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_1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1
四年级下册颐和园课文原文
《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皇家园林。
它有着宽广的湖泊、美丽的山峦和精致的建筑,以及通过巧妙的设计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园林景观。
颐和园的建筑多以明清宫殿建筑为主,如寿春堂、二飞亭、海棠香远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和长廊。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山势雄伟,上面有许多佛塔和宫殿,非常壮观。
而颐和园的长廊则是全球最长的廊道,长达728米,有彩绘琉璃瓦,非常美丽。
在颐和园的湖泊中,有一座著名的建筑——雅砻亭。
雅砻亭位于智慧海上,是颐和园最高的建筑。
站在雅砻亭上,可以鸟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是一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的象征。
它的独特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都对颐和园赞不绝口。
颐和园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我们应该珍惜颐和园,保护好它;同时还要向世界展示颐和园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颐和园导游词15篇颐和园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颐和园景区的导游,现在我将陪同大家一起游览颐和园。
我们眼前的这个大门,就是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长廊很长,有七百多米,分为二百七十三间。
我家抬头看,每一间横梁上都有五彩的画,而且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画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万寿山脚下。
前面这座山就是万寿山,大家抬头看,半山腰上的这座八角形宝塔的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好,现在大家请跟随我登上万寿山,大家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会在眼底。
大家在向正前方看,那个湖是昆明湖,我们再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前面这个湖就是昆明湖。
湖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还栽着很多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大家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了。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名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上都雕刻着许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并且也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希望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细细游览观赏。
颐和园导游词2大家好!欢迎光临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许,你们可以叫我许导游。
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大家跟我来吧!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有名的长廊,这里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
请大家抬起头,看!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你们相信吗?这几千幅画当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大家细细欣赏吧!我们现在去的就是万寿山。
展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座山就是万寿山。
请你们抬头向上望,耸立在半山腰上的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去的是昆明湖,这湖面积大约220平方米,湖中心还有个小岛。
走过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你们可以走过石桥,去小岛上玩。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以下是查字典板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仅供大家学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在文学作品里面,数字是有情感的,能够表达作者的独特意图的。
“几千”与“两幅”相对比,“哪两幅”是说“任意的两幅、任意找两幅”都不会相同。
强调了画作的丰富多样。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为什么不写具体的花的品种,而是用这一种、哪一种?作者要表现的是“花朵”争芳斗艳的情景,用了这一种,哪一种,写的是花朵争艳速度之快,甚至不能去辨别到底是哪些花开了。
“还没”、“又”表现了速度。
将本来静止的画面写的活了起来,有了动感)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写景,要让读者读了以后头脑中能留下鲜活的画面。
作者在这里,写了景物颜色的搭配,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颜色之美)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作者用镜子来比湖面的“静”,恰到好处。
这里的“滑” 与“镜子”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湖面的静与平同时,用了“几乎”这个词,让人感到作者的描写客观。
如果去掉几乎,就会让人感觉的作者的话脱离实际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颐和园》习题精选(一)一、看拼音写字词。
chánɡlánɡlán ɡān shuǎnɡ kuài sǒnɡ lìcōnɡ y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组词。
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三、造句。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的画()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五、本文作者游览颐和园景点的顺序是(在正确答案后打“√”)1.公园大门→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2.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长廊→长廊两旁→万寿山→昆明湖→长堤→十七孔桥()1.给下面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长廊(láng náng) 雕刻(diāo tiāo) 堤岸(tí dī)佛香阁(gé guó) 栽种(zhāi zāi) 远眺(tiào zhào)3.读拼音,写词语。
gāo sǒng tiào wàng zī tài bù yī 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ng ()()()4.多音字组词。
佛fó()fú()杆gān()gǎn()5.比一比,再组词。
柱( ) 堤( ) 颐( ) 赏( )住( ) 提( ) 顾( ) 尝( )6.改正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写在括号里。
《颐和园》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呀,那可真是个超级好玩的地儿呢!一进去颐和园,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大的画里。
那园子可大啦,感觉怎么走都走不完。
先说那长廊吧。
哇,长廊就像一条长长的彩色丝带。
柱子是红色的,栏杆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画。
画里有神话故事,有古代的小趣事,每一幅都特别精致。
我就一路走一路看,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本特别大的故事书。
有时候看入迷了,差点撞到前面的人呢。
再说说昆明湖吧。
湖水又清又亮,就像一面大镜子。
湖面上还有小船呢,那些小船的样子可可爱爱,有像小鸭子的,有像小亭子的。
坐在小船上,用手划着水,凉凉的水在手指间穿过,特别舒服。
看着周围的山啊,树啊,都倒映在湖水里,就像水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似的。
还有万寿山呢。
山上的佛香阁可壮观啦。
远远看去,它就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在看着整个颐和园。
爬到山上的时候,虽然有点累,但是当看到下面的美景,就觉得一切都值啦。
能看到昆明湖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长廊就像一条小虫子趴在地上,那些树啊就像绿色的小点点。
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美。
春天的时候,各种花儿都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它们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我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那香味啊,甜丝丝的。
在颐和园里走着,还能看到很多老人在锻炼身体,打太极的老爷爷动作慢悠悠的,却特别有力量;跳广场舞的老奶奶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还有小朋友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不管是谁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不管是静静地坐在湖边发呆,还是在长廊里慢慢欣赏那些画,或者是在山上感受微风,都特别惬意。
颐和园啊,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每次去都能发现新的乐趣,每次离开的时候都特别舍不得呢。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布局。
三、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2)引出课题,介绍颐和园的历史。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
(3)齐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分析生字结构,指导书写。
(2)理解词语,如“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等。
4.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颐和园的?
(2)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5.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18 颐和园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diàn()外zhū hónɡ()色的lánɡ zhù()旁zāi()着许多月季花。
二、选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佛香阁.(ɡéɡě) 堤.岸(dītí)
横槛.(kǎn jiàn) 颐.和园(yíyì)
三、按要求填空。
1.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
( )( )大方( )( )是道
( )( )不舍( )( )不乐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的栏杆( )的杨柳
( )的公园( )的宫殿( )的城楼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率直;痛快。
②舒服。
③明朗;清亮。
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参考答案
一、大殿朱红廊柱栽
二、ɡédījiàn yí
三、1.落落头头恋恋闷闷
2.精美红漆嫩绿美丽神圣高大
3.S 大②①。
颐和园古诗
颐和园,历史的痕迹,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中国一段非凡的历史。
它的建筑更是构筑了一幅文化景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它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是中国皇家宫廷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瑰宝,早在明清时期在皇家宫殿内便有着礼仪调节的效力。
它们代表着中国皇室文化的精髓,有着令人深思的意义。
第一首古诗《颐和园》是清历乾隆九年由九曲桥著名的苏世民所作,描写的是乾隆此行所见而写的,其中的每一句显露出乾隆的尊贵心情,它把颐和园的秀丽描绘出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曲径通幽,禅房花木灵居;泉石飞溅,鸟语花香,似游仙境。
第二首古诗《积雨村》也是乾隆九年由苏世民所作,描绘的是乾隆在积雨村旅行所见的景色,用淡雅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积雨村的田园景致,宁静的气息在古诗中流淌,让人惬意流连。
最后一首古诗《御花园》则是乾隆九年的作品,由苏世民所作,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乾隆在御花园中所见的美景,清新的诗句将优美的花园景色描写出来,让人沉醉而不能自拔:杨柳细柔环湖岸,桃李繁芳映园边,碧水青山争奇绝,芳草萋萋带春风。
这三首古诗描绘的是乾隆日出而行观望中所见的风景,仿佛可以从诗中看见苏世民在颐和园、积雨村和御花园中走着,观望着这一切,把乾隆所见之景用温柔的诗句描绘出来。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皇室文化,把一种充满神秘感的气息带给了我们,将中国文化的传统魅
力抚以指尖,让历史的迷雾不再弥漫,将我们带回到当年的颐和园,去感受当年的盛景吧!。
《颐和园》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