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必修
- 格式:ppt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2011·杭州高一检测)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交通C.政策D.技术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解析: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使有些在自然界低温下不能够生长的蔬菜,通过人工方法升高温度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生长。
该村位于烟台郊区,靠近城市这个大市场,所以才能很好地发展蔬菜生产。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
答案: 1.B 2.A 3.C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解析: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的郊区。
答案: C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解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C(2011·深圳高一检测)下图是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迁图。
读图,回答6~7题。
6. 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A.专业化B.集约化C.机械化D.商业化7.导致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灌溉技术的提高解析: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分析理解的能力。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时要借助实际的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章分别介绍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节为农业区位因素,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本节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每部分内容设计一个活动,分别是“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很陌生。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比较陌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并不取自教材,以珠三角地区的变化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图、文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呈现】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提问】我想把这两个地区的农业调换一下,让湄南河平原发展放牧,澳大利亚东南部发展水稻种植,这样可行性高不高呢?【讲解】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