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20.82 KB
- 文档页数:8
冷热源系统对比
冷热源系统是指为建筑、工业生产或其他领域提供制冷、供暖或同时提供制冷和供暖功能的系统。
常见的冷热源系统包括空调、锅炉、热泵等。
下面是对这几种冷热源系统进行对比:
1.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主要用于室内空气调节,包括制冷和供暖功能。
优点是适用性广,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空间需求;缺点是运行能耗较高,成本较大。
2. 锅炉系统:锅炉系统主要用于提供供暖功能,通过燃烧燃料加热水或蒸汽来加热建筑。
优点是加热效果好,热源稳定;缺点是锅炉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对环境产生污染。
3. 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利用逆向热力学原理,将低温热源的热能传递给高温热源,实现空气或地下水等低温热源的加热或制冷。
优点是运行能耗低,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冷热源系统在适用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各有优劣。
选择适合的冷热源系统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综合考虑。
【总结篇】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2015-03-17 10:25 专业分类:暖通空调浏览数:567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目录: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二、冰蓄冷空调系统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四、电蓄热空调系统五、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六、溴化锂空调系统七、VRV空调系统八、热泵空调系统九、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十、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二、冰蓄冷与水源热泵的结合十三、水蓄冷系统十四、温湿独控空调系统系统正文: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2003、2004年夏季空调主机减半运行,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效果。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各种建筑冷热源系统的分类及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各种建筑冷热源系统的分类及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先说说这个分类吧。
冷热源系统有按能源类型来分的。
像有的是用电做能源的,就好比家里的空调,插上电就能制冷制热,简单直接,但有时候用电高峰的时候可能成本就比较高了。
还有以燃气为能源的,我记得有些写字楼里的集中供暖或者制冷设备可能就是烧燃气的,它的好处就是相对比较稳定,不过得有燃气的供应管道才行。
从冷热源设备的形式来分呢,又有压缩式的冷热源系统。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常见的很多小型空调,它们里面的压缩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个呢就适合规模比较小的建筑,像那种小户型住宅,用起来很方便。
吸收式的冷热源系统也挺有意思的。
我开始还挺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后来了解到这是利用两种物质之间的吸收和解析作用来实现制冷制热的。
感觉这种比较适合那些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场所,比如说一些大型工厂附近的办公区或者宿舍区,可以把工厂的余热利用起来,这多环保又节省能源呀。
再说这个地源热泵系统,这个我觉得超级神奇。
就是把地下的热量或者冷量提取出来,给建筑制冷或者制热。
不过这里面也有困惑我的地方,这么庞大的系统在地下,要是哪部分出了问题,维修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呀。
而且有的地方地质条件可能不适合呢。
关于特点呢,成本这一块真的有很大差别。
像刚刚说的用电的空调,前期安装简单,成本相对低,但是长期使用,要是电费贵的话,整体成本也不低哦。
而那些大型的系统,像地源热泵,前期投入很大,什么打井呀,设备安装呀,都是很大的开销。
不过长期运营起来可能成本会低些。
运行的稳定性也各有不同。
燃气的设备要是断了气,那就麻烦了。
电的要是停电,也不行。
而像地源热泵这种相对稳定一些,但可能也受地质条件等外界因素的一点影响。
我还发现呢,不同的冷热源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区别。
用电的要是电力来源不是清洁能源发电,可能就对环境不太友好,而地源热泵这种就是比较环保的。
冷热源系统的维护工作也是很大的特点区分。
不同类型的冷源系统的介绍,包括其原理、优缺点和使用场合水冷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循环水来吸收热量,实现空调和制冷效果。
在水冷系统中,冷源系统是核心部分,它提供冷却水来冷却空调设备或制冷设备。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的冷源系统的介绍,包括其原理、优缺点和使用场合:1. 螺杆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螺杆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稳定、噪音低。
缺点:设备体积较大、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2. 离心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离心式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运行稳定、适用于大范围负荷变化。
缺点:设备体积较大、噪音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3. 吸收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吸收和解吸作用,通过吸收剂吸收冷凝剂的蒸汽,从而降低冷凝剂的压力和温度,实现制冷效果。
优点:无机械运动部件、节能、环保。
缺点:效率较低、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制冷系统。
4. 祺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祺块化技术,将冷媒分散在微小的块状结构中,通过块之间的传热和传质来实现制冷效果。
优点:高效、紧凑、可靠。
缺点: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5. 涡旋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涡旋压缩机的离心力将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运行稳定、噪音低。
缺点: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6. 活塞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活塞式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设计集中性空调系统。
集中性空调系统主要由空调房间、空气制冷设备、送风回风管道以及冷热源系统组成。
其中冷热源在集中性空调系统中被称为主机,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系统的心脏;另一方面,它的能耗也是也是构成系统总能耗的主要部分。
因此对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关系着整个集中空调系统设计的优劣,也关系到业主在使用过程中的费用。
一、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此系统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为一对一方式运行。
冷水泵、冷却水泵均设三台,为两用一备,可根据冷水机组及冷却塔工况切换运行。
(一)冷热源机房的组成:1.冷水机组:这是空调系统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水机组进行“内部交换”,降温为“冷却水”。
2.冷却塔:利用空气同水的接触(直接或间接)来降低水的温度,为冷水机组提供冷却水。
3.外部热交换系统:由两个循环水系统组成——1)冷冻水系统:由冷冻水泵和冷冻水管道组成。
从冷水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水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热量,使房间的温度下降。
2)冷却水系统:由冷却水泵和冷却水管道组成。
冷水机组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温度降低的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
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
冷却水泵将升温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至冷却机组。
如此不断循环,带走冷水机组释放的热量。
4.膨胀水箱及补水泵:为了补偿闭式系统中存水因温度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膨胀余地并有利于系统内的空气排除而设置膨胀水箱。
同时能起到补水箱的作用,当系统冷冻水由于蒸发等因素减少时向系统补充水量。
(二)工作过程:1.系统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扇启动,开冷却塔水阀,启动冷却水泵,延时30s后开冷冻水阀,启动冷冻水泵,延时30s,启动冷水机组。
第四章各类空调系统特点水冷式冷水机组(活塞、螺杆、离心)工作原理(1)活塞式:通度日塞的往复运动吸入气体和紧缩气体,利用机头数或汽缸数来调剂负荷。
(2)螺杆式:通过转动的两个螺旋形转子彼此齿合而吸入气体和紧缩气体,利用滑阀调剂汽缸的工作容积或机头数来调剂负荷。
(3)离心式:通过叶轮离心力作用吸入气体并对气体进行紧缩,利用入口导叶片调剂汽缸的工作容积来调剂负荷。
性能分析(1)活塞式:·可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化冷水机组。
·模块化冷水机组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占地面积小;容量可依照负荷进行组合,调剂灵活,部份负荷运行性能好。
但价钱昂贵·往复运动的惯性力大,转速不能太高,振动较大。
(2)螺杆式:·与活塞式相较,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无往复运动的惯性力,转速高,运转平稳,振动小,易损件少,运行靠得住。
·对湿冲程不灵敏,许诺少量液滴入缸,无液击危险。
·单机容量比离心式小。
转速比离心式低。
润滑油系统比较庞大和复杂,耗油量较大。
噪声比离心式高。
·部份负荷下调剂性能较差,专门是在60℅以下负荷运行时,性能系数COP急剧下降,一样只宜在60℅~100℅负荷范围内运行。
(3)离心式:·性能系数COP高。
·无气阀、填料、活塞环等易损件,工作比较靠得住。
·叶轮做旋转运动,运转平稳,振动小,噪声较低。
·对材料强度、加工精度和制造质量要求严格。
·单级紧缩机在低负荷下,容易发生喘振。
·当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时效率下降较快。
制冷量随蒸发温度降低而减少;随转速降低而急剧下降。
机组选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热水、直燃)工作原理(1)蒸汽热水式:利用蒸汽或热水作为热源,以沸点不同而彼此溶解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作为工质,其中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
制冷剂在低压时沸腾产生蒸汽,使自身取得冷却;吸收剂遇冷吸收大量制冷剂所产生的蒸汽,受热时将蒸汽放出,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形成制冷循环。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
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
1
2
3
1
2
3
4
5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
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韩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
法》
1
2。
3;免双线路的高可靠性费用,节约投资。
4)使用灵活,部分区域使用空调可由融冰提供,不用开主机,节能效果明显。
5)可以为较小的负荷(如只用个别办公室)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
6)在过渡季节,可以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不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状况,运行更合理,费用节约明显。
7)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在拉闸限电时更能显示其优势:只要具备带动水泵的电力(如发电机发电、限电减电力供电)就能够融冰供冷,不会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2003、2004年夏季空调主机减半运行,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效果,只有冰蓄冷空调的效果没有受到影响)。
8)制冷温度低而稳定,空调效果佳,提高大楼的舒适性和品位。
9
10
11
(如12
13BAS
不足之处:
1)如果主机和蓄冰装置等设备均布置于冷冻机房内,蓄冰装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解决办法:可以埋在绿化带下、布置在汽车坡道下等无用空间)。
2)机房设备投资比常规水冷电制冷和溴化锂机组系统稍高。
3)冰蓄冷只能夏天供冷,需要供热系统(可以采用热网换热采暖,热网容量远低于
溴化锂机组所需,只有50%左右容量)。
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1、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具备了利用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部分的河流和湖泊
量)
2
3
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
4、高效节能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环境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
而夏季水体为18-35℃,水体温度
比环境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机组效率提高。
5、灵活应用
有的建筑物内,特别在过渡季节,部分区域需要供冷,部分区域需要供热,水源热泵可以同时供冷和供热,可以实现建筑内冷热量的转移和平衡,从而系统少用能源。
水地源空调以其卓越的节能环保特点得到了广泛认可,06年我国科技部把建筑节能
调。
的。
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3.3.4发展地热源、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和污水源热泵技术,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直接电采暖方式。
提倡蓄冷、蓄热空调和采暖,尽量利用电网低谷负荷。
国务院文件(国发(2008)03号)节能技术推荐采用水源热泵与蓄冰技术。
四、电蓄热空调系统
电蓄热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电锅炉制热,制取的热量以热水的形式储存在蓄热装置中,白天将所储存热量释放出来向空调末端供热。
电蓄热空调具有稳定的供热能力,有如下特点:
1)利用蓄能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电厂、电网的运行成本,节约电厂、电网的基础建设投入。
2
3)
4
5
1
2
3
4)靠空气冷却,制冷、制热性能与室外环境温度密切相关,造成性能不稳定:夏季室外温度较高,需冷量较多时,其制冷能力变差;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需供热较多时,其供热能力变差。
冬季需要采取特定的除霜手段,影响了制热效果;供热温度低,使室内的温度在天冷时达不到要求。
5)靠空气冷却,制冷效率低(名义COP低于3.2,实际运行一般为2.5左右),运行
费用高。
6)因机组放于室外靠风冷却,时间长了冷凝器上结满灰尘,极大的影响了换热效率,机组运行效率下降,制冷量也急剧下降,一般3年后需重新考核其制冷能力,进行相应处理,有时甚至需加配机组。
7)机组选型时需考虑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需要增大配置,投资增加,投资为几种空
8
9)
10
1)系统的能源主要为热能,因此配电容量小(约为常规电制冷的1/3,冰蓄冷系统的1/2),运行耗电量小。
(但在停电时仍然不能运行,采用自备发电机只能保证部分水泵,整个系统不能供冷,无法象冰蓄冷系统开水泵全融冰可以供冷;如果出现2003年夏季的限电使用开一半机组,则达不到空调效果,而冰蓄冷可以保证空调效果)2)用于有废热产生的场合较为可行,如钢厂、纺织厂等,欧美发达国家溴化锂机组
的应用均在有废热的场合。
3)(直燃型)冷热一体,不需另外配置采暖设备(采暖时就是一台燃气锅炉,但热效率比单独的燃气锅炉低一些)。
4)机房占地面积比冰蓄冷稍小。
不足之处: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