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形之正负图形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9
第二眼的深意——《图形创意之正负形》教案沈 韵(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摘 要:本课为湘美版8年级上册第6课公益招贴设计的拓展性学习内容。
图形创意的方法很多,因为在小学有接触到正负形的设计,所以在这一课时进行拓展,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公益招贴设计中去。
关键词:正负形 图底反转 边线共用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掌握正负形的特点,拓展直观的想象空间。
2.练习多远的思维方式,体验设计艺术之美。
3.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察生活,发现美。
教学重点:外形的简洁表现、共用线的巧妙处理。
教学难点:正负空间的利用二、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欣赏:上节课图形创意之同构优秀作业2.新授:(1)课题导入:视觉游戏《神奇的一棵树》第一眼看到的是树,第二眼看到的是人脸,你能看出几张脸呢?(2)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正负形,在交流过程中得出正负形的定义:关注黑色还是白色?(图底反转)实空间与虚空间(第三只眼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3)了解中外最早的两个图:《太极图》和《鲁宾之杯》图1 图2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
(图1)鲁宾(Rubin)著名的《鲁宾之杯》向我们呈现了视觉中图与底的有趣现象,人们在画面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完全要看他注视的角度是在图形上还是在背景上,或是看整体还是看局部。
(图2)(4)正负形的特征和应用:当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图底(地)反转,图形的边线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明确含义,我们称为边线共用。
在这里,正负图形各不相让,正是由于这种抗衡与矛盾的显示,使图形得到了艺术化同形的特俗魅力,并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快感。
正负形如今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等诸多领域。
(5)一组正负形海报作品欣赏(6)创意大比拼(分组)黑板画教师提供一个蝴蝶图案,请各组代表到黑板上进行边线创意比赛。
《图形创意---正负图形的训练》教案肖桃梅课题内容:图形创意---正负图形的训练执教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创作以人与人、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使之统一在一个平面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要用“第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养成从独特角度看问题的学习习惯,即要善于打破习惯,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教学教具:范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卢宾【鲁宾】之杯,让学生观察,发表看法。
师:在此画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师总结:当你注视杯子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当你注视两个头影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鲁宾之杯》向我们呈现了视觉中图与底的有趣现象,作品中图形间的彼此黑白介入,又都表达了各自的含义,也是“一语双关”的体现。
人们看到的究竟是人或者是杯子,完全取决于观者的注意力是黑形还是白形,当注意力是黑形时,视觉就将其识别为水杯,反之为人脸的侧影。
正负形的含义: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反转图形.形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就是一种正负形。
正负形如今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等诸多领域。
平面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这就是平面正负形的魅力。
二、进一步认识正负形(图与底)1.出示范画---2.学生讨论小结:形体和空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不可分的。
一定的形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体积深度便具有了空间的含义。
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也是一样的,空间与形体的基本形是通过一定的物形得以界定和显现。
我们将形体本身称为正形,也称为图;将其周围的“空白”(纯粹的空间)称为负形,也称为底。
一般的意义上,正形是积极向前的,而负形则是消极后退的。
在创作中,初学者往往把精力花在正形的刻画上,而忽略了负形。
我们常说“一语双关”,语言是这样,视觉化的图形语言同样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