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聚糖-2010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73
简化提取核心蛋白聚糖的方法及扩大活性检测范围王国华;陈志阳;王晓锁;蒲勤【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01(022)004【摘要】目的简化分离、纯化核心蛋白聚糖的程序,了解其对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经匀浆、溶解沉淀、透析、研磨等步骤制备核心蛋白聚糖, MTT染料结合法检测A549、BT325等四种癌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简化法制备的核心蛋白聚糖得率为3 mg/g大鼠肌肉,SDS-PAGE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36~38 kD间有两条带,除明显抑制A549生长外,对Hela、胃7901及BT325三者同样具有抑制生长活性,抑制率依次为69.19%、48.19%、54.47%、67.80%.结论此法成本低、纯度好、收获量及生物学活性略有提高.【总页数】3页(P182-184)【作者】王国华;陈志阳;王晓锁;蒲勤【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3【相关文献】1.核心蛋白聚糖和双糖链蛋白聚糖与肾脏纤维化 [J], 赵雅妮;黄海长;李惊子2.核心蛋白聚糖和光蛋白聚糖在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J], 严笠;王春梅;曹蕊;尹艳花;吕晓岩;中泽南堂;石渡俊行;百束比古3.核心蛋白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鉴定 [J], 王国华;柴玉波4.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蛋白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J], 张莉;刘万顺;韩宝芹;刘文;刘冰5.核心蛋白聚糖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J], 郝小夏;王桂琴;王艳红;李凌霞;郭松佳;兰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中AFP,GPC3,DCP和VEGF 4种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卢凌鹏;黄艳芳【摘要】目的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 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3页(P1399-1401)【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异常凝血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卢凌鹏;黄艳芳【作者单位】200137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分子生物学2010年名词解释致歉:这份名词解释是昨晚在指挥帝的提议下连夜赶制的,制作时间紧迫,团队能力有限,大家权当参考,错误不全之处,万望诸位海涵!Oncogene 致癌基因:当致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者表达量增高时,会把正常的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Proto-oncogene 原癌基因:当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者表达量增高时,会变成致癌基因。
但正常的原癌基因的产物能帮助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且在信号转导和细胞分裂上发挥作用。
Tumor-suppressor gene :肿瘤抑制基因可以保护细胞不发育为肿瘤,当其功能缺失或者表达量降低时,容易转变为肿瘤Dominant Activators 显性活化子:一个等位基因的突变则能把细胞生长带入癌变的状态,这样的基因称为非受控细胞生长的显性活化子。
Heat-shock protein :热休克蛋白:当生物体遇到高温带来的压力时,它体内会应答产生一些热休克蛋白来稳定细胞内的环境。
热休克蛋白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都有被发现,而且是最保守的一系列蛋白。
(机制热使得HSTFs磷酸化,特异性地结合到HSEs上,启动转录) HREs 激素反应元件: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由DNA中特异性的序列来调控(HREs)RNA干扰:小的、非编码的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序列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配对,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者引起其降解,从而干扰目标基因的表达。
Chromatin remodeling 染色质重塑:DNA的转录过程中,核小体被多蛋白复合体修饰,来使RNA聚合酶易于发挥作用。
这种为了转录而进行的核小体的改变称为染色质重塑。
Position effect variegation 位置效应斑:当常染色质变为异染色质的时候,其内部的基因会表达不正常甚至不表达,这种功能上的损伤导致的在同一个体中出现正常和突变基因的混合表达称为位置效应斑。
印记imprinting 一个基因以某种方式比如甲基化被标记据此可以区分该基因来自父本还是母本分子伴侣chaperone 一类帮助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上非共价形式的折叠与去折叠,组装与去组装,但它们并不存在于后者发挥生物活性的结构中。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作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薛照阳 201307609一、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基本概念。
(1)、氨基聚糖(GAG)的定义。
GAG是由重复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长链多糖。
其二糖单位通常是由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
但硫酸角质素中糖醛酸由半乳糖代替。
过去称为酸性粘多糖。
氨基聚糖依组成糖基、连接方式、硫酸化程度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六种,即: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硫酸角质素。
(2)、蛋白聚糖(PG)的定义。
PG是一类特殊的糖蛋白,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链接而成。
蛋白聚糖除含糖胺聚糖链外,尚有一些N—或(和)O—链接的寡糖链。
其是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的一种含有不同基团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成分。
是由多种糖胺聚糖分别和蛋白质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在蛋白聚糖分子中,与糖胺聚糖结合的蛋白质,称为核心蛋白。
而糖胺聚糖是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的二糖单位重复链接而成的多聚阴离子高分子聚糖。
根据其二糖单位的组成,糖苷键的位置和及含有的乙酸基和硫酸基的位置和数目的不同,可将糖胺聚糖分为四大类:即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不同的糖胺聚糖分别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相应的蛋白聚糖。
二、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分子组成与各自特性。
(1)、氨基聚糖的种类及特性。
①、结构特点:其呈强负电性。
因为其糖残基上带有羧基。
②、种类: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的氨基聚糖,其糖链特别长。
氨基聚糖一般由不到300个单糖基组成,而HA可含10万个糖基。
在溶液中HA分子呈无规则卷曲状态。
如果强行伸长,其分子长度可达20μm。
HA整个分子全部由葡萄糖醛酸及乙酰氨基葡萄糖二糖单位重复排列构成。
由于HA分子表面有大量带负电荷的亲水性基团,可结合大量水分子,因而即使浓度很低也能形成粘稠的胶体,占据很大的空间,产生膨压。
细胞表面的HA受体为CD44及其同源分子,属于hyaladherin族。
制糖人也来聊一聊“0糖”一、什么是“糖”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 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常见单糖有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低聚糖—又称寡糖:由2~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具有营养意义的低聚糖是双糖,也较为普遍。
常见双糖有①蔗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尤以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高,故得名蔗糖。
蔗糖分子是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蔗糖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和果糖。
②麦芽糖,又称饴糖,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
麦芽糖分子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③乳糖,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而得名。
乳糖分子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半乳糖分子结合而成。
多糖—由几百个乃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缩合生成,通式为(C6H10O5)n,最重要的是淀粉与纤维素。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其化学式为C6H12O6。
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
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80%,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2%。
糖跟它本身具有的甜味似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们一讲到糖,就联想到它所具有的那种愉快感的甜味;一吃到甜的东西,也立即意识到其中必然有糖。
自古以来,糖都用来作为甜味食物或作为食物的甜味佐料。
人类最早的甜味食物是蜂蜜(葡萄糖和果糖),后来又发现粮食(淀粉)蒸煮后加上麦芽也能熬成糖(麦芽糖)。
核心蛋白聚糖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郝小夏;王桂琴;王艳红;李凌霞;郭松佳;兰晶【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年(卷),期】2008(21)3【摘要】目的利用巴氏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核心蛋白聚糖DCN,并检测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利用DCN的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人DCN基因,与载体pPIC9K连接,将序列正确的重组体扩增后,酶切线性化,通过醋酸锂法转化酵母菌HIS-/GS115,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含1%甲醇的BMMY培养基诱导表达,并观察纯化的表达产物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达产物作用于HepG2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数量及速度均显著降低。
随着表达产物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增强,并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
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DCN对HepG2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已成功构建了pPIC9K-DCN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了有活性的蛋白产物。
【总页数】4页(P190-193)【关键词】核心蛋白聚糖;巴氏毕赤酵母;表达;活性【作者】郝小夏;王桂琴;王艳红;李凌霞;郭松佳;兰晶【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相关文献】1.黄粉虫纤溶活性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J], 韩雅莉;林非凡;林泽飞;段雪娟;朱晓琳2.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J], 梁敏坚;洪国强;李朝霞;胡波;许珏;李林3.泥鳅抗菌肽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J], 马萍;李婷;薛林贵;尚海;何小燕;谢长庚;王霞;范桃桃;陈熙明;姜金融4.家蝇抗菌肽Domestic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 [J], 刘进兰;杨雪;李双双;张玉明;柳峰松;唐婷;李红权5.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J], 王娜; 何成霞; 邹强; 苟兴华; 陈松; 吴昊俣; 蔡心析; 许天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骨多糖的生物活性(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12期)多糖是机体内多功能分子,它可以根据机体的需要维持、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长;在正常发育和病理情况下,多糖可结合、储存和向靶细胞释放包括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调节因子或其它功能因子,来达到调控细胞增殖或诱导细胞凋亡的目的;影响细胞的黏附、调节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蛋白多糖还具有调节血管形成、诱导细胞生长以及参与细胞分裂时的信号传递等作用。
这些功能既取决于多糖本身特殊、多样的结构和性质,也与多糖和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近年来关于多糖的活性和功能机理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人们已从不同的生物材料中得到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如软骨多糖、透明质酸等。
这些多糖不仅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过敏等活性,而且还具有免疫调节与抗肿瘤的生物功能。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有关动物软骨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认为软骨有效成分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来实现其抗肿瘤的作用。
软骨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推测是由于其含有大量黏多糖、胺基糖及丰富的活性蛋白,并含有多种抗肿瘤有效成分(如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入侵因子和肿瘤细胞抑制因子等),可通过阻止肿瘤周围毛细管网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软骨制剂(shark cartilage preparati0n,SCPl含有的各种黏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中的胺基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T、B淋巴细胞、臣噬细胞和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对肿瘤细胞的生成起直接或间接的杀伤抑制作用。
SCP作用于肿瘤细胞,还可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或使细胞骨架发生凝聚或固缩,破坏其结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功能。
当前,软骨多糖类药物的研究正从一般药效学向作用机理深入;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深入。
本课题组多年以来从自由基和抗氧化系统、MAPK 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及凋亡过程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信号转递过程及动力学变化等方面研究其功能,证明其生物活性。
蛋白聚糖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姜元荣;张晖;姚惠源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2(023)012
【摘要】蛋白质与多糖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发生的复合物凝集或结合是形成蛋白聚糖的主要原因.象pH值、离子强度、蛋白质和多糖的浓度及比例、蛋白质和多糖的带电情况以及分子大小等理化条件会影响蛋白聚糖的形成及稳定性.同时,温度及一些物理因素(压力、剪切速率和时间)对此也有一定的影响.蛋白聚糖具有较好的水合作用(溶解性、粘度),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起泡性、乳化性),可用于大分子物质的纯化,微胶囊材料,食物成分(脂肪替代物等)和生物材料的合成等(可食用薄膜,人造皮肤).
【总页数】4页(P129-132)
【作者】姜元荣;张晖;姚惠源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等离子体处理对亚麻籽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J], 禹晓;聂成镇;秦晓鹏;陈彬云;黄沙沙;相启森;邓乾春
2.亚麻籽胶对小麦面团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J], 何婵;马宏伟
3.玉米醇溶蛋白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及不同提取方法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J], 张明珠;张丽芬;陈复生;蒋守业
4.微波对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J], 罗舜菁;谢靓;熊绍百;杨榕;陈婷婷;邓莉萍;刘成梅
5.挤压对谷物蛋白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刘宗浩;张高鹏;孙立娜;于重伟;董和亮;程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孔素英文名称:perforin;Pf定义: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分子。
贮存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胞质颗粒中,两类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而激发颗粒胞吐,所释放的穿孔素通过聚合作用而在靶细胞表面形成小孔,从而介导杀伤作用。
简介穿孔素(perforin,又称成孔蛋白pore-forming protein, PFP)是一种分子量为67kD,存在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NK细胞胞质的细胞毒颗粒中的糖蛋白,又称C9相关蛋白或溶细胞素(cytolysin),成熟的穿孔素分子由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56-75kDa,IP为6.4,穿孔素分子中央部位170-390之间的氨基酸序列与C9328-560氨酸酸序列约有20%同源性。
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相互作用后,细胞可释放穿孔素。
穿孔素的作用是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
在Ca2+存在下,插入靶细胞膜上,并多聚化形成管状的多聚穿孔素(polyperforin),约含12-16个穿孔素分子,分子量可达1000kDa。
多聚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穿膜的管状结构,内径平均16nm。
这种异常的通道使Na+、水分进入靶细胞内,K+及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从靶细胞内流出,改变细胞渗透压,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此过程与补体介导的溶细胞过程类似,溶解细胞过程比较迅速。
CTL本身可能释放A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of chondroitinsulphate A type)、硫酸软骨素A限制因子(homologous restriction factor,HRF),因此可避免穿孔素对CTL自身细胞的攻击。
特点1、穿孔素储存于CTL细胞和NK细胞的胞浆颗粒中,是这些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
2、CTL和NK细胞被激活后胞浆颗粒释放出来,穿孔素单体可迅速插入靶细胞的胞浆膜,多个单体聚合形成打孔聚合物,在靶细胞膜上形成不同孔径的跨膜通道,从而导致靶细胞膜去极化,使细胞外水分进入细胞内,一些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流出细胞外,最终引起靶细胞渗透性死亡。
血清蛋白聚糖测定方法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任麒陞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1997(004)004
【摘要】血清蛋白聚糖(serum protein assemble sugar,SPAS)原称粘蛋白是由粘多糖类为辅基与蛋白质部分共价结合的糖蛋白。
分子中结合多条长链氨基多糖,糖含量常超过蛋白质部分,故改称蛋白聚糖。
粘多糖主要由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及唾液酸组成,主要存在于α_1和α_2球蛋白部分。
由于其成分复杂,分类命名尚未一致,Meyer将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据氨基己糖的含量进行分类,氨基己糖>4%为粘蛋白,氨基己糖<4%为糖蛋白。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任麒陞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第二医院;北京市房山区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血清PSA联合PAP检测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1〕 [J], 赖吉安;邹良英;曾祥泰
2.乳腺癌患者血清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谢小梅;苏荣;吴英;黄声淳;黄星华
3.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赵嘉宁
4.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李莉华;薛燕平;张绪濛;李战青
5.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赵梦;牛欢;朱强;王文彦;王丕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聚糖的作用《神奇的蛋白聚糖》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蛋白聚糖吗?不知道?那让我来给你们讲讲这超级神奇的东西!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就提到了蛋白聚糖,我当时就很好奇,这到底是啥呀?后来我才发现,这蛋白聚糖的作用可大了去啦!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大的城市,细胞们是城市里的居民,那蛋白聚糖就是城市里的交通警察和道路设施。
它能调节细胞的活动,让细胞们都能有序地工作。
这难道不神奇吗?比如说,蛋白聚糖能够帮助细胞传递信息。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老师要给我们传达重要的通知,得通过班长或者课代表,蛋白聚糖在细胞里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它把重要的“消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让细胞们知道该干啥不该干啥。
要是没有它,细胞们不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啦?还有呢,蛋白聚糖能保持我们身体组织的水分。
这就好比一块海绵,蛋白聚糖就像是海绵里的小孔,能把水分吸住,让我们的组织保持湿润和弹性。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皮肤没有了蛋白聚糖来保持水分,那不得变得干巴巴的,像干枯的树皮一样?那多可怕呀!而且哦,蛋白聚糖还能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这就好像是给小树苗施肥,让小树苗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细胞在蛋白聚糖的帮助下,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器官,完成它们各自的使命。
要是没有蛋白聚糖,细胞们还能正常生长和分化吗?我还听说,蛋白聚糖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很重要。
它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卫士,能帮助我们抵抗病菌的入侵。
当病菌来袭时,蛋白聚糖能和免疫细胞一起并肩作战,把病菌打得落花流水。
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哎呀,这蛋白聚糖的作用也太多太重要啦!”我同桌听我讲完,忍不住感叹道。
“是呀!”我接着说,“所以我们得好好保护身体,让蛋白聚糖能好好发挥作用。
”总之,蛋白聚糖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身体里的这些小卫士们都能充满活力地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