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植入16例体会并发症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杨秀春,E m a i l :y a n gx i u c h u n 99013@163.c o m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杨秀春,李 玥,肖 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操作不成功,延误治疗,本文对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论述,有利于初学者掌握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方法,提高应对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㊂关键词:临时心脏起搏器,人工;电极,植入;肺栓塞中图分类号:R 54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6-0469-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6.004C o m m o n p r o b l e m s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t e m p o r a r y c a r d i a c p a c e m a k e r i m pl a n t a t i o n Y a n g X i u c h u n ,L iY u e ,X i a oB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a n g X i u c h u n ,E m a i l :y a n gx i u c h u n 99013@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T e m p o r a r y c a r d i a c p a c i n g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e m e r g e n c y m e a s u r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v e r e b r a d y c a r d i a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u n e x p e c t e d p r o b l e m ss o m e t i m e sl e a dt of a i l u r eo fc a r d i a c p a c e m a k e r i m pl a n t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m e t h o d s o f t e m p o r a r y c a r d i a c p a c e m a k e r a n d c o mm o n p r o b l e m s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w h i c hh e l ps b e g i n n e r sm a s t e r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a b i l i t y t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s .K E Y W O R D S :c a r d i a c p a c e m a k e r ,a r t i f i c i a l ;e l e c t r o d e s ,i m p l a n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em b o l i sm 杨秀春,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㊂1996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工作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㊂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常采用床旁操作㊂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操作不成功,延误治疗,并成为初学者的障碍㊂本文汇总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临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有利于初学者掌握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方法,提高应对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㊂本文分别从植入方法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论述㊂1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1.1 植入前准备 心电监护仪或心电图机㊁脉冲发生器㊁起搏电极导管㊁血管鞘㊁无菌手术包(紧急时可用胸穿㊁心包穿刺㊁骨髓穿刺等消毒包)㊁无菌刀片及针线㊂起搏电极导管可选普通电极导管(常用2极电极导管)和球囊漂浮电极导管两种㊂普通电极导管常为6F 导管,优点是导管较硬,不易弯折,到位后起搏参数稳定;缺点是导管推送过程中不易掌控走行方向,容易进入心脏以外的血管,如经股静脉操作时,导管可能进入肾静脉㊁肝静脉,经锁骨下静脉操作时,导管可能进入颈内静脉,造成起搏失败,甚至产生并发症㊂此外,由于导管硬度较大,心腔内粗暴操作可能造成心肌穿孔,发生严重并发症㊂因此,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时,建议在X 线透视下操作㊂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常为5F 导管,硬度小,较柔软,其顶端球囊进入静脉后充气,利用其球囊的漂浮作用,随着静脉血流漂回右心房㊁右心室,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操作时可床旁操作,不依赖X 线[1]㊂但在严重心脏病,特别是右心室明显扩大,存在三尖瓣大量返流时,漂浮电极难以到达右心室㊂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细而柔软,取出时动作要轻柔,沿着凹槽轻柔将导管取出,防止损坏球囊和导管㊂操作前使用配套的专用1m l 注射器充气检查球囊的完整性㊂不要将液体注入球囊,以免造成球囊松弛㊂球囊充气速度不宜过快,遇到阻力不能强行充气,充气量不超过1.5m l,以防球囊破裂㊂1.2 操作方法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可经颈内静脉㊁锁骨下静脉㊁股静脉途径送达右心室㊂绝大多数患者经以上途径操作,导管进入的深度分别为30~35c m ,25~35c m ,50~60c m ㊂在植入过程中,可根据导管进入的深度判断导管到达的大致位置㊂电极导㊃964㊃‘临床荟萃“ 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7,V o l 32,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管每隔10c m有黑色标记,并标有Ⅰ㊁Ⅱ㊁Ⅲ㊁Ⅳ标记㊂穿刺前测量血管鞘和球囊导管,确定球囊导管出鞘管后开始充气的距离,见图1㊂图1电极导管和血管鞘黑色标记是20c m位置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2.1穿刺部位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1.1血管入路选择可选用颈内静脉㊁锁骨下静脉㊁股静脉㊁肘正中静脉途径[2]㊂穿刺部位的选择可以根据术者的习惯㊁能力以及患者疾病特点㊂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停搏,预测今后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应该预留锁骨下静脉区域做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位置,可以选择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做为穿刺点㊂对计划剖腹产的孕产妇需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时,应选用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股静脉途径就不是最好的选择㊂此外,还应根据医生的习惯与能力,一些医生擅长颈内静脉穿刺,一些医生擅长锁骨下静脉穿刺㊂面对紧急情况时,应使用最擅长的方法操作,最短时间完成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㊂2.1.2误穿动脉误穿动脉有以下判断方法:①观察血液的压力,血液能回推穿刺针芯的是动脉;②观察回吸血液的颜色,暗红色为静脉血,鲜红色为动脉血;③如果已经置入血管,将鞘管三通与注射器相连,将针芯回推的是动脉㊂如果穿刺鞘管已经置入误穿的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切记必须保留鞘管,需要外科手术操作取出血管鞘;如果误穿入股动脉,压迫止血后可拔出鞘管㊂2.1.3发生气胸㊁血胸锁骨下静脉穿刺不当可造成气胸㊁血胸[3],发生率在1%~5%㊂少量气胸可吸氧治疗;大量气胸或血胸需要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㊂技巧与方法:牢记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㊁注意事项,锁骨下静脉绝大多数位于锁骨内1/3之下,避免穿刺针超过锁骨,穿刺针进针位置㊁指向对于成功穿刺都很重要㊂2.2起搏电极置入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2.1充气球囊送出鞘管后,立即充气再推送导管,可防止导管进入对侧髂静脉及其他分支血管㊂2.2.2速度导管前行速度要慢㊂如果前行过快可能发生头端受阻,引起导管弯曲㊁打折(图2)㊂避免导管送入过长,可防止导管扭曲㊁打结㊂预导管推送不畅,估计导管发生扭曲时,应该退出或调换导管,打结时应将导管轻送㊁轻抽使之松开,送入时尽量不要多次旋转导管㊂图2漂浮电极导管弯曲2.2.3操作当导管前端接触到心肌或瓣膜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操作要轻柔,发现期前收缩频发时导管要停止前行,观察心电监护或心电图,避免粗暴操作,防止心脏穿孔[3]㊂通过观察期前收缩特点,可判断导管头端位置并及时改变导管位置㊂2.2.4观察导管到达计划深度后,可通过观察有无室性期前收缩或给予脉冲刺激,观察有无心室起搏图形(图3),通过观察心腔内心电图判断导管是否到达右心室[4]㊂图3心室起搏心电图2.2.5起搏阈值导管到位以后,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起搏阈值,将心室感知灵敏度设置为2.5m V,以高于自身频率10~20次/m i n的频率起搏,如能够起搏,逐渐减低起搏输出电压直至不能起搏心室,此时电压为起搏阈值,通常要求低于1V,设置的起搏电压应该为阈值的2.5倍以上㊂2.3临时起搏电极植入后异常情况及解决方案2.3.1不起搏不起搏的原因包括无输出及失夺获㊂无输出的原因有:电极导管折断(图4),绝缘层破裂,接触不良,电池耗竭㊂导线折断可通过X线透视或照相显示,处理办法为更换导线㊂电池耗竭需更换电池㊂脉冲发生器与导线连接不良时需检查是否有螺丝未拧紧,如果有拧紧连接螺丝㊂㊃074㊃‘临床荟萃“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7,V o l32,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4 电极导管折断2.3.2 失夺获 原因有电极移位,电池耗竭,电极导管或绝缘层断裂,心肌穿孔(图5)㊂当电极发生微移位时,可通过增加起搏输出电压或脉宽解决㊂当电极移位时,需调整起搏电极位置,消毒穿刺部位皮肤㊁鞘管或电极后,将电极送入1~2c m ,转动电极后,重新调试,必要时X 线下调试;皮肤固定处松脱多数是电极导管向外退出,可采取推送导管,再次固定的方法㊂图5 失夺获2.3.3 膈肌刺激 电极靠近膈神经或起搏电流过大时可导致膈肌刺激,可通过改变电极位置㊁降低起搏电压来调整㊂2.3.4 皮下瘀血㊁血肿 少量瘀血可先观察,当穿刺到动脉或皮下的小动脉可发生局部血肿(图6),可通过压迫止血,必要时行血管超声检查,协助压迫止血㊂图6 皮下血肿2.3.5 肺栓塞 肺栓塞的形成原因有穿刺部位血栓形成,制动的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球囊部位血栓形成,导管进入肺动脉直接堵塞㊂处理措施:尽量缩短临时起搏时间,超过48小时应使用低分子肝素㊂2.3.6 局部感染和静脉炎 操作时需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置管时间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2周;发生感染,积极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撤出电极导管[5]㊂3 小结临时起搏电极置入时如果遇到电极不到位,一定要在透视下完成操作,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并发症㊂电极的头端的位置可以根据同步十二导联的心电图来判断,无论在流出道还是心尖[6],能起到起搏作用就可以㊂因为临时起搏应用的时间短,在不同部位起搏不会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7]㊂如果是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患者,操作一定轻柔,防止穿孔引起心包填塞㊂总之,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置入,特别是床旁置入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情况,应熟悉操作的每一环节,术前㊁术中㊁术后严格㊁规范操作是成功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 陶以嘉,金伟东,李春庆.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l 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68-769.[2] 马明远,誉铁欧,方滨,等.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脉冲引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5):587.[3] 鲁开智,陶国才.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1):879-880.[4] 王春霞,苗华军,孙卫东.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刊,2009,44(1):49-50.[5] R a j a p p a n K ,F o x K F .T e m p o r a r y c a r d i a c p a c i n g in d i s t r i c t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s -s u s t a i n a b l er e s o u r c eo rt r a i n i n g l i a b i l i t y [J ].Q J M ,2003,96(11):783-785.[6] S z a f r a n i e c Z ,W r a n i c z J K.R i g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o u t f l o w t r a c t v e r s u s r i g 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p e x --w h y f e w c e n t i m e t r e s i s s o i m p o r t a n t i nc a r d i a c p a c i n g [J ].P o lM e r k u rL e k a r s k i ,201437(219):139-143.[7] L e v e rN ,F e r g u s o nJ D ,B a s h i r Y ,e ta l .P r o l o n g e dt e m p o r a r yc a rd i a c p a c i n g u s i n g s u b c u t a ne o u s t u n n e l l e d a c t i v e -f i x a t i o n p e r m a n e n t p a c i n gl e a d s [J ].H e a r t ,2003,89(2):209-210.收稿日期:2016-12-21 编辑:武峪峰㊃174㊃‘临床荟萃“ 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7,V o l 32,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1.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气胸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
要求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甚至室颤。
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囊袋血肿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4)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与处理对策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
方法:对从1998年1月~2007年12月植入起搏器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296例中有16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4%,其中早期囊袋血肿11例,占68.7%,迟发型囊袋血肿5例,占31.3%。
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囊袋血肿,避免严重后果。
标签: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囊袋血肿;手术并发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受到临床医师关注。
本文对在我院的296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男185例,女111例,年龄43~91岁,平均(43.9±21.7)岁。
按心律失常分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7例,Ⅱ度Ⅱ型A VB伴交界性逸搏43例,持续性房颤伴心室率缓慢或长间歇>3 s者50例,SSS 合并A VB 56例。
合并冠心病60例,传导系统退行性变1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6 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8 例,扩张型心肌病4 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35 例。
植入起搏器的类型:VVI起搏器98例,双腔DDD起搏器101例,VVIR起搏器45例,DDDR起搏器5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起搏电极均经右锁骨下静脉锁骨外段途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或高位室间隔)及右心耳(右房前侧壁)。
起搏器囊袋位于皮下组织与胸大肌浅筋膜表面之间。
2结果2.1囊袋血肿发生情况296例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共有16例发生囊袋血肿或出血,发生率为5.4%,其中发生于植入后早期(1周内)的11例(发生率3.7 %),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68.7%,另5例为迟发性(术后1周以上)囊袋血肿或出血(发生率1.7%),占31.3 %,血肿发生时间为植入术后9~13 d。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起搏器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并经导线电极传导来对相应的心肌产生刺激,进而使心脏产生激动以及收缩,使得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心功能障碍得以恢复。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以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新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起搏器的制造技术以及制作工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除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外,起搏器也逐渐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非心电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来。
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案,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手术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处理呢?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进行讲解。
目前,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几种:1、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此并发症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7天以内,尤其是术后1-3天是此并发症的高发期。
导致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是术前没有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术后压迫方法不当或是压迫时间不足也可导致此种现象发生。
若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局部压迫治疗(比如使用沙袋压迫)来改善此种情况。
若出血或血肿比较严重时则需要将缝合线拆开将血块取出并进行缝合、压迫止血。
2、起搏器导线移位,起搏器导线移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移位后的主要表现是起搏阀值不断上升或出现间断的情况,甚至可出现完全中断的情况。
而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即是头晕以及心悸气短、乏力等。
此时需要在X线透视的辅助下对导管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以使起搏器功能恢复。
此外,在术后72小时,要叮嘱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是略向左倾斜的左侧卧位,避免术侧上肢进行外展或外旋、上举等运动,此外,患者也不可进行剧烈的咳嗽或是深呼吸,若伴有咳嗽的患者应尽早为其使用镇咳药物进行干预,以此来降低导线移位的风险。
3、起搏器导线损坏,由于特殊情况导致起搏器导线弯曲、折叠后即可使导线损坏,导线损坏后会出现导电功能丧失或是导电功能不良的情况。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杨丽萍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㊂[方法]对129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措施㊂[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3例,切口感染1例,囊袋破溃1例,脂肪液化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病人均恢复正常㊂[结论]围术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㊂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5.29.01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29-2924-02 目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㊂但是,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出现的问题未明显减少㊂国内文献报道,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8.2%~17.4%[1]㊂现将我院2013年1月 2014年12月129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 2014年12月共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29例,其中男56例,女73例;年龄36岁~89岁(70.8岁ʃ10.8岁);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73例,病窦综合征25例,窦性停搏12例,心房颤动伴心室停搏10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B r u g a d a 综合征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器(V V I 及V V I R )49例,双腔起搏器(D D D 及D D D R )73例,三腔起搏器(C R T P 及C R T D )4例,体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 C D )3例㊂129例病人均成功植入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3例,切口感染1例,囊袋破溃1例,脂肪液化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病人均恢复正常㊂2 原因分析和护理2.1 囊袋血肿2.1.1 原因分析 囊袋血肿多发生于起搏器植入1周~2周,表现为局部淤血,切口肿胀㊁疼痛㊂若处理不及时,血肿持续存在会增加囊袋感染的危险性[2]㊂发生原因有:年老体瘦,血管硬化㊁弹性差;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囊袋止血不彻底;术后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等㊂2.1.2 护理 ①术前3d ~5d 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㊂②术后24h 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肩部制动3d ㊂③术后切口沙袋压迫6h ,部位在切口下方㊂④定期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㊁血肿,局部皮肤颜色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㊂本组5例囊袋血肿,2例采取延长沙袋压迫时间;2例经严格消毒㊁局部穿刺抽吸积血,加强抗感染治疗;1例经外科清创,加强抗感染㊁作者简介 杨丽萍,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300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㊂加强营养等处理,均痊愈㊂2.2 电极移位2.2.1 原因分析 电极移位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㊂发生原因有:高龄㊁心内膜条件差;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电极导线固定不良;电极导线顶端造型;术后过度活动术侧肢体等㊂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起搏器依赖者还可能会出现黑蒙㊁眩晕等症状[3]㊂2.2.2 护理 ①术后24h 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㊂由于起搏器电极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可导致电极浮动移位而致起搏功能不好㊂②术侧肩部制动3d,避免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㊂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㊁心率㊁心电图的变化,重视病人的主诉㊂如病人出现心悸㊁眩晕㊁黑蒙等不适,心率低于设定的起搏心率,心电图显示有起搏信号而无夺获起搏时,应考虑电极移位㊂④出院前常规协助病人行胸部X 线检查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起搏电极在位情况,观察起搏功能是否良好㊂⑤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侧上肢避免做大幅度的运动或提重物㊂⑥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如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㊂本组3例电极移位,分别发生在术后3d ㊁1个月㊁5个月,予行起搏电极重置术后均恢复正常㊂2.3 切口感染2.3.1 原因分析 切口感染表现为切口红肿,可伴有少量渗血渗液,囊袋局部红肿疼痛㊂发生原因有:老年人㊁营养不良㊁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愈合修复能力差;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等;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囊袋出血病人等㊂2.3.2 护理 ①营养不良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㊂②糖尿病病人监测㊁控制血糖㊂③术前手术部位备皮,更换清洁衣裤㊂④术前半小时㊁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㊂⑤术后保持伤口皮肤清洁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避免长时间暴露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㊁渗液㊁渗血等㊂⑥术后监测体温变化㊂⑦限制陪客探视,保证充分休息㊂本组1例切口感染,予加强伤口换药㊁抗感染治疗㊁延迟拆线处理后痊愈㊂㊃429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15V o l .13N o .292.4 囊袋破溃2.4.1 原因分析 囊袋破溃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囊袋慢性感染㊂营养状况差㊁囊袋过小㊁手术时间长㊁多次手术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破溃的危险因素[4]㊂2.4.2 护理 ①加强营养,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㊂②术后密切观察囊袋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㊂本组1例囊袋破溃,发生在术后20余天,予对囊袋彻底清创,拔除起搏电极,加强抗感染治疗,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㊂2.5 脂肪液化2.5.1 原因分析 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有黄色脂油样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㊂脂肪液化常见于外科手术,但起搏器术后较少见㊂脂肪液化机制尚不明确[5]㊂2.5.2 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渗出㊁渗出液的颜色和量,当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液体时应考虑有脂肪液化的可能㊂②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㊂③给予心理护理,病人因伤口未能愈合,起搏器外露,恢复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担忧㊁恐惧的心理,应耐心讲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增强病人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㊂本组1例脂肪液化,经反复抽液㊁换药㊁间隔拆线处理后伤口愈合㊂2.6 误穿锁骨下动脉2.6.1 原因分析 与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㊁穿刺时体位正确摆放有关㊂2.6.2 护理 ①和介入导管室护士详细交接术中情况㊂②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重视病人的主诉㊂③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㊂本组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C T 示局部轻度血肿,经止血治疗㊁适当补液㊁加强观察后好转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但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不可避免㊂除了术者要有熟练的操作和技能,护士必须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关理论,围术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 徐静,赵武.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A ):4446.[2] 张丹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2,12(1):6770.[3] 吴惠萍,侯章梅,冯云.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7071.[4] 苏小艳.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2021.[5] 杨杰,李巍,李运田,等.原起搏器再植入术后脂肪液化1例[J ].人民军医,2013,56(5):597.(收稿日期:20150803)(本文编辑卫竹翠)家庭支持对异位妊娠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夏 玲,黄根花,陆建华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异位妊娠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支持护理干预,采用Z u n 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 A S )和抑郁自评量表(S D S )㊁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 O L B R E F )评价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㊂[结果]观察组术后的S A S ㊁S D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因子㊁心理因子㊁环境因子㊁社会因子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家庭是异位妊娠病人强有力的支持者,家庭支持有利于改善异位妊娠病人术后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㊂关键词:异位妊娠;家庭支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4-4748.2015.29.02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29-2925-03 异位妊娠(E P )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妊娠过程,占妊娠的0.5%~1.0%,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㊂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手作者简介 夏玲,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黄根花㊁陆建华单位: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㊂术涉及病人的生殖器官,病人常合并有无助㊁抑郁㊁自责㊁恐惧等不良情绪[1]㊂社会支持是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可对病人提供保护,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㊂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支持对缓解病人焦虑㊁促进身心健康意义重大[2]㊂为改善异位妊娠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我科2013年2月 2014年2月对30例异位妊娠的病人实㊃5292㊃全科护理2015年10月第13卷第29期(总第374期)。
临时起搏器植入16例体会及并发症处理【摘要】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对本院安装临时起搏器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安装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及方法、同时对相关并发症做分析。
结果本次安置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为2例,一例为穿刺部位血肿,另一例为电极脱位(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和起搏不良)。
结论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的手术操作,但医师们需要对安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另外对于相关并发症,应早发现、早处理。
【关键词】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并发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窦、心动过缓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而临时起搏器作为心脏手术前的一个缓冲对某些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作用不容忽视[1]。
简单来说,临时起搏器就是采用电子科技,用低能量脉冲模拟心脏传导电生理和冲动的发生,来临时刺激心脏跳动的一种技术。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为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16例,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个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共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49~77岁,平均为61.7岁。
1.2 术前诊断本组所有患者在住院前均进行动态阿托品试验、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经详细诊断分析,确诊病窦综合征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肌炎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3 起搏器安置方法穿刺位置选为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点选为右锁骨中点下缘lcm再向外lcm,之后将带锁鞘插入静脉,然后通过带锁鞘将床旁飘浮导管电极置入右心室,在此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心电监护仪特征,直到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qrs波均向上时表明进入右心室,最后分析起搏参数、固定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后暂时关闭1 h,1 h后开启,仍然起效后使用,在此期间继续对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
1.4 起搏器设置标准起搏器的起搏模式设置为vvi,起搏电压设置开始设置为3v,根据患者情况最高设置为5v,起搏阈值电流设置为4 ma,感知电压设置为1.5 mv,起搏频率设置为60次/min,起搏器术后使用时间为1~2周,最长不超过14 d。
2 结果
本次安置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为2例。
一例为穿刺部位血肿,另一例为电极脱位(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和起搏不良),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2.1 电极脱落对患者起搏器电极位置进行调整,具体为:①消毒局部鞘管、电极和皮肤。
②将起搏电极深入大约1.5 cm,之后患者起搏信号稳定。
2.2 穿刺部位血肿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患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有关,给予换药并用0.5 kg 砂袋压迫4~6 h后患者出现好转。
3 讨论
临时起搏器适用于更换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之前作紧急过渡性起搏、无症状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患病人群,紧急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是对有明显心动过缓将要进行大型手术的一种有效保护[2]。
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的操作,但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需要医师对每一个安置步骤都要悉心,同时在安装后护理人员的随时观察绝对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诸如相关并发症甚至是一些致命并发症的出现[3],如果发生了相关并发症需要尽早处理,才能起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挽救患者生命。
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种有创性的介入治疗方法,安置时应充分评估每一个步骤的潜在危险因素,一般来讲,安置的过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分别为,确认穿刺途径、穿刺、送入导引钢丝、置入电极、定位[4],在这5个步骤中,送导引钢丝进入右心房或者右心室最为重要,也最容易出错,在导引钢丝确认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直到进入右心房或者右心室时,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仪特征。
一般在进入右心室后,可以观察到室早波;如进入其他部位,比如腔内静脉患者可能会产生耳部疼痛感[5]。
当然其他的安置步骤也不容忽视,首先穿刺点的选择为左锁骨中点下缘
lcm并再向外lcm处,同时在穿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绷紧皮肤,进针时要使得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平行,针尖大概指向胸骨上方2~3 cm[6];沿导引钢丝送入穿刺鞘管后要拔除导引钢丝,接下来送入临时起搏电极要在x线透视下沿鞘管进行;然后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或右房的中部,最后连接起搏器,对起搏器进行定位调节处理。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起搏信号丧失以及穿刺并发症[5]。
起搏信号丧失的处理方法为:1.行心电图检查,2.增大起搏输出电压,如无效则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必要时也可以稍稍转动电极,之后再次测定阈值直至达到标准。
如无效则最好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
穿刺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血胸、皮下血肿、气栓等,这些并发症需要医生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忽视每一个细节。
另外诸如局部感染、心肌穿孔、电极断裂、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呃逆、尿潴留等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些病症较为少见,但是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郭继鸿,王斌.实用心脏起搏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71—179.
[3] 唐晓岚.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1,10(9):66.
[4] 马发钰. 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四川
医学,2009,10(10):1613—1614.
[5] 李桂芬,赵筱黎.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护理干预.山东医药,2008,48(27):151.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