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7.28 KB
- 文档页数:4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区分血液的各种成分。
能力目标: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学习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学习难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血液由和组成。
人体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下层是深红色的红细胞,在两层的交界处,有一层白色物质,这是和。
2.血浆中有、、、等物质,还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和。
3.血细胞包括、和。
4. 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它呈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富含。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的。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6.如果一个人的化验报告单上红细胞计数和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会出现现象,会患。
7.白细胞有,比红细胞大,但。
当侵入人体内部时,白细胞能穿过,集中到入侵部位,将病菌。
当人体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大于正常值8.血小板是最的血细胞,没有,形状。
它的作用是和。
二、课堂助学1、情景引入:我们每个人通过消化吸收获得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得到的氧气要迅速地运往全身各处的每一个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要及时运走,必须通过遍布全身的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才能完成。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血液的组成成分(1)认真阅读P51资料分析相关内容,了解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血液的组成成分?(2)思考P51三个讨论题,能描述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学习任务二: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参照图4-31 “ 血浆成分示意图”自学血浆的有关内容,了解血浆的成分和作用。
学习任务三: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阅读教材P52-54有关血细胞的内容。
(1)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红细胞的功能是通过什么完成的?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患什么病?(3)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如果血小板在血管内凝集则可能患什么病?学习任务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参照教材中的方法步骤,预习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不易观察到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中间呈白色?尝试应用:(1)血常规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分别是缩写。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授课目的】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经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试一试鉴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解析血液老例指标,提高思想能力,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仅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感神态度价值目标:1.经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研究生命的神奇,拥有脚扎实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1.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授课3.收集整理数份血液老例化验单,供学生解析。
【课时分配】一课时【授课方法】实验法、观察、谈论与解说相结合【授课过程】复习提问: 1、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定经过(消化系统)渐渐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取。
1、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解说新课: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取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野外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 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 ,请同学们思虑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液血细胞示血浆成分表示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保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中学导学案教师复时间:年月日星期:授课人:备栏或学科:年级:组名:姓名:学生笔记栏课题:授课类型: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学习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习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部分:一、基础知识梳理1 血液成分:结构:两面凹的。
成熟的.血红蛋白:红色,含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红细胞易与氧分离。
RBC贫血:少或的含量少。
应吃含和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血液胞白细胞结构:有,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WBC血小板结构:较小,无,形状.PLT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血浆:成分:水占,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功能:运载 ______ ,运输 _______和 ________。
跟踪练习 :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1]是,呈色。
图中[2]的为,呈色。
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呈色,其主要功能是。
( 2)B 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5]是,图中的[4]是,其颜色为。
(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
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以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中。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为 [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不易找到后者,因为。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原因是。
课堂学习部分:二、重难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探究探究 1 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 掌握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防御和调节体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防御疾病;调节体温。
三、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观察血液涂片: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第二章:血液的类型和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掌握各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内容1. 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
2. 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3. 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血型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1. 血型的遗传规律。
2.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2. 讲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分析血型的相互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讲解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及预防措施。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型的遗传规律图。
第三章:血液的产生和调节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髓的分布和功能。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观察血液的成分。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描述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预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本P50—P54,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完成下面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检查、记忆!【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展现自我)1血液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血细胞又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90% 以上的是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运输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不加抗凝剂的新鲜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__________。
4.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它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
当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症状。
5.白细胞能作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吞噬病菌,当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里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
6.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具有和的作用。
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实验探究(一):(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1.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试验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什么?3.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4.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它属于哪种组织?5.如果实验中不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结果会怎样?实验探究(二)(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识别三种血细胞和血浆,图中序号各指什么。
2.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3.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分析身体出现的一些现象和原因。
3.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学】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图和分析资料,我知道了:血液是由 _______和 ______组成,在两层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这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2.血浆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血细胞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血液分层后, ________在下层,呈红色,_______和 ____________在两层的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4.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
红细胞呈 ________。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富含 _________。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 _________。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和红细胞相比,白细胞有这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最小的血细胞是 ______________,它没有_______________,形状 ____________。
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互学】1.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2.你知道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吗?我们通常用何方法补充这些丢失的成分?3.如果一个人体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4.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
2021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48e2ab8b-6ea1-11ec-b02c-7cb59b590d7d2021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流动组织血液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讲解血常规检查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和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小组实验和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血液干细胞及其研究过程,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成分及其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难点突破:课前,学生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检查表,研究一些异常的血细胞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血细胞的功能来解决他们的疑问,将枯燥的血细胞功能融入生活中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及内容介绍: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
这些系统是唯一需要营养或氧气的系统吗?那么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输送到全身的呢?学生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检查表,研究一些异常的血细胞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血细胞功能来解决他们的疑问,并将枯燥的血细胞功能融入生活。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全身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
1、创造问题情境,介绍新课程,列举例子:1。
血库未能及时送血,产妇失血过多死亡(新闻)。
当我们生病时,医生经常让学生看血流,并让患者先进行血液测试。
(书的情况,意识到它的功能——插图)问问题:运输材料。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学生死亡并震惊他们的心脏。
死去的学生们感觉到了。
(2)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为什么要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
你需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吗?学生们回忆起他们以前的知识,并指出血液是(3)为什么通过检测一种结缔组织中的血液,它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环的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在体内运输物质。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阅读教材50——541页文字资料,思考: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2、血液的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3、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具有什么功能?
4、红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功能?
5、白细胞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
6、血小板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
7、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二、随堂检测
1.冬季烤火取暖,尤其要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会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使人体出现缺氧、昏迷、甚至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部的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一氧化碳经肺进入血液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若血红蛋白过少,人体会出现贫血症状
D.进入血液后的一氧化碳会沿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不正确是()
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
B.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C.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3.长期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健康人,到西藏高原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明显增多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D.淋巴细胞。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血液是的构成成分
2.构成血液的各样成分的功能
二、预习重点
1.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2.构成血液的各样成分分别拥有什么功能?
三、预习检测
1.下边对于血液各样成分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B.红细胞能运输氧
C.白细胞有细胞核
D.血小板能吞噬细菌
2.贫血患者经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缺少、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主要原由是()
A.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B.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C.血液中动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D.血液中静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3.皮肤稍微擦伤后会流血,但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
板 D. 白细
胞探究案
一、合作研究
探究一:
阅读资料剖析,剖析血液分层现象?研
究二:
血浆的功能,血细胞各成分的功能?
二、随堂检测
1.血惯例检查时,哪项指标高升能够作为人体内有炎症的依照(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2.王阿姨是贫血患者.她应多增补的养分是( )
A.蛋白质和铁
B.蛋白质和钙
C.脂肪和铁
D.脂肪和钙
3.人体血液的构成是()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红细胞和白细胞
D.红细胞和血小板
参照答案预习检测
1.D
2.A
3.C
随堂检测
1.C
2.A
3.B。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的类型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液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2. 血液类型的判断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PPT、显微镜等教学资源;2. 血液样本、输血设备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引出血液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介绍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和功能,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血液各成分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加深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第二章:血液的功能【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体温、免疫和凝血等方面。
重点介绍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观察血液样本,了解血细胞在运输功能中的作用,探讨血液如何调节体温和免疫。
第三章:血液的类型【新课导入】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介绍不同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章:输血原则【新课导入】讲解输血的原则,包括同型输血和交叉配血。
强调输血时血型选择的的重要性,预防输血反应。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模拟输血实验,掌握输血原则和操作技巧,提高输血安全意识。
第五章:血液的临床应用【新课导入】讲解血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输血、血浆置换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血液临床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了解血液治疗的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组成、功能、类型和临床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血液循环系统概述【新课导入】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导学案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D.氧、尿素、磷脂2.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3.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4.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A.加速血液凝固 B.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C.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防止血液凝固5.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管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A.都是血浆 B.都不是血浆 C.甲是血浆 D.乙是血浆6.如右图所示,(1)A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是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是:试管中的血液出现了现象。
图中的[1]是,呈色;图中的[2]为,呈色;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呈色,其主要功能是。
(2)B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5]是,图中的[4]是,其颜色为。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
其成分包括、、、、等;7.人的血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属于。
8.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血液涂片,认识血液的组成;(2)运用模型或图像,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途径;(3)血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血液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2. 利用模型、图像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奇妙功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血液涂片、显微镜、模型或图像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3.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血液涂片引导学生观察血液的组成;(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分析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1)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实践活动:(1)利用模型或图像,模拟血液循环;(2)让学生分析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绘制血液循环图;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模拟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操作和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血液疾病及其防治知识;2. 组织学生参观血液制品工厂,了解血液制品的制作过程;3. 开展爱心献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献血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课目标( 一 ) 知识与能力1.联合生活经验和察看分析,描绘血液成分2.使用显微镜察看人血永远涂片,试试辨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解读血惯例化验单,认识各样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育学生学致使用的能力4.分组实验及议论,在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 ) 感情态度价值观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度,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关爱别人教课重难点要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生活中相关血液问题的能力难点打破:学生课前搜寻自己或家人的血惯例化验单,研究自己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样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追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乏味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前言:我们经过消化系让学生课前搜寻自己或家人的血惯例化验单,研究统获取营养,经过呼吸系统学生思虑回答:浑身都自己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样获取氧气,是否是只有这些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物质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呢?那是由血液来运输的。
能自己追求血细胞的功能来么这些营养与氧气是如何送解惑,使乏味的血细胞功能往浑身的?溶入生活中去学习一、创建问题情形,引入新课列失案例:1.血库未能实时送血,产妇失血过多死亡 ( 新闻 )学生看到血液流动的2.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医生常状况,意识到它的功能——常叫病人先去验血。
( 书籍的运输物质。
插图 ) 提出问题:学生心灵遇到震惊。
(1)为何失血过多会致使死学生感同身受。
亡?踊跃思虑,试试回答。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学生回想旧知,指出血液是么要实时输血而不是输液?一种结缔组织,它在体内循(3)为何经过化验血液在一环流动,运输物质。
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引入新课:血液教师设疑:血液属于动物体的哪一构造层次?是哪一种组织?为何说它是流动的组织?二、授新课( 一 ) 血液的成分察看:已经分层的血液问题: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何会出现分层现象?分红了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大概比率?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能列表总结血液的成分吗?(二)血浆血浆成分指导学生察看,让学生依据血浆成分,推测血浆的功能。
441流动的组织一血液【学习目标】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和难点:1. 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检测1. 血液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组成的。
放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_现象,其中上半部是淡黄色的____________ 。
2. 血细胞包括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 三种。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 ,个体最大的是___________ ,具有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人体血液中________ 或者___________ 数量过少会引起贫血,____________ 数量过多意味着体内出现炎症,____________ 数量过少时,会引起人血流不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血液的组成1.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总结血液的组成2. 分析血浆成分示意图,血浆中含有哪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3. 分组实验,观察血液涂片并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习任务二】:探究红细胞功能。
1.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2.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及红细胞的功能3.我们平时常说的“煤气中毒”,其实就是指什么中毒?【学习任务三】:探究白细胞的功能。
1•学生归纳白细胞的功能。
2.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介绍什么是发炎?【学习任务四】:探究血小板的功能。
为什么平常小伤口流血了又能止血?血小板的作用什么?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2. 掌握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体温、防御和调节渗透压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三、教学难点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血液样本。
2. 显微镜。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样本,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的组成:介绍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讲解血液的功能:运输、调节体温、防御和调节渗透压等。
4. 实验操作:观察血液样本,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5. 总结与反馈: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七、作业布置1.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思维导图。
第二章:血液的类型与输血原则一、教学目标1. 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类型及其特点。
2. 输血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血液类型的判断和输血原则的应用。
2. 合作讨论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类型和输血原则。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血液类型资料。
2. 输血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类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类型的特点和输血原则。
2. 讲解血液类型:介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3. 讲解输血原则:同型输血、避免血液凝聚等。
4. 案例分析:讨论输血案例,分析输血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5. 总结与反馈:学生汇报合作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跟踪练习:
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 (目的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 — 是 ,呈 色。
图中[2]的为 ,呈 写为 ,呈 色,其主要功能是 (2) B 试管出现的是 __________ 现象。
图中的[5]是 是 ___________ , 其颜色为 ______________ 。
(3) 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
氧气
进入血液后,
[]以 ------------ 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 []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 (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
的为[]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 。
不易找到后者,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 ,原因
是
中学导 学案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栏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人: 学科:
年级:
组名: 姓名:
课题: 授课类型:
流动的组织一血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 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
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血液成分:
.结构:两面凹的 血红蛋白: 『红细胞 RBC <
血液 < 贫血: 功能: 运输 。
成熟的
红色,含 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
易与氧分离。
____ 少或 ____________ 的含量少。
应吃含 ________ 和. 和部分二氧化碳。
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円结构:有 WBC I ,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
有炎症时增多
'血小板 弓 PLT
'形态: 结构:较小,无,形状
淡黄色,半透明。
血浆: 成分: 功能: 水占 运载 ,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运
输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1] 英文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图中的[4]
主要由 ]中。
数量最多 因 --------------------)
—现象。
图中的
色。
图中的[3]的
课堂学习部分: 二、重难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探究探究1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
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动脉血是指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_________ 的血液,而静脉血则是指的血液中的含量量_________________
的血液。
动脉血与静脉血是指的血液,动脉与静脉是指的血管。
探究2血常规化验:
红细胞(RBC): ____________ ,当体检时红细胞的数量少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
白细胞(WBC): _____________ ,当体检时白细胞的数量多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小板(PLT): _____________ .
血红蛋白(Hb): _________ ,当体检时血红蛋白的数量少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1. 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个。
11 12 io 9
A(1.5 〜3.5 )X 10 B、5.0 X 10 C 4.2 X 10 D (4 〜10)X 10
个
2•小明到医院验血的结果是WBC 一项的数量值为20 X 109 /升,说明小明可能患有()
A.炎症
B.贫血
C.白血病
D.血友病
)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
2)B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类型疾病?
3)C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出现什么病症?
4)D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5)E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
探究3贫血的原因
当血液中的__________ 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 的含量过少时,人就出现贫血
跟踪练习:
1.贫血的原因是()
A、红细胞的数量过少
B、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C、血小板数量过少
D、A和B
2.贫血患者应多吃含()丰富的食物。
A、蛋白质和铁B 、蛋白质和锌C锌和碘D 、铁和锌
3•许多人把贫血和低血压混为一谈,你知道吗?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低血压指的是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于正常值,请你分析下面可能引起贫血的是()
A .失血过多B.剧烈运动 C .头晕心慌 D .感冒发烧
三、课堂练习
1 .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葡萄糖
D .无机盐
2•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A .加速血液凝固
B .防止血液凝固
C .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 .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
3. 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管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乙 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 )
A .都是血浆
B .都不是血浆
C .甲是血浆
D .乙是血浆
4•三种血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红细胞和血小板 5. 下列关于血液的功能叙述中,错
误的是( ) A .运输功能 B .连接功能 C .防御保护功能
6. 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3— 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人盛有少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量筒内,轻轻
振荡量筒,静置一天,出现如图所示的 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 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①是 ____________ ,②是 ____________ ,③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③层的细胞总称为 。
(4 )本实验证明了血液的成分包括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部分。
(5) 某人被诊断为功能性贫血,则其血液中 [] 的数量会相应减少。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里放人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
达标自查
1.如图所示,显微镜下,你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
上皮细胞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2. 病困侵入人体时,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红细胞
3. 人的血液由 和 组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 具有核的是 ,双面凹圆饼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的是
5.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蛋白质,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
它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_________________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___________________ 。
D .血小板
D .调节体温功能
I I J .U .
卜的血细齟
拓展探究
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
[]
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B •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铁是维生素C的成份D •铁是血红蛋白的成份
7•根据本节的知识,请你推测,患阑尾炎的病人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______ 旨标会升高。
其中
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有没有皮肤划破出血的经验?当伤口较小时,可以观察到在伤口处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这是伤口
处聚集成团,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物质的结果。
9•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会有点瘪吗?
10•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
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11.下面这幅画中,医生这么说的道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