的计算方法 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按照实际发生 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标准成本法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核算。 三、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 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产品或作业的特点,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以便 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的情况,

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效益。 2. 部门成本法 部门成本法是指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将成本按照部门进行核算和分配。部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独立经营的部门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部门的成本状况和经营绩效。 3. 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将成本按照阶段进行核算和分配。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连续阶段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阶段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效益。 四、成本会计的应用 1.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成本的变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 经营决策 成本会计提供了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包括产品成本、部门成本、作业成本等。这些成本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如产品定价、产品组合、生产规模等。 3. 绩效评估 成本会计可以通过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可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和经营效益。 五、结语

MPACC案例《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XX理工大学 MPA CC课程案例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任课教师:黄瑞 案例性质:错误!内部开发□外部引用案例名称: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适用课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案例开发者:黄瑞 案例:作业成本法分析 一、案例材料 1.背景资料 普华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50%企业采用了作业成本法,中国香港也有超过20%的企业采用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不仅仅适用于制造行业,也适用于如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资询类社会中介机构等。随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的推广使用,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航空、医疗、保险等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也在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国内在非制造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是计算铁路运输成本。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具体应用过程中,其职能已经不单单是精确的计算成本,在生产决策、企业定价决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也方面发挥着管理的职能。我国企业开始探索多方位进行作业成本管理。 经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多变, 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各产品的技术层次不同, 即各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产品种类繁多, 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利条件:企业有提高决策水平、降低产品成本的内在需要;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市场需求多样化;间接费用比例不断上升;企业电算化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同时,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不利条件:间接费用所占比重不大;生产管理水平仍不高;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很落后, 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领导重视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冲突。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为在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对策,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第一部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1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 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 第一步 第二步 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