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3.48 KB
- 文档页数:4
肝大测量超声诊断标准
肝大测量超声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右叶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2. 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测量值不超过8~10厘米。
3. 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厘米。
4. 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度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5. 肝尾叶长度和厚度:都不超过4.5厘米,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测量,肝左静脉近端为上,门静脉左支横部为下,厚度不超过2厘米,宽度不超过4厘米。
另外,正常的肝脏轮廓应该光滑、整齐,边缘锐利。
肝实质应该呈中等的微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
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微强一些,比胰腺又稍微低一些。
如果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肝脏大小超出上述范围,或者肝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不均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肝脏存在病理性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可能因医院和医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您有关于肝脏健康的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肝脏超声描述报告背景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于检查内脏器官,如肝脏。
肝脏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有关肝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目的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
检查结果根据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外形:患者的肝脏形态正常,呈楔形,具有光滑的轮廓。
2.大小:患者的肝脏大小正常,符合年龄和性别特征。
3.光密度:肝脏内部的回声均匀,无明显异常回声。
4.血流情况:肝脏血流情况正常,血管和门脉血流速度正常、无异常。
具体描述以下是对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具体描述:1.外形描述:患者的肝脏外形呈楔形,具有光滑的轮廓,左叶和右叶大小对称。
肝表面光滑,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2.大小描述:患者的肝脏大小正常,肝长约X cm,肝宽约X cm,肝上下径约X cm。
3.光密度描述:肝脏内部回声均匀,肝实质和血管结构清晰可见。
肝脏内无明显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无结石、肿块等异常。
4.血流情况描述: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肝血流进行检测,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正常,无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患者的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均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以及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诊断。
注意事项1.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2.超声检查对肝脏脂肪、结石和一些小的肿块的检出率有限,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进一步的检查。
3.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前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准备,如禁食、排尿等。
以上是对患者肝脏超声检查的描述报告,希望能对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有所了解。
鉴于超声检查只能提供肝脏的形态和结构信息,建议患者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寻求医生的进一步指导和建议。
肝脏超声8个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血流情况,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肝脏的8个标准切面,以便全面地观察肝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准确地判断肝脏的病变情况。
第一切面,右肋下切面。
右肋下切面是观察肝脏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右肾上腺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
第二切面,右膈肌切面。
右膈肌切面是观察肝脏的另一个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上腺、右肾和膈肌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第三切面,肝门切面。
肝门切面是观察肝脏的门脉和胆管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以及与肝门相邻的结构,如胰头、十二指肠和胃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扩张或狭窄的情况。
第四切面,脾门切面。
脾门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脾脏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左叶和下叶,以及与脾脏相邻的结构,如脾脏、胃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左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脾脏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五切面,胆囊切面。
胆囊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胆囊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胆囊相邻的结构,如胆囊、胆总管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右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胆囊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六切面,腹主动脉切面。
腹主动脉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腹主动脉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腹主动脉相邻的结构,如腹主动脉、腹腔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病变情况,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肝脏的标准切面,以便准确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异常情况。
本文将对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选择。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常用的切面包括纵切面和横切面。
纵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肝脏长轴平行的切面,而横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肝脏长轴垂直的切面。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切面,以确保观察到肝脏的全貌和内部结构。
2.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解剖结构。
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医生需要熟悉肝脏的解剖结构,以便准确地定位和观察。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上方与膈脏相邻,下方与胃、十二指肠、结肠相邻。
肝脏主要由左右叶组成,左叶较小,右叶较大。
此外,肝脏还包括肝门、肝门静脉、胆囊、胆总管等重要结构,医生需要在超声检查中准确地观察这些结构,以发现异常情况。
3.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常见病变。
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的各种病变,如肝囊肿、肝囊肿、肝脓肿、肝癌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肝脏的回声情况、结构变化和血流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病变。
4.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医生需要调整超声探头的频率和增益,以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
其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和呼吸状态来选择合适的切面,并调整超声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观察肝脏的不同部位。
最后,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肝脏的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5.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临床应用。
肝脏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介绍: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
肝脏B超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
B型超声波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①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
以右: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②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8-10厘米,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③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④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厘米。
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上为肝左静脉近端,下为门静脉左支横部,宽不超过4.0厘米,厚不超过2.0厘米;通过门静脉左支的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尾叶厚度。
正常声像图:1、肝脏形态规则,被膜光滑,膈面呈弧形,回声强。
2、肝实质表现为中等回声细小光点,分布均匀。
3、肝内管道系统清晰显示。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声像图特点):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多囊肝: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肝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腔囊间肝实质回声增强。
常合并多囊肾。
肝脓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边缘常不整齐,欠规则。
有时在脓肿周围有数毫米宽的环形低回声,代表炎症反应区。
肝脏局部肿大、畸形。
膈肌运动受限。
肝血管瘤:约70%为单发,以肝右叶最多见,一般位于肝周边部位。
该肿瘤具有包膜,所以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
声象图表现为园形的强回声团,轮廓完整,与肝实质的界线极为分明。
约有1/10为弱回声。
但包膜仍然清楚。
原发性肝重症: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1、巨块型:表现为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多数为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不规则,边缘有弱回声的带,又称弱回声晕,边界模糊不清。
肿块呈较强回声或弱回声,粗而不均或其间杂有回声区,中心可坏死液化区。
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一、超声诊断基础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诊断。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性,可无创检测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在肝病诊断中,超声可为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二、肝脏解剖与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解剖结构复杂,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对于超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肝静脉系统清晰可见。
三、肝病超声检查技术1.常规超声:最常用的肝病检查技术,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肝脏功能。
3.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定肝静脉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淤血或梗阻。
4.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5.三维超声:重建肝脏形态,为病变定位及手术提供参考。
四、肝病超声图像分析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主要关注肝脏形态、回声、血流及病灶特征等方面。
异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改变、回声异常、血管结构紊乱等。
不同肝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五、常见肝病的超声诊断1.肝炎:肝脏轻度肿大,回声略增高,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2.肝硬化:肝脏缩小,质地不均,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宽,血流减少。
3.肝癌:肝脏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血流丰富或减少,周围组织浸润。
4.脂肪肝:肝脏肿大,回声增强,血管纹理模糊。
5.淤血肝: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回声正常或增强,门静脉扩张。
6.血吸虫肝病:肝脏实质性结节,呈散在或簇状分布。
7.肝囊肿:肝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回声区,壁薄。
8.血管瘤: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丰富。
9.胆道结石: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
10.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血管管径增粗、扭曲。
六、肝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虽然超声在肝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肝脏超声体检检查规范一、检查目的1.肝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2.肝脏实质回声水平3.判断有无弥漫性病变4.判断有无局灶性病变及其物理性质,即囊性、实性、混合性。
5.根据病变的灰阶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表现,给出疾病的提示性意见,如几个月复查、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等。
二、适应症1.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肝脏的正常变异(如尾叶肥大、Riedel叶等)或病理性肿大、萎缩2.肝脏弥漫性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炎、淤血肝、肝纤维化及其他原因所致肝实质病变等3.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等肝脏局限性疾病4.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原发、转移)5.肝及肝周脓肿肝脓肿膈下脓肿6.肝血管疾病血管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等7.肝脏外伤、破裂、血肿等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四、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般需禁食8小时以上,尽可能于其他项目前检查,避免因其他检查或活动后胃肠内产生过多气体干扰显像。
五、检查方法1.探头的选择:凸阵或线阵探头,成人一般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体型较瘦或小儿可选择探头频率为5MHz。
对于位置较表浅的病变,可试用高频探头观察其细微结构。
2.患者体位:(1)仰卧位:最常用。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肝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常用。
可使部分右肝组织包括肝门结构脱离右肋弓的遮盖,便于在肋缘下对肝门结构进行检查。
也便于检查者对肝右叶,特别是右肝膈顶部的观察。
(3)坐位:用于肝脏位置较高患者的超声检查。
也可用于了解肝脏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采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脏右叶显著肿大或者在腹膜后肿块与肝右后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根据需要选用。
3.扫查方法:(1)标准断面:1)左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2)左上腹及剑突下纵断面扫查 3)右侧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4)肝脏横断面扫查 5)右肋间斜段扫查 6)右肋间肝胆纵切、斜切面 7)右肋缘下肝肾纵断面。
(2)扫查中的注意事项:1)肝脏超声检查有多个易漏区,主要包括:为右肝膈顶部、肝左外叶外侧角区、肝表面、肝右叶下角、肝右后叶上段外侧区,尾状叶等。
告诉你肝脏超声检查主要诊断的疾病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具有分泌、代谢、解毒,参与糖类、维生素、脂肪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
可想而知,如果肝脏发生了病变,肝脏的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那么对人体的健康必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才能够及时治疗,降低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减少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肝脏疾病在诊断中不仅要抽血检查,还要进行超声检查,大家对于抽血检查应该有一定了解了,我们现在来具体了解一下肝脏超声检查。
我们先了解一下肝脏的解剖位置肝脏的位置在右季肋部,其中有部分在上腹部,通过上面这张图片就可以直观看到,肝脏是上腹部最大的器官,又分为膈面和脏面,左右两叶。
在肝脏内部,其组成包括肝组织和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中又有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
门静脉主干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左肝、中肝、右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肝脏超声检查是检查什么呢?乙肝五项检查可能有很多人听说过,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看看是否存在乙肝。
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肝脏超声检查是了解肝脏病变以后,形态变化情况的首选检查方式,所以肝脏超声检查就无法诊断乙肝了。
肝脏超声检查主要是检查肝脏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
其中包括了二维实时超声和彩超,二维实时超声主要是检查肝脏的形态变化,还有内部回声的情况,并看看肝脏有没有长出异常的东西,比如囊肿等;彩超主要是检查肝脏内部一些血管结构的情况,检查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看看血管有没有发生异常的扩张或者狭窄、闭塞等情况。
正常的肝脏在超声检查中是什么样子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肝脏在超声检查中所显示出来的样子是这样的:它的斜切面呈现为一个楔形,左右两叶的大小不一致,右叶相对而言更加的厚并且大。
左页逐渐缩小变薄,并且左叶的外侧边缘像一个三角形的锐角,所以它的纵切面会呈现为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模样。
轮廓光滑并且整齐,包膜的回声很强并且清晰。
肝实质的回声会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肝脏内的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分支超声检查呈现为管状结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掌握超声检查肝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熟悉肝脏的正常声像图特征和常见病变的声像图表现。
二、实验器材1. 超声诊断仪2. 肝脏探头3. 记录本、笔三、实验对象选取10名志愿者,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在20-6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肝脏疾病史。
四、实验方法1. 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
2. 超声检查采用实时超声诊断仪,使用肝脏探头。
3. 调整探头角度,依次检查肝脏的各个切面,包括:(1)肋间斜切面: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内部回声等。
(2)剑突下横切面: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内部回声等。
(3)肋缘下横切面: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内部回声等。
(4)肋缘下斜切面: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内部回声等。
4.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正常肝脏声像图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1. 肝脏形态:10名志愿者肝脏形态基本正常,边缘光滑,包膜完整。
2. 肝脏大小:10名志愿者肝脏大小基本正常,长度在9-13cm之间,宽度在6-9cm 之间。
3. 肝脏内部回声:10名志愿者肝脏内部回声均匀,呈细弱回声。
4. 肝脏血管:10名志愿者肝脏血管走行正常,无异常扩张或狭窄。
六、讨论1.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2. 正常肝脏的声像图特征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血管走行正常。
3. 肝脏疾病常见声像图表现:(1)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内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
(2)肝硬化:肝脏体积增大或缩小,边缘不规则,包膜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血管走行扭曲。
(3)肝囊肿:肝脏内部出现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
(4)肝血管瘤:肝脏内部出现低回声或等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5)肝癌:肝脏内部出现低回声或等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周围可见肿瘤血管。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超声检查技术。
一、仰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仰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纵切面和肝左叶纵切面。
2. 肝右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二、侧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侧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横切面和肝左叶横切面。
2. 肝右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深吸气和屏气状态,以便于观察肝脏的位置和形态变化。
2. 在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时,应该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在观察肝脏图像时,应该全面观察,注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等特征,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门静脉高压症1、病理与临床各种原因引起门静脉血流收到阻碍,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门静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两类。
肝内型常见,占95%,主要由肝硬化引起。
肝外型少见,多由肝外门静脉栓塞引起。
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脾脏淤血及纤维组织增生,使脾大,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和扩张。
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大、脾功能亢进、呕血、黑便、腹水等。
2、声像图表现(1)门静脉系统:门静脉主干和属支的内径增粗,尤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明显。
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3mm,脾门静脉内径大于9mm,走行迂曲。
根据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其血流可表现为出肝血流、双向血流或仍为入肝血流。
可合并门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高压时,主干入肝血流速度常减低,如形成肝内侧支循环,门静脉主干流速可正常。
门静脉高压时,主干入肝血流速度常减低,如形成肝内侧支循环,门静脉主干流速可正常。
门静脉高压时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占门静脉血流量的一半以上。
(2)侧支循环:声像图上可显示胃左静脉曲张和脐旁静脉开放。
胃左静脉位于肝脏左叶、胃与腹主动脉所围城的三角区内,可沿腹主动脉在上腹部纵断扫查和高位横断扫查进行观察,正常胃左静脉平均内径1.6mm,超声不易显示,,门静脉高压时内径在4mm以上,容易观察到。
脐旁静脉开放表现为肝圆韧带为低到无回声,内径3〜IOmm,从门静脉左支囊部延伸至腹壁,其内充满血流信号,也可观察到脾肾静脉侧支曲张。
(3)脾大,多为中度或重度肿大。
脾静脉增宽,走行迂曲。
(4)腹腔积液:腹腔积液较少时,仰卧位扫查,可在膀胱子宫直肠窝或膀胱周围、肝肾隐窝、肝周围间隙发现很窄的无回声带。
腹腔积液较多时,除上述部位外,在腹部两侧和盆腔、隔下间隙皆可发现大片无回声区。
实时超声可见小肠在腹腔积液中浮动。
有些患者可见右侧胸腔积液。
(5)肝动脉:肝动脉代偿性增宽,较正常易于显示,尤其在肝门部常可显示搏动性条状彩色血流,在肝内也可见到点状闪烁搏动血流。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的特性来观察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标准切面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供清晰的肝脏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肝脏的病变情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相关内容。
1.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位置。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上接膈下,下缘与胃、肠相邻,右侧与膈、右肾、结肠相邻,左侧与胃、脾、胰腺相邻。
在超声检查中,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会在患者的右侧进行检查。
标准切面通常包括纵切面和横切面,能够全面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
2.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观察要点。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观察要点:(1)肝脏形态特征,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肿块、包块等异常情况。
(2)肝内血管分布,观察肝内血管的分布情况,包括门静脉、肝静脉等,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瘤、血栓等情况。
(3)肝内病变,观察肝内囊肿、肿瘤、脓肿等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帮助医生进行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常见异常表现。
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常见的肝脏异常包括肝囊肿、肝脓肿、肝脏结石、肝脏肿瘤等。
这些异常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域,有时还伴有血流信号的改变。
通过观察这些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病变类型,为后续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4.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临床应用。
肝脏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对肝脏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同时,肝脏超声检查还可以指导肝脏手术的方案制定,评估手术效果,指导术后治疗等。
因此,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准确观察和分析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是肝脏超声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肝脏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观察肝脏的形态特征、血管分布和常见异常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全面评估肝脏的病变情况。
肝脏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
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
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
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
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
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
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饿饭年息后确定诊断。
[适应症]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
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
8.血吸虫性肝病。
9.肝外伤出血。
[检查方法]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查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
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查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1)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脏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但你、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2)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3)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编号】B16.5.1
【名称】肝脏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
【别名】
【适应证】
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
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
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
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
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
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
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分析后确定诊断。
适应证如下: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
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
8.血吸虫肝病。
9.肝外伤出血。
【禁忌证】
一般无特殊禁忌证。
【准备】
1.填写申请单 逐项认真填写申请单,提供临床资料,掌握超声检查适应证,提出检查要求。
2.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 解释检查的过程,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反应
以及并发症,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与合作。
3.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4.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率,以保持显像清晰。
5.明确超声检查重点
6.体位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
【方法】
1.检查方法
(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
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测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
①自右侧第5肋间隙开始,测量肝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胆囊、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②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③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④剑突下横或半横位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
疑肝、脾易位时,左侧肋间隙检测并与右侧比较,观察胆囊的位置,门静脉、总胆管与其分支肝内走向及肝圆韧带,确认肝、脾的位置。
(4)显示肝血管。
门静脉系统与肝动脉并行,由第一肝门进入肝实质,其主要分支在肝内走行;三支肝静脉由肝周边回流,至第二肝门处进入下腔静脉。
(5)检测门静脉系统、肝静脉及肝段下腔静脉血流的方向、速度以及病灶部位的彩色血流。
(6)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一般胆管与门静脉平行,多走行于门静脉之前,内径约为门静脉的1/3。
(7)对肝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另需标记病变在肝脏的部位,相邻的血管或组织。
(8)检测肝与毗邻脏器、周围组织的关系。
2.检查内容
(1)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边角、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肝实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表面是否光滑,包膜与周围组织活动能否自如,有无粘连、形态失常、向外凸出或被邻近脏器挤压、移位。
【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1.正常肝脏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高矮胖瘦有关,影响因素较多。
肝脏形态不规则,同一部位声束稍倾斜测值即可有不同;吸气时肝左叶较长,厚度略小,呼气时则稍短而略厚;进餐后胃腔胀大向上推挤肝脏,门静脉系统回流增加管径增粗。
故同一肝脏不同状态的测值可有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肥胖者腹壁厚者透声差,可用2.5MHz探头;肝硬化肝缩小向右上后移,结肠上移气体较多影响较大;可从右腋中线第5肋间开始向下检查。
3.肝脏超声分叶方法较多,可任选门静脉、肝静脉、8段或其他分叶方法。
4.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辉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要适宜。
一般肝脏深、浅包膜亮度适中,肝实质回声细小均匀,血管纹理清楚,门静脉与肝静脉血流清晰,彩色充盈管腔内无溢出。
5.彩超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
高性能彩超能显示病灶内微小血管(<1mm),中低档彩超难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