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的猪舍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为了提高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场地选择和规划:选择远离居民区和水源的适当场地,确保生产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根据养猪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场地布局,包括饲养区、繁殖区、生长区和管理区等。
2. 饲养设施建设:根据猪的生长需要和特点,建立合适的饲养设施。
包括舍房、饲料加工车间、猪群分隔间、猪舍通风设备等。
舍房的建设应符合猪的生长阶段和环境需求,保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卫生清洁。
3. 饲料供应:原生态养猪场可通过自家种植粮食来提供饲料,以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合理配置猪饲料,调节营养配比,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口感。
4. 水源利用和处理:原生态养猪场应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猪的饮水和清洁需求。
同时,建立废水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采用生物过滤系统或人工湿地等。
5. 疾病预防和控制: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加强场地的消毒和卫生管理,确保猪健康生长。
6. 粪便处理: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合适的粪便处理系统,包括粪便收集、堆肥处理和利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 管理和技术培训:原生态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饲养管理、疫病监测、营养配比等。
同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养猪技能和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原生态养猪场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和规划、饲养设施建设、饲料供应、水源利用和处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粪便处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能够提高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构建生态养猪的猪舍畜牧场建设生态化养猪越来越流行,生态化养猪也叫做自然养猪。
虽然生态养猪收益可观,但是生态养猪场和普通养猪场的构建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做的更好。
那么如何构建生态养猪的猪舍呢?1、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科学的生态养猪猪舍是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自然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物质;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2、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② 最佳存栏原则。
③ 按同龄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3、舍内外环境对猪舍设计的要求猪的集体与环境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正常环境下,猪体能与环境保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促使猪只发挥其生长潜力。
因此,为保证猪群正常的生活与生产,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猪生理需要的气候条件。
4、地理位置猪场选址应结合区域规划的同时,着重考虑猪场整体防疫一般要求距离畜产品加工厂至少1km以上;距离主要公路300m以上,距离一般公路100m以上,可设置专用猪场通道与交通要道相联结;且距离最近的村庄最好不少于2km;高压线不得在仔猪舍和保育舍上面通过。
5、地势与地形① 平原地区宜在地势较高、平坦而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泥泞。
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
② 山区宜选择向阳坡地,不但利于排水,而且阳光充足,能减少动机冷气流的影响。
地形宜开拓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合理布局,使场区的卫生防疫和生产联系不便,场地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土质砂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透气透水性良好,雨季不会泥泞,能保持导热性小,热容量较大,土温比较稳定,对猪只的生长发育、卫生防疫、绿化种植都比较适宜。
7、水、电生态懒汉养猪由于不用冲洗圈舍,所以用水量大量用于猪只的饮用水,同时保证垫料湿度控制、用具洗刷、员工和绿化用水即可。
自然猪舍设计法(1)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科学的自然养猪法地穴是尽唯一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的自然新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2)花圃设计的基本原则自然养猪法猪舍设计,需要事先考虑如下原则:一是“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牲口混群,阿尔旺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二是最佳存栏原则。
仍然维持栏圈的利用,这就能够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三是按同龄猪分群纲领。
不同阶段的相异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进全出的体系实践经验。
2、舍内外环境对生态环境猪舍设计的要求猪舍的环境指标,主要指温度、湿度、气体、日光以及其他一些影响环境的卫生条件等,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可或缺因素。
为保证猪群正常人的生活与生产,创造养猪法必须人为地自然一个适合猪只生理需要的舍内气候条件:(1)温湿度养猪要求对不同生理阶段满足适宜的温湿度。
舍内空气的环境温度对猪的影响和环境温度有白眉林密切关系。
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在上佳范围之内此时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产品销售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
试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45%变到95%,猪的增重无异常。
这时,常出于其他的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
例如,考虑到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飘浮灰尘,过低的湿度还对猪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对湿度过高会使到病原体易于繁殖,也会猪舍建筑结构和舍内设备的寿命。
所以就算是处于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应过低或过高,适宜猪生活的相对湿度为60%—80%。
在某些内陆地区或季节,舍内相对湿度偏高而无法降低时,应采取措施增加或降低舍温及作好卫生防疫工作,这样也能确保猪只的正常生产。
高温、高湿的条件会使猪增重变慢,且死亡率高。
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猪体热量散发加剧,以致于猪日增重减少36%,产仔数减少28%,每公斤增重耗料增加10%。
5万头自繁自育猪场设计方案
1.占地面积
500-1000亩
2.猪场布局(附平面示意图)
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并有一定间隔,最好按照万头为一个生产线来布局。
3.主要设施、设备
猪栏设施、供暖降温设备、供水供电设备设施、运输设备、消毒设备、监控设备、人工授精设备、兽医诊疗设备
4.每种功能舍舍内布局、结构(附平面示意图)
①公猪舍和隔离舍:单列外加运动场
②其它猪舍(待配舍、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双列式
5.废弃物处理方式
猪粪:加工成有机肥
猪尿及污水:①氧化塘分级净化;②湿地降解;③沼气
6.附属设施(含办公、生活、废弃物处理、饲料加工等)
办公楼、生活楼、粪尿处理厂房、饲料加工车间、消毒淋浴房、人工授精室、兽医诊疗室、大门等
7.投资概算(土地费用除外)
4500-6000万元
8.自繁自育方案
①大白猪×苏钟猪二元杂交母猪3000头左右
②长白(或杜洛克)公猪120头左右
畜牧研究所猪育种与生产项目组
2007.7.12。
猪舍建筑标准一.猪舍建筑:1.双排平面图0.1立方2.单排侧面图:3.双排侧面图:4 m走道4、建设要求:1)排粪沟:沟底宽以32公分为宜。
每100头猪需配备1个15平方米的隔离栏。
2)檐口高度:猪舍建在空旷地的为2.2---2.3米,猪舍建在一面靠山的为2.5—2.6米。
3)烟楼:双排猪舍瓦面一定要留有烟楼,脊顶烟楼檐口高度35公分。
4)砖柱:屋檐砖柱为24砖柱,走道两边砖柱为24*38砖柱。
注:24砖柱可以用18公分*18公分钢筋水泥柱代替(柱内配三条8公厘螺纹钢)。
5673公分。
8*910省11地面使用32.5R标号水泥,先铺C20砼混凝土6公分,面抹1:2水泥沙浆2公分(沙要过筛,猪舍地面不能用粗砂,因为粗沙会影响猪脚),同时防止地面过滑。
地面由内向外留有一定斜度,便于冲洗和排便(如图所示),斜度前后高低12—15公分。
地面不能积水、坑洼、凹凸不平、不能光滑或过水泥油。
靠门一侧地面要比靠后墙的地面平,保证肉猪靠门睡觉。
二、单个猪栏建筑:①.铁栏门②.料槽③.走道围墙高75公分④.每个猪栏的两侧墙75公分高⑤.后墙外的粪沟⑥.后墙高80公分⑦.排粪口⑧.后墙下端,除两端和中间用砖柱支撑外全部留空8公分,留作清粪用。
排粪口边缘成弧形、以利于冲粪,排粪口顶部用水泥钢筋砼倒,间隔60⑩80公分(铁栏门示意图)四、饲料食槽建造:横铁(料槽钢筋水泥挡板骨架)料槽:内径180公分╳35公分(每隔30公分作一个槽位,用铁支分隔)5条10公分(长37公分)铁支,1m)横铁用闸侧砖墙与料槽水泥板固定。
间距铁支与长条横铁用10公厘圆钢筋焊接固定。
每卡30公分间距共5条。
食槽完成面总长1.8米、宽40公分、采食面宽26公分,高19公分、深度12公分。
料槽底2●a⏹⏹⏹⏹⏹(料槽侧面图)1,单排猪舍平面图。
1.2。
猪舍建筑设计方案猪舍建筑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猪舍作为饲养猪的场所,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益和福利水平。
因此,本设计方案的理念是将猪舍建筑设计成具有良好通风、采光和隔离的空间,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猪的需求。
二、设计要点1. 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耐用。
建筑外墙采用隔热、防水的材料,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并防止外界的影响。
2. 空间布局:将猪舍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饲养区、产房、保育区和发酵区等。
饲养区应设置足够的空间,以确保猪能够自由活动,并保持卫生和通风。
产房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隐私,以保证母猪和幼猪的生产和生长。
保育区应充分考虑猪的需求,提供安全和干净的环境。
发酵区应设在猪舍外部,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3. 通风系统:猪舍应设置专门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通风系统应包括进风、排气和循环风机,确保空气质量和温度的稳定。
同时,通风系统应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进风和排气的量,以满足猪的需求。
4. 采光设计:猪舍应设置足够的采光设施,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猪舍的窗户和天窗应通过设计,确保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猪舍内部,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
5. 温度控制:猪舍应安装温度控制设备,以确保猪的舒适和健康。
温度控制设备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自动调整,确保猪舍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6. 隔离设施:猪舍应设置隔离设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隔离设施应设计成易于清洁和消毒的结构,以确保猪的健康。
7. 设备设施:猪舍应配备与猪的生产需要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包括饲料喂养设备、饮水设备、疫苗接种设备等。
三、效益分析1. 提高生产效益:通过优良的建筑设计,猪舍能够提供优质的环境,改善猪的生产条件,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2. 优化劳动力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备设施安排,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3. 增加猪的福利水平:猪舍设计方案中考虑到了猪的需求,提供了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有利于猪的福利提升。
标准化养猪猪舍建筑及结构设计一、猪舍的建筑(一)墙体①标高水平下列为二层50墙为基础,上加三层37墙至水平墙面,水平面以上纵墙高200cm,两边山墙中心高220—230cm。
纵墙为30实心墙。
②保温墙做法:由内到外依次为1:2沙浆lcm内粉,12cm 砖墙作内墙,6em保温材料(低密度l0kg/m3聚苯板,7m3),12cm砖墙作外墙。
③外墙面为清水面墙加浆勾缝,1:2水泥沙浆粉脚50cm 高以防溅水。
④窗户高度距水平面l00cm,框高70cm,宽l00cm。
向内斜开,窗扇两边加挡风隔板并有密封条,通风窗高70cm,长l00cm(外径尺寸),窗扇同上,窗户及通风口四周为实心墙。
(二)圈舍坡降①圈舍横向坡降为3‰,走道应高于圈面1 2cm。
②戏水池坡降3‰(两端落差6cm),戏水池沿高15cm,外沿高于圈面10-1 5cm。
③排水沟坡降1%。
(三)采暖烟道及烟筒①采暖烟道为U形回转,火道间距离l00cm。
②入口烧火处高60cm,宽60em;烟道入口处高40cm,宽40cm;U形烟道处前端高35cm,后端高30cm,出口处高20cm,烟道宽40cm,③烧火炉条下的进风口高度60cm。
④入火烟道低于出火烟道水平5cm,表达“低处进烟,高处出烟”,入火烟道靠近戏水池,出火烟道靠近人行走道。
出火烟道离猪栏门l00cm。
⑤烟筒高300cm以上,分别是62墙l00cm,50墙l00cm,37墙l00cm。
烟筒于烟道连接处内径40cm,宽25cm逐步向上收到12×12cm。
(四)戏水池①戏水池宽105cm,紧贴内墙,戏水池沿于缝漏沟间距l0cm,戏水池应做防渗处理。
②戏水池排粪出口要成下漏排粪,出口装堵水口。
(五)缝漏沟漏缝沟沿宽50cm,沟宽40cm,沿高5cm,上铺50×100cm的漏缝地板,沟深高度从进口的20 cm到出口的40 cm,沟底部呈U形。
(六)屋顶①屋顶做法:由下至上为屋架、檩条、无滴薄膜,两层3cm 聚苯板错开布置(容重大约l8kg/m3,14 m3)、无滴薄膜,用铁丝固定,石棉瓦面(或者彩钢瓦)。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一、猪场总体设计1.选址: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淹、沼气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应考虑到猪场离市场、饲料供应、无污染源等的距离,方便运输和管理。
2.猪场规模:根据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猪场规模。
规模越大,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但也需要考虑到管理和技术的难度。
3.猪舍布局: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猪舍划分为产仔舍、育肥舍和育种舍等。
同时,应考虑到猪舍之间的通风、采光、通道的设置,以及猪群之间的隔离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设备和设施:猪场应配备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清洁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猪舍建筑猪舍建筑是指猪的养殖场所,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猪舍建筑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1.建筑材料:猪舍建筑需要使用坚固、耐用、隔热、防水和抗菌的建筑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彩钢板、塑钢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卫生条件。
2.保温和通风:猪舍需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
保温层可以使用保温棉或保温板,以保持舍内的温度稳定。
通风设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的组合,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空间布局:猪舍内应设置合适的空间布局,以确保猪的舒适性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空间应充足,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饮水设施、饲料器等。
4.卫生和消毒:猪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猪舍内应设置隔离区和防疫设施。
综上所述,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是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猪场总体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环保性,而合适的猪舍建筑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舒适度。
因此,在进行猪养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猪舍设计、布局及规格说明一、按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采取工厂化、全进全出管理设计。
二、猪舍规格说明如下(猪舍布局参图纸):1、公猪舍1栋,规格:长(7米)×宽(36米)。
内部猪栏采取双列式,内设30个公猪栏。
公猪栏规格:长(2.8米)×宽(2.4米)。
中间走道为1.4米宽。
2、配种、妊娠舍:共计4栋。
规格:长(37米)×宽(7米);内部猪栏采取双列式,每栋内设母猪定位栏120个(定位栏规格:2.1米×0.55米),2个公猪栏(2.2米×2.1米)。
中间走道为1米宽,周边走道为0.9米宽。
3、分娩舍:共计6栋。
规格:长(24米)×宽(7米)。
每栋内设产床26个(产床规格2.1米×1.7米),产床采取双列式布局。
中间走道宽1米,周边走道宽0.9米。
4、保育舍:共计6栋。
每栋规格:长(12.5米)×宽(8.5米)。
每栋内设保育栏28个。
保育栏采取4列式(保育栏规格:1.5米×1.5米)。
中间走道0.9米宽两边走道0.8米宽,两端走道1米宽。
5、育肥舍:共计16栋,其中14栋规格为:长(38米)×宽(9米)。
内部猪栏采取双列式(猪栏规格:4米×3.8米),中间走道1米宽。
2栋现已建完,内部猪栏采取单列式(规格:4.6米×3.8米)。
三、以上各类猪舍尺寸均为内部净尺寸,建猪舍时要考虑。
四、猪舍布局图各类猪舍标记说明:G:公猪舍;R:配种、妊娠舍;F:分娩舍;B:保育舍;M:育成、育肥舍。
1:洗衣房;2:消毒、更衣房;3:生产办公室;4:生产区药品、物料仓库。
生态养猪的猪舍设计
一.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
科学的生态懒汉养猪猪舍是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自然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物质;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二.猪舍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是有利于发挥作用、节约劳力、提高效率。
二是有利于节省占地面积,控制猪只适度密度。
三是有利于各类猪只生长发育,尽量改善舍内的气候环境。
四是控制适宜的建筑成本。
三.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
懒汉养猪猪舍设计,也需要事先考虑如下原则,这些原则都需要生产体制和栏圈来予以保证:一是“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二是存栏原则。
始终保持栏圈的利用,这就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三是按同龄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四.舍内外环境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集体与环境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正常环境下,猪体能与环境保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促使猪只发挥其生长潜力。
因此,为保证猪群正常的生活与生产,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猪生理需要的气候条件。
场地选择与总体布局
一.场址选择
生态懒汉养猪建筑设计同传统集约化猪场场址无多大差异,比传统猪舍更趋灵活,主要应综合考虑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