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71.00 KB
- 文档页数:30
高二教案(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精选5篇)高二(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篇1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概念。
理解: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运用:⑴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⑵运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能力,以及培养逆向思维的习惯。
觉悟方面⑴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⑵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明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有利于增进团结和理解,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⑶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借鉴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教学难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教学方法事例说理法、自学讨论法、问题教学法、列表对比法。
教学过程2003年6、7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件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功。
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
因为确实有利也有弊。
从利上讲,三峡工程完成后,可以使长江、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l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使1500万人免受洪水威胁:它1500发电量相当于6.5个葛洲坝工程,每年可送出846亿千瓦时的强大电力;三峡建坝后形成的“高峡平湖”可使川江航道100多处险滩全部淹没,万吨级船队从宜昌直达重庆......秭归新县城巴东新县城/threegorges/2003-06/11/xin_f7f33cc018ae447b8f20e96be54d1e16_hohb0430.jpg"> 6月11日,一艘水翼飞船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牛肝马肺峡驶过。
高三政治说课稿: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高三政治说课稿: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说教材。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是按旧课标编排的人教版高二哲学教材第三课第三节第二框的内容,是在上框内容基础上对矛盾特殊性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
它是对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特点、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新理念教学,有一个如何利用教材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中。
如何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认同和接受。
为此,本课的教学可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合理设计自学提纲与问题情境,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与合作学习,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现象中开发课程资源,在课内针对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问题启发学生争辩,通过辩论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使教材哲学观点和结论潜移默化地被学生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清楚中学生上网问题有一个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哲学问题,网络的利是主要的,弊是次要的,中学生上网,要学会趋利除弊,健康上网。
(2)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框内容应实现以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个概念;理解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高三政治说课稿范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高三政治说课稿范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说教材。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是按旧课标编排的人教版高二哲学教材第三课第三节第二框的内容,是在上框内容基础上对矛盾特殊性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
它是对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特点、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新理念教学,有一个如何利用教材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中。
如何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认同和接受。
为此,本课的教学可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合理设计自学提纲与问题情境,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与合作学习,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现象中开发课程资源,在课内针对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问题启发学生争辩,通过辩论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使教材哲学观点和结论潜移默化地被学生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清楚中学生上网问题有一个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哲学问题,网络的利是主要的,弊是次要的,中学生上网,要学会趋利除弊,健康上网。
(2)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框内容应实现以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个概念;理解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增进团结和理解情感,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借鉴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上网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稿子和在课内对现实生活中学生上网现象问题展开辩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