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照镜子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494.50 KB
- 文档页数:12
大班绘本小熊照镜子教案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意图:教材通过照镜子这一日常活动,引入学生对平面镜的研究,达到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的反射规律。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以及对物质世界中光的传播这种能量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本课进行如下四大环节设计:了解“像”及“平面镜”概念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拓展探究曲面镜特点这样的设计是想学生在学习内容的科学探究水平上能够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力求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也能达到自控。
二教学目标知识:1.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的反射规律。
2.会观察、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三教学准备平面镜、手电筒、小勺、小件玩具、彩笔、实验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了解“像”及“平面镜”概念师:同学们,如果你把玩具放在镜子前,那么你在镜子里能看到什么呢?师:镜子里出现的是物体的像。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师: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人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师:让玩具也照照镜子好吗?同学们可以把玩具放在纸的几个点上,注意观察镜子里玩具的像有什么特点。
当然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师:我们用一面镜子照物体的时候只有一个像,如果用两面镜子照物体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像。
那么能不能用两面镜子照出三个像、四个像、五个像甚至是更多的像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觉得镜子有意思吗?师:现在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游戏“灯光打靶”好吗?师:如果靶在其他的位置上时,你应该在哪射击呢?师:看来这个游戏有些容易,我们再来一个难一点的怎么样?拓展探究曲面镜特点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没见过表面不是平的镜子呢?师:如果我们用这样的镜子来照一照,会是什么样的呢?师:回去后可以接着观察和研究它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件《照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奇妙的世界》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照镜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探索光的反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镜子是由光滑的表面反射光线的。
2.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描述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知道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的样子是相同的。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描述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并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镜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让幼儿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拿出一面平面镜,让一名幼儿站在镜子前,观察镜中的自己。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镜中的自己与实际的样子是相同的。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面小镜子,让幼儿观察镜中的自己,并与同伴分享。
(2)教师出示玩具,让幼儿用镜子观察玩具的不同角度,并在画纸上画出所看到的图像。
(2)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除了镜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2. 镜子的反射原理:光线照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出物体的样子3. 镜子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照镜子、反光镜、潜望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家人,画出他们的样子。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镜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镜子,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课件《照镜子》一、教学内容《照镜子》为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镜子与我》。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镜成像原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以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认识到镜子中的自己是与现实中的自己左右对称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镜子应用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掌握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到镜子的成像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人一个平面镜、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找不同”的游戏,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的异同,引发幼儿对镜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到镜子中的自己是与现实中的自己左右对称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平面镜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说出它们的镜像特点。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镜子,观察并记录镜子的成像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照镜子》2. 内容:平面镜成像原理镜面对称现象镜子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的镜子,与家人分享你发现的镜像现象。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到平面镜成像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应用,如:商店的试衣镜、汽车的观后镜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镜子的作用。
同时,可以开展以“镜子与我”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生动性;3.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观察;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件《照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要求,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光与影”部分的第二节“照镜子”。
详细内容涉及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简单的镜子游戏,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镜子中的影像,理解光的反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知道镜子中的影像与现实物体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镜子中的影像与现实物体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玩具、手电筒、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张平面镜、玩具、手电筒、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引导幼儿发现镜子中的影像与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镜子中的影像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镜子游戏,让幼儿将玩具放在平面镜前,观察玩具在镜子中的影像,并尝试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照镜子》2. 板书内容: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中的影像与现实物体关系镜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镜子,找出镜子中的自己,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尝试用自己的玩具进行镜子游戏,观察并记录玩具在镜子中的影像。
2. 答案:镜子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左右颠倒。
玩具在镜子中的影像与现实中的玩具大小相等,左右颠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镜子游戏,共同探索镜子中的奥秘。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设置“镜子角”,让幼儿随时观察和探索镜子中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明确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件《照镜子》一、教学内容《照镜子》一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探索镜子的特性,了解镜子是如何反射出我们的样子,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镜子中自己的样子,并能够描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卡片、玩具等。
2. 学具:每人一面小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礼物,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打开,里面是一面小镜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平面镜和卡片,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同时,让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引导幼儿发现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的样子是左右颠倒的。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物品,如玩具、卡片等,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这些物品在镜子中的样子,并描述出来。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讨论镜子中的自己有什么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1. 《照镜子》2. 内容:镜子中的自己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镜子中,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2)镜子是如何成像的?(3)镜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答案:(1)镜子中的样子是左右颠倒的。
(2)镜子通过反射光线成像。
(3)镜子可用于整理仪容、装饰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镜子现象,如水面、光滑的物体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小熊的歇后语1. 小熊打哈欠——有苦难言- 意思:小熊打哈欠可能是因为疲倦或者身体不舒服等原因,但它又无法像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是有苦难言。
- 出处:民间根据对熊的观察和想象创作。
- 造句:他被冤枉了,可是又不能说出真相,就像小熊打哈欠——有苦难言。
- 小片段:小王在公司里,老板发现一份重要文件不见了,看到小王之前在整理文件柜,就认为是他弄丢的。
小王其实知道是另一个同事拿走了,但那个同事拜托他不要说出去。
小王就像小熊打哈欠——有苦难言。
老板数落他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听着。
同事小李说:“你怎么不解释呢?”小王无奈地说:“我答应人家了,现在只能忍着,就像那小熊打哈欠,心里的苦说不出啊。
”最后,文件找到了,原来是老板自己记错了放的地方。
2. 小熊坐滑梯——一路到底- 意思:小熊体型较重,坐滑梯时会比较顺利地一滑到底,形容事情发展很顺利,没有阻碍。
- 出处:源自人们对小熊玩耍情景的想象。
- 造句:这个项目进展得就像小熊坐滑梯——一路到底,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
- 小片段:小赵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
他们计划开一家咖啡店。
从找店面,到装修,再到招聘员工,一切都非常顺利。
小赵兴奋地说:“咱这创业过程就跟小熊坐滑梯似的——一路到底啊。
”朋友小孙笑着说:“还真是,没碰到那些别人说的什么资金短缺,手续难办的问题。
”小赵接着说:“希望一直这样顺利下去,就像小熊滑滑梯,一直滑到成功的终点。
”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3. 小熊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意思:小熊本身长得比较憨态可掬,从镜子里看自己可能会显得很滑稽,就像人做了事情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 出处:人们对熊的外貌和镜子反射效果的联想创作。
- 造句:他在这件事情上两头帮忙,结果却落得小熊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小片段:老张的两个邻居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
老张想当和事佬,在这边劝甲说乙的好话,在那边又劝乙说甲的好话。
结果,甲觉得老张向着乙,乙觉得老张向着甲。
老张无奈地说:“我这可真是小熊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语言小熊照镜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在教师帮助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平面镜、哈哈镜等各类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猜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2、探索与发现。
为幼儿提供平面镜、三棱镜、哈哈镜、U形镜等,让幼儿自由的照镜子,观察各种有趣的现象,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
3、讨论:你是怎样照镜的?你发现了什么?镜子使用什么做成的?你还见过什么镜子?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既简单的发展史。
4、小游戏。
(1)不转身可以看见你。
用镜自照身后,说出身后站的人或物品。
(2)镜子反光照到你。
引导幼儿在阳光下,让镜子的反光照到自己选定的伙伴身上。
(提醒幼儿不要让光反射到别人的眼睛里。
)(3)两面镜子看小鱼。
你从镜子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摆放从镜子里看到的小鱼多?活动延伸:1、课后延伸:除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雨后有积水的地面等等)2、让幼画自画像。
活动反思: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
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小班小熊照镜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2.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小熊面具(数量根据班级人数)2.镜子(每人一面)3.音乐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需要照镜子。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分发小熊面具,并让幼儿戴上。
2.给每个幼儿发放一面镜子。
3.让幼儿自由观察镜子中的自己,观察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步骤三:探究(15分钟)1.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镜子中的自己。
2.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面部特征,并指导幼儿用手指或面具去触摸、指示这些部位。
3.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手、脚、头、脸等身体部位,并指导幼儿用手指或面具去触摸、指示这些部位。
4.鼓励幼儿互相观察和指认同伴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的事情。
2.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包括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四、课后延伸:1.让幼儿带着小熊面具,自己照镜子,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2.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这个游戏,加强幼儿的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3.在下一次的家长会上,让幼儿向家长展示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进行亲子互动。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照镜子的活动,让幼儿观察和认识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
下一步可以结合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画出自己的面貌特征和身体部位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