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图的判读全面版
- 格式:ppt
- 大小:967.00 KB
- 文档页数:34
高中地理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 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 小时,每1?相差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
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光照图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一、按照投影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侧视图、极点俯视图二大类。
以这二种光照图为基础,可衍生出许多变式图。
判读日照图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位置、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
1、侧视图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侧视图中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
地轴是垂直或倾斜的直线。
此图中晨昏线为直线,其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且与地轴交与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平分赤道。
在二分日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与经线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2、极地俯视图此类图是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半球昼夜分布状况。
图中同心圆代表纬线,外圆为赤道,圆心为极点。
以极点为中心的射线为经线。
在图中,只能看到晨昏线的一半。
二分日时,晨昏线为过极点的直线,全球昼夜平分;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3、组合图与局部图这种图一般根据经度大小变化来确定东西方向,纬度变化来推测南北方向。
从而依据东西方向来确定晨昏线,在由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或昼夜半球的中线确定6:00、18:00、12:00、0:00的经线。
二、光照图的解题技巧及隐含规律1、确定南北极(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中,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北逆南顺)。
(3)依据经度变化确定: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再根据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
2、确定晨昏线(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按地球自转方向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2)根据昼夜半球确定: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直射点纬度的确定:①利用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范围确定直射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和太阳直射点纬线度数互余。
地理图形突破之二光照图的判读◆技能提升◆1.常见光照图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与夜的分布图。
常见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矩形图、局部图和变式图等。
如下图所示:2.光照图判读三要素光照图的判读三要素是太阳光线、晨昏线和昼夜半球。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光照图都具备这三个要素。
大多数图中并没有太阳光线,可以通过昼半球的分布推测太阳光线的来源;甚至有的图中没有标出昼夜半球的分布,仅已知某条线是晨昏线,这时就需要判读晨昏线,进而判断昼夜半球的分布。
3.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光照图判读要抓住“点、线、面、角”的关系(1)两线——晨线、昏线①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晨线:由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下图中。
③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右图中。
(2)六点——晨赤点、昏赤点、极昼切点、极夜切点、夜弧中点、昼弧中点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进行“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六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3)点线关系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
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Ⅰ);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Ⅱ中的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4)面面关系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一、常见光照图的类型二、光照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南北半球:(1)侧视图的经线通常表现为弧线,连接南北两极,通常为上北下南;(2)俯视图中经线表现为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纬线则显示为同心圆,通常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3)根据经度变化来判断,沿东经经度变大,西经经度变小的方向为自转方向。
如图1,根据东经度数变大方向为自转方向,则图1为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俯视图。
2、判断晨昏线: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
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向看,由夜到昼的为晨线,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
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如图1中弧AD为晨线,弧BD为昏线;图2中CD为晨线;图3中弧NAS为晨线。
3、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1)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
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
(2)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
如图1中F点为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90°E),图2中太阳直射点为F,图3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太阳应该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为B,坐标为(0°,30°E)。
4、判断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1)在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是相同的,日出、日落时间也相同。
晨线与某地纬线的交点为日出时刻,昏线与纬线的交点为日落时刻。
(2)春、秋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个地方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其他时间除赤道外各纬度昼夜长短均不一样,日出、日落时间不同。
(3)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互余。
光照图的判读原理及方法光照图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也就不同,因此光照图可以分为俯视图、侧视图、局部图、展开图、复合图等。
总之光照图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往往是高考学生能力考察的重要切入点。
一.细细体会光照图的三个要点:在光照图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至关重要的点,它们分别是直射点、交点、切点。
这几个点往往隐藏了经度、纬度、地方时等重要条件或特征,并且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是解题的关键点。
因此读光照图时,要紧抓这几个要点,挖掘隐藏条件或信息。
1.直射点(A):即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点,该点通常有以下特征:(1)A点在昼半球,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或物体的影长为一点);(2)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3)A点与极昼现象在同一个半球(无极昼现象或昼夜平分时,直射点纬度为00,即在赤道上);2.交点(D、B):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该点有以下特征。
(1)交点(D):即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东侧为昼半球,西侧为夜半球;太阳高度为零。
(2)交点(B):即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东侧为夜半球,西侧为昼半球;太阳高度为零;。
3.切点(E、F):即晨昏线与纬线圈两个切点(E、F)。
(1)切点(E、F)所在纬线圈以内的地区为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2)切点(E):E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日期变更的自然界线);E点有极昼现象;太阳高度为零;(3)点(F): F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F点有极夜现象;太阳高度为零;4.三个要点的位置关系: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平面垂直,因此直射点与交点、切点的存在以下关系:(1)交点B、D经度大小互补且位于异侧;纬度相同且均在赤道。
(2)切点E、F经度大小互补且位于异侧;纬度相同且位于异侧。
(3)直射点(A)与地方时为12时(或有极夜现象)的切点(F)经度相同。
(4)直射点(A)与两个交点(B、D)在经度上相隔900(5)直射点(A)与两个切点(E、F)在纬度上是相隔900,且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A)与极昼现象在同一个半球(无极昼现象或昼夜平分时,直射点纬度为00,即在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