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简单机械(含答案)(2011·山东临沂)3.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最合适?【解题思路】当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是省力杠杆;在阻力和阻力臂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所用的动力越小。
所以要剪开较硬的物体,剪刀把手越长,动力臂越长则越省力。
【答案】D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经验,在使用时是省力还是费力,由此也可进行判断。
属于常规题目,考察了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辨析能力,难度中等。
(2011·天津)16、图9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为 N。
【解题思路】O为支点,G为阻力,F为动力,明显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省力杠杆;由杠杆平衡特点,F=1/3G【答案】省力、400【点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难度较小。
(2011·天津)23、(6分)如图13所示,小芳在研究动滑轮时,她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求:1)手的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手的拉力所做的总功。
【解题思路】物体上升所做的功W=Gh=100N·0.3m=30J;手的拉力所做的有总功W=FS=60N·0.6m=36J总【答案】解:从表知:G=100N h=0.3m F=100N S=0.6m=Gh=100N·0.3m=30J1)W有=FS=60N·0.6m=36J2)W总【点评】考查对动滑轮做功过程的理解,分清有用功和总功。
难度较小。
(2011·浙江温州)18.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
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题思路】当摇动手柄横梁上升时,甲、乙、丙三个滑轮不动,为定滑轮,丁滑轮随横梁一起上升,为动滑轮。
2022年物理中考考点真题汇编之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探究1.(2022•玉林)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则杠杆()A.仍然平衡B.右端下降C.左端下降D.匀速转动2.(2022•恩施州)如图所示,是小强参加劳动实践挑水时的场景。
若扁担重10N,每只桶总重均为200N,当扁担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时,扁担受到肩的支持力约为()A.210N B.410N C.200N D.400N3.(2022•包头)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
在A点悬挂物体,在B点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为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的大小为物重的2倍B.物重增加5N,F的大小也增加5NC.物体悬挂点右移,拉力F会增大D.将F改为沿图中虚线方向,拉力F会减小4.(2022•乐山)周末,爸爸领着小梅玩跷跷板,当两人双脚离地后最有可能让跷跷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5.(2022•绍兴)小敏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后出现杠杆右端下降的现象。
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左移动B.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右移动C.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左移动D.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右移动6.(多选)(2022•湘潭)如图所示,一均匀杠杆可以绕中点O自由转动,杠杆上垂直粘有A、B两根粗细相同的蜡烛且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两蜡烛所处位置到O点的水平距离L AO=2L BO,现同时点燃蜡烛,经时间t,它们减少了相等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前A、B蜡烛重力之比为1:2B.经时间t,杠杆右端下沉C.经时间t,杠杆左端下沉D.经时间t,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7.(2022•丽水)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量程偏小。
下列操作能使杆秤量程变大的是()A.将a点向左移B.将b点向右移C.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D.将a、b点都向左移等长距离8.(2022•六盘水)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捣米的舂如图所示,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捣米的舂”,是古人巧妙应用杠杆的智慧结晶。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湖北模拟)(1)如图1甲,把杠杆放在支架上并置于水平桌面,静止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图1(2)如图乙,在已经调节好的杠杆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离支点4格的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3)如图丙,在杠杆左边离支点4格的C处,用弹簧测力计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也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每个钩码重0.5N)。
2.(2021·广东模拟)如图2所示,小梦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小梦观察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两端同时去掉一个钩码,杠杆(选填“仍然平衡”“沿顺时针旋转”或“沿逆时针旋转”)。
(3)如图乙所示,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3甲所示的位置,(1)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填“左”或“右”)移动。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如图所示,直杆OA的下端挂一重物G且可绕O点转动。
现用一个始终与直杆垂直的力F将直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不计杆的重力,则拉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不变C.一直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由于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力F所对应的力臂始终不变,大小为力F的作用点到O点的距离,设为l1,在逐渐提升的过程中,重力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则对应力臂逐渐变大,设为l2,由于缓慢转动,视为受力平衡,则由杠杆平衡公式可得Fl1=Gl2由于等式右端重力G不变,l2逐渐变大,则乘积逐渐变大,等式左端l1不变,则可得F逐渐变大,故选C。
2.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 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BO=2AO,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50N,重物上升速度为 0.02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方式F1由 150N 逐渐变大B.乙方式F2的功率为 3WC.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D.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8.9%【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1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 1221L OB L OA == 所以,动力F 1 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 错误;BC .由于在甲图中, OB =2OA ,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111400N 200N 22F G ==⨯= 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 =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211500N+50N 150N 22F G G=+=⨯=动, 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v 绳 =0.02m/s×3=0.06m/s , 故乙方式F 2 的功率是:P=F 2 v 绳 =150N×0.06m/s=9W ,故BC 错误;D .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0N 100%=100%=100%88.9%400N 50NW Gh W Gh G h η=⨯⨯⨯≈++有用总轮 故D 正确.3.要使图中的杠杆平衡,分别用F A 、F B 、F C 的拉力,这三个力的关系应是A .F A >FB >F CB .F A <F B <FC C .F A >F C >F BD .F A =F B =F C【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分别从支点向三条作用线做垂线,作出三个力的力臂,如图;从图可知,三个方向施力,F B 的力臂L OB 最长,其次是L OC 、L OA ,而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所以三个方向施力大小:F A >F C >F B .故选C .4.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 点转动,力F 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在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到位置B 的过程中,力F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判断杠杆的五要素中,有哪些要素发生了变化,然后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能使杠杆OA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为()A.AB B.AC C.AD D.AE【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由此分析解答.【详解】由图知,O为支点,动力作用在A点,连接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应向上,所以最小力方向为AB.故选A.【点睛】在通常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就是最长力臂.2.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 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BO=2AO,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50N,重物上升速度为 0.02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方式F1由 150N 逐渐变大B.乙方式F2的功率为 3WC.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D.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8.9%【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1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1 22 1L OB L OA==所以,动力F1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错误;BC.由于在甲图中,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111400N200N22F G==⨯=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211500N+50N150N22F G G=+=⨯=动,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v绳 =0.02m/s×3=0.06m/s,故乙方式F2的功率是:P=F2v绳 =150N×0.06m/s=9W,故BC错误;D.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0N100%=100%=100%88.9%400N50NW GhW Gh G hη=⨯⨯⨯≈++有用总轮故D正确.3.如图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处挂4牛的物体,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A.可能为0.5牛B.一定为2牛C.一定为3牛D.可能是4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杠杆每小格的长度为L,若在B点用垂直OB竖直向下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所用的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可得min42F LG L⋅=⋅则有min24N22N44G LFL⋅⨯===若在B点斜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可知2211F l F l = 则此时杠杆左边的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动力臂减小,故动力将增大,故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 点施加的力2N F ≥故选D 。
初三物理杠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B.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C.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D. 以上说法都正确2. 杠杆平衡条件是()A.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B.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C. 动力×阻力臂=阻力×动力臂D.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3. 杠杆的分类是根据()A. 杠杆的形状B. 杠杆的材料C. 杠杆的用途D. 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4. 一个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那么这个杠杆是()A. 省力杠杆B. 费力杠杆C. 等臂杠杆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和______。
2.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杠杆,它能够______。
3.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杠杆,它能够______。
4.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杠杆,它能够______。
三、解答题1. 一个杠杆的动力臂是3米,阻力臂是1米,动力是200牛顿,求阻力的大小。
2. 一个工人使用一个杠杆,动力臂是2米,阻力臂是1米,阻力是300牛顿,求动力的大小。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A二、填空题1. 动力臂2. 省力,省力3. 费力,费力4. 等臂,不省力也不费力三、解答题1. 阻力=动力×动力臂/阻力臂=200N×3m/1m=600牛顿2. 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300N×1m/2m=150牛顿。
学习资料专题06 杠杆的作图题抓住考点学1.与杠杆有关的几个概念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3)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4)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1L1=F2L23。
能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力臂学习杠杆的关键点是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组成杠杆的示意图如下。
(1)支点用字母O 表示,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同一根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可能不同,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区分支点。
(2)画动力(用字母 F1表示)或阻力(用字母 F2表示)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其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有同学认为同一根杠杆上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相同,有同学认为一定不同,这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认识是:动力和阻力能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
即一个力能使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另一个力一定是能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3)动力臂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用字母l2表示。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借用几何用语,力臂不是点到点的距离,而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4)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即找支点O;画力的作用线(虚线);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标力臂(大括号).根据考点考【例题1】(2019吉林)请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首先通过支点O做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然后画上垂足,标上名称L1 .【例题2】(2020辽宁阜新)如图所示,用刀切食物,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1)画出刀受到的阻力F2的示意图;(2)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及其动力臂l1.【答案】【解析】(1)刀受到的阻力垂直于接触面向上.(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O与A点的连线,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OA的作用力为最小动力F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AB,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C.若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平衡时B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D.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二.填空题(共6小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标有均匀刻度.实验前发现右端偏高,应向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上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者“不确定”).7.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1)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a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2)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写出一条即可)(4)甲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实验前杠杆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格.10.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甲中的B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A位置挂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乙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某同学用图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当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则可以在左侧距O点第8格上挂个相同的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或者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是N(不计杠杠自重);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共14小题)12.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每个钩码重O.5N.当调节杠杆在水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位置平衙,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只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横,测得的拉力为 N;若将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改为在C点斜向左上方拉杠杆,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选填“变大”、“小变”或“变小”).13.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类探究实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1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调节(选填“左”或“右”;(2)图2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个同样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沦?(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4)探究“动滑轮的待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选填“A“或“B”).1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端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左侧A点,为使OB成为力臂,应在B点沿着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若每个钩码重为0.5N,将A点的钩码全部移到B点,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所加最小力为 N.1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3)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节.(2)如图甲,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钩码个.(3)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C出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1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旋(选填“左“或“右”).(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d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1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的距离L2.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1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如图3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拓展应用】如图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点.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20.小刚和小明等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小刚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此力大小至少为 N.(3)若推去力F1,改在杠杆右端B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F2(如图乙所示),仍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21.如图是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细线,数量足够且每个重力均为1N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较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N;若弹簧测力计仍在C点,改变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如图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N.22.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 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点,且拉力的方向是 .2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杠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如图3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拓展应用】如图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2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AB,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即可.解答:解:水桶重和位置不变,即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力臂不断增大,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说明力越来越小,故此实验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故选C.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首个重要环节,也是物理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2.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简单机械.分析:(1)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答:解: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拉,若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这样做实验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故选:C.点评:合理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拉力倾斜时力臂会变小,这也是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解答:解: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C.若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平衡时B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D.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2)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知道动力臂、阻力臂、阻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3)两力臂不变,阻力减小,动力也会减小.(4)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增大.解答:解:A、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从杠杆所标刻度直接读出各力的力臂,A正确.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8L=2N×4L,解得:F1=1N,B正确;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钩码受到浮力的作用,对杠杆的力减小,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C正确;D、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B,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D,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变大,D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杠杆平衡问题,杠杆平衡条件是最基本的规律,用杠杆平衡条件去解决问题,一定要掌握.二.填空题(共6小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标有均匀刻度.实验前发现右端偏高,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上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 2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变大(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者“不确定”).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右侧第3格上挂几个钩码;(3)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实验前杠杆右侧高,左侧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3G×2L=2G×3L,所以,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2个钩码.(3)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逐渐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增大.故答案为:右;2;变大.点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如果杠杆不在平衡位置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变小.7.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中考物理试题—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巴中大佛寺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
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啊一根 (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2.如图,一直杆可绕0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
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3.如图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固定定滑轮,
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
现使线套从A端逐渐向右移动至B端,
但始终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棒和悬线足够长)()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4. 有一不等臂天平,当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内时,右盘放质量为m1的砝码,天平平衡;若将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时,左盘放质量为m2的砝码,天平平衡,则被称物体的质量为()
5.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
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
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端将下沉。
7.如图,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的动力,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2的方向以及F1的力臂L1.8.如图,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9.如图,O为支点,动力F作用在杠杆上,画出使杠杆平衡并且F最小时F的方向及对应的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