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楼房养猪猪舍的设计实践及应用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5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2年39卷第8期随着养猪模式从散养向集约化的转变,加之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土地资源变得紧缺,同时非洲猪瘟的流行使得防疫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对生猪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养殖模式提出新挑战。
多层楼房猪舍具有用地少、效率高、易管理等特点,为养猪生产带来了新模式。
文章通过贵州富之源猪场的楼房养猪与平房养猪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以养殖模式为因素,采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平房养猪与楼房养猪在节约用地、管理效率、生物安全、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多层楼房养殖模式生产成绩略高于平房养猪,但不显著(P >0.05),在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情况下,多层楼房养猪模式值得尝试和推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但也是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而土地面积仅占世界7%。
一直以来,发展畜禽精粮型畜牧业能有效地缓解人畜争楼房养猪与平房养猪两种模式对比分析——以贵州富之源养猪场为例曾素梅,张 勇 *(1.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3.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基金项目:贵州凉都跑山猪快速繁育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产业化示范与推广,项目编号:黔科合成果[2021]一般038作者简介:曾素梅,贵州大学,副教授,畜牧养殖,E-mail :*****************通信作者:张勇,贵州大学,副教授,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健康养殖, E-mail :****************粮、人畜争地的矛盾。
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明确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多层楼房养猪合法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楼房养猪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受非洲猪瘟疫情和土地政策收紧的影响,楼房多层立体式养猪模式迎来建设热潮,广西、黑龙江、河北等地都在积极摸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楼房多层立体式养猪模式是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就楼房多层立体式养猪模式在生产、防疫、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及问题进行论述,为四川省发展楼房多层立体式养猪提供参考。
1楼房多层立体式养猪的优势及特点1.1土地利用率高以某在建的8层立体养猪场为例,占地总面积约8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单层楼面积约5000平米,建筑总面积约40000平米,建成后可容纳种猪6400头,达到年出栏16万头仔猪的生产能力。
同规模传统单层猪舍,占地面积则至少需240亩,多层立体养猪场用地面积仅为传统养猪场用地面积的1/30,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建好的楼房猪舍使用年限至少50年,普通猪场10年使用期。
1.2条件控制高多层立体养猪高度集中,各种管道线路铺设路径更短,容易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例如环境条件控制方面,采用全系列水帘降温与地热加温封闭系统,在夏季温度适宜时,将通风口全开,高层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凉爽,苍蝇、蚊子较少。
冬季将通风口或转帘扣严封闭,及时清理粪污,控制湿度,较未安装采暖的平房保温效果更好。
1.3环境污染减少多层立体养猪可充分利用楼房势能落差,将各楼层粪尿收集到低处,减少环境污染面积,再配套先进设备,对粪污、废气、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养殖。
目前较好的养殖企业,通过建设配套的有机肥厂,将收集的粪污采取分离、除磷、除氮技术进行处理,实现粪污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
将猪场的废气通过负压风机进行降温通风,经过微生物处理净化后排出楼外,有效治理室内废气,同时极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采用密封管道运送死猪和胎衣,集中焚烧进行处理,杜绝交叉污染,实现零排放。
1.4人力成本减少楼房猪舍的结构利于安装现代化设备,实现智能监控、自动饲喂、测膘等工作,养殖高度智能化和数字化,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楼房养猪有很多好处,除能节约用地外还有利于环保并且方便管理可减少投资。
为了便于大家探讨不断完善和更好的推广该项技术,现将楼房猪场和楼房猪舍的总体规划、设计及示意图刊出请大家指教。
1 要做好楼房猪场的总体规划设计在楼房猪场建场之前,一定要聘请有经验的养猪专家进行调研,作出总体规划设计,要吸取不做总体规划、设计或外行盲目规划、设计的教训。
其主要内容是:1)确定猪场类型:是育种场?还是育肥场?是自繁自养?还是养母猪卖仔猪?是出口?还是内销?明确猪场类型和生产目的。
2)确定猪场规模:楼房养猪规模不宜太小,一般3 000~5 000头,10 000头为好,目前也不宜太大。
这对提前投产、资金周转、防疫、环保、经济效益等都有好处。
3)确定饲养方式:楼房养猪只能采用现代化养猪,搞标准化,平面,群养,封闭饲养,但一层的种公猪及妊娠母猪可以有运动场的半开放式饲养。
群养头数以8~10头,原窝为好。
我们推广一栏2窝,清干粪还田等庄式养猪法。
4)搞好场址选择:选址不当,后患无穷。
①要符合楼房猪场总体规划设计要求。
②要符合环保要求,不污染环境。
远离市区,接近农田,林果半山区;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排污配套;搞猪、鱼、稻(果)生态养殖,稻田面积按美、加等国规定,每公顷土地养存栏猪不得超过30头,一万头猪场需200 hm2土地;综合经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节省用地,少占耕地,要有足够农田,林果面积,消化粪便污物。
③地势高燥、座北朝南、背风、向阳;不在山顶、风口,不在山谷,最好山坡漫岗下部;北方要注意防寒和北风(有林带) ;南方要注意防暑和台风暴雨。
怎样做好楼房猪场和楼房猪舍的规划设计何葆祥1,庄庆士2,福 池1,张 红3(1.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农垦总局哈尔滨分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④水源充足、水质达标;建场前先打井,化验。
双层温室猪场设计方案双层温室猪场设计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开展绿色畜牧业成为发展的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一个双层温室猪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1. 设计理念双层温室猪场将猪场建在两层楼面上,第一层设置猪舍、饲料存储和处理设备等功能区,第二层设置办公室、实验室和员工休息区等配套设施。
2. 猪舍设计猪舍采用现代化的环境控制系统,确保猪的舒适度和生长条件。
猪舍内部设置自动喂食、自动饮水和自动清洁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猪舍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以确保空气质量和温度得到控制。
猪舍内的设备和装备采用耐腐蚀材料,易于清洁和维护。
3. 饲料存储和处理设计专门的区域用于饲料存储和处理,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饲料处理设备使用高效的破碎机和粉碎机,确保饲料粒度均匀。
饲料存储区域设置适当的温湿度控制设备,防止饲料受潮变质。
4. 环境控制系统双层温室猪场采用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根据猪的需求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
系统可以监控猪舍的空气质量和病菌浓度,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 办公室和实验室设计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为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办公室配备舒适的办公设备,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
6. 员工休息区设置员工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和休息设施。
休息区配备舒适的座椅、冰箱和咖啡机等设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7. 安全设施设计双层温室猪场时应重视安全设施的设置。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确保猪舍和办公室的安全。
设置应急出口和紧急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人员。
在设计双层温室猪场时,需要充分考虑猪的舒适度、生产效率和环境控制等因素,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注重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员工和猪的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设备选择,双层温室猪场将成为绿色畜牧业发展的先导者。
一种楼房猪舍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适合楼房猪舍的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规划:确保猪舍内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猪群,并且每只猪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可以根据猪的体重和数量来确定猪舍的大小和布局。
2. 通风系统: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防止积聚的气味和有害气体对猪的健康产生影响。
可以考虑安装通风设备和排气系统,并确保猪舍内有足够的通风口。
3. 温度控制:根据猪的品种和季节变化,确保猪舍内的温度适宜。
可以考虑利用空调、加热器和降温设备等控制温度的装置。
4. 饮水和喂食系统: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喂食设施,以满足猪群的需求。
可以考虑自动化的喂食系统和水源供应,确保猪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取到食物和水。
5. 卫生管理:确保猪舍内的卫生环境良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可以定期清洁猪舍、更换垫料,并定期进行消毒。
6. 灯光管理:提供适当的照明,以满足猪的作息需求。
可以使用定时开关等装置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和时间。
7. 安全措施:确保猪舍内的结构稳固,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猪的逃脱和外
界威胁的入侵。
以上是一种楼房猪舍设计的关键要点,具体的设计取决于猪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养殖方式、猪的品种和数量、设备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猪舍的设计符合养猪行业的标准和要求。
高楼生猪养殖优势及养殖效果现阶段,土地资源紧缺与集约化养殖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楼养猪属于中国特色,其出现根源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问题,高楼养殖既能够使土地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确保高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单位面积生猪产量得到充分提高,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生猪高养殖量和高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其养殖优势已经获得了广泛的验证。
但与传统平房养猪模式不同,高楼养猪存在技术经验不足等缺点,本次研究对高楼养猪的优势与成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供参考,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 年7 月~2022 年6 月,研究结果汇总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平房养猪场仔猪189头,日龄:7~28 d,平均日龄:19.47±3.26 d,体重:3~18 kg,平均体重:10.24±1.21 kg,选取某高楼养猪场仔猪247 头,日龄:7~28 d,平均日龄:19.50±3.21 d,体重:3~18 kg,平均体重:10.71±1.16 kg。
两组仔猪日龄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仔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2)均采用单位定位栏饲养方式,所有仔猪均能够自由进食、自由饮水。
排除标准:(1)出栏前被出售或宰杀仔猪;(2)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无法完成研究的仔猪。
1.2 方法平房养猪场与高楼养猪场均采用商品饲料并采用自由饮水和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水嘴液体流速:0.5~1.0 L/min,猪舍温度:23~26 ℃,试验期间严格按照保育商推荐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1)比较高楼养猪与平房养猪对饲料蛋白及能量利用率产生的影响,应用弹式热量测定饲料总能量与粪便中能量,依照样品燃烧前后水温差值进行样品能值计算,通过凯氏定氮仪检测并计算饲料及粪便中蛋白质含量。
(2)比较高楼养猪与平房养猪对猪生长性能产生的影响,包括猪初重、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死亡率、腹泻率及料重比。
楼房养猪臭气解决措施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逐渐紧缺,传统的农村养猪方式面临着诸多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在城市住宅楼中养猪。
然而,楼房养猪带来的臭气问题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楼房养猪臭气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案。
问题分析楼房养猪臭气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缺乏通风设施养猪场通常设置有封闭的通风设施来消除臭气,防止病害蔓延。
而在楼房中养猪,由于空间有限,往往缺乏必要的通风设施,导致臭气无法及时排散。
不合理的猪舍设计楼房养猪环境的独特性要求猪舍设计更加合理。
但是由于猪舍设计不合理,如猪圈与居民楼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层,使得猪舍内的臭气直接进入到楼房内部。
管理不当楼房养猪面临的管理问题更为复杂,由于空间限制,居民通常难以进行充分的管理,如清洁不及时、垃圾处理不当等,都会加剧臭气问题。
解决措施针对楼房养猪臭气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多方面的解决措施:加强通风设施建设楼房养猪场应当增加通风设施,如设置通风窗、排风扇等,使楼房内外空气能够流通。
并且,应当合理设置通风设施的位置和数量,以便最大程度地排散臭气。
完善猪舍设计在楼房养猪的猪舍设计中,应增加有效的隔离层,避免臭气直接进入楼房内部。
可以使用高效的隔离材料,在猪圈与居民楼之间设置隔离墙,以防止臭气外泄。
建立科学的养猪管理制度楼房养猪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养猪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要定期清理猪圈、更换猪粪,并做好垃圾处理,避免滋生臭气。
同时,加强疫病防控,及时消除猪圈内的病菌,减少异味的产生。
引入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考虑引入生物技术手段,如喷洒生物除臭剂,利用微生物降解猪粪中的有机物,减少臭气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引入一些能够吸附臭气的植物,如茉莉花、绿萝等。
加强社会监管除了养猪业主自身的管理责任外,社会监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政府应加强对楼房养猪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要求。
二层楼房养猪猪舍的设计实践及应用效果
摘要二层楼房养猪,楼房建筑物布局要考虑各楼层之间的功能关系、小气候的改善、卫生防疫、防火和节约占地等。
楼房上下空间要对温度、湿度、光照和环境卫生等进行有效控制,创造舒适的小环境,更好、更合理地满足和保证所养阶段猪群的生理及生长要求,提高生长率和出栏率。
楼上安排小猪、楼下安排大猪是设计的主要功能划分,符合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管理的规程需要。
关键词楼房;养猪;猪舍;设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81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203-02
在中国北方地区建造楼房用于养猪的范例和资料都较少。
2002年,我团一私人规模养猪场为扩大养殖规模,按200头基本母猪的规模拟修建配套的妊娠母猪舍、产房、育成舍和育肥舍。
在妊娠母猪舍和产房的建设地点落实后,因场地限制因素,育成舍和育肥舍却无法落实。
于是,依据《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上有关畜舍建筑设计要求,大胆提出建造一幢二层楼房用于养猪。
2002年10月楼房建成,经几年的使用,体现了占地面积小,科学实用,结构合理,利于采光、保温及通气性能良好的最初设计要求。
现将设计实践和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1设计要求
(1)楼房上下空间要对温度、湿度、光照和环境卫生等进行有效控制,创造舒适的小环境,更好、更合理地满足和保证所养阶段猪群的生理及生长要求,提高生长率和出栏率。
因此,楼上安排小猪、楼下安排大猪是设计的主要功能划分,符合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管理规程的需要。
(2)楼层之间的生产流程考虑到养猪生产流程的需要,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同时又要最大限度满足生产的需要。
(3)楼房养猪,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在设计上既要经济实用,又要能保证长期利用。
因此,为保证楼房的安全和牢固,在地基、一楼楼顶和二楼窗户以上用钢筋混凝土打了3个圈梁。
(4)排粪和排尿等相关设施关系到猪舍的干燥、温度和湿度,二楼的以上设施还将考验二楼地面的结构,是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的关键。
2建筑布局和功能关系
楼房建筑物布局要考虑各楼层之间的功能关系、小气候的改善、卫生防疫、
防火和节约占地等。
因此,楼房安排在母猪妊娠舍和产仔育幼舍的下风向。
根据断奶仔猪重量小、易移动的特点,仔猪从产房断奶后被移入育成舍,等长大到30kg左右再移入育肥舍。
因此将二楼定为育成舍,一楼定为育肥舍。
一、二层之间上下通楼梯,不用升降机。
育成舍设2.2m宽的双列高床育成栏,中间为0.9m的污道,育成栏与墙之间为0.9m的净道,用于添料喂猪。
一楼育肥舍设双列育肥圈,中间为1m的走道。
3楼房的朝向
楼房猪舍的朝向主要考虑日照和通风效果。
根据畜舍纵墙和屋顶在冬季多接受日照、夏季少接受日照的原则,以改善舍内温度状况,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依据新源地区的实际情况,楼房朝向采用座北朝南、东西延长的方位。
4楼房的主要结构
一楼不仅要养肥猪而且要承重。
因此一楼定为砖混结构。
二楼养育成猪,为减轻载荷,采用砖木结构,屋顶为双坡屋架结构。
4.1跨度、长度和高度
考虑到建筑物间距的要求和舍内二楼养育成猪、一楼养育肥猪的特点,为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猪舍的走向,在育成舍内安排双列2.2m宽的育成猪高架网床。
双列网床中间为一个0.9m宽的污道,两侧纵墙与两侧网床之间的净道宽为0.9m。
为减轻地基的载荷,二楼纵墙宽定为砖木结构的24墙,纵墙34m,横墙8m,建筑面积为272m2,高度为2.8m。
4.2楼房的基础、墙、屋顶和立柱
根据载荷、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基础要加宽加深。
基础为1.5m深。
一楼外墙为砖混37墙,二楼外墙定为砖木24墙。
依据猪舍结构对称的特点,同时考虑保温隔热及通气性能,屋顶采用7个三角屋架,屋架间距3.5m,上设保温层和防水层。
为分散二楼的载荷,一楼走廊两侧各设立柱7对,立柱中对中间距为3.5m。
这7对立柱将二楼的承重进行有效地分解,从而避免了房屋的裂缝,缓解了屋顶向两侧的张力。
4.3地面、排尿和排粪设计
根据猪舍地面要求坚实、不透水、不滑、易清洗消毒、平坦而有一定坡度、有一定保温隔热性能和弹性的特点,地面采用混凝土地面。
二楼楼板层为空板,上铺10cm厚的混凝土。
二楼排尿沟设在高床底层的中间,排尿沟斜度为3%,排尿沟长定为10m,至最低处共设6个排尿管下通一楼排尿沟;二楼设2个下通一楼中央走道的排粪口,采用人工刮粪方式清粪,收集的粪便通过放于一楼的粪车拉走。
一楼的排尿沟靠墙,整个排尿沟坡度为5%,最后流入墙外的集尿池。
尿池尿满后用拉尿车拉走;一楼的粪便通过放于中央走道的粪车拉走。
4.4通风换气采光设施
为了保证适当的通风换气和采光,在上下楼层立柱位置3.5m之间的空间,安2扇1m×1.2m窗户,每侧纵墙上为16扇窗户。
在每侧对应一楼立柱的纵墙窗户之上设置直径10cm的排气孔共8个。
在一楼东侧山墙上设0.5m×0.5m的排气窗1个。
在二楼屋架之间的屋顶上设2个直径0.2m的抽气囱,有利于通风换气。
4.5饮水及饲喂系统
在二楼污道侧的仔猪护仔栏上设高为20cm饮水管线,每个护仔栏1个饮水器;在一楼每个肥猪舍墙内安装饮水器1个,从而保证仔猪和肥猪能喝上清洁卫生的饮水。
上下楼层均采用饲槽,定时投料,防止仔猪过食性腹泻的发生。
5应用效果
(1)从近几年的应用效果来看,一楼的楼顶未见有缝隙或渗尿的现象,同时墙体也未见到缝隙或走形的现象,说明楼房的结构是比较坚固的。
(2)从冬季保温和防寒的情况看,在寒冷的三九天,二楼虽然在东西两侧各架了1个火炉,但效果并不能满足仔猪的保温需要,对刚断奶的仔猪必须用护仔箱来保温,才能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
(3)在夏季,一楼的肥猪舍温度较高,氨气味较大,不利于猪的生长,若在东头设计时安一台排风扇效果可能要好的多,这也是设计上的欠缺之一。
(4)在二楼采取干清粪、少冲圈、净道污道分离的模式,空气质量较好,湿度也较低,有利于仔猪的环境卫生。
但一楼净道污道一条道不利于防疫,对于清除粪便也是一个难题。
(5)由于粪尿采取拉抽运走的方式,所以没有采取建设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方法,这是以后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