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53 KB
- 文档页数:10
2023年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打算、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爱。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订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
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订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其次段。
思索探讨(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其次段中有许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
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
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探讨,同学之间订正、补充,老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愿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索探讨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2课题:《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课文说明: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看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理解】本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
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
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情简介】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再见了,亲人》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
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难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1、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行动: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篇一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学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学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学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学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D、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老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学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老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问得妙!一石投水……〕学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学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学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学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学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学生:对,看到了他忠于D、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老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学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
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学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学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学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老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D的忠诚。
(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学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2.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长征故事呢?(学生自由表达)3.过渡: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老班长)4.齐读课题。
5.教师介绍作者和事件简介。
作者介绍:杨旭,生于1932年,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期间。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课文以及学生读过的长征故事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在了解事件背景的前提下进入课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好地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kē xié táng ěr liǎn chān yǎn yē zh ān稞胁搪饵敛搀奄噎瞻2.借助关键词,梳理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借助时间词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并列出小标题。
1935年秋天:________ 一天:_________ 有一次: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 这天上午:_________ 预设:1935年秋天:接受任务一天:钓鱼补给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板书:接受任务钓鱼补给发现秘密坚持让汤悲壮牺牲)3.借助小标题,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教学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金色的鱼钩》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一位炊事班长为了保护几个生病的小战士,用一根鱼钩钓鱼,用鱼滋养战士们,自己却牺牲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内容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红军战士为理想、信仰而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图片,引入红军长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4.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鱼钩的意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红军战士,面对困难如何保持信念。
7.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写作技巧。
8.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滋养、信念、英勇、牺牲等。
3. 课文结构:背景介绍、故事情节、主题探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红军战士”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结合自身感悟,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长征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15* 金色的鱼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品质。
语言运用:运用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感受老班长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形象特点。
思维能力:能在具体情节和典型环境中,关注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从中感受老班长的崇高。
审美创造:体会阅读小说的乐趣,感受读书的快乐。
【课前解析】关于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关于草地环境: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千米。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了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背景1.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出示课件3),导入:你知道长征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
(板书:金色的鱼钩)2.了解长征和松潘草地。
(出示课件4、5)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6)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3篇】金色的鱼钩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2)近义词辨析: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是().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
(语言、动作、神态)2.记住指导员的话。
(语言)3.分工。
(语言、神态)4.命令我喝鱼汤。
(语言、神态)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
(语言)(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第一课时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篇二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色的鱼钩》。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情感教育: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人物形象:红军战士、老班长、小战士4. 情感:爱国情怀、英勇奋斗、舍己为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情感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