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甘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摘要:甘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甘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场馆建设与管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完善体育竞赛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本文旨在为甘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甘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对策正文: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要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方面,要发挥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等途径的综合效应,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另一方面,要将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与跆拳道、攀岩、垒球等新兴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体育素质。
此外,要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二、加强场馆建设与管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足够的场馆和设施作为支撑。
因此,必须加强校内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建设,提高场馆设施的质量和设施的准确性。
同时,要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场馆维护和保养工作,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的运动环境。
此外,要建立规范的教师和教练队伍,保证培养质量和教授能力。
三、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举办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文化交流,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
同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广泛号召教师、教练员、外校同学等参与,变革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四、完善体育竞赛机制体育竞赛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和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规范,提升体育竞赛的形象和影响力。
同时,让体育竞赛的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和深入,使其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甘肃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甘肃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引言: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具备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条件。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也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甘肃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的加快、体育旅游的兴起、健身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体育赛事的举办增加等方面。
一、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甘肃省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的措施。
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使得甘肃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例如,政府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改造的投入,提升了运动场馆的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设施建设的加快甘肃省近年来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大规模建设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
这些设施的兴建提高了甘肃省的整体体育设备水平,不仅满足了日常体育训练和比赛的需要,还为甘肃省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通过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体育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体育资源,使得体育旅游在该地区蓬勃发展。
甘肃省积极整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旅游品牌活动,如甘肃省登山大会、甘肃省马拉松比赛等,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感受独特的体育旅游魅力。
体育旅游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健身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观念的深入人心,健身产业逐渐崛起,并成为甘肃体育产业中的一条重要支柱。
甘肃省积极推动健身产业的发展,拓展健身服务领域,丰富健身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服务。
目前,甘肃省的健身场所、运动俱乐部、健身培训机构等纷纷涌现,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推动了甘肃健身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0年8期课题研究高教学刊甘肃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石松源1,张丽2(1.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的运动技能也已成为重大工程。
作为青少年步入社会最后的教育阵地,高校体育任重道远。
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载体的体育第二课堂是高校课外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能够从自身兴趣出发,自由、自主的选择运动项目并收获成就感,能够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
能够有效衔接体育课内外,并能够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观念。
一、甘肃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状况调查(一)体育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各高校课外体育的组织方式主要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为主,名称大同小异;体育类社团、俱乐部在校园里有很大的存在空间,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运动的兴趣,同时可以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和促进作用。
该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访谈某高校团委负责老师时他谈到,各类社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很好的补充体育课、体育活动的不足,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还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同时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要重视管理,不能放任自留。
(二)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项目调查(见表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甘肃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开展项目、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甘肃高校第二课堂主要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为主,传统项目深受学生喜欢,新兴项目缺乏开展的场地,学生兴趣是坚持参与的主要因素,场地受限是制约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
提出以下建议:学校要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日常所需,室外体育场地可加装灯光,满足学生锻炼需求,体育第二课堂要传授学生运动防护的方法,各学校同类项目加强交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高校体育产业是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为学校体育进一步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开拓了新的思路。
高校具有体育专业人才和场馆设施等相对优势,积极兴办体育产业,建立良性循环的经费补偿机制,有利于高校体育的持续发展。
标签:高校体育市场经济体育产业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模式向市场体制模式转轨,各行业都在探讨如何发展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995年国家体委制定并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体育产业的概念引入主要以社会体育为切入口,体育产业的运作,使社会体育发展呈良好态势,然而对学校体育的体育产业却很少谈及。
调查分析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其发展的方向、途径和对策,对促进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一、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开始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得到了大力发展。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体育划归为第三产业,这就使体育产业得以确立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但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只是处于概念性阶段,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
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高校体育的依赖思想较重,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强,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不够,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过低等,究其原因,是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未得到挖掘和发挥,高校体育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基本处于小而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2.目标单一,组织混乱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靠“等、要、靠”。
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自身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组织创收和拓宽经费来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所组织的一些象征性收费校内培训班,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的成分很大。
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正在迅速地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研究,分析了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1 甘肃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理念,但不够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但是,就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我省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到全国范围内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所制约,导致我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合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1.2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但制定不够完善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
学校一般把体育设施和场馆安排给体育教学部门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
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经济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
1.3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人才,但培养不够专业
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方针,高校体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体育经济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这两者之间的链接还不够顺畅,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到目前为止,我省高校的体育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
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需要。
1.4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市场,但开放不够完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等优势迅速的发展着。
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出租等,这导致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1.5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赞助,但运作不够充分
甘肃高校体育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经济寻找到一定的商业赞助,比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
助商提供印有企业或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横幅等。
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
学校相关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2 发展甘肃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2.1 树立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理念
体育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内涵,充分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最新成果。
体育产业相关部门及教育机构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体育产业,而且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确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
2.2 建立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体制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运作,需要有良好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学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得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
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委员会,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责、
权、利,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从而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
对于市场化的运营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
2.3 开发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我省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
进一步的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另外要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
全民健身意识在提高,但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相对不足,高校有相对较强的场地和人力的资源优势,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有偿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进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
2.4 推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社团和俱乐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时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更多的同学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中。
学生课外的锻炼和运动不但需要场地设施的保证,更需要有专业老师
的辅导,如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散打等。
开展各种课外有偿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成立,不仅能指导学生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而且还能从有偿使用的场馆和器材中获利。
另外,我国社区体育在不断发展,而目前社区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平台,而且社区居民加入俱乐部也使得俱乐部能创造较好的盈利,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产业的收入。
2.5 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
目前我省高校具有一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而且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在逐步加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需要有高水平市场经营管理人才。
一方面学校利用利益机制和工作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安排部分对体育经济感兴趣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
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必须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
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桂银,王正欧.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