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70 MB
- 文档页数:17
幼儿园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照镜子》教案名称:《照镜子》适合班级:幼儿园中班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照镜子的作用和好处。
2. 培养幼儿对自己外貌特征的认知。
3.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照镜子2. 幼儿相关的图片或儿歌3. 打卡卡片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手持照镜子,引导幼儿注意到镜子并展示反射的效果。
通过询问问题,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如:-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有没有照过镜子?- 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探究照镜子的作用(10分钟)让幼儿两两合作,每组给一面镜子。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以下探究:- 伸出舌头,看看舌头的样子。
- 张大嘴巴,看看牙齿。
- 按压鼻子,看看鼻孔。
- 看看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 看看自己的头发和脸。
3. 根据图片讨论相貌特点(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幼儿的相貌特点图片,如大眼睛、小鼻子、长头发等,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特点。
教师可帮助幼儿提问:- 你看到什么?- 他/她的眼睛/鼻子/嘴巴是什么样的?- 你和他/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 听儿歌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与相貌特征相关的儿歌,如《我是一条小青龙》、《小手舞蹈》等,让幼儿通过歌曲学唱,并进行相应的动作。
5. 教师点评及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一天中的活动内容,点评幼儿的表现,并总结照镜子的好处,如:- 照镜子可以认识自己的样子,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 照镜子可以让自己更漂亮,更整洁。
教学延伸:1. 绘画:通过绘画自画像,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自己相貌特征的观察力。
2.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化妆台,幼儿可以扮演美容师和客户,借助镜子、化妆品模拟化妆过程,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打卡签到:制作打卡卡片,每天在照镜子前让幼儿拿着卡片标记自己的到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照镜子”,通过让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了解照镜子的作用和好处,并通过图片、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照镜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身体的基本结构,如头、躯干、四肢等;–认识镜子的作用和用途。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能够正确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
3.情感目标–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镜子(每位学生需要一面小镜子);–人体模型或图片。
2.教学环境–教室要保持安静整洁,确保每位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观察和讨论。
3.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语言表达;–充分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表达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并询问镜子能反射什么等问题,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
二、正片(25分钟)1.分发小镜子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看向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并尝试描述自己的外貌。
2.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观察和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我比对,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
三、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使用镜子观察和描述自己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过程,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描述外貌特征等;2.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特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2.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使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表达;2.是否能够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3.下节课如何延续和拓展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结构。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照镜子》科目:科学年级:中班课题:照镜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观察自己的形象,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和形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镜子、玩具等。
2.教材:《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班(下册)》第11课《照镜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大家)(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名字、年龄、兴趣爱好等。
(2)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鼓励学生表达并描述自己的特征。
2.展示(引发兴趣)(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张卡片上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了自己?你们有没有发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画?(2)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现镜子中的形象和自己的形象是一样的。
3.探究(了解镜子的作用和原理)(1)教师向学生解释镜子的作用和原理,例如镜子能够反射光线,所以能够看到自己的形象。
(2)教师让学生手持镜子,观察不同方向的物体在镜子中的形象,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镜子中的形象是左右相反的。
(3)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镜子中的形象,并与实际物体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镜子中的形象是颠倒的。
4.实践(观察自己的形象)(1)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自己的面部、头部和身体等部位在镜子中的形象,并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细节,例如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并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特征构成了自己的形象。
5.巩固(游戏互动)(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面小镜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镜子观察自己和其他组员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发现。
(2)教师出示一些玩具或图纸上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这些形象,用镜子观察自己的模仿效果。
6.总结(认识自己)(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镜子中观察到的形象,让学生总结和表达自己的特征和形象。
(2)教师鼓励学生自信地认识和展示自己,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