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正负图形+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43
13、正负图形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正负图形,使学生视觉上得到一次震撼,并了解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的含义。
2、了解正形负形的概念。
3、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空间、明暗、形色等识对正负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4、通过本课训练能利用正形和负形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有趣的图片,拓展自己的直观想象空间。
二、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接触,感受正负图形,并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通过游戏引导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正形和负形组合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设计图形。
三、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正负形训练游戏使学生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这类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
四、教学过程㈠激趣导入(考眼力)1、出示图片,你从这些图片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是黑色骑马人一排,由左向右,而在空隙的背景里,却又有白色骑马人一排,从右向左,黑与白相反相成,构成了统一的画面。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世界——《正负图形》㈡了解正负形的概念1、分析鲁宾杯(图1)(图2)(图3)师:你看到了什么?生:黑色杯子和两张白色的脸。
师:这就是有名的鲁宾杯。
教师将杯子移出学生视线之外,只留白底,师:现在你看见什么了?(白底,黑色杯子移走,两张白色的人脸也不见了。
)师:这是什么原因?(白色的脸和杯子有关,)将杯子再次移回到图中,学生开始仔细观察杯子,发现杯子上有人脸。
师:这个就是典型的正负形的组合,并阐述概念。
在一个图形中,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
在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鲁宾杯中的杯子和人脸是怎么共生的呢?这是一条非常关键的线,它具有双关的意义。
既是正形的边缘线,也是负形的边缘线。
如果一个图形的轮廓线具有了这样的双关性,这个图形就一定是正负图形2、考眼力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形与负形,下面看看这些图,谁是正形?谁是负形?边缘线在哪?(欣赏正负图形作品。
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学习目标:图形的形态和特征构形和组织图形创意的程序色彩的应用项目分析11.1、图形的形态和特征1 、共生图形(1)图形形态:共生图形的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正形与负形的形态;另一种是形与形的相互借用的形态。
前者是由轮廓线的共用而在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共生图形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矛盾显现,创造的一个特殊的物形机体,属于“一语双关”的图形。
(2)图形特征:有共用线或以共用线形成的形。
两种共生形态分别形成的正负形和多形共用的关系都是完整而且独立成形的,相互依存,同等重要。
正负形的关系实际上是“图”与“地”的关系。
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以上对象的图形。
多形共用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的借用关系。
(3)构形手段:构形手段一: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其同时是物形乙的轮廓线,甲乙形互借互生,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显著特征——共用线。
构形手段二:作物形甲的轮廓线,使物形甲的部分形象也同时构成物形乙甚至物形丙的部分形象,形成巧妙的整体结合,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另一显著特征——共用形。
(4)创意特性的表达:表达的关键取决设计师本人对“形”的感觉敏锐度。
要在瞬间即能看出这一个正形的负形,并能就负形的变化和正形与它的组合判断出端倪;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形”的共用关系,并用这种关系使原形象转变为新的形象。
2、换置图形(1)图形形态:换置图形的形态中保持着原有图形的基本特征,用其它类似的形状去替换原物形中的某一部分,虽然物形中的结构关系不改变,但经过组合后的图形面貌却因形的替换带来了“义”的升华而焕然一新。
(2)图形特征:换置图形和被换置形所产生的作用,导致了逻辑上“张冠李戴”的荒谬,同时,替代物的荒诞和异接改变了图形本身的形态,从而产生“义”的转换,但视觉效果却并未失去意义。
(3)构形手段:在创意时,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更换在另一个物体某一部位上,或将一个物体的整体移植在另一个物体的某个部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