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舒立新-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 格式:ppt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课时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重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难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个概念。
理解: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运用:⑴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⑵运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
觉悟方面:⑴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⑵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明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有利于增进团结和理解,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导入新课《患在鼠》 赵国有个人非常忧患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
中山国人给了他一只猫。
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也会吃鸡。
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
他儿子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他说:“绝不能把猫送走!”儿子百思不得其解,赵国人说:“傻小子,这里面的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同学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赵国人说:“患在鼠,不在无鸡!”意思是“我们家的患害在于老鼠,而不在于无鸡。
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破坏我们的器物,那么,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无鸡更有害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试问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的哲学问题。
这只猫对主人来说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它能捉老鼠,弊的一面是它也会吃掉主人的鸡。
但利弊双方是不一样的,利大于弊。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什么叫主流与支流呢?这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而在每一种矛盾中,构成矛盾的双方也有主要和次要之别。
高二教案(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1. 掌握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能力; 2.理解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2.理解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3.1 什么是主流和支流•主流:具有决定性地位和作用的事物、观点或情况。
在某个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观点或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支流:相对于主流而言,对主流具有一定程度的辅助、补充、甚至对立作用。
3.2 如何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1.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2.分析不同观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3.观察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4.辨别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核心观点。
5.总结主流观点和支流观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3 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1.主流和支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主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支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3.支流观点为主流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4.主流和支流之间的辩证关系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示例,讲解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定义和辨别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核心要点。
4.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分析该问题的主流和支流,并讨论其关系和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思维交流。
4.4 小结归纳(10分钟)收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加深对主流和支流的理解。
4.5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更多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主流和支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区别的方法一:抓关键词1、【主要矛盾】:抓重点、抓核心、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
2、【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区别的方法二:抓住题旨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强调“做事情、办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想问题、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区别的方法三: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抓主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则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如果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等,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Mr Joan 的经验 ^^关于矛主和主矛的题我有个经验就是看题的表述,如果只有“点”,那就是要抓住主矛,如果又有“面”又有“点”,有一个整和一的关系,那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2#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A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B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C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松。
哲学知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二政治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概念。
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
理解: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运用:⑴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⑵运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能力,以及培养逆向思维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事例说理法,自学讨论法引出概念;通过设置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讨论、探究,“在做中学”。
搞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通过列表比较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⑵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明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有利于增进团结和理解,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⑶通过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教学难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四.学法指导:“活动—--体验----表现”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有主次之分;而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别。
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讲授新课]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板书)那么,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学生回答,同时多媒体显示)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板书)矛盾两个方面的不平衡性教师设疑: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同时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设疑: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怎样?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板书)设疑: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矛盾两个方面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作用支配地位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统一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1)对立:两者相互排斥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③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人缺点优点弊网络利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___________(2)统一:两者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两者相互依存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其力量的大小对事物发展的程度是有影响的。
(2)统一:两者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其哲学依据是什么?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把矛盾的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颠倒主次,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
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流注:分清主流与支流的意义①认清形势②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③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其哲学依据是什么?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易错点08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1】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2】对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3】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存在误区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可以脱离客观存在而存在。
点评: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点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易错陷阱2:对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人工降雨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突破规律的结果。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工降雨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利用规律的结果,而不是突破规律的结果。
2.不能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点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3.不能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点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易错陷阱3: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存在误区1.不能认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
点评:在复杂事物中,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在某一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不能认为韩愈提出的“提要钩玄”读书方法启示我们要把握好事物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