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最新版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866.50 KB
- 文档页数:50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亿人左右。
二、地形地貌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和长白山、长白山脉以及松花江、黑龙江、辽河、鸭绿江等众多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其中长白山和长白山脉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最高可达2691.3米。
三、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受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以及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中国唯一一个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其中,黑龙江省主要是寒温带季风气候,吉林省和辽宁省则是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资源特点1.农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稻米等作物。
2.矿产资源: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
3.林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接近40%以上,是重要的林产品出产区。
五、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地区之一,拥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文化特色东北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其中,黑龙江省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是中国少数民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吉林省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是盛产汉字的地方,辽宁省则是 " 三国 " 文化和辽宁文化的发源地。
七、旅游资源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湖泊草原等独特风貌,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其中,长白山、亚布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鸭绿江、沈阳故宫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八、总结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之一。
未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