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及局限病变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5.01 MB
- 文档页数:22
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一、超声诊断基础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诊断。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性,可无创检测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在肝病诊断中,超声可为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二、肝脏解剖与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解剖结构复杂,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对于超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肝静脉系统清晰可见。
三、肝病超声检查技术1.常规超声:最常用的肝病检查技术,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肝脏功能。
3.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定肝静脉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淤血或梗阻。
4.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5.三维超声:重建肝脏形态,为病变定位及手术提供参考。
四、肝病超声图像分析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主要关注肝脏形态、回声、血流及病灶特征等方面。
异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改变、回声异常、血管结构紊乱等。
不同肝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五、常见肝病的超声诊断1.肝炎:肝脏轻度肿大,回声略增高,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2.肝硬化:肝脏缩小,质地不均,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宽,血流减少。
3.肝癌:肝脏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血流丰富或减少,周围组织浸润。
4.脂肪肝:肝脏肿大,回声增强,血管纹理模糊。
5.淤血肝: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回声正常或增强,门静脉扩张。
6.血吸虫肝病:肝脏实质性结节,呈散在或簇状分布。
7.肝囊肿:肝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回声区,壁薄。
8.血管瘤: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丰富。
9.胆道结石: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
10.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血管管径增粗、扭曲。
六、肝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虽然超声在肝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肝脏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胆囊壁厚:2~3mm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其余未发现异常。
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
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
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
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
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常用正常值识别了正常的肝脏声像和正常值,就能判断出肝病变的诊断方向。
测量肝的大小可以了解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
比如增大出现在肝炎急性期,萎缩出现在重症肝炎,很多慢性肝损害的病人呢,可以出现轻度的肝大或者左叶大,右叶小。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超声下正常的肝脏是什么样子的。
一、正常肝脏声像图1.肝形态:我们从上腹部纵切面扫查,肝脏呈三角形,如图1;横断面或肋缘下切断面可以显示以肝门为中心的类扇形,如图2。
正常的肝脏轮廓光滑、整齐,边缘锐利。
图1图22.肝回声:肝实质呈中等的微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
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微强一些如图3;比胰腺又稍微低一些。
如果肝发生病理性改变时,我们可以看到肝表面的不光滑、小波浪,或者实质回声的不均性改变等等。
图33.血流供应:1) 门静脉沿肝脏长轴走行,是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形成,在靠近第一肝门的地方开始增粗,在肝左叶内呈“工”字形分布。
肝内门静脉管壁回声比较强,壁较厚,可以显示至三级分支。
CDFI检查:门静脉血流一般为红色入肝流向,呈持续性平稳频谱,随呼吸略有波动。
如图4。
图42) 肝静脉:肝静脉管壁回声弱,壁薄,可以显示1~2级分支,显示蓝色出肝血流,汇入下腔静脉。
如图5。
CDFI检查:肝静脉呈三相波型频谱。
如图6。
图5图63) 肝动脉:位于肝门处的肝动脉通常都能显示,穿行于门静脉和胆管之间。
CDFI检查:肝动脉呈高速、高阻动脉频谱。
3. 胆管:胆管是伴行在门静脉左、右支的腹侧。
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平行伴行,管径较细,约为门静脉内径的1/3。
二级以上的肝内胆管通常看不到。
二、肝脏正常测值看完了肝脏的正常超声表现,现在我们开始要记忆肝脏的正常测值了。
肝脏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测量?那怎么判断测值是不是正常呢?正常肝脏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临出现异常的情况通常是肝叶萎缩或者增大。
接下来我们看看临床常用的几个测量值:1.肝右叶最大斜经测量切面:我们在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