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47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一、单项选择题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生活中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 )①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②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③学法守法,树立法治意识④依法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因迟到遭老师批评,一名女学生竟向老师泼热水,造成后者面部烫伤。
后学校依法依规对该生进行严肃处理。
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学生上学的权利不受任何人侵犯B.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C.老师不应该批评学生上课迟到D.这名学生应承担刑事责任3、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自由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
这说明( )A.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B.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某同学第一次到大酒店吃饭,因不熟悉酒店情况而与服务员发生争吵,该同学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伺候人的吗?”下面对该同学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说的是气话,不应该计较B.没有恶意,只是随口说说C.维护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D.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5、以下行为属于没有践行平等待人的是( )①城市学生看不起农村学生②老师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公益活动③家庭贫困的学生被人瞧不起④长相丑陋的人被别人起侮辱性外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最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了某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酒后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的闹剧丑闻,一时“恨爹不成刚,怨爸不是李双江”的讽刺对联在网络微博上疯传,网上惊呼:“拼爹时代”伤不起!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与人都应该是平等的B.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C.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D.特权意识滋生的土壤已经消灭,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已经完全平等7、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生理的缺陷使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政治认同: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道德修养: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尊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践行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点拨探究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便提问:社会自由大家爱,人民权利要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呢?学生纷纷回答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我便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2:梳理知识,掌握重难点(二)讲授新课,由虚拟人物田一的一天,生活中的四个情景进行逐一展开。
追求第一站:珍视自由情景一:展示田一我的“自由”事件设问:请你对田一的言行进行评价?情景二:买鞋风波设问:①田一的行为对吗?②如果你是田一,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本课的重点。
珍视自由:就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当然,我们珍视自由的同时。
还要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评并小结: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追求第二站:践行平等。
PPT展示情景三:田一插队事件面对田一插队,我们一位同学说:“凭什么你有特权?”那同学们,什么是特权呢?引出特权的含义PPT展示漫画:身边的特权现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自由的含义与价值、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与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并认识法治对自由、平等的重要保障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由、平等观念,但对自由、平等的含义和价值以及法治与自由、平等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自由、平等的体现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平等的含义与要求,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的含义与价值,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与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平等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由的概念与价值:讲解自由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分析法治对自由的重要保障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4.平等的含义与要求:讲解平等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平等的含义与要求。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平等在法律中的体现。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知识点梳理
一、珍视自由
1、怎样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怎样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3、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二、践行平等
4、特权含义: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5、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6、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现象列举:就业歧视等
7、不平等现象的危害
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8、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9、基本的行为准则
法律
10、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怎么做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